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04656755005

    自己從網路上找來的答案:

    1.氣能生精攝精:只有全身臟腑之氣充足,功能正常,才可以運化吸收飲食水谷之精微,於是五臟六腑之精充盈,流注於腎而藏之。因而,精的化生依賴於氣的充盛。

    2.精能化氣:精為氣化生的本源,精足則人身之氣得以充盛,分佈到各臟腑經絡,則各臟腑經絡之氣亦充足;各髒之精充足則各髒之氣化生充沛,自能推動和調控各臟腑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故精足則氣旺,精虧則氣衰。臨床中,精虛及失精患者常常同時見到氣虛的病理表現。

    3.精氣化神:精盈則神明,精虧則神疲,故《內經》宣導“積精全神”以養生。氣充則神明,氣虛則神衰,故稱氣為“神之母”。總之,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而精與氣,以至包括血,津液等都是產生神的物質基礎。這些人體的基本物質屬於人的形體,形體是第一性的,是根本。神寓於形體之中,脫離形體的神是不存在的。

    4.神馭精氣:明·汪綺石《理虛元鑑》說:“夫心主血而藏神者也,腎主志而藏精者也。以先天生成之體質論,則精生氣,氣生神;以後天運用之主宰論,則神役氣,氣役精。”人體臟腑形體官竅的功能活動及精氣血等物質的新陳代謝,都必須受神的調控和主宰。形是神之宅,但是神乃形之主,神安則精固氣暢,神蕩則精失氣衰。故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之說。精神意識活動對形體健康的反作用這一辯證觀點,無疑是正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壓面機哪個牌子好?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