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詞一開篇即呈現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視線是從一棵杏樹開始的:花兒已經凋謝,所餘不多的紅色也正在一點一點褪去,樹枝上開始結出了幼小的青杏。“殘紅”,是說紅花已所剩無幾。著一“褪”字就深了一層,不但花少,且已褪色,感傷之情更濃。 睹暮春景色,抒傷春之情,是古詩詞中常有之意。不過一般人寫傷春意緒,總會把那種悽迷寥落之感表達到極致。蘇軾則更多了一些曠達。有繁華就有衰落,有凋謝就有新生。他特別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有意識地衝淡了先前濃郁的傷感之情。 接著,作者將目光從一花一枝上移開,轉向不遠處更加開闊的地方。只見燕子掠著水面低飛,綠水環繞著人家的牆院。寥寥幾筆,便勾畫出春意未盡的鄉村圖景。飛動的燕子為畫面增添了動態之美;“綠水人家”則帶來了生活的氣息,併為後文“牆裡佳人”的出現作好了鋪墊。 “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人以為應是“曉”。通讀全詞,並沒有突出的景物表明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顯得沒有著落。而燕子繞舍而飛,綠水繞舍而流,行人繞舍而走,著一“繞”字,則非常真切。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這是詞中最為人稱道的兩句。枝頭上的柳絮隨風遠去,愈來愈少;普天之下,哪裡沒有青青芳草呢。“柳綿”,即柳絮。柳絮紛飛,春色將盡,固然讓人傷感;而芳草青綠,又自是一番境界。蘇軾的曠達於此可見。“天涯”一句,語本屈原《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是卜者靈氛勸屈原的話,其思想與蘇軾在《定風波》中所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一致。 即便如此,這兩句還是蘊含著許多的辛酸和悲哀。據《林下詞談》記載:“子瞻在惠州,與朝雲閒坐。時青女(霜神)初至,落木蕭蕭,悽然有悲秋之意,命朝雲把大白,唱‘花褪殘紅’。朝雲歌喉將囀,淚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聯絡當時蘇軾的遭遇,是頗耐人思索的。蘇軾一生漂泊,最後竟被遠謫到萬里之遙的嶺南。此時,他已人到晚年,遙望故鄉,幾近天涯。這境遇和隨風飄飛的柳絮何其相似!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詞一開篇即呈現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視線是從一棵杏樹開始的:花兒已經凋謝,所餘不多的紅色也正在一點一點褪去,樹枝上開始結出了幼小的青杏。“殘紅”,是說紅花已所剩無幾。著一“褪”字就深了一層,不但花少,且已褪色,感傷之情更濃。 睹暮春景色,抒傷春之情,是古詩詞中常有之意。不過一般人寫傷春意緒,總會把那種悽迷寥落之感表達到極致。蘇軾則更多了一些曠達。有繁華就有衰落,有凋謝就有新生。他特別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有意識地衝淡了先前濃郁的傷感之情。 接著,作者將目光從一花一枝上移開,轉向不遠處更加開闊的地方。只見燕子掠著水面低飛,綠水環繞著人家的牆院。寥寥幾筆,便勾畫出春意未盡的鄉村圖景。飛動的燕子為畫面增添了動態之美;“綠水人家”則帶來了生活的氣息,併為後文“牆裡佳人”的出現作好了鋪墊。 “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人以為應是“曉”。通讀全詞,並沒有突出的景物表明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顯得沒有著落。而燕子繞舍而飛,綠水繞舍而流,行人繞舍而走,著一“繞”字,則非常真切。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這是詞中最為人稱道的兩句。枝頭上的柳絮隨風遠去,愈來愈少;普天之下,哪裡沒有青青芳草呢。“柳綿”,即柳絮。柳絮紛飛,春色將盡,固然讓人傷感;而芳草青綠,又自是一番境界。蘇軾的曠達於此可見。“天涯”一句,語本屈原《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是卜者靈氛勸屈原的話,其思想與蘇軾在《定風波》中所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一致。 即便如此,這兩句還是蘊含著許多的辛酸和悲哀。據《林下詞談》記載:“子瞻在惠州,與朝雲閒坐。時青女(霜神)初至,落木蕭蕭,悽然有悲秋之意,命朝雲把大白,唱‘花褪殘紅’。朝雲歌喉將囀,淚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聯絡當時蘇軾的遭遇,是頗耐人思索的。蘇軾一生漂泊,最後竟被遠謫到萬里之遙的嶺南。此時,他已人到晚年,遙望故鄉,幾近天涯。這境遇和隨風飄飛的柳絮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