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苦行僧
-
2 # 臨風閣知書
啟功的字不是歐體和瘦金體組成的。只是歐體書法的學習對啟功有一定影響。
據記載,對於啟功書法影響比較大的幾個人分別是:趙孟、董其昌、歐陽詢、成親王、劉春霖。趙孟和董其昌是康熙和乾隆最推崇的兩位書法家,是清代館閣體形成的重要來源,是全國考生的必備書體。劉春霖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狀元,其書法是學習趙孟和董其昌的。成親王也是館閣體的高手。
因此,對啟功書法影響最大的是館閣體,他一生其實都沒有突破。
-
3 # 樂享齋
瘦金體是宋徽宗的代名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和宋徽宗畫上等號,也是他作為一個書法家身份在書壇地位的體現。
這種字型最大的特點就是如柳如劍,瘦骨嶙峋而鏗鏘有力,每一個字都有獨特的韻味,但字與字之間,筆畫與筆畫之間還有是細微的變化,給人一種乾脆、有力的感覺。
看似無肉,卻骨中帶肉,看似少變化,卻字字有韻味。這也是很多人喜歡瘦金體的原因所在。但喜歡是一回事,要練好瘦金體卻又是另外一回事。
很多書法愛好者甚至書法家花了幾年時間去專門練習瘦金體,甚至一個字一個字臨摹,最後的結果就是,形狀上看起來很像,但是神態上和神韻上卻差得很遠。
但是有人提出,在當代最出名的書法大家啟功的書法作品中,隱然有瘦金體的影子,甚至有人就提出,啟功所創造的啟功體,本質上就是瘦金體演變過來的。
啟功先生無疑是當代書法的大家,他一生時間都用在書法的創作和創新上,公里十分深厚,並在吸納借鑑前人大家的書法優點基礎上,進而獨創了啟功體。
從他的書法來看,作品乾淨、清新、勁秀,其結構簡潔簡單,用筆有力剛勁,字型秀麗挺拔,節奏收放有序,可以說,他的作品看起來就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如同觀賞雨後的初荷,如同沐浴午後暖陽。
不可否認,啟功體的作品中隱然有瘦金體的影子,特別是在運筆上就能看出來,但是硬要說啟功體是瘦金體演變出來,顯然缺乏足夠證據。
因為這兩種字型給人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瘦金體給人一種戰鼓陣陣的殺氣,而啟功體更和睦更溫暖。
-
4 # 翰墨今香
對啟功先生書法評價的人還真多,搞的都跟專家一樣,說啟功先生的字是歐體和瘦金體組成的,由此可以證明此人不懂書法。我們從啟功先生的書法淵源和書法特點來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啟功先生的書法淵源啟功先生青少年時期主要學習的是顏真卿的《多寶塔》和唐人寫經小楷,這個能從他二十多歲時期的手稿中看得出來。青年時期啟功先生開始學習趙孟頫的書法,因此後來書法就被了婉轉秀麗的特點,後來有感於董其昌書法的墨色、用筆之趣,而開始學習董其昌的書法。
透過學習趙孟頫和董其昌的書法,啟功先生的領悟了用筆流麗、飄逸之趣,但是發現自己的字過於平正,缺乏險峻,於是又學習歐陽詢的《九成宮》。後來又喜歡上柳體的骨力和勁媚,於是開始深入學習柳公權的《玄秘塔》。
啟功先生在自己的《論書絕句》中也提到過自己書法的師承:“初學趙董後歐陽,晚愛誠懸竟體芳。”啟功先生是融合了顏、歐、柳、趙、董於一體,才形成了自己初期的“啟體”風格。這中間跟瘦金書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唯一的聯絡大概就是啟功先生非常認同“書貴瘦硬始通神”的理念吧。
啟功先生的書法特點啟功先生的書法,在“啟體”的黃金時期,書法風格特徵鮮明,辨識度非常高,與古人的書法有了明顯的區分,自成一家。
啟功先生書法的用筆特點是簡捷、爽利、清健而不秀媚、瘦硬又不多露圭角,入筆迅捷、收筆利落。啟功先生的書法是典型的文人書法,因此有著濃厚的書卷氣息。啟功先生一生很少用到鋼筆一類的硬筆,毛筆始終是他的主要書寫工具。因此他的書法是實用與藝術相結合,他的書法沒什麼華麗裝飾性的用筆,所以沒有那種矯揉造作之氣。
“啟體”結字上具有上緊下松、內緊外鬆的特點,而這種結字的特點與“瘦金體”也有相同之處,這似乎也算是一種交集吧。
啟功先生的晚年因為身體的原因,再加上眼疾嚴重,因此用筆和結字都出現了不力。但晚年是書法在歷經了滄桑和輝煌之後,反而褪盡火氣,返璞歸真,有了另外一種自然天成、古樸質拙的面貌。
啟功的學養加上其為人謙和、淡泊並曠達的品行,讓其書法實有一種脫俗之韻致,具有濃濃的書卷氣息,是典型的文人書法。
回覆列表
不對,啟功的字我認為是以柳體和鍾繇的字為基礎而創寫的,字型瘦而精能體現柳體之鋼強,鐘體之溫潤,有大家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