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茶療心理
-
2 # 溫暖心理諮詢
對於有自殺心理的個案,需要專業心理人員介入。首先對這名學生進行自殺危機評估,是否只是單純的有自殺想法,還是已經有具體的自殺行為安排,比如大概準備在什麼時間自殺,採取什麼樣的自殺方式,自殺方式的激烈程度也會納入評估危險程度,如跳樓、臥軌、割腕存活率底,服藥,跳河相對緩和。孩子是否伴有精神疾病及人格障礙,家族中有無自殺死亡的近親親屬,以前有無自殺未遂經歷等進行詳細詢問;孩子是否有支援系統,有無放不下的人或事,透過積極幫助尋找資源進行動機訪談。當評估自殺危機較高需要送往當地精神科醫院住院治療並提醒家長監督,避免傷害。
-
3 # 生活百態百味
首先要了解分析中學生為什麼要自殺的原因,才能對症治療、因人而異。
中學生要自殺的原因有如學業失敗、失去父母支援、家庭暴力、校園虐待、飲酒、藥物濫用失戀、悲觀衝動、抑鬱無助等因素。
自殺的動機有:
仇恨父母,透過死亡報復父母;
因身體或心理原因太痛苦,透過自殺解脫;
自己犯了某種錯誤,用自殺懲罰自己;
揚言嘗試自殺,看父母等人是否在乎自己
如此等等。
多數有自殺傾向的中學生都有一些言語暗示,即生命太沒意義太難過痛苦等,不值得活著,他們可能會說:
1我活夠了。
2我一死,痛苦就沒有了。
3只有一種方法能讓我解脫。
4這樣對我,你會後悔的。
如此等等。
當中學生揚言、嘗試自殺或暗示自殺時,一定要作出反應,否則他們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多餘的、不受父母及世人喜愛,這種感受會增加企圖自殺的風險。
一般對有自殺暗示和傾向的中學生作如下處理:
一是傾聽想自殺的中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對其表示尊重。
二是鼓勵他們去尋求幫助。
三是用特定問題判斷自殺企圖的致命性,直接問:“你想過自殺嗎?你嘗試過自殺嗎?”
四是讓他們住院,並接受持續的關照和監護。
五是讓他們承諾好好活下去,或籤一個協議。
六是使用各種資源,如學生信得過的某老師某親人等來規勸和陪伴。或請經驗幸富的心理諮詢師等。
-
4 # 心苑心理工作室
青少年自殺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資料顯示青少年自殺佔青少年死亡的一半以上。這一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尤其是學校和家長。
中學生這一群體是青少年自殺的高發人群。因為中學生處於青春期,是身體迅速發育而思想發育還沒達到成年人健全狀態,中學生涉世未深,很容易感染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如打架鬥毆、網路遊戲甚至吸毒成癮。一旦染上這些惡習就會沉迷其中,思想不求上進,學習成績迅速下滑,家長批評老師教育造成中學生壓力很大,以至於做出極端的行為。
如果幫助這些有自殺心理的中學生呢?
首先是預防為主。這是預防中學生自殺的最初也是最有效的階段。這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多位一體形成合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尤其是現在是網路時代,中學生上網玩手機成癮,再加上網路上有一些不良資訊,中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又比較差,很容易使中學生產生心理問題。
其次國家、社會、家庭、學校各負其責,國家在淨化社會風氣上加大力度,動用國家機器以國家力量整頓網路環境,懲罰那些散佈不良資訊的違法犯罪分子。社會組織要真正擔責,不能只是應付了事,現實生活中很多保護未成年人的機構和青少年心理教育機構形同虛設,就是一個空殼,根本沒有起到實質的作用。家庭青少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早進行教育的,家長要善於學習,科學的教育子女,杜絕那些身體暴力、語言暴力、不作為等帶來的傷害。學校是重要的教育基地,能夠科學的系統的對中學生進行廣泛的教育,學校應該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品格,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
第三充分發揮專業心理諮詢的作用。一旦發現青少年有自殺傾向或者未遂,家長或者學校不要只勸說了事,要找專業心理諮詢師進行心理干預。心理諮詢是一門科學,家長几乎沒有接觸到過,學校儘管有心理課,也有心理諮詢室,但是大部分老師不是精通心理諮詢,基本上沒有經過正規的學習和訓練,不懂得如何進行心理援助,如果讓他們進行干預,往往事與願違產生不好的後果。
總之,對有自殺心理的青少年社會各界都應給予關注和支援,採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形成全方位的立體的危機支援系統。讓青少年快樂成長,讓社會更加和諧。
-
5 # 心理近距離
懷孕、學業失敗、與父母的衝突、被同伴拒絕、被社會排斥等都是引發青少年自殺的原因,這些原因背後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個體最易感受壓抑、挫折和焦慮,需面對的困難和煩惱突然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就會積累起來而導致心理崩潰,最終為了解脫而產生自殺的想法。
研究表明,13至14歲在校學生中自殺意念發生率為29%。18至20歲是自殺的高峰年段,這主要是由於在學業和求職過程中遭受嚴重的心理失衡狀態,且不能得到及時的家庭和社會的幫助而採取極端手段。
對此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1.保證充足的睡眠。wendy troxel在一項對於三萬多名高中生的研究發現,每缺少1h的睡眠,感到傷心絕望的機率就會上升38%,試圖自殺的機率會上升58%。
2.減少創傷性應激事件和不良體驗。構成青少年的生活應激事件主要有家庭環境氣氛、父母教養方式、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伴關係、學業成績。所以改善青少年與父母、師生、同伴的關係對於減少自殺意念的發生是有效的。另一方面,教師、父母和同伴對於學業能力的評價與抑鬱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所以應當注意不要過分貶低青少年的學業能力。
-
6 # 彼時年少不知是
一句話,死了就死了。早死早託生。
有時候我爸媽罵我,我也生氣,我也想:草,等我自殺了我看你後悔不!
但是想一想命就一條,還是算了吧。
我不明白,連死都不怕還有什麼事可怕的?
下回有人要自殺,做好防禦措施,讓他真殺一回,跳樓,割腕,槍斃都來幾次。只要別真死儘可能裝的像點。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
三次不行就讓他自生自滅吧,垃圾一個沒必要浪費社會資源了。
-
7 # 以笑對世o
如何幫助有自殺心理的中學生,其實只需一個行為就可阻止,那就是走進他的心裡,把他的心門開啟。
為什麼要走進心裡,把心門開啟? 因為所有的毒素都在心裡面,你需要幫他排出來,這樣才能阻止他自殺念頭,而這也會改變他的一生,因為一旦把心打開了,就這像從灰暗的地下室開啟門到寬廣的草原一樣,學會了擁抱世界,勇敢的面對人生,改變了他眼中的世界,而你就是他寶貴的恩人,在他最無助的時候你透過那一層層烏雲為他照進了光束。
但若沒能開啟心門,你再苦口婆心都是徒勞,也有可能會讓他更煩。
那麼如何走進心裡? 這裡一定要有耐心,走進心裡並非易事,首先需要獲得他的信任,信任不是光靠嘴就能獲得的,而是把他當成朋友一次又一次的去幫助他,用心去理解他,去聆聽,支援他,鼓勵他,肯定他,關心他。有時候需要適當的示弱尋求他幫助,這也能給他一些成就感。還有強調一點的是多去聆聽,讓他掏出心理話。
可惜很多老師和家長都沒這個耐心,家長和學校又不注重心理健康,這是很大的悲哀,這就導致孩子所有心事都憋在心理,到後來難受到想自殺。
有一部電影叫《心靈捕手》,其中主角是一個有心理嚴重封閉的人,也見過不少心理醫生,可都被主角氣走,到最後一位知名人士給他推薦了善懂心理的教授,剛開始因主角不配合還是很不順利,但那位教授依然決定繼續治療他,那位教授不像別的醫生那樣放棄了他,而是一次又一次的給他治療,一次又一次的傾聽他的故事,看著主角從恐懼到憤怒到逃跑到孤獨,直到脆弱,主角抱著那位教授嚎啕大哭,主角那塵封已久的心打開了,擁抱了人生。
如果真想幫助他,那麼就一定要有耐心,一次又一次的去傾聽,一次又一次的溝通。那個學生需要你的一束光。
希望以後學校和家長能夠重視心理健康問題,而不只注重孩子的成績。
-
8 # 雁過無痕2020
https://www.toutiao.com/i6797967253900886535/
https://www.toutiao.com/i6800272163526935043/
回覆列表
對中學生和家庭同時介入進行評估、分析,拿出治療方案。最好的方法是在未發病前進行心理免疫。我們提倡的心理免疫從3歲即開始進行,依據的是中醫未病治療理念、疾病接種理念。開展心理免疫的年齡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