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可樂事兒

    我覺得當然是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陸遜是一個讀書人,但他可不是書呆子,在進入孫權軍營後期,大大得到了孫權的賞識,孫權提拔他為大都督!接著他便在夷陵之戰中火燒蜀軍,當時劉備是由於報仇心急切,幾乎不顧諸葛亮和朝中大臣的反對,直接從蜀地發兵進攻孫權!

    孫權有些慌張,一方面由於曹魏政權十分昌盛,他不是怕劉備,是怕兩敗俱傷,曹魏便從中得利!這時,他問大臣們該怎麼辦,陸遜說應該迎戰,接著兩國之戰便拉開了帷幕……

    起初,蜀軍士氣高昂,陸遜為避其鋒芒,隔幾里邊建立營寨,這樣連綿不斷的紮營,陸遜不愧是著名的軍事家,他將營地建在山腰上,這樣易守難攻,他還告訴士兵們不許出去!但儘管如此,蜀軍還是攻破了很多營地,這時陸遜下屬開始向孫權說懷疑陸遜無謀略,但孫權還是堅信了他!

    後來江東天氣熱,戰線拉的過長,補給困難,而且疾病傳播的很快,於是,劉備命令在樹林間使所有營地連在一起,暫作休息!要知道這可是兵家大忌,可劉備不懂!他只懂他的復仇!陸遜派人去檢視,發現機會來了,於是他看準時機,命令士兵手拿一把茅草,拿著火把在進攻時兼用。

    由於蜀軍紮營所用的柵欄和周圍的樹木都是可燃之物,所以大火燒得很快。蜀軍大亂,被吳軍破了40座大營,這是陸遜取得夷陵之戰的決定原因!

  • 2 # 青青子衿Tom

    歷史上最令人拍案叫絕的計謀,當屬漢武帝劉徹在位期間推行的“推恩令”計謀。

    漢朝初年,漢高祖劉邦有感於秦的滅亡是因為沒有實行分封制,在國家內部設定了分封制與郡縣制共存的制度。隨著諸多異姓王被剷除,最終保留下來的都是同姓王。

    漢初同姓王經過數代後,與皇室的血緣關係日益疏遠,到了漢景帝時期,諸王大多隻是他的堂兄弟或堂伯父,情感聯絡已經淡薄,甚至還有仇恨,更嚴重的是,這些諸侯王諸侯王勢力坐大,已經嚴重影響到國家的正常運轉。比如吳國,其存在不僅摧毀了天下的經濟秩序,吳國富庶無比,百姓不用交稅,政府缺錢了只要自己“開印鈔機”採銅鑄造即可,這簡直是在用整個天下的財富倒貼吳國;也破壞了漢朝的政治秩序,劉濞大肆賄賂各國諸侯與朝廷大臣,極盡所能爭取政治支援;並且擾亂了漢朝的刑法秩序,各郡奸徒犯了法,不想坐牢的話,可直接逃到吳國去接受庇護,沒人敢去追究。

    漢景帝採用大臣晁錯的建議削藩,釀成七國之亂,不得已冤殺晁錯,結果七國之亂並沒有結束,幸好周亞夫武力平叛成功,削弱了諸侯王勢力。

    漢武帝上臺後,諸侯王的勢力仍然嚴重影響漢朝中央集權的鞏固,不時發生諸侯王對抗中央政策。漢武帝在大臣主父偃的建議下,令諸侯推私恩分封,將諸侯王的嫡長子繼承製改成所有兒子一起瓜分諸侯國制度,即為“推恩令”策略。若按嫡長子繼承製,除了嫡長子能夠繼承諸侯王的一切外,其他所有嫡庶兒子都只能分得象徵性的封賞,得不到尺寸之地。所以“推恩令”頗有利益均沾的意思,把原該諸侯王的嫡長子一個人得到的好處,拿來分給諸侯的所有兒子。就連諸侯王也覺得這樣不錯,自己的領地沒有減少,都在自己兒子的手上,而且那些原來沒有編制的兒子也都混上了編制。

    於是漢中央就藉著“推恩令”這無本買賣瞬間瓦解了諸侯國內的凝聚力,諸侯王的嫡長子們獨力難支,無力迴天,眼看著一個個原本“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的諸侯國越分越小,勢力大為削弱,最後“大國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十餘里”,變成了幾百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來管理,地位相當於縣的列侯國。

    數年後,當漢武帝借“酎金事件”削減、廢除了一百零六個諸侯國時,已經沒有一個諸侯有實力跳出來對抗中央了,都老老實實接受了中央政府的安排,漢朝的中央集權最終得以鞏固。

    推恩令之所以能讓人拍案叫絕,就在於它本身是一個陽謀,成功利用各方勢力的訴求之間的博弈,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 3 # 愛唱歌的工程師高山

    拋開歷史小說虛構的不談,說些有歷史記載的。

    1.先秦時期,齊國快要被燕國滅國了,然後齊國田單來了一個火牛陣,用尾巴點火的牛沖垮了敵軍,反敗為勝。後世電影電視小說經常用到這個橋段。

    2.還是先秦時期,楚國強大,攻打宋國,晉國來幫忙,但是還是沒有楚國兵多將廣。晉國胥臣用了一計,把馬蒙上畫出來的虎皮,嚇得楚國戰馬四散逃跑,打敗了強大的楚國。

    3.還是前秦時期,跟孫武並列孫吳的吳起,一生戰無不勝,最後在楚國遇上內亂,他和楚王被反賊圍困王宮。被反賊殺害時,他趴在了楚王的屍體上。殺他的反賊因為傷害了楚王的屍體,被處死。

    4.秦末,項羽破釜沉舟和韓信背水一戰,二者異曲同工,自陷死地而求生。

  • 4 # 使用者1426561771888

    毛澤東主席把空城計用到了古今中外無可比翼的地步,一句話,妙不可言!兩句話,絕妙不可言!

    向偉大英明的毛澤東主席致敬!

    躹躬

  • 5 # 彈指間的歷史

    金刀計——反間計的巔峰

    反間計,出自《孫子兵法》得第三十三計,指得是識破對方的陰謀算計巧妙地利用對方的陰謀詭計攻擊對方,其關鍵是“以假亂真”,而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金刀計,被稱為反間計的巔峰,環環相扣實在是讓人拍案叫絕。

    金刀計得故事發生在東晉十六國時期。枋頭之戰,前燕打敗了東晉,成功保住了自己的地盤,而吳王慕容垂在這場戰役中起到了關鍵作用,風頭由此極盛,這引起了權臣慕容評得嫉妒。

    慕容評為了除掉慕容垂,便與太后聯手計劃暗殺慕容垂。誰知,慕容垂提前得到了訊息,為了保命,遂借出獵之名逃離鄴城,後因為自己小兒子慕容麟出賣,無奈之下,只好逃到前秦避難。

    當時的前秦皇帝苻堅勵精圖治,是個難得的好君主,得知慕容垂要到前秦,很是高興,親自到郊外迎接。但是丞相王猛卻認為慕容垂狼子野心,絕對不會甘心寄人籬下,早晚會危害到前秦,所以王猛勸苻堅除掉慕容垂,可是苻堅堅持要重用慕容垂。

    領導發話了,王猛也不好說什麼,不過,明著不行那就暗中動手,他打算陷害慕容垂,讓苻堅不得不殺他。

    370年,前秦以王猛為帥征討前燕,王猛認為機會來了,因此,他準備動手。第一步,王猛請求讓慕容垂的長子慕容令充當嚮導,出任參軍。慕容家本就來自前秦,讓他家人做嚮導,這個要求很合理,苻堅準了。

    第二步,在出徵前一晚,王猛特意去拜會了慕容垂,王猛位高權重,慕容垂自然不敢怠慢,以盛宴來招待。席間,王猛突然對慕容垂說:“今當遠別,何以贈我?使我矚物思人。”慕容垂很詫異,但又不好拒絕,一時間又找不到合適的東西,於是解下腰間得金刀送給王猛。

    第三步,王猛率領大軍到了洛陽,他收買了慕容垂的親信,讓其拿著慕容垂得金刀去找慕容令,帶去所謂的慕容垂的口信“你我父子之所以投奔前秦,只是為了避禍,王猛心中狹窄,經常排擠我,苻堅表面對我禮遇有加,心中還不知道打著什麼算盤,估計我一家都難逃一死,況且最近聽說燕國皇帝於我們走後頗有悔意。我已經在逃亡得路上了,你此時不走更待何時?”慕容令信以為真,於是出逃,重回前秦。

    如此一來,慕容家便被扣上反叛得罪名,雖然苻堅最後並沒有殺慕容垂,但是此計卻影響到了二十年之後,慕容令回到前燕之後起兵反叛,結果兵敗身死,後來慕容垂復國,史稱後燕,由於長子慕容令身死,皇位只能傳給慕容寶,可是這仁兄並不是當皇帝的料,沒過幾年就把後燕折騰的滅國了,這一出金刀計意外影響到了後燕得歷史,不愧是反間計的巔峰。

  • 6 # 百文摘

    中國歷史上令人拍案稱奇的計謀數不勝數,空城計、調虎離山計,敵戰計、苦肉計等等。其中我認為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乃是父偃向漢武帝獻出的“推恩令”

    此計舉名推恩,實則是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政權而實行的一系列政策。目的是激化諸侯的內部矛盾,讓他們自顧不暇,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自然對皇權沒什麼心思謀取了。到時候這天下大權算是被皇帝緊緊握在手裡了。

    漢初,諸侯國有很大的封地和權利,在推恩令實行之前,都是實行嫡長子世襲制。也就是諸侯國的封地和權利都是世襲的,並且都有諸侯的嫡長子繼承。這對皇帝來說可是件很危險的事情,萬一哪個諸侯起了異心,並且權利和財力很大,那就可能顛覆一個國家。這對皇帝來講可是非常不允許的。

    而推恩令的實行是很巧妙的解決了這一隱患。推恩令規定諸侯把自己的封地由之前給嫡子繼承改為由諸侯的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進一步縮小了諸候的權利。此外,推恩令還規定。諸侯死後,王位依舊由嫡長子繼承,但其他子弟分割王國的封地為列候,列候歸郡管轄。由皇帝制定這些候國的名號。推恩令的一步步實行,在當時形成了“大國不過十餘城,小候不過十餘里”的局面。

    在當時,漢武帝實行推恩令不費一兵一卒就削弱了地方政權,加強了中央集權。因為漢武帝當時實行推恩令是以封賞的形式實行的,所以,不但沒費一兵一卒,而且,還贏得了仁政的稱讚。

  • 7 #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31212

    毛澤東總結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領導人民建立新中國和建設新中國的所有高瞻遠矚的計謀,是最令人拍案叫絕的計謀睿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美國參議院否決特朗普二次彈劾,他是否會四年後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