-
1 # 我當媽媽啦
-
2 # 機智的吳先生
2歲左右開始的孩子開始出現叛逆期。越是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自我意識強的孩子,脾氣就越暴躁。既要讓孩子遵守一定的規矩,又要尊重孩子合理要求是作為父母教育這個階段孩子的核心。下面是四條教育孩子的小建議。 1.讓孩子的能量找到適當途徑發洩,長時間悶在室內會煩躁,在天氣許可的情況下,每天要進行至少一個小時的戶外運動。 2.靠近孩子,抱他愛他,身體上的接觸能達到很好的安慰效果。 3.音樂有鎮定的功效,放點音樂,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4.千萬保持冷靜。發火的父母會使孩子更加發火。儘可能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愛。當孩子有點滴進步時,給予孩子充分鼓勵。
-
3 # 上官眼小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主見,隨著不斷成長的,孩子就會和大人頂撞,讓父母們都會感到很頭疼,因為這種時候媽媽們不知道該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會出現很多方面的問題,所以媽媽們都想要知道孩子的脾氣太犟了該怎麼辦,那麼現在就來了解一下孩子很犟不聽話怎麼辦?
孩子很犟不聽話怎麼辦
尊重孩子要求獨立的願望。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幹,去摸,去想,父母儘可能為孩子提供活動機會,創造活動環境。不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模式行動,當孩子有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設想,做了一件從來未做過的事,父母應積極支援,及時讚許。發揚家庭民主,給孩子更多的發言權。批評教育孩子切忌嘮叨。
孩子犟嘴的原因
幼兒心理學認為,當兒童開始掩飾自己過失時,說明他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道德標準,並且學會拿它來和自己的行為相對比,作出初步的道德評價。又由於幼兒期的道德觀念並不十分穩定:因此,在一定的環境中,孩子難免會犯錯誤。事後,在大人的暗示之下。孩子的初步道德評價能力起作用了。他們往往知道自己錯了,可又怕承認錯誤,因為他們怕被大人誤會成壞孩子。
孩子在生活中犟嘴是一種很正常的情況,但是出現孩子犟嘴現象之後,作為媽媽注意一下自己的管教孩子的方式,不要讓孩子出現逆反心理,但是在管理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以免造成孩子脾氣更犟的情況,而且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大人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過於急躁,慢慢調教孩子就可以讓孩子更加乖巧,希望這些內容可以幫助到您。
-
4 # 膽汁質談育兒
孩子特別固執.不聽話,家長該怎麼辦?
寶寶們到了兩歲後,往往特別讓家長頭痛,比如說什麼都要自己來,特別喜歡說「不」,自己有很多主意,還老跟家長的想法反著來。 最重要的是,當孩子的意志跟家長意志不一致的時候,孩子常常情緒變得非常激動,要麼固執,要麼情緒崩潰。
於是,很多家長情緒也崩潰了。 在心理學上,這個時期被稱為「第一反抗期」,是正常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發展階段。 那麼,第一反抗期究竟是怎麼產生的?父母該怎麼伴隨孩子順利度過第一反抗期呢?
給父母的建議:
在寶貝出生前,媽媽的子宮是寶貝的生活空間。子宮既是保護又是限制,並隨著胎兒的生長而適度變大。胎兒也會偶爾與子宮發生「對抗」,但是子宮壁非常有彈性地化解,即沒有被衝破,也沒有還擊,溫暖而有彈性。 在寶貝出生之後,媽媽同樣需要為寶貝的心理發展提供一個類似子宮的虛擬生活空間。
父母幫助孩子度過第一反抗期,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恥感和疑惑,基本原則就是: 給孩子一個與其當前能力相適應的空間; 讓孩子在安全的條件下自己想辦法滿足自己的願望; 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 而這個空間的邊界需要清晰而穩定,讓孩子容易主動適應;也需要溫暖、有彈性,讓孩子與這個邊界對抗時,減少羞恥感和挫敗感。
邊界設定的考慮因素家長需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來充分練習各項能力,體驗自主感,自我控制感和成就感,從而積攢足夠的自身能力和心理資源來度過與邊界對抗時所體驗到的挫敗感,並學會應對和接受現實。
邊界的設定需要考慮一下幾點:
孩子當前的能力:邊界的設定,既需要給孩子發展鍛鍊的機會,又需要讓孩子比較容易成功、不會發生嚴重的身體損傷。以孩子倒水為例,可以一開始允許自己用塑膠杯倒冷水,比較熟練後可以允許用玻璃杯,或者倒熱水。
幾點幫助孩子發展的技巧(1)鼓勵自主性 在父母允許的空間內,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自己動手。比如自己選擇穿什麼衣服,自己來穿衣服。
(2)有限選擇 將給孩子自主的空間以有限選擇的方式呈現出來。比如將不合季節,不合場合的衣服收起來,只把自己能接受的衣服留給孩子自己挑選。
(3)真誠的尊重 很多家長,在自己並沒有真心想徵求孩子意見時,習慣用疑問句向孩子表達尊重。 比如已經該睡覺了,家長卻問孩子「要不要睡覺啦」。實際上,家長並沒有想給孩子選擇,但孩子會誤以為自己有選擇,於是互相耗費精力糾纏起來,產生不必要的挫敗感。 真誠的尊重孩子意味著家長只在自己真心能接受的範圍內給孩子發揮自主性的空間。
(4)溫柔而堅定 在孩子出現對抗行為時,父母要像子宮壁一樣溫柔地堅持設好的邊界,並幫孩子處理產生的負面情緒。 「我知道你特別想穿那件衣服,但那不可以。你可以在這三件裡面選擇。」比如,在這句家長告訴孩子的話裡,孩子將接收到三個資訊: 爸爸(媽媽)知道我想要穿那件衣服了(表示理解); 爸爸(媽媽)不讓我穿那件衣服(明確什麼不能做); 爸爸(媽媽)給了我其它可以選擇的衣服(明確什麼可以做)。
(5)穩定自己的情緒 父母自己的情緒狀態是幫助孩子度過這個時期的關鍵。 對抗時,孩子往往容易情緒失控而攻擊父母,即包括打,咬,踢的身體攻擊,還包括大喊「壞媽媽」「我討厭你」等,進行言語攻擊。 家長需要避免自己被攻擊到,否則自己可能會隱性地報復孩子,而且孩子容易在之後因為知道傷害到了父母而感到羞恥與內疚。
-
5 # 傲驕老豆
兩歲的寶寶特別犟,不聽話,容易哭鬧等問題不用緊張,二至六歲是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
很多孩子(當然也有我家孩子)在兩歲左右出現“不聽話”的情況,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第一次的體現,由於孩子之前不會走,加上寵愛過度,讓孩子理解成哭鬧有用的認識。
關於孩子的脾氣問題:兩歲後開始試著去跟孩子講解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要學著做,做錯相應的事情,是要承擔後果的。比如你家小孩想和你一起玩沙子,得不到滿足,就把沙子弄一地的情況,他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這種情況開始就要和孩子說明父母現在有事情要處理大概多少分鐘後來陪孩子一起玩(開始可能孩子對大人的事情,多少分鐘等沒有概念,所以開始時讓孩子等一分鐘就去和孩子一起玩,以後時間慢慢加強到實際完成事情後陪伴孩子,目的是讓孩子明白等待是有用的),像這樣沙子撒一地是要承擔後果的(開始孩子掃這些沙子(收拾其他東西)可能不會特別徹底,沒關係。主要是讓他明白這樣做是不對的(以後標準慢慢提高,直到自己可以獨立收拾乾淨)。
關於孩子的性格問題:孩子不愛和別人打招呼的問題,不用強求。父母做到見面主動和別人打招呼的榜樣(不要輕易當孩子面下結論說孩子內向,怕生等負面定位,這些會影響孩子以後性格的形成)。
二到六歲是孩子習慣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除了有好方法之外,還必須有耐心。
-
6 # 芯媽心語
2歲的孩子已經在試著減少對大人的依賴,有人把這個階段的孩子成為——“恐怖的2歲”。
說“不”幾乎就是這個小人兒的口頭禪了。
爸爸媽媽不用緊張,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這樣的“犟”。
拿這個“小壞蛋”怎麼辦呢?
迅速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不知道為什麼,所有的孩子洗完澡都很煩穿衣服。好像預設自己就是光溜溜的自然狀態。
所以,大人事先做個準備,帶一個毛絨或者布娃娃進浴室,跟孩子說,爸爸給你洗澡,你給布娃娃洗澡;洗完澡了,再繼續引導孩子:現在,你給布娃娃把衣服穿上,爸爸給你把衣服穿上,比比誰穿得快?
當然,細緻一點的爸爸,會考慮洗澡前先給布娃娃或毛絨穿個衣服。
非常“犟”的孩子,無法轉移注意力的時候,“忽視”他的行為。對於引導轉移注意力無效的孩子,家長要停下來。
因為這時候,家長對孩子“幹壞事”的任何迴應,都會讓孩子覺得“幹勁十足”——因為家長一直在關注他;家長的阻止或者干涉會激發他的“反作用力”,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他做壞事受到了家長的關注————對孩子來說,這是一種“鼓勵”。
這時的責罵、管教甚至體罰,都會讓孩子的行為更加“瘋狂”、更加“變本加厲”。
所以,家長停下來,忽視他,或者找一個“好玩的”東西自己玩一玩,孩子不一會兒就會被吸引過來——這個階段的孩子注意力不會很持久。
不允許這麼做!孩子在試探自己的邊界,成功之前,他並不知道什麼不可以做。
所以,家長控制自己的情緒,公眾場合孩子犯“犟”做一些不合時宜的事情,家長直接帶走他,無需指責,因為他根本不懂他做錯了什麼,也聽不懂為什麼不能做,家長用行動直接讓孩子明白——不可以。
孩子四處撒沙子,家長安靜從容的走過去,直接把他從沙子旁邊帶走。不置一詞。
這時候,行動比語言有力得多。
2歲的孩子,萌生了初始的獨立意識,但對照料人極度依賴,內心在這兩種情緒中搖擺不定。
孩子做對了的時候,一定鼓勵他;形成良性迴圈;
孩子越界了的時候,溫和的、堅定地用行動——帶他離開玩的地方,無論是遊樂場還是沙子堆,
這個行動告訴他,大人不允許這麼做。
孩子會明白的。
孩子用哭鬧要挾大人的時候,一眼識別出來,並想辦法不給他得逞。
不能讓他養成用這樣的方法達成自己要求的習慣。
————————————————————————————————————————
-
7 # 七月楊梅
這位爸爸,這不是“犟”,這是2歲孩子最正常標準的心理和成長狀態。 是您從根本上就弄錯了處理2歲寶寶情緒問題的手段和方向。
2-3歲的孩子是要哄、騙、逗, 不能說、教、吼的。父母要謹記這一點才能更好的處理孩子的情緒, 並引導他的行為。
從您舉的幾個例子來看:
1. 洗完澡給他穿衣服,他如果不想穿就使勁哭,蹬腿,不讓你穿。
洗完澡穿衣服在形成行為習慣之前,是需要一段時間來培養的, 怎麼培養? 當然是用遊戲、哄逗的方式,讓他覺得穿衣服很有趣, 很有成就感。
設想如下兩個場景: 場景一: 爸爸: 快點把衣服穿起來!一會感冒了!怎麼還不穿? 是不是找打? 再不穿我收拾你了啊?!場景二: 嗨! 小汽車衣服來啦! 你想穿哪個? 是綠色西瓜的衣服還是小汽車衣服? 我覺得小汽車衣服比較帥, 穿這個好不? 不想穿啊? 光光屁屁媽媽很想打一下哦~ 哎呀, 媽媽很想穿下寶寶的衣服呢, 媽媽要穿啦! 快點, 寶寶快過來一起穿!您覺得哪個會然給孩子更容易穿? 哪個場景會最終導致哭鬧?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裡寫到: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的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的成長是一步一步的, 2歲並不是一個你“說”他就會“聽”“懂”“執行”的年紀, 試問您見過2歲的孩子只要父母一說就乖乖聽話的? 相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個正常的2歲孩子如此“聽話”,真的那樣, 您可能就要擔心了。
2歲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叛逆期呢? 因為他從一個全天24小時都要人照顧, 保護的小孩,已經成長為可以到處跑嘗試和探索, 每天有幾個小時可以出去瞭解世界的充滿好奇心的寶寶了。他們對一切都充滿好奇,都想嘗試, 但是又對危險和後果瞭解不足,父母能做的是, 保護好寶寶的好奇心, 引導, 勸誘, 充分滿足他探索和嘗試的慾望, 又能適當的讓他了解危險和服從。
因此, 切忌不要採用“說教”的方法, 因為你說的內容他根本不懂, 他也以挑戰大人的權威為樂。
父母一定要放平心態: 叛逆的孩子是正常的, 要透過遊戲和勸誘的方式讓他去做大人想讓他做的事, 而不是“命令”, 孩子根本不懂“命令”。
放好心態後, 可以採用的技巧參考如下:
1. 轉移注意力(應對2歲孩子最好用的方法)
玩具轉移:寶寶哭鬧不止,媽媽束手無策,不妨此時,拿一個娃娃沒見過的玩具在他面前晃一下,說不定娃娃立馬就止住哭聲了,娃娃不哭了,說明注意力就被你成功轉移了。
食物轉移:轉移娃娃的注意力,還可以透過好吃的食物去轉移,當娃娃哭鬧不止,很牛氣之時,不如用一些孩子喜歡的食物去轉移吧,娃娃會很難忍受食物的誘惑的,相信很快就會繳械投降了。
遊戲轉移:轉移娃娃的注意力,你也可以用一些手機遊戲去轉移,或者是親自跟孩子做遊戲,孩子無論脾氣再牛氣,相信孩子都有玩的天性,利用孩子愛玩的心理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2. 讓日常生活必須的程式遊戲化
起床穿衣、吃飯、洗澡、睡覺是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 如果這幾件事孩子能夠順利的完成, 父母的焦慮心情會減少很多。因此, 針對這幾項日常活動, 要建立一套遊戲化程式化的行動, 每天按照這套方式進行, 孩子會減少不必要的哭鬧和反抗。
獨立穿衣:2歲已經可以讓孩子自己學著穿衣了, 家長稍微幫助一下即可。要知道, 教會一個孩子穿衣, 是要付出比幫她穿一輩子衣服還要多的耐心和努力。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蒙臺梭利說:“誰都知道,教一個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做事是一件多麼單調乏味且困難的工作。這需要付出比給孩子穿衣服、餵養孩子更多的耐心。代替孩子的工作儘管對母親而言很容易,但對孩子卻很有害,因為它關閉了孩子自我學習的大門,並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設定障礙。”寶寶剛開始學穿脫衣服,肯定穿不好,不是把釦子系錯了位,就是把兩條腿伸進一隻褲筒,爸媽一定要有耐心,不要訓斥寶寶,也不要取而代之幫助他穿好。而是應給予寶寶鼓勵,同時不厭其煩地教寶寶正確的方法,以讓寶寶對穿脫衣服充滿興趣。
自己吃飯:老人帶孩子的家庭, 往往會因為老人習慣性餵飯導致錯過孩子自己吃飯的敏感期。 事實上,2歲的寶寶如果能夠得到家長的正確的教學,那麼就可以拿著自己的小餐勺開始吃飯。寶寶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才能夠自己更加熟練的進行吃飯,就跟寶寶之前學習爬行是一樣的,不是一天就可以練習成功。這個過程中, 切記要耐心, 不要呵斥,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平和與耐心。
規律睡眠: 睡眠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夜間大腦會分泌生長激素,促進孩子的生長和發育。給兩歲的寶寶制定一套有規律的睡前程式,這有助於給寶寶的身體發出訊號:該放鬆下來了,要睡覺了。這些程式可以包括給寶寶洗個澡或吃點兒零食,為他讀個故事,在給他蓋被子時輕聲和他說說話或給他唱首歌。
3.最最重要的事: 父母耐心的修煉
成為父母是我們人生中重要的角色轉變,從二人世界到多了一個說不聽, 打不捨的, 又會哭又會鬧, 要吃要拉要花錢的小寶寶。 我們都想給到孩子最好的, 也希望孩子聽話,懂事。 但是從小嬰兒到孩子長大是個漫長的過程, 每個孩子都要經歷2-3歲的叛逆期,6-8歲的成長期, 十幾歲的青春期, 他們身體的成長,對世界的探索慾望和能力都在加強, 建議爸爸媽媽們多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問題, 這樣會更容易理解和引導孩子。 切記打罵, 說教, 這些都只能造成負面的影響。
孩子洗澡不想出來, 想玩水, 那是真的覺得水很好玩, 在一定程度上, 讓他多玩一會吧, 過了這個年紀, 就再也找不回愉快玩水的心境了。 不想穿衣, 如果不冷就光一會,肌膚接觸被褥的感覺也很好。 放寬心, 不必給孩子框定一個嚴格的界限, 在可以允許的範圍, 給孩子一個愉快的情緒, 這才是快樂的童年。
-
8 # 寶媽分享育兒知識
1.
2歲多點
太小了吧
我倒是覺得這個時候不是管教的時候吧
應該是多多愛護的時候
是不是這時候對孩子要求太高了呢?
這時候應該大人多順從孩子的需求吧?
這時候也不是培養習慣的時候
也不是孩子懂得禮貌這些認知的時候吧
2. 還有一個可能是小孩子沒有感受到足夠的爸媽的關愛,
這麼小的孩子理解的關愛就是父母順從他們吧。
3. 我女兒當時這個年齡的時候我就是以順從女兒的要求,需求為主,女兒很乖巧活潑。
當時家人還排斥說我太溺愛孩子了。
我覺得這個年齡的孩子行為能力弱
認知能力不足
理解能力也不夠
還處在自我娛樂階段
這個時候就是要更多的給予孩子關愛
少些要求
4. 當時有個朋友家的孩子跟我們孩子一樣大
那個孩子就遭到了周圍人眾多的嫌棄
所以父母當時對那個孩子脾氣態度也不夠耐心柔和
那個孩子就很害怕,內向,特別不好相處
5. 越不讓我們做的事情我們越想去做
越沒有得到的東西我們越把那個東西想象得很美好
孩子也是一樣
父母應該先給予孩子順從,關愛,關注孩子的細小需求,才有孩子的乖巧配合。
-
9 # 鄰居老王愛生活
感謝邀請,對於這個問題小編覺得自己很有發言權,因為小編也是一個母親,自家的寶寶也曾有過這樣的情況,那麼家長究竟該怎麼辦呢小編首先要告訴你,可不要小看兩歲寶寶的智商,更不要忽視兩歲寶寶跟大人犟嘴,不聽話,調皮搗蛋的情況,要知道,兩歲是寶寶第1個人生叛逆期,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兩歲的寶寶已經有了最初的實物認知以及自我意識。就像很多寶媽描述的那樣。他會以自我為中心,在大腦深處形成我想做什麼,我要做什麼,我喜歡什麼,我不喜歡什麼這樣的想法,這是人生第1次的自我意識爆發期。於是他會經常做出完全出乎大人的意料之外的事,特別的犟,不聽話。這個時候寶爸寶媽普遍會感覺特別困擾,該怎麼辦呢?罵他吵他。他未必聽得懂,更未必聽得進去,打他一頓,太小啦,稍不注意一個打不好,萬一再打出好歹來,更是得不償失。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呢?小編告訴你,這個時候,千萬不可說一些過激的話損傷孩子自尊,而打罵更是不可取的,這個時候,雖然是孩子的第一叛逆期以及自我認知初級階段,但也是家庭教育的第一步,這個時候非常關鍵,家長要多一些耐心,多多梳理寶寶的情緒耐著性子一遍一遍的教給他如何判斷是非。告訴他怎麼做怎麼說才是最正確的,以及如果選擇了不正確的方法,會引出怎樣的後果?這些後果又會形成怎樣的連鎖反應等等,千萬要有毅力和耐心。長此以往,在寶寶的首個開蒙期,也就是兩歲叛逆期。這個時候家長灌輸給孩子的知識以及道理,會在寶寶以後的成長道路上尤其記憶深刻。所以各位寶爸寶媽們。快快調整自己的情緒,積極樂觀的帶領孩子穩步前行吧!希望小編的建議能夠對大家有所助益!
-
10 # Vivi媽科學育兒
1. 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
哭鬧錶達需求,是寶寶最原始的本能,2歲是語言發展的的黃金期,應該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而不是哭鬧。
日常和孩子的互動中,多給孩子語言練習的機會,可以透過玩遊戲、讀繪本等方式,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除此之外家長可以試著教會孩子「情緒命名」。
我家寶寶大哭的時候,我和她爸都是先讓她哭完,等情緒平靜下來後,會抱抱她,問她剛才為什麼哭,如果是生氣,“那下次生氣的時候可以說出來,會更管用”,多幾次女兒有印象了,就會說“我生氣了”。
生氣,難過,開心,興奮...在每個情景下教會孩子表達,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只用哭鬧來表達情緒了。
2. 給孩子選擇權
爸媽們可以改掉“命令”的口吻,試著換一種溝通方式,多給孩子做選擇題。
比如想讓孩子吃水果,可以問“寶寶想吃蘋果還是香蕉呢”?這樣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能選擇,而不是回答要或者不要,孩子也更能接受。
3.允許“自由”,但要堅持底線
父母要堅持自己的底線,讓孩子知道哭鬧不是萬能的,在不超出安全和道德範圍的情況下,允許孩子自由探索這個世界。
平時孩子想做的事情,只要在原則內,都可以讓他們去嘗試,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比如讓孩子給花澆水,收拾玩具,遞個水果等等。
但涉及到原則性問題,爸媽們一定要堅持底線,比如為了無節制的吃零食而哭鬧,就不應該妥協,讓孩子哭完情緒平靜後告訴他:哭是不能換來零食的。
幾次之後,孩子瞭解父母的底線,就不會再用哭鬧來要求了。
4.控制自己的情緒
很多家長從耐心到吼叫甚至是威脅,比如“再這樣媽媽不要你了”“這樣下次不帶你出來了”......結果孩子脾氣反而越來越大,哭的更兇。
父母先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能用“暴力”解決問題,2歲的孩子並不是講大道理,或者告誡訓斥就能說通的,如果發現自己控制不住情緒時,可以試試這麼做:
離開情緒現場,讓自己冷靜下來換個角度思考,去理解孩子的行為情緒穩定後,給孩子一個擁抱如果已經對孩子發火,在情緒平緩後向孩子認錯,告訴孩子為什麼自己會生氣,一個吻,一個擁抱讓孩子感受到愛,會更平和的解決問題。
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對未來至關重要,2歲的“第一反抗期”其實不可怕,只是孩子長大了,咱們能做的就是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和關愛,哭鬧過後記得給個擁抱,引導孩子更好地前進。
我家寶寶兩歲零兩個月,最近幾個月孩子特別犟,他想做的事不讓他做他就嗷嗷哭,特別隨著自己的性子,例如,洗完澡給他穿衣服,他如果不想穿就使勁哭,蹬腿,不讓你穿,然後耍脾氣,哄好了以後他想玩沙子,然後趁我和他媽不注意,故意的把沙子揚一地,然後裝作沒事一樣,發洩自己的情緒。你讓他跟親戚朋友說再見,他心情好的時候會說,心情不好理都不理,讓人感覺特別沒有禮貌,還有等等問題,這麼小,打又打不得,說他,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聽懂,讓他承認錯誤,從來不說,問他錯沒錯,他就說不知道,真是腦袋疼,請求大家教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識,這種情況真不知道咋辦,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的……
回覆列表
兩歲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叫做“可怕的兩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初步形成了,心裡開始分別“我的”和“不是我的”這兩個概念,所以為了保護剛形成的“我的”這個概念,寶寶會下意識地抗拒“不是我的”概念的干擾,表現出來就是“不聽話”。
尤其出門玩兒,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寶寶的安全感被進一步剝奪掉啦,所以會不喜歡和小盆友玩,不喜歡交流,其實這並不是犟,而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正常階段。
咱做爹媽的,在這個時候一定得好好引導寶寶,千萬不能說孩子犟,不聽話,不和小朋友玩這樣的斥責性語言,寶寶有時候雖然不會說,但我們說的每一句話寶寶都記在心裡的。如果在這個階段我們斥責寶寶而不是理解寶寶,引導寶寶的話,在這個個性養成,心理成長的第一個關鍵期,寶寶心裡也苦啊,會導致以後寶寶性格內向孤僻。
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首先充分理解寶寶對“我的”這一概念的維護,在合理的範圍內尊重寶寶的堅持,這一能很好地培養起寶寶的自主與自尊,並獲得良好的親子聯絡。而在一些寶寶不知道,但是做錯了的情況下,不能直接一味的打罵寶寶,而是想辦法引導寶寶的注意力與思路進行轉變,這也是培養寶寶的社交感與獨立思考能力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