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過去即歷史
-
2 # 青燈問史
如果你是朱棣,你還派40艘大船,近3萬人出海尋找一個廢帝嗎?
如果你都不會,像明成祖這樣雄才大略的皇帝怎麼會?
所以,朱棣派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根本不是去找廢帝朱允炆,那是幹什麼呢?
有幾種主流說法:一是揚我天朝國威。大明將元朝打敗之後,朱棣有搶奪了侄兒的江山,但不管怎麼說,明朝在當時還是世界強國,有必要炫耀一番。二是搞好海洋國家關係,實現睦鄰友好關係。這都是政治上的看法,是出於政治需要,原因冠冕堂皇,尤其在明朝這個士大夫口舌厲害的國度,宣揚國威自然令人神往。
但是馬克思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與經濟基礎,這個規律才是看清問題本質的工具。我們以這個工具再來看看鄭和下西洋的原因。
1.朱棣的財政狀況在朱元璋建國後經過一定時間的休養生息之後,又爆發了靖難之役,戰爭即以為著消耗,朱棣奪取政權後,國家財政面臨著十分危難的局面。再加上遷都北京,這項浩大的工程要是沒有雄厚經濟的支援是無法完成的。而對於財政收入,在以農業為基礎的明朝,農業稅是其主要來源。但是,大家知道,明朝的老朱皇帝是最疼農民的了,所以,農業稅的基數定的很低,大概是三十稅一。在明朝建立之初的兩代,這些農業稅維護龐大的帝國運轉是可行的,朱棣都有力量建造40艘大船出海,這說明,農業稅還能撐起一般性公共事務的開支。
但是,農業稅缺乏彈性,一旦遇上災害年度,就更加不得了,不僅稅收收不上來,還要進行賑災補貼,那國庫就告急了。這還不要緊,因為國家還壟斷了鹽鐵和礦山,從這裡面,財政還能獲得一定的收入,並且還不小。問題在於,朱元璋們不喜歡工商業,只愛農業,對工商業進行了打擊和抵制,除了鹽鐵壟斷,可以獲取財政收入最見效的工商業卻萎靡不前。這個矛盾無法解決,就意味著鹽鐵財政收入也是渴澤而漁。
這是朱棣面臨的主要問題,經濟基礎不厚實,他想幹點啥都束手束腳。一個大北京建設就要花費萬萬巨的銀子,如何維持這龐大帝國很多剛性的開支啊?所以,說白了,就是朱棣的國庫差錢了,可是又不能明說我泱泱大國還差錢這樣的話,所以,你懂的。
2.海外“馬車”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其中一項就是進出口貿易,或者叫海外貿易。不要以為只有咱現代人懂經濟,古代人一點都不差,只是沒有現在這樣學術繁榮而已,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海洋裡,人,尤其是掌握權力之人,必然會主動參與到經濟生活中去,自然也就明白其中的道理。
朱棣不是傻瓜,為了弄到錢,也就想到了海外貿易這一塊。
馬三寶,也就是鄭和,其實是一個阿拉伯人的後裔,姓默罕默德,會西亞地區多國語言,命運使然,讓他成了個太監,但是幸虧遇上朱棣,讓他的人生大寫特寫。朱棣任命鄭和出海,當然是看中了他自身潛在的條件,君臣二人心有靈犀,於是就打著揚中國威,或者說尋找建文,不管什麼旗號,反正其實就是去海外開啟海外貿易路線,以換取更多銀子的遠航戰略。
非洲,西亞,東亞等等,鄭和走的路線很遠,像鄭和這樣的船隊陣勢,在當時的全世界,估計沒幾個人見過,那一定是超級大國的範兒。很多所謂的國家,基本都還屬於土著居民的部落民族,這和哥倫布出海遇到土著差不多。所以,鄭和基本上一路雖有驚無險,沒遇到過敵手。
現在有些西亞或東南亞的史料顯示,鄭和一行就是打擊海外商人或者海盜對貿易路線的專斷,其根本目的就是開闢海外貿易路線。
3.成果如何這是朝廷上那些士大夫最為關心的問題,當他們手裡的過年盤查是幾斤從東南亞帶回來的胡椒麵的時候,心裡那個恨啊可想而知。
鄭和的遠洋計劃不是不可行,但是代價也很大,從七次遠航結果來看,收入和支出沒有成正比,支出遠遠大於收入。這並不是說明開闢海外貿易路線是錯誤的,而是說開闢海外貿易路線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幾代人慢慢去完成,不幸的是,中國歷史上除了鄭和之外再無鄭和,使得這一具備雄才大略的遠見卓識計劃無限制擱淺。隨著朱棣和鄭和之死,明朝朝廷上那些士大夫立馬廢黜了遠洋計劃,朱棣及鄭和時代開闢出來的貿易路線隨著明朝經濟政治的轉向而冰封雪凍。
記住,只有傻子才會花那麼大的代價去找一個已經廢了的皇帝。
回覆列表
謝邀,至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鄭和七次下西洋都幹了什麼。鄭和第一次下西洋說白了就是為了打擊海路上搶劫明朝藩屬國的海盜,因為明朝有很多東南亞等地區的藩屬國來明朝朝貢,可還沒到明朝,貢品都被海盜打劫了,藩屬國怨聲載道,明朝也感覺臉上無光,我小弟也敢欺負。所以才有了第一次鄭和下西洋,攜帶了大量武裝,目的就是清除威脅朝貢國海路上的海盜;這一次最選擇就到達了馬六甲海峽,在那裡設定了個貿易中轉站也有武裝性質,就回來了。後來的五次完全是出於逐利動機。因為朱棣的統治漸漸獲得認可,基礎漸漸牢靠,六次下西洋找一個建文帝?那可是龐大的船隊,白花花的銀子,明朝絕不願意花的;再說找建文帝用不著六次,更用不著攜帶龐大的軍事武裝。他們後來的五次就是拿著明朝的貨物去西洋與外國做生意,又把外國貨帶回明朝銷售,這樣一進一出獲利百倍,這樣才有了五次下西洋。當時胡椒在明朝很稀奇,鄭和從西洋帶回來可以獲得很多的利潤,不知道缺銀子還是什麼原因,官員俸祿改發胡椒了,因為胡椒價格高實際俸祿,官員們十分樂意,因為他們把胡椒拿到市場上出售換回高於俸祿的銀子,可是隨著胡椒越來越多,胡椒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那胡椒價格下跌就不可避免了,這也是官員們反對鄭和下西洋的一方面原因。
鄭和下西洋尋找建文帝?這隻能說是附帶任務,捎帶著打聽建文帝蹤跡是有可能的,但要說尋找建文帝是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非常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