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58155141372
-
2 # 美中嘉和聊腫瘤
免疫治療是利用人體微觀免疫系統發揮更大作用對抗腫瘤,在說明這個微觀問題前先用一個看得到的例子來對比下。這張圖說的是從2世紀20年代開始,每隔20-30年,人類都要發出機器要取代人類的感慨!
人體免疫系統非常複雜,僅免疫細胞就包括:淋巴細胞、單核吞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鹼粒細胞、嗜酸粒細胞、肥大細胞、血小板(因為血小板裡有IgG)等。由此每隔幾十年人類醫學上取得一些進步後,都有理論指導利用某種免疫細胞可以消滅癌細胞,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但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現在的PD-1/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CAR-T免疫治療技術才剛剛顯示出一定的效果。
首先是上世紀的重大發現—白細胞介素2
上世紀80年代,現代免疫學興起,人們發現了免疫系統的很多有效成分,比如白細胞介素2。白細胞介素2是人體免疫細胞T細胞的一種很重要的生長因子,T淋巴細胞一旦跟它接觸,就能快速生長、繁殖。由於T淋巴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病毒腫瘤的一種很重要的成分,而白細胞介素2又能促進淋巴細胞的生長,於是研究者們開始暢想白細胞介素2是不是有可能用來治療癌症。
由此白細胞介素2被開發成一種治療癌症的藥,醫生將其注射到病人的身體裡,啟用病人的免疫系統生長來對抗腫瘤。
之後是免疫細胞過繼回輸
研究人員透過對白細胞介素2的治療又進行了新的設想,畢竟輸入的方式速度慢,可以人工先在進行體外培養,產生大量的淋巴細胞,然後直接輸回患者體內來對抗腫瘤呢?最早的免疫細胞過繼回輸技術由此誕生了。但是由此又衍生出不同的細胞療法。
細胞回輸早期的LAK細胞療法
1985年瑞森伯格首次使用了免疫細胞過繼回輸第一代LAK細胞療法,用LAK細胞合併IL-2治療25例不同型別的化學藥物和放射線治療無效的晚期腫瘤病人,並取得了肯定療效。LAK細胞療法建立以後,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但是問題相伴出現:其他的研究人員運用LAK細胞療法進行治療癌症的實驗,發現效果並沒有瑞森伯格使用的那麼好。時間久了,研究人員對LAK療法的熱情降低,堅持進行實驗的人越來越少。而且國外保險公司對醫療方法監管很嚴格,一看沒有效果就逐漸給否決了。
細胞回輸的CIK(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細胞療法
但是還是有研究者在LAK細胞療法的基礎上進行推動,認為T細胞抗腫瘤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效果不好是因為T細胞不夠強大,無法清除腫瘤細胞。可以透過增強T細胞的辦法來治療腫瘤。這就是CIK細胞療法。為了讓T細胞更強大,研究者們加入了伽馬乾擾素和其他一些成分,同時還嘗試用其他的一些細胞給T細胞製造刺激——比如DC細胞,這樣就有了DC-CIK細胞療法。
20多年前,日本就已針對DC-CIK細胞療法進行了臨床研究,有大量的資料顯示其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隨後美國也批准了這個療法,但實際使用後DC-CIK細胞療法在美國的效果卻不好,美國也就撤銷了批准檔案。中國的情況是在幾年前的魏則西事件後幾乎就消失了。
截止到目前的CAR-T則是基於更多的研究,一方面是發現腫瘤附近會存在大量的T細胞,這些T細胞在開始對腫瘤細胞進行攻擊後會有部分停止工作。科學家就分離出那些工作積極的T細胞,在體外進行編輯並培養後再回輸給患者,提高患者免疫細胞T細胞的活躍程度對抗癌症。至少在血液腫瘤方面顯示出良好的效果。
另外一種PD-1/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則是透過另外一種方向進行免疫治療。利用藥物的生物力提前阻斷細胞之間相互識別的訊號通路。這個通路如果不阻斷,癌細胞可以透過繼承的正常細胞識別訊號與免疫細胞(T細胞)建立聯絡,從而被認為是正常細胞。在實際中也確實對部分癌症患者起到了效果,但是有效率仍就不高。說明人類並未完全瞭解免疫系統的完整運作機制。
還是回到開頭那個AI會替代人類工作的“危機意識”,但是我們還遠遠不知道人的潛力,也不知道AI的學習能力。同樣在免疫治療中,人類也遠遠未了解完整的免疫系統,也不知道癌細胞所有突變、逃逸、耐藥的機制。現在只有少部分幸運的患者才能透過免疫治療獲益。
回覆列表
整體人群是有獲益率的,使用前,聽醫生的醫囑。需要看病種、看分期、看基因檢測結果(有的需要檢測,有的不需要)。百分百獲益是不可能的,不同癌種獲益率不同,也有不良反應。目前在中國已經上市的有k藥和O藥。具體,可以提供具體病情資料之後,具體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