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尚書·舜典》記載,舜帝時,人們就用“璇璣玉衡”觀察各種天體及其演變。“璇璣”是一種有色透鏡,裝在“玉衡”這個長管上,在早晨“迎日推策”及夜晚觀星時,有色透鏡用以遮擋妨礙觀測的刺眼日光或明亮月光。而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關於眼病的記載。隋代太醫博士巢元方於隋大業元年主持編寫的《諸病源候論》中已經對近視(目不能遠視)、散光(目茫茫)、複視(目視一物為兩)、斜視(目偏視)、弱視(目暗不明)等屬於眼屈光方面的疾病進行了論述。
原始的眼鏡可能是在13世紀末期在中國和歐洲同時出現的。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論述了幾何光學、凹鏡、凸鏡成像理論,進一步奠定了中國光學理論的基礎。宋朝趙希鵠所撰《洞天清錄》記:“老人不辨細書,用雲愛雲逮掩目則明”。宋人祝穆《方輿勝覽》曾提到“滿洲加出雲愛雲逮”,明朝張自烈《正字通》說“雲愛雲逮即眼鏡”。明張靖《方州雜錄》說:“所得宣廟賜物,如錢大者,形雲母,而質甚薄,以金鑲輪,紐之合則為一,歧則為二,老人目皆不辨細書,張此物於雙目,字大加倍。”
明末清初趙翼著《陔餘叢考》33卷有眼鏡一則,說《劉瀾暇日記》:“史沆斷獄,取水精十數種以入,初不喻,既而知案牘故暗者,以水精承目照之則見”。《增廣尚友錄》記:史沆是宋眉山人,曾舉進士。《劉瀾暇日記》寫於宋理宗時(1240年)。 馬可·波羅大約在1260年記載:“中國的老年人看小字時戴著眼鏡。”14世紀曾有記載說中國的一個紳士用一匹馬換了一副眼鏡。
據《尚書·舜典》記載,舜帝時,人們就用“璇璣玉衡”觀察各種天體及其演變。“璇璣”是一種有色透鏡,裝在“玉衡”這個長管上,在早晨“迎日推策”及夜晚觀星時,有色透鏡用以遮擋妨礙觀測的刺眼日光或明亮月光。而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關於眼病的記載。隋代太醫博士巢元方於隋大業元年主持編寫的《諸病源候論》中已經對近視(目不能遠視)、散光(目茫茫)、複視(目視一物為兩)、斜視(目偏視)、弱視(目暗不明)等屬於眼屈光方面的疾病進行了論述。
原始的眼鏡可能是在13世紀末期在中國和歐洲同時出現的。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論述了幾何光學、凹鏡、凸鏡成像理論,進一步奠定了中國光學理論的基礎。宋朝趙希鵠所撰《洞天清錄》記:“老人不辨細書,用雲愛雲逮掩目則明”。宋人祝穆《方輿勝覽》曾提到“滿洲加出雲愛雲逮”,明朝張自烈《正字通》說“雲愛雲逮即眼鏡”。明張靖《方州雜錄》說:“所得宣廟賜物,如錢大者,形雲母,而質甚薄,以金鑲輪,紐之合則為一,歧則為二,老人目皆不辨細書,張此物於雙目,字大加倍。”
明末清初趙翼著《陔餘叢考》33卷有眼鏡一則,說《劉瀾暇日記》:“史沆斷獄,取水精十數種以入,初不喻,既而知案牘故暗者,以水精承目照之則見”。《增廣尚友錄》記:史沆是宋眉山人,曾舉進士。《劉瀾暇日記》寫於宋理宗時(1240年)。 馬可·波羅大約在1260年記載:“中國的老年人看小字時戴著眼鏡。”14世紀曾有記載說中國的一個紳士用一匹馬換了一副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