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易正宗
-
2 # 速效救心之馬二哥
經常做好事的人,都被人習慣了!認為他就該做好事,如果不做好事反倒認為他就成了壞人,現在的社會人就是這麼個理念,
-
3 # 風如我詩
這事只能說,一,老百姓對待善惡的心很純樸。二,這世上有很多自己幹不了啥事,吃飽了沒事幹,就覺得自己有能力對別人的善惡指手畫腳,並且能論得很清的人的存在。
至於做了一輩子好人,只做了一件壞事就身敗名裂這種事,我覺得事實上並不會發生。除非這人一輩子做的所謂好事,都是些小事,而他做的一件壞事,卻是很大的壞事,讓很多人都無法容忍。
古人為何說,大丈夫不拘小節?作為一個人,誰也不可能從懂事起到生命結束就保持心情情緒,思想脾性一直不變,是好人就一直是好人。
生活環境,時勢以及心靈的感受等等,都會讓一個人的理智,機敏,情緒有所波動甚至扭曲,因此,其反應也會出現偏差。有時就會做出錯誤的舉動。
只是生活上的一些小事,錯了就錯了。
只要大方向上,不走歧途,就不能對其強求。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嘛!
當然,不否認有一些不懷好意,企圖不良的人,在哪裡興風作浪,誤導大家。
但這隻能一時得逞。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不會冤枉好人。
-
4 # 開心快樂的明天
壞人做好事叫"鐵樹開花。"好奇!若是好人做了壞事叫驚呀!前者是興奮,後者則失落。但好人能立改,壞人易復輒。往往是給了前者更多的關懷和幫助。能其切底變好人,就顯得比後者關注的多了。
-
5 # 四姐是吃貨
這是從古至今很普遍的事,壞人改邪歸正,金盆洗手,今日的浪子回頭,道德和法律都比較偏向於變好的一方,但對於好人來說一件事就可以推翻所有的。
-
6 # 透過光與影的折射
很正常,人性是存在認知差距以及敏銳差距的。當一個被貼上壞人標籤的人,偶然或者刻意做了幾件好事,勢必會讓人們感到意外,甚至是感動,人們會想:他(她)居然會這麼做?!原來他(她)還有這麼好的一面,之前對他(她)的定義是不是片面了?!之前是不是誤解他(她)了?!一個人由壞變好,尤其是具備事實依據的由壞變好,人們必然會欣慰和感動。而一個做了一輩子好事的人,已然被眾人想當然的放到了一定的道德高度,每個人的內心都或多或少存在追求完美的偏執,然而完美是不存在的,當那個做了一輩子好事的人出現了偏差,做了一件或者幾件不能盡如人意的事情,其原先的信眾是會失望的,人們會想:怎麼會這樣?!他(她)怎麼能這麼做?!之前真是看錯他(她)了!沒想到他(她)居然是這種人!人們總是容易記住和放大近期美好的人和事,繼而遺忘過往的惡,當然這值得被提倡,畢竟有些壞是可以改變的,應該給予壞人成為好人的機會和接納。但是記仇不記恩是不可取的,這會讓那些做了一輩子好事,因為一次失誤就被徹底否認的好人寒心。畢竟做了一輩子好事的人,在人品和道德上絕必是高尚的。
-
7 # 小城裡的小小雷
“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為不善,一不善而足”。意思就是人們做好事,做了一百件也不要滿足;要是做壞事,就是一件也不應做。生活中,我們其實一直被自以為真的感覺所矇蔽,一直在誤解的去解讀這種感覺,與其說“好人做一件壞事身敗名裂、壞人做了一件好事就被大眾接受”不如說“好人心變開始做壞事,壞人頓悟開始做好事”更容易被真正理解。真正內心向善的人是不會去做壞事的,同樣,壞人內心開始向善才會去做好事。好人歷經磨難方可修成正果,壞人放下屠刀便可成佛,也就變得不難理解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接受生活教育這麼多年,就是去要為社會、為家庭做貢獻,我們拼命著向前、積極向上,每天去做好事並不是為了要得到回報,只是為了告訴我們自己,遵從內心。生活上的困難可以磨練我們,但永遠也不會擊倒一心向善的我們,因為仁者無敵!
-
8 # 劉得倉
壞人從本質講都是不給別人辦好事,以損害別人的利益為己所用,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但,只要不做出重大的壞事,都會嫌而避之,如果一個好人做了壞事,人們會認為是在學壞,不能容忍
-
9 # 讓生活慢下來
這就是人性!
具體來說我認為分為下面幾個原因:
一、對他人的付出沒有清晰的認識
對於別人的付出,我們常常會認為是理所當然,這樣不僅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更能降低我們內心的歉疚。所以面對那些好人,無論他做的好事有沒有使我們收益,更多的人在內心深處其實是淡化了他們的付出的。(就如同不親眼所見,你永遠不會想到偏遠地區的多麼貧窮)
二、對壞人過去的壞缺乏深刻的理解
對於發生在別人身上的災難,我們是很難感同身受的。昨天看電視時,看到一句話,覺得很對:人與人之間根本不能相互理解,任何說理解他人的都是傲慢。所以,壞人辦的壞事,只要沒落在我們身上,說不定還沒有電影帶給我們的觀感深刻。
三、評判標準變了(內心的期許改變了評判的標準)
大家都聽過給糖果的故事吧:第一天我給你一顆糖,你可能道謝;第二天我給你一顆糖,你依然感恩;……直到有一天,你會認為我給你糖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做好事的人也一樣,他做的越多、越久,我們對他的期望就會越多。
對於好人,我們評價標準是要更好才是進步;對於壞人,我們卻認為停止做壞事就是進步。這樣明顯的雙標,還絕大部分是我們潛意識進行的,怎麼可能不出現提問中的狀況?
萬幸,最終的審判還有一層清晰的法律,哪怕有瑕疵,也好過沒有固定標準的道德!
-
10 # 王小玩皮影視
這個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所謂壞人,就是一輩子基本做壞事,什麼酗酒,打架,鬥毆,出口成髒,看見路邊的垃圾桶都要上去踢一腳,對家人不孝順,對朋友粗暴無禮,損人利己,甚至損人害己,大法不放,小法不斷,對社會沒有什麼貢獻,彷彿一天不做點壞事就對不起爹媽,對不起天地良心似的,人們都已經習慣這個人就這樣子了,但是由於逐漸長大或者打算改好,或者無意中做了幾件好事,就會讓人耳目一新,是不是過去自己的看法錯誤了?是不是需要對這個壞人重新定位?是不是需要刮目相待?最起碼也會開始尊敬壞人,或者已經改頭換面的壞人。
做了一輩子好人的人,人們已經習慣了這個人只做好事,不幹壞事,這種人待人接物往往彬彬有禮,尊老愛幼,髒活累活搶著幹,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遵紀守法,違背道德,違背良心的事從來不做。但是這種人往往無意中做了一件不和適宜或者比較超前的事,就會讓大多數人覺得這個人已經變壞了,自己過去把這個人界定為好人是不是錯了,甚至有有點懷疑人生,自己是不是交友不慎?
在現實生活中,好人壞人沒有很標準的評判規則,同樣一件事,對你來說是好事,對我來說也許就是壞事。好人有時可以變為壞人,壞人有時也會變為好人。
做人做事,本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虧心的事別做。
回覆列表
華人常把人與狼羊相比,就按這麼比,狼本性吃人,但它救了好多人,事實不接受行嗎?羊代代善良,可它因失誤撞死了人,其後果是剝皮煮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