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民小青年海港
-
2 # 夢江恆琴
我家寶寶五歲了,我不會讓她看手機,如果看 我會和她一起做做手工,玩積木,並且教育她,對她說看手機有哪些壞處
-
3 # 茵你而成長
導語:我們現在的生活充斥著不計其數的電子產品,無論大人還是兒童,越來越依賴電子產品,這其中屬手機的使用頻率最高,手機的出現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捷,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問題。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到飯點兒了,孩子要求邊玩手機(或者ipad、電視等)邊吃飯,如若家長不同意,就以不吃飯相要挾,最終家長妥協。然後是家長餵飯,孩子玩手機(看動畫),看起來好“和諧”。還有個現象,大人聚會,難免會帶上孩子,當孩子吵鬧著讓家長陪著玩兒,很多家長就會掏出手機丟給孩子,一句話“自己去玩兒”打發了。時下非常流行的抖音,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它似乎有種魔力,當你想隨便刷一刷,可是這一刷可能就刷了一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很多家長在刷抖音的時候,帶著孩子一起,讓很多孩子在沒事可做時自然而然刷起了抖音。當然,還有其他情況下,手機成了主角,這裡不一一舉例了。
從上述事例中,我們不難看出,現在孩子為什麼離不開手機?其實根本問題還在家長身上,孩子其實是在模仿,爸爸媽媽都能長時間玩手機,我為什麼留就不行。手機作為生活中的工具,家長如若能好好利用手機,讓孩子看到並且明白手機作為一種工具,給生活帶來諸多便捷。同時,家長應當真正的多陪伴孩子,提高陪伴的質量,比如,進行各種家庭遊戲,參加文化活動,逢節假日家人一起出遊等等一系列全家參與的,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活動,我想,手機以及其他電子產品再怎麼有魔力,也不會讓孩子去沉迷。
當然,在孩子獨自使用手機時,可以跟孩子約定,每次不超過多長時間,看手機時的坐姿、距離以及透過手機網路觀看節目的內容規定等等,讓孩子養成良好自我約束的習慣。
所以,當你發現孩子已經有了依賴手機(電子產品)的苗頭,不要焦慮,首先檢討自己是否在孩子面前沒有以身作則,然後跟孩子做個溝通,切勿強制杜絕手機(電子產品)以免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
4 # 別鬧了小魚
1、確定下,離不開手機的是大人還是孩子,如果是大人離不開手機,想讓孩子做到的話,就以身作則,自己先放下,言傳身教,孩子自然有樣學樣。
2、如果是孩子自己沉迷手機,那是什麼原因呢?看小說、玩遊戲、重新整理聞?
看小說的話可以轉移到紙質書,因為能看進去書的孩子享受的是文字的魅力,媒介就沒那麼重要,還可以培養他的閱讀興趣,何樂而不為呢?
玩遊戲的話,可以規定時間,孩子不會天生有自控力,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參與遊戲,你們遊戲中是戰友遊戲下是朋友,不玩手機的時候拿張紙拿個筆,研究下策略加深下感情不是很容易嗎,而且現在一般能讓孩子沉迷進去的遊戲策略都不少哦,至少團結、協作、以弱勝強神馬的,總能看出點兒門道來吧,孩子從外行看熱鬧到懂了門道,自然就會沉迷更有價值的東西里去。
手機只是一個工具,沉迷自有原因,找到原因對症下藥。
-
5 # 87號老白兔
孩子離不開手機,一定是有原因的。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言傳身教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孩子捧著手機看個不停,十有八九是因為家長在他面前就是這樣表現的。
當然家長上班勞累一天了,回家之後想看看手機玩遊戲看影片放鬆一下也是可以的,但如果玩手機的時間很長,而且天天都是這個樣子的話,難免會影響到孩子。
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孩子的朋友或者同學他們透過手機接觸到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東西,比如好玩的小遊戲,以及一些針對兒童的直播影片等等,都會讓孩子對手機充滿了好奇心,於是孩子回家以後也開始拿起手機去探索,但因為他年齡太小了,缺乏自制力,家長也不對他進行嚴格約束的話,孩子就容易沉迷其中。
我家女兒就是這個情況,她本來對手機很一般。但她天天看她爸爸捧著手機沒完沒了地看影片,看到興起的時候還會獨自在那裡發笑。女兒先是覺得爸爸怎麼這樣,只跟手機親,連家都不要了。
後來她上了一年級,認識的漢字多了,自己能夠暢通無阻地玩手機了,也開始有點沉溺了,她特別喜歡看各類開箱影片,還有一些改編的童話小劇場。
剛開始我並沒有刻意阻止她,因為她看的時間不太長,我只是聽到一些三觀不正的故事時會提醒她換一個。進入暑假以後,她看手機的時間就明顯很長了,為此經常會吵她。
針對這個情況,我覺得家長應該從兩方面入手。
一方面,大人要改掉手機不離眼的壞習慣。我和老公做了溝通,他可以看手機,但是要在女兒不在家的時候,或者說不要在孩子面前看個沒完。小孩子的視力還沒有發育好,這麼長時間看手機容易眼睛過度疲勞,萬一近視了怎麼辦。還有就是擔心她看到一些三觀不正的內容,畢竟她太小沒有甄別能力。老公很配合,最近看手機的頻次和時間明顯降低了。
另一方面,要給孩子創造參加其他活動的機會和空間。我本人特別喜歡讀書,但近段時間要照顧兩個多月的小寶,把讀書這件事給放下了,於是女兒也有些鬆懈。但是此前我們給她買的書是非常多的,有成套的成語故事,大英百科全書,還有繪本,老公不再看手機後會帶著孩子讀書。
最近小區整修廣場,地面上鋪了塑膠,我們也經常帶孩子出去教她打乒乓球,也鼓勵她和廣場的小朋友一起玩耍。這樣她就不再一門心思地想著玩手機。
當然也不能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機,手機本身不是壞東西,小孩子也需要從各種途徑來接觸外部世界,去尋找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家長需要做的就是一個把關人的責任,盡最大努力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還有,家長不要太心急,不能因此打罵訓斥孩子。可以經常和孩子談談心,或者和她一起玩一會兒手機,藉此瞭解一下孩子的心理需求。不缺愛的孩子往往不會沉迷手機,如果總是忽略孩子,孩子也可能會轉向手機尋求安慰!
-
6 # 小島趣事
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對家庭生活的改善越來越便利,基本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樣就帶來了家長無形中離不開手機的使用,潛移默化的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以至於不可預估的後果。
透過調查證明,目前孩子的近視正向小齡化,嬰幼兒發展的趨勢。如果長期使用手機,會造成各種各樣的問題。
1. 厭食偏食、影響發育
孩子沉迷在手機娛樂的同時,對肢體就出現消極的態度。基本表現為運動低下,反應遲緩,長期這種狀態的沉淪,就厭食偏食,影響身體結構的發育。如果家人都用手機打發時間,交流不暢,就會心理閉塞,不願溝通對幼小的心靈造成沉默寡言的症狀。
2. 社交恐慌,心理牴觸
由於長久的家庭影響,家長對這種意識形態的忽視。往往都會產生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對大人的詢問愛答不理,不懂得愛心,現實中沒有存在感。每天都消極度日,厭學,成績也不理想。在生活中溝通交流,基本不敢直視,社交恐慌的狀態,心理出現牴觸的問題。
3. 容易近視,影響學習和發展
由於孩子的視網膜沒有完全成熟,如果過度用眼,會產生眼睛疲勞,乾澀,甚至嚴重的導致近視,甚至視網膜脫落。儘量控制孩子的手機使用時間,保持正確的姿勢。如果近視對未來發展和學習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4. 自理能力差
由於手機帶來暫時的快樂,讓人忽視了生活的細節。對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漠不關心,沒有自理能力,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自控力差,暴躁等問題,儘量每天在1個小時的範圍。
父母怎麼交流使孩子不玩手機呢?
首先,家長要儘量少玩手機,或儘量避開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達成默契,用孩子接受的辦法,規定時間和使用手機的時段。
在和孩子“達成默契”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行為。
2. 要清楚地說明孩子完成約定可以得到什麼,和沒有完成約定將失去什麼。
3. 要把約定書面化,並張貼在家裡的顯眼處,讓孩子和家長時時刻刻可以看到。
說了這麼多,還是建議孩子多出走走,玩手機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讓孩子在生活中尋找樂趣和愛好,避免孩子誤入歧途,家長做好監督。
回覆列表
在這個技術進步的時代,每個人現在都擁有一部手機,而且都是智慧手機。連現在的孩子,都幾乎人手一部屬於自己的手機。而現在生活的壓力是如此之大,父母回到家後就喜歡在沙發上玩手機。時間久了,孩子們看到他們的父母玩手機,很容易受到父母的影響,讓他們從小就愛上玩手機。現在的家長寧願讓孩子玩手機也不想讓他哭鬧,這樣可以省去很多麻煩。所以當孩子賴上玩手機的時候,家長該怎麼做呢?
第一,告訴孩子玩手機的害處。孩子現在還小,沒有這種意識。他們只是認為手機很有趣,而且爸爸媽媽平常沒時間陪孩子玩,孩子自己可以跟手機玩,而且手機上有這麼遊戲,這比和朋友一起玩更有趣呢!因此,孩子不知道長時間玩手機對身體是有害。家長要幫助孩子知道他們現在正在發育,如果他們長時間使用手機,自己的頸椎和視力都會受到影響:“如果你不想和那些哥哥姐姐一樣戴眼鏡,你現在就要保護好你的小眼睛,要少玩手機!”
第二,給孩子定規矩。家長應該和孩子定好規則,而且這條規則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改變的。告訴他們,如果你想玩手機,你必須只能在某個時間段玩,這個時間由你設定,不能違反。並且,如果孩子犯了錯誤在哭鬧,家長一定不能拿手機去哄他們,不然的話,設的規矩就沒有任何效果了。
第三,父母應該為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孩子們還很年輕,他們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少玩一點手機,為他們的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我覺得這比任何懲罰或其他教育方法更有用。家長應儘量減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的時間。即使你一定要玩,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平常父母應該帶著孩子多出去走走,放下手機,那麼孩子們就不會那麼渴望手機了。
孩子愛玩手機也是父母陪伴孩子太少的反饋,建議家長花時間陪陪孩子們,共度更多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