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才講史

    劉邦論功封賞的時候,在所有的侯爵當中,對張良是最好的。因為他給了張良一個自主選擇權,讓他在當時天下最富有的齊國,選擇三萬戶當作自己的食邑。

    三萬戶的食邑是個什麼概念呢?

    我們平時聽說的都是萬戶侯,也就是說能夠享受一萬戶食邑的人,已經是一個大侯了,更何況是三萬戶食邑了。

    可是,對於劉邦給予他的這個權利,張良拒絕了。

    因為張良深懂帝王之道,劉邦是可以讓他自由選擇,而且還可以選擇齊地最富有的三萬戶,可是,張良不能保證,自己以後做的事情不會得罪劉邦。

    畢竟他的勢力若是越大,就會引起劉邦格外的主意,因為勢力大的人能夠威脅到劉邦。這就是為何劉邦在他晚年的時候,要屠殺異姓王的原因。

    韓信就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韓信被滅了族。

    因此,為了安全起見,張良拒絕了劉邦齊地三萬戶的分封,而是選擇了在留縣要一萬戶的食邑。

    為何張良會選擇留縣當自己的食邑呢?

    首先這裡並不算富有之地,甚至是很貧窮的地方。其次這裡是劉邦和張良首次見面的地方。

    對於張良來說自己要這個地方,比較有紀念意義。

    所以,他只在留縣要了一萬戶當做是自己的食邑,因此,他也被稱為留侯。

    這就是為何張良的食邑是又小又窮的留縣的原因。

    為何我們說在所有的侯爵當中,劉邦對張良是最不錯的呢。

    我們對比一下蕭何就知道,蕭何儘管說在劉邦的大力支援,或者說是暗箱操作之下,當了第一功臣。

    但是,他的食邑僅僅只有八千多戶,蕭何的食邑是排在第二功臣曹參,和第三功臣周勃的後面的。

    後來劉邦為了念及蕭何早年的時候,給予過自己很大的幫助,所以他又給蕭何增添了兩千戶的食邑。

    就這蕭何才剛剛達到萬戶侯。

    在對比張良,劉邦開口就是給他三萬戶,你看劉邦是不是對張良很好。

    只不過張良懂得進退,他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什麼應該要,什麼不應該要。劉邦對於這樣的張良,當然是只有傾佩之情了。

    張良在幫助劉邦奪得天下之後,他就推出了朝野。選擇了遊山玩水,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看明白了劉邦。

    因為劉邦是一個猜疑心很重的人,只有遠離他,和他沒有什麼利益上的糾紛,他就不會找你的事。

    因此,張良也是漢初三傑當中唯一一個沒有被劉邦整過的人。

    所以說張良被封為留侯,全部都是他自己選擇的結果,也是他最明智的做法。

  • 2 # 二曲人

    這裡面有個前因後果與親疏的差別問題。

    西漢公司還未有芻形時,蕭何和劉邦就是哥們了。他們同在沛縣當差,劉邦無賴,蕭何幫襯,一唱一合混社會。劉邦起事造反,蕭何又是隊伍骨幹,自此隨行劉邦做後勤管家,終其一生。而張良固有奇謀明斷,每臨戰局或形勢關鍵時刻,輒能為劉邦西漢公司策劃方案,走出妙棋,為西漢公司成立執行功不可沒。但張良不是劉邦初結義的哥們,在劉邦已經有較大的隊伍後才投入,有仰望依靠劉邦的成份,是參股成員,不能和持有原始股的蕭何相比。

    至於叫蕭何、韓信、張良為漢初三傑,那是後人依據其三人的功勞,對其做的歷史評價,不能代表劉邦的評定標準。劉邦以及後來的朱元璋,在封功臣的態度上,親疏關係佔了很大成分,這是不爭的事實。

  • 3 # 滄海一粟7528

    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蕭何主政為劉邦提供源源不斷的後勤保障;韓信主軍幫助劉邦打了一個個城池,打贏一個個強敵;張良主謀為劉邦提供了一個個非凡的計謀。

    但劉邦建國後蕭何拜相封侯,位列功臣第一;韓信封王,而張良似乎就跟退出歷史舞臺一樣,僅獲得了一個流侯的爵位。與之對應的是明初朱元璋的李善長、徐達、劉伯溫;李善長、徐達位列文臣武將之首,封國公爵位;而劉伯溫僅獲得了一個最低的伯爵。

    為什麼在開國前大家的地位都差不多最後封爵都相差這麼遠呢?我認為有一下幾點:一是張良、劉伯溫主要是在幕後出謀劃策,雖然提出的建議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在當時還有比較大的影響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只會記得衝鋒陷陣的將士;他們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政績和戰功;二是封建統治特點。劉邦、朱元璋建立的是封建專制政權,他們成功後最害怕的是被別人取而代之。如果大張旗鼓的賞賜張良、劉伯溫這些人很容易給政敵和不軌之徒留下靠陰謀詭計奪取政權的口實;三是張良、劉伯溫這類人太聰明,手段太毒辣,一旦把這類人提到很高的地位,很容易滋生妄想之心。帝王很怕對這些人失去控制,最終威脅自己的統治基礎。

  • 4 # 老韓的日常

    一、正像劉邦談論諸臣功勞時以打獵打比方的,群臣是獵狗,而蕭何是獵人,獵人的功勞是發現野獸的蹤跡,提示獵取的目標,功勞在諸臣之上;蕭何宗族幾十人追隨劉邦在前線拼命,他的家族式忠誠是群臣無法相比的。具體分析如下: 1.蕭何月下追韓信,奠定了劉氏集團勝利的頂級人才基礎。

    韓信從治粟都尉,在蕭何的直接推薦下破格成了大將軍,韓信執掌帥印後幾乎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滅趙、滅魏、滅齊,一路狂飆突進,最後還在垓下滅了項羽。沒有韓信,劉邦集團還要在黑暗中多摸索許多年! 2.在韓信未到帥位前,蕭何作為劉邦的主要謀臣之一,在劉邦從沛縣起兵到襲取秦都咸陽,也有參謀大功。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對項羽大規模進軍行動肯定也與蕭何不謀而合,劉邦應該也徵求了蕭何的意見,蕭何與韓信進軍方向等重大軍事問題上應該是英雄所見略同。

    3.楚漢對峙五年,作為項羽多年的手下敗將,劉邦經常被項羽打得滿地找牙,劉邦失軍亡眾,隻身逃亡也有多次。然而蕭何長期鎮守關中,常常自覺從關中動輒派幾萬幾萬的軍隊充實前線,從關中水路源源不斷地往滎陽前線運糧,簡言之蕭何是整場戰爭優秀的後勤總司令。

    4.蕭何不僅對劉邦竭盡忠誠,還調動整個宗族幾十人開赴前線,既做人質,又做炮灰,感動得劉邦淚奔。

    5.蕭何和老大劉邦私交甚厚。

    高祖作為沛縣的小流氓小混混時,蕭何多次以吏職保護他,劉邦以官吏身份到咸陽服役,縣吏都送路費三百錢,而蕭何送五百錢。開國後,為這劉邦加封二千戶。

    當年在沛縣乘亂起兵時,兩人就狼狽為奸,幹掉縣令,蕭何力推地位原低於自己的劉邦上位。

    蕭何跟劉邦攻入咸陽時,劉邦忙著睡宮女,將領們忙著奔向府庫分取財產,蕭何卻進秦宮收取律令圖書,使劉邦後來征戰,對各地地形、戶籍等有了全面瞭解,他是劉邦的鐵哥們加模範大管家。

    二、張良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和蕭何、韓信齊名,才華出眾,功勳卓著。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本來劉邦讓他在齊國自選三萬戶為封邑。他封在留縣,是他低調、夾著尾巴做人的緣故。

  • 5 # 一本夏

    張良是雅士,劉邦自然要以禮相待,雖說分封的時候,張良排名靠後。但劉邦對於封地是讓他自己選擇的。而且說是給他三萬戶,不過張良畢竟是張良,劉邦出價,他肯定不會全部笑納。他跟劉邦也玩了太極。

    張良跟劉邦說,我張良出道,跟隨皇上您,也沒有做什麼貢獻,可您卻如此厚待我張良。心裡感覺誠惶誠恐,我年歲大啦,卻很是懷念跟皇上一起奮鬥的日子。記得當初我和皇上在留縣初次相識,皇上沒有嫌棄我張良,收留了我,讓我有了今天的榮華富貴。所以我要留縣作為我的封地,請皇上恩准,食邑我也只領一萬戶。

    於是劉邦恩准了張良的請求,張良高高興興的去了自己的封地留縣。留縣是個偏僻貧瘠的地方。大家都很奇怪張良的選擇。其實我們知道張良是個有眼光的人,對很多事情都看得很遠。劉邦建立大漢後,不分封功臣是說不過去的,但他對功臣是有防範之心的。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劉邦對於異性王進行了清算。韓信、英布等都被誅殺啦!就連忠厚老實的蕭何,劉邦也是多有猜忌。唯獨對於張良,沒有任何的行動。這是為何呢?

    因為劉邦知道張良的所求,張良不是追求物質的人,他要的是自己的名聲。張良家室顯赫,當年為了反秦,變賣自己的家產。僱人刺殺秦始皇。當然張良也懂劉邦,打天下的時候,大家是兄弟,可享受天下只能是劉邦和他的後代,大漢天下只能姓劉。

    張良看透了劉邦的心思,為了不引來殺身之禍,他選擇了功成身退,遠離劉邦。前人范蠡就是他的先師。張良不但是個偉大的軍事家,而且是個懂得權衡利弊的智謀家。他做的選擇是非常明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摩托車用多久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