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羲皇故里文明之鄉

    中秋佳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承載了許多厚重的民族文化,也承載了華人特有親情,無論你在哪裡到了那天都是“天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 2 # 好運連連每一年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乾涸,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

    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

    后羿立下汗馬功勞,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一半,能長生不老,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

    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裡,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輕而易舉的騙過了后羿。

    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開啟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視窗,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每天都到月亮前觀望著丈夫。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和月餅,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 3 # 天茂民俗文化

    “中秋”的名稱最早來源於《周禮》,到了宋朝以後形成了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個盛大節日。為什麼叫中秋節呢?中國農曆把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農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八月十五又是在“仲秋”之中,所以叫中秋節。中秋節稱呼很多,如:八月節、八月半、月節、端正節、月夕節、秋節、仲秋節、團圓節、拜月節、追月節、女兒節、八月會、玩月節等等。   關於中秋節的歷史記載太多了,從官修的正史,到動聽的民間傳說,還有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婉轉曲折的戲劇,形成了燦爛的中秋文化。而在這燦爛文化中的一場蹩腳戲就是“男不拜月,女不拜灶”。   從宋朝開始,每逢中秋節前幾天,在街市上就充滿了過節的氣氛,商家忙著裝飾門面,佈置綵樓,進新貨。市民們採購月光紙和新鮮的水果,預備好酒、菜。官府同僚們忙著爭相送禮,聯絡感情;親朋好友之間送上月餅以祝福。到了八月十五晚上,月光明亮皎潔時,家家戶戶擺上供桌,供桌上有泥捏的兔爺、月餅、茶水、酒、瓜果和切成蓮花瓣狀的西瓜。還少不了時令的新鮮蔬菜,特別是青豆——這是專門給玉兔預備的。兔兒爺是身穿甲冑,兔麵人身的泥塑,大小不等,有的騎虎,有的站立。同時備有紙做的金銀元寶,宮廷祭月還要用九節藕。   月光紙,在《燕京歲時記》又稱“月光馬兒”、“神馬兒”,在紙上繪有太陰星君,樣子像菩薩,下面繪有月宮,有一兔人手裡拿著杵在搗藥。這種紙畫金碧輝煌,長的有七八尺,短的有二三尺,頂上有二旗,或紅色,或綠色,或黃色,祭月時把月光紙掛起來。 月餅,又叫團圓餅,必是圓的,最先見於蘇東坡的“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之句。明朝人沈榜編著的《宛署雜記》說:“八月饋月餅。士庶傢俱以是月造麵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在《燕京歲時記》中說:月餅“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兔之形。”   在祭月時,婦女們爭先恐後地燒香、磕頭,祈禱。農家婦祈求四季平安,五穀豐登;年輕的女人則願貌似嫦娥,圓如潔月;婆婆叨唸全家福。男人雖不跪拜,心裡也想著希望早步蟾宮,高攀仙桂。 男人不拜月,是因為在歷史上認為月亮屬陰,象徵著女性,所以男人不拜月。   但是,到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時候,只有男的能給灶王爺燒香磕頭,女的不能拜。灶王爺神像邊的對聯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灶王爺是一家之主,所以只有“一家之主”的男人才有資格拜。   祭月後,把月光紙等燒掉。其它的供品分給家中的每一個人吃,如果有人出遠門趕不回來,一定會給留一份。 各地風俗習慣不完全相同,但不管以什麼形式,祭月、賞月、吃月餅等民俗都是有的,祈求吉祥、美好、團圓的願望是一樣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一樣的

  • 4 # 桃之夭夭老牛

    農曆秋季在七八九三個月,分別稱孟秋、仲秋、季秋,八月又當中,十五月圓過節,稱中秋節又稱仲秋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仲秋為節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也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還有人說中秋節是源於元朝時漢民約”八月十五殺韃子“的故事。故事說元朝末年,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欲聯合其他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嚴密,苦於無從傳遞訊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王昭光製造餅子,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因而一舉推翻元朝,為了紀念這一功績,因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特別在北方地區,有“八月十五殺韃子”的說法。

    中秋節習俗之一就是賞月,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賞月的習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月餅出現了。

    更有意思的是出現了拜月之俗,《新編醉翁談錄》記述:“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唐到清五百多年中還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了。

  • 5 # 張頡Insist

    馬上就要中秋節了,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的八月十五。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根據中國古代曆法,因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農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自古便有賞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由來

    一、根據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關於他的起源有種說法是,八月十五這天正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二、後裔與嫦娥的傳說。遠古時期,后羿射日立功西王母賞賜仙藥。八月十五后羿帶眾人打獵,其弟子蓬蒙前去其家盜藥,后羿妻子嫦娥為保護仙藥,遂將其吞下。吃下仙藥的嫦娥,不受控制的飛上天去,遲來的后羿只見到將要消失的嫦娥。後認為紀念善良的嫦娥,遂將這一天定為中秋節,意為:全家團圓的日子。希望有一天後羿與嫦娥可以團圓。

    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習俗

    吃月餅,寓意家人團聚的意味。

    祭月,中秋節祭月,是中國現代重要祭禮之一,在中國是一種非常陳舊的風俗。

    飲桂花酒,中秋之夜,仰視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甘美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用。

    觀潮,中秋觀潮的習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敘。

    燃燈,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習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

    走月,中秋之夜必需做的一個習俗活動。以寓月圓人亦圓之意,直至深夜方散。

    玩花燈,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遊玩的活動。

  • 6 # 瀟瀟閒讀

    在我個人看來,華人的任何節日都只有一個目的——回家團圓。

    不管是以“團圓”為主題的中秋節,還是以“勞動”為號召的勞動節,抑或是以“愛國”為標誌的國慶節,只要有假期,大多數華人想的都是“回家”。

    “家”文化是中國文化獨具特色的部分,重家,重孝,重情,藏在每一個華人的基因裡。

    逢年過節,有家可回,有人可聚,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 7 # 小林小林都是森林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又叫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子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

  • 8 # 民間文學黑戶

    中秋節以月亮圓缺預兆人們的團圓,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情感。但是為什麼要在八月十五過中秋節呢?歷史上也有把中秋節叫做“端正月”的,一年裡有十二個月就有十二個月圓之夜,但只有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圓、最亮。因為農曆八月十五是月球、太陽、地球的位置正好成180度,此時月球反射太陽的光線集中朝向地球的夜空,在光學的作用下顯得最圓最亮。農曆八月剛好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俗稱仲秋,八月十五又是仲秋之月最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也叫仲秋節。也有些地方認為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所以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

  • 9 # 小胖聊一聊

    我來說說,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女人絕望到什麼時候才會毫無顧忌地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