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波哥玩呂布
-
2 # 蒙氏育娃
做好爸媽意味著一個成功的育兒過程,這包含著太多的內容。其他網友回覆的言傳不然身教,要求孩子的自己要先做到,都是很中肯的意見!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建議先看下卡爾威特的教育先激勵一下自己,如果還對其他育兒書籍感興趣,可以參考我的長文《這不是兒戲》,另外,我會陸續推出優質育兒文章,敬請關注,謝謝!
-
3 # 馨173022816
做父母,要想把孩子養育好,在未做父母之前,你得想想問問自己:我知道怎樣養育孩子嗎?懂得養育孩子的方法嗎?具備養育孩子的基本心理準備了嗎?能否擔當起這個責任呢?怎樣去愛和管教孩子?
在過去,我們的經驗是:做父母是一個人順其自然的生活狀態。在農耕時代,資訊的閉塞,人活動空間的侷限,經驗就是教育的資本,那年齡自然成為了最大的教育優勢。我們很少以致從不思考:做父母需要具備什麼?就更不會去學習做父母了。
現代社會,特別是資訊科技廣泛應用的今天,原來我們所具有的經驗不再是做父母的絕對優勢了,你的權威在喪失。
然而,最大的困難是:我們在做父母之前沒有做父母的經驗,孩子的成長時間又是不可逆轉。父母的愛和父母的管教同樣的重要。孩子在家裡若缺少父母中任何一方的關愛,心靈就會像缺水的植物一樣枯萎而死,但是不能溺愛。所謂溺愛,就是孩子被放任或被過度保護,沒有被設定規則,所有的要求都被滿足,這樣情境下,。
若想要教養出長大後是一個尊重他人、勇於負責和有敬畏心的人,父母就要在愛和管教中取得平衡。父母要學習瞭解孩子身心成長知識
孩子的天性是喜歡玩、遊戲、好動、好奇、好群和自然,父母應支援孩子釋放天性並加以引導。小孩在玩遊戲中,活動身體、開動腦筋,強健孩子的身體,愉快孩子的心境。
孩子還喜歡到室外、大自然中去玩耍,特別是和小朋友一起,室外那些花花草草、螞蟻、飛蟲讓孩子充滿好奇,和小夥伴在野外跑來跑去,看看花,捉捉蟲、扔扔石頭,活動了身體,增長了知識、啟發了想象。
人不是生來就會做父母的,但父母卻是人這一生之中,最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因為它是從一個生命出發,進而影響另一個生命的一生。因此,我們真的要懷著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學習做個助推生命成長的父母。
-
4 # 燕熹
個人觀點,如何做好爸爸媽媽這兩個角色,答案是沒有肯定的,小孩不一樣爸媽也不一樣,每個人的思路和思想都不一樣,所以不能千遍一律,教育孩子個人覺得更多的是花時間動腦筋,不是責任而是一種藝術,我更多的是陪伴,孩子的童年不能錯過,一旦錯過就沒有了
-
5 # 大海陽的籬笆樁
無論任何時候,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都是父母必須做到的,孩子一切的行為習慣,也都與家長息息相關。如何做一名好家長,這個問題太大了,而且伴隨著孩子成長,好家長的標準也一直在變化,既然樓主舉了一個事例,咱就討論下這個例子,純屬個人觀點哦。十歲男孩,應該是小學三年級到四年級了,已經有了基本的感情觀和是非觀,父親做得很對,要培養孩子學會分享的習慣,要讓孩子知道孝順媽媽,孩子也很好,知道考慮媽媽睡了,是不是明天再送,可惜父親沒做好一個傾聽者呀,沒考慮孩子的正確意見,孩子把水果放在媽媽嘴上,可能是好玩天性使然,可能是惡作劇想讓媽媽注意自己,方式不對,無可厚非。好的父母,要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仁義禮智孝,要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並不光明,在外面要好好保護自己。要給孩子提供舒適的環境,要儘量多陪伴孩子,每天跟孩子聊聊天,要尊重孩子,尤其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讓孩子知道你的選擇,有些事堅決不能碰,這是底線!最重要的,要以身作則,父母真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啊!孩子無時無刻不在模仿你,試探你,觀察你,要求他做到,自己要先做到!
-
6 # 天山雪蓮12
同樣,做個好媽媽,首先得做個好女兒,好媳婦,最後才能考慮怎樣做個好的母親。
所謂“言傳身教”,我認為身教重於言教。
-
7 # 嘟寶育兒
感謝邀請,我家寶寶已經5歲了,我來分享一下我們這幾年是怎麼當好奶爸奶媽的。我們的寶寶生下來不到半歲,孩子奶奶就回鄉下去了,後來一直都是我和他爸兩個人帶。因為他爸要上班賺奶粉錢,白天只剩我和寶寶在家,我除了把他餵飽外,還得給他念詩,放音樂給他聽。一歲之前基本上日復一日這種生活,等他慢慢長大了,每到週末他爸休息時,我們一起用車推著寶寶逛逛公園,讓他多接觸大自然,多感受外面的鳥語花香。他爸爸脾氣非常好,也很有耐性,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給他講故事,有時會用手機下載一些好聽的散文念給他聽。正是因為這樣,寶寶現在語言能力真的很強,口才也是被身邊小朋友家長公認的好。總結一下,要想做個好爸媽,不能像傳統中那種供他吃飽穿暖就可以了,我們也要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要從小培養他有個好的性格,還有在孩子面前,我們一言一行必須注意,因為我們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我們的複製。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經常說髒話,當孩子學會罵人時,父母就認為孩子不對而揍他。有的父母動不動就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當孩子學會後在外面跟小朋友動手時,父母就會責罰他。還有很多類似的情況,為什麼父母們不檢討下自己,有沒有在孩子面前做個好的表率,總是怪孩子脾氣暴躁、喜歡動手、喜歡說髒話、喜歡整天抱手機玩遊戲,請這些父母們好好想一想,自己平時是怎麼做的,能不能當個好爸爸好媽媽。
-
8 # 孤狼小歐
感謝邀請,做為媽媽來說好不容易把二寶哄睡著,這時大Bora打擾生氣罵走大寶是正常的。嬰兒期的寶寶睡眠都很淺的,有一點動靜就會醒起來哭,媽媽是怕吵醒二寶才生氣的。但當媽媽知道大寶的用心以後,應該向大寶道歉,大能不了了知。父母平時要多和孩子溝通,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榜樣。平時要教育孩子好東西要學會分享,對人有禮貌,對人友善,樂於助人。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和打架,以免孩子有樣學樣。平時我就和我女兒多多溝通,陪她一起玩,教她做作業,經常讀一些有愛心有孝心,做人做事的小故事給他聽。聽完問她理解的怎樣,再補充,最後她自己都會說以後她要像故事裡的人一起。和孩子們一起的時光是快樂的,只要父母樹立好榜樣,他們會學好的。多陪陪他們,多關心他們,他們會和你相處的很好的。
-
9 # 二穎的生活日記
我老公是個好爸爸,孩子黏他,也怕他
我就不知道怎麼做,她不乖,我有時候忍不住吼了一聲,馬上她哭了,我也難過的哭了,就會想是不是嚇到她了,膽子變小了怎麼辦,難過半天,我就想著不能吼她,得改
有時候不聽話,怎麼說都不聽,忍不住屁股打兩下,可是她哭了,我就後悔的要死,她那麼小,哪裡懂事,打了她自己心疼的哭,唉
要說她什麼都不懂吧,有時候你就會感覺她什麼都知道,我真的是對孩子不捨得吼,不捨得打的,我也受不了別人打她,不知道該怎麼教
有時候真的忍不了,就自己難過半天,孩子最近跟著爺爺奶奶,那給瘋了一樣,睜開眼就要出去玩,吃了飯就要出去,還跑著玩著吃著,我真的忍不了,說了她爺爺奶奶也不聽,還必須得說,壞習慣很難改掉,頭疼的
我老公說女孩子就要寵著慣著,我都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真的,養孩子愁死了
-
10 # 氓果不甜
1父母要做表率。孩子是父母的翻版,我們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孩子都會無意識的吸收並模仿。如果父母不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那麼是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的。
2尊重孩子的個性。愛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作為一對智慧的父母不應該不應該剝奪他們遊戲的權利。而不要總以我們大人的視角以威脅、強制命令的口氣要求孩子停止做某些他們想做的事。某些時候,適當的尊重孩子的個性,可以在無形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同時讓孩子更有自信去創造學習。
3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有一種現象就是獨生女因為家長的過分溺愛,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習慣,很多人都說這是比較棘手難辦的事情。作為父母要跳出懼怕的心理狀態,要嘗試觀察孩子形成這類習慣的思維模式的原因,要耐心的對孩子進行教導,循循善誘,讓他們認識到自身的習慣是不正確的,逐漸養成一個好習慣。尤其要注意的是家長不要因孩子做的不夠好,就肆意責罵他們,這是不利於孩子心理發展的。
4給孩子一個個人空間。雖然都說孩子是我們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但是,孩子的身心是屬於他自己的。因此我們說給孩子的空間不僅是實在的空間更是給孩子心理一個空間。當我們給孩子一個這樣子的空間,可以讓他在學會自我反省,形成比較好的習慣比如自制力、學習能力、自我獨立能力等等。而如果作為父母以一直給孩子帶來都是“近距離”的看護和圍繞,孩子可能就會形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怪圈,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旦受到挫折,TA就會像那溫室裡的花朵一樣,經不起風雨,十分脆弱。
5營造和諧舒暢的家庭環境。有一句話說得好:”家和萬事興!“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孩子能形成一種文明自尊自愛的個性品質,如果父母雙方有什麼事情必須吵架,那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如不然,很容易產生一種負面的影響。比如孩子變得冷漠、偏執等不良性格特徵。
6父母要不斷學習。都說過沒有人天生就是會做好父母這一職稱,茫然的父母除了從生活中得到的經驗外,也可以從雜誌、網路上面習得一些間接經驗來教導孩子,這也就是說,做一對好父母,要懂得多與同齡的或者夫妻雙方就如何促進孩子的成長有一個比較深入的交流。在就孩子的教育上,父母一方可以唱紅臉,另一方唱白臉,張弛有度,給孩子人生路導航。
-
11 # 蘆葦花開18
1、首先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有句俗語:上樑不正下樑歪,感覺就是這個道理,孩子像父母的複製品,我們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孩子都會無意識的吸收並模仿。如果父母不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那麼是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的。
2、尊重孩子。愛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作為一對智慧的父母不應該不應該剝奪他們遊戲的權利。而不要總以我們大人的視角以威脅、強制命令的口氣要求孩子停止做某些他們想做的事。某些時候,適當的尊重孩子的個性,可以在無形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同時讓孩子更有自信去創造學習。
3、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有一種現象就是獨生女因為家長的過分溺愛,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習慣,很多人都說這是比較棘手難辦的事情。作為父母要跳出懼怕的心理狀態,要嘗試觀察孩子形成這類習慣的思維模式的原因,要耐心的對孩子進行教導,循循善誘,讓他們認識到自身的習慣是不正確的,逐漸養成一個好習慣。尤其要注意的是家長不要因孩子做的不夠好,就肆意責罵他們,這是不利於孩子心理發展的。
4、給孩子一個個人空間。雖然都說孩子是我們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但是,孩子的身心是屬於他自己的。因此我們說給孩子的空間不僅是實在的空間更是給孩子心理一個空間。當我們給孩子一個這樣子的空間,可以讓他在學會自我反省,形成比較好的習慣比如自制力、學習能力、自我獨立能力等等。而如果作為父母以一直給孩子帶來都是“近距離”的看護和圍繞,孩子可能就會形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怪圈,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旦受到挫折,TA就會像那溫室裡的花朵一樣,經不起風雨,十分脆弱。
5、營造和諧舒暢的家庭環境。有一句話說得好:”家和萬事興!“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孩子能形成一種文明自尊自愛的個性品質,如果父母雙方有什麼事情必須吵架,那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如不然,很容易產生一種負面的影響。比如孩子變得冷漠、偏執等不良性格特徵。
6、父母要不斷學習。都說過沒有人天生就是會做好父母這一職稱,茫然的父母除了從生活中得到的經驗外,也可以從雜誌、網路上面習得一些間接經驗來教導孩子,這也就是說,做一對好父母,要懂得多與同齡的或者夫妻雙方就如何促進孩子的成長有一個比較深入的交流。在就孩子的教育上,父母一方可以唱紅臉,另一方唱白臉,張弛有度,給孩子人生路導航。
-
12 # 煙臺萊山老徐
已近不惑之年,自認是身邊最合格的老爸,初做父母,每個人都會緊張無錯,網上求教,買書取經,諮詢親朋,相近辦法提升經驗值,但養娃之後,你會明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別人走的彎路,你好像一個也沒落下,當然你也有了許多的歡樂,陪孩子一起長大,陪孩子一起學習,別高高在上,別嬌慣,也別太嚴苛,陪伴和交流只要堅持下來,準沒錯,當然前提是你要有好習慣或堅持改掉不好習慣
供參考,我是一個快八歲小兔崽兒子的老爸
-
13 # 娃娃家
剛好我們家也是兩個小寶貝。
1、我當時的心境是,我好不容易才把小的哄睡著了,真的是怕把小的弄醒了,因為小的醒了可能,代表的是我今天晚上都可以不用再睡覺了,所以當時就是非常的生氣,因為不管是誰進來,不管是爸爸或者是大寶進來都是會很生氣的,這不是隻指標對於大Bora說的。
2、這個我們如果站在媽媽的角度來說的話。因為帶兩個小孩本身就是一件很疲憊的事情,我的想法就是我終於可以休息了,但是你這個時候呢,跑過來打擾我,作為我來說,我認為是打擾,所以我是一個非常氣憤,很生氣的。
3、當我們在知道了,大寶的行為動機之後,作為媽媽的我肯定會第一時間對大寶說出道歉的話,我們不能因為她是個孩子而我是媽媽就不了了之。
4、一對好的父母是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作出道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要求孩子犯錯了時,做出相應的道歉。
5、透過這件事也會反思自己的一個情緒控制問題。
6、在如何成為好的父母方面,我們都是新手,我們要和孩子一同的去成長,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就是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發現錯誤,認真改正,我們才能成長,和孩子共同的長大。
-
14 # 翠花儲儲
我覺得這個問題好宏觀,我是一個七年級娃的媽媽,到現在我也沒有學會怎樣做一個好媽媽。我欣喜,幸福,焦慮,憤怒。但是我一直在努力跟緊孩子的腳步。加油
-
15 # 洛陽關林小楊
我認為做個好的爸媽應該是在生活上體貼,當朋友一樣交流,給孩子放鬆的空間,不能讓孩子感到有壓力,多陪伴孩子,讓孩孑感覺我們是朋友。
-
16 # 農家阿玲生活錄
作為一手帶大兩個小孩的寶媽,我覺得首先應該尊重小孩的意願,與他們交朋友,少說不,在排除危險的情況下多讓小孩多嘗試各種不同型別的事情,在小孩調皮的時候要控制自己情緒,不在小孩面前發脾氣,給小孩營造一個溫馨快樂的生活環境,因為我們父母是小孩第一任老師,言行舉止都直接影響到小孩成長的身心健康!
-
17 # 阿櫻育兒
蒙特梭利最偉大的貢獻之一發現了:“人”的發展也存在敏感期,她透過對幼 兒自然行為的細緻、耐心、系統地觀察後指出:兒童在每一個特定的時期都有一 種特殊的感受能力, 這種感受能力促使他對環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對有關 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對其他事物則置若罔聞。這種能力與印刻現象 十分相似,蒙氏將其稱為敏感期。
什麼是敏感期?
兒童敏感期是指兒童在連續相接短暫的時間裡,會有某種強烈的自然行為。
在這期間內,對某一種知識或技巧有著非常感覺。敏感期的出現使孩子對環境中 的某個層面 有強烈的興趣,幾乎掩蓋了其它層面,並且在這期間的孩子會出現 大量的、有意識性的活動。在敏感期內施教,事半功倍,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發 展!
敏感期很短暫,並且在這特定的敏感期中,只對一種特定的知識或技能感興 趣,然後經過這個時期就會消失,不會再出現在同一個時期對相同的興趣點有同 樣強烈的興趣感。
敏感期來臨時,要有相應的活動來搭配或培養他們,使得這種能力真正的 發展起來。例如:繪畫。如果繪畫敏感期到來時,孩子喜歡用鉛筆塗塗抹抹,但 大多數大人會從潔淨的角度出發,不讓他們亂塗抹,阻止他們。但如果過了這個 時期,讓他畫也沒什麼興趣了.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某些時間範圍內,他會只對環境中的某一項特質專心,而 拒絕接受其他特徵的事物;他還會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對某種行為產生強烈的興 趣,不厭其煩地重複,直到突然爆發出來某種新的動機為止。
下面,我們就細數一下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哪些主要的敏感期。(備註說明:每 個孩子的發育狀況不同,敏感期時間會有所差異,但是如果家庭環境比較寬鬆, 沒有壓抑或者特殊經歷的孩子通常會在這個年齡階段內。)
1、光感的敏感期 0-3個月 特點:剛出生的寶寶對光感非常敏感,這時寶寶需要適應白天和晚上的光線差異,所以白天要拉開窗簾,晚上要關燈睡覺,讓寶寶適應自然的光線變化。
建議:可以給寶寶多看黑白圖,窗簾的顏色最好是黑白相間。
2、味覺發育的敏感期 4-7個月 特點:寶寶自己的口腔可以感覺到甜、鹹、酸等味覺。建議:新增輔食的開始,一定要注意飲食的清單,保護好寶寶味覺的敏感程度。
3、口腔的敏感期 4-12個月 特點:這時寶寶喜歡吃手,他在用口進行嘗試、感覺,甚至一些抽象的概念,這個階段的孩子見什麼都要用嘴嘗一嘗,孩子實際是在用嘴來認識世界、探索世 界和感知世界。
建議:請媽媽們給寶寶口腔發育的機會,讓寶寶吃個夠,不要無情的把寶寶的手從他嘴裡拿開。
4、手臂發育的敏感期 6-12個月 特點:這個時候孩子喜歡扔東西,這時最早的手眼協調發育的標準。建議:請看護者不要管制寶寶這個行為,讓他仍個夠。
5、大肌肉發育的敏感期1~2歲 小肌肉1.5~3歲
特點:喜歡扶、站、努力行走。建議: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是活潑好動的時期,此時給予他充分的空間,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他熟悉更多的肢體動作,和他一起作許多遊戲運動,使 各種肌 肉得到訓練,增進親子關係,並且還能使左右腦均衡發展。在動作敏感 期,精細動作的訓練不僅有助於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還可以增長智力。
6、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 1.5~4歲 特點: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圍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箇中的奧秘。他常常會做出一些我們不理解的細小動作,比如捏起一片掉落的葉子不停地往花盆裡插,或是擺弄著花手絹怎麼看也不煩,我們不明白的他們卻能從 中看到更多的奧秘。
建議:此時期正是我們培養孩子對事物學會觀察入微的好時機,帶著疑問和 想法去認知世界,再好不過。
7、語言敏感期 1.5歲-2.5歲 特點:語言的啟蒙始終伴隨著嬰幼兒,甚至是胎兒期。對著胎兒說話,嬰兒的咿咿呀呀學語就開始了語言敏感期。建議:大自然賦予了孩子這種能力,從觀看爸爸媽媽說話的口型直到突然開口說話,這個過程就是語言敏感期積攢的力量。有些孩子說話晚,如果不是病症, 那麼就 有可能是環境的影響所至,不管他會不會說話,我們都要不斷給他注入 “養分”,多和他說話、講故事,當他需要表達自我感受時,自然就開口說話了。同樣,良好的語言教育會使幼兒的表達能力增強,學會與人交往。
8、自我意識的敏感期 1歲6個月-3歲
特 點:區分我的和你的、我和你的界限。主要表現:從開始說“我的”到開始說“不”到開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漸漸地孩子們有了自我意識,這時的 孩子出現的最多的現象是劃分我的,以便清除你的,同時透過說“不”使用自我的 意志的感覺,我說了算是最重要的,如果發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會大哭大鬧, 孩子們的表現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出現的年齡2-3歲。
建議:當孩子打人咬人的時候,我們只需制止孩子的行為,對孩子來說,“打 S你”只是排除的意思,不要去譴責,也不要去說教,因為那和粗野的行為是不同 的,我們就讓孩子不違反規則的情況下使用他的自我吧。(注意事項:不要和孩 子較勁,這是一個孩子形成自我的過程.)
自我意識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因為我們將來要成為什麼樣 的人,我們未來是不是很強大,是否具備一個強大的能力,首先就來自自我意識 的形成的 敏感期。所以保護這個自我意識形成的敏感期,就等於保證了這個孩 子未來人格的強大、人格的和諧和未來在社會上立足的這樣一個能力。
以上8個孩子幼兒時期敏感期。
經歷敏感期的小孩,其無助身體正受到一種神聖命令的指揮,其小小心靈也 受到鼓舞。敏感期不僅是幼兒學習的關鍵期,也影響其心靈、人格的發展。因此, 成人應尊重自然賦予兒童的行為與動作,並提供必要的幫助,以免錯失一生僅有 一次的特別機會。
回覆列表
要促進家庭教育,先做好家長教育,這已成為不少人的共識。近日,《江蘇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草案)》提交二審,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和法治觀念,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必備的家庭教育知識和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魯迅先生寫過一篇《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認為一個家庭應該是這樣的:“父母對於子女,應該健全的產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魯迅先生的這番見解,是關於家庭改革的真知灼見,也被越來越多人認同:生了孩子,便要負責到底,不只養他,更全身心地愛他。具體在家庭教育方面,不是簡單請家教、上輔導班就等於好教育,也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才是好教育,而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及有監護能力的家庭成員透過言傳身教和生活實踐,對未成年人進行的教育、引導和積極影響。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對於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遺憾的是,不少家庭教育存在認識不到位的現象,片面將責任推給學校和社會,輕視了自身責任。譬如,有的家庭重智輕德、重知輕能,不問興趣、盲目報班,結果變成了媒體眼中的“虎爸”“狼媽”;有的家庭過分寵愛、盲目跟風,以“國學班”“女德班”代替義務教育;有的家庭自身就有問題,家庭關係差、親子互動少、隔代教育多……種種現象,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需要重新審視家庭教育的角色和定位。
首先要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具有關鍵性作用。特別是耳濡目染、言傳身教,可以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包括心理、性格、品質、為人處世習慣等等“雛形”塑造。最近熱映的《都挺好》,真實反映了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因此,一種好的家庭教育,必然建立在和諧的家庭關係基礎之上。《條例》要求,父母雙方應當共同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義務。“父母離異或者分居的,應當繼續履行家庭教育義務,任何一方不得拒絕履行。”從這一點出發,父母雙方如何相處,觀念如何,都該保持足夠的自省能力。
其次,在保持自我反省的前提下,要嚴格遵循孩子成長規律,全面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系統掌握家庭教育科學理念和方法,增強家庭教育本領。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毆打、恐嚇等家庭暴力行為;應該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睡眠、娛樂和體育鍛煉時間,增長自我保護知識和基本自救技能,鼓勵參與勞動,養成良好生活自理習慣和學習習慣;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發展狀況和行為習慣,開展性別教育、媒介素養教育。
最後,針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邊界混淆,許多“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現象。應該努力拓展家庭教育空間,在學校方面不斷“減負”,推動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有機融合。
總體來看,《條例》是一部引導促進法,其目的是教育、督促、指導父母正確履行家庭教育義務,而不是懲罰。雖然如此,家長們卻不可疏忽大意了,畢竟“父母如何做父母”這個題目,也為自我審視提供了一個難能可貴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