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70301848581

      首尾呼應 ,點明中心。 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每當人們凝望“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無不引起對往日商貿、文化繁榮的遐想……   作者先描寫了矗立在陝西西安市的“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然後由點及面、由情入理地闡明瞭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由群雕遐想到兩千多年前的情形,重點描寫了漢代張騫的副使與安息國將軍在邊境上互贈禮品的場面,展現了兩國不同的禮節、文化及經濟特點.課文描寫細膩生動,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著概述了絲綢之路對中西方國家經濟、貿易通、文化的促進與繁榮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後一段與開頭相呼應.   如果說古代成都曾經在北方絲綢之路擁有過重要的樞紐地位,那麼,歷史上的成都更是南方絲綢之路的光輝起點和強大動力源。   “南方絲綢之路”並非一條單純線性的中外通道,而是大致從北向南,由若干條幹、支線構成的一個大範圍的交通網路,其主幹線路主要有兩條。一是西線,史稱“旄牛道”、“靈關道”和“西夷道”。就是司馬遷《史記》所揭示的“蜀身毒道”,由巴基斯坦西北方向經阿富汗等中亞地區即可進抵西亞、歐洲,為古代連線南亞、中亞、西亞和歐洲的歐亞大通道。另一條主幹線路是東線,史稱“五尺道”、“僰道”和“南夷道”。但無論是東線或者西線,成都均為整個南向路網千萬裡歷程的始端。   結尾“ 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每當人們凝望“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無不引起對往日商貿、文化繁榮的遐想…… ”篇末扣題,與開頭照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動物有身沒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