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下雨的熱天

    這裡的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最小的”。這種習慣作法,如果從西周初年算起,在中國至少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1、“伯”是排行老大,“仲”是老二。《說文·人部》:“伯,長也。”“仲,中也。”舉孔子為例:孔子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名孟皮,字伯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仲”兩字連用,表示相差不多,難分高下,成語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間”。排行老大也有不用“伯”字而用“孟”字的。有人解釋說“嫡長為伯,庶長為孟”,意思是說,古代貴族一夫多妻,如果長子是正妻所生用“伯”字,非正妻所生則用“孟”字。2、“叔”通常是排行老三,但也可以是兄弟中較小的。《說文·又部》:“叔,拾也。”“叔”字的本義是拾取,字形以手拾豆會意;表示排行次序是假借用法,後來假借義通行,而本義反倒廢棄不用了。如周武王滅商後,孤竹君的兩個兒子逃到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長子叫伯夷,次子叫叔齊,就是一例。3、“季”是兄弟中最小的,可以是排行老四,但不一定是老四。《說文·子部》:“季,少稱也。”段注:“叔季皆謂少者,而季又少於叔。”漢高祖劉邦排行老三,因為他最小,所以又以劉季為字。補充:孟仲叔季,同時又習慣於四季排行。不管多於或少於四個,“季”都是最末的,如果只有三個,它就是老三。“春夏秋冬”就因各都分“孟、仲、季”三個月(即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因而稱為“四季”。總之,古代兄弟姐妹中排行從長到幼分別稱為:伯,仲,叔,季。有三個時,通常取孟,仲,季。古人又把一年分為十二個月,又把十二個月分為四季即春夏秋冬,每季平均三個月。所以就有了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的叫法。一樣的分法: 一個月分為孟仲季,孟仲季就分別是上旬、中旬、下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車z96次路經哪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