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簡起源於西周;甲骨文起源於殷商晚期。
具體見下
竹簡多用竹片製成,每片寫字一行,將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聯起來,稱為「簡牘」。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用於書寫文字的木片稱木牘,多用於書寫短文。
簡牘起源於西周,春秋戰國時使用更廣。公元4世紀左右,由於紙已廣泛使用,簡牘才為紙抄本所代替。
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稱簡,木片稱札或牘,統稱為簡,現在一般說竹簡。均用毛筆墨書。漢代簡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甲骨文
甲骨文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商朝人用龜甲、獸骨占卜後把占卜時間、占卜者的名字、所佔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把過若干日後的吉凶應驗也刻上去。不過具體的情形因甲骨分期而有詳略的差異,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辭最為完整,同時也是現存數量最多的時期。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這種文字為甲骨文。殷墟出土了大量刻有卜辭的甲骨,這些字都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大量的甲骨文及銘文既記載了當時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氣象、占卜方面的情況,又標誌著文字接近成熟。圖為刻在龜甲上的甲骨文。
竹簡起源於西周;甲骨文起源於殷商晚期。
具體見下
竹簡多用竹片製成,每片寫字一行,將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聯起來,稱為「簡牘」。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用於書寫文字的木片稱木牘,多用於書寫短文。
簡牘起源於西周,春秋戰國時使用更廣。公元4世紀左右,由於紙已廣泛使用,簡牘才為紙抄本所代替。
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稱簡,木片稱札或牘,統稱為簡,現在一般說竹簡。均用毛筆墨書。漢代簡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甲骨文
甲骨文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商朝人用龜甲、獸骨占卜後把占卜時間、占卜者的名字、所佔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把過若干日後的吉凶應驗也刻上去。不過具體的情形因甲骨分期而有詳略的差異,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辭最為完整,同時也是現存數量最多的時期。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這種文字為甲骨文。殷墟出土了大量刻有卜辭的甲骨,這些字都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大量的甲骨文及銘文既記載了當時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氣象、占卜方面的情況,又標誌著文字接近成熟。圖為刻在龜甲上的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