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這個提問本身就十分滑稽可笑,潘建偉團隊的光量子(加密)通訊與計算機,本身就是子虛烏有,純屬詐騙國家經費的偽科技,何來先進與不先進之說?至於扯上諾貝爾獎,更是無腦大笑話!

    如果按照潘建偉本人那些可令天下人目瞪口呆的自述,以及媒體對他每隔十天便有一個"世界級重大突破"的宣傳,他拿下100個諾獎都沒問題,但本人早就強調指出:他那些掛羊頭賣狗肉與畫餅充飢的偽科技,可以騙得了我們科學素質低下的國民,但騙不了國際社會,所以本人斷言:如果潘建偉能拿到一個諾獎,那麼本人的相遇頻率理論體系與城市規劃動態應變新模式等便可拿到100萬個諾獎!

    上述雖然是氣話,但絕不是信口開河地惡意誹謗潘建偉。

    一、《光量子偽科技詐騙集團對國家與社會的危害已十分嚴重,是否應該立即實施抓捕與審訊?》

    :https://m.zjurl.cn/question/6678514235095384333/?app=news_article&app_id=13

    二、《量子加密通訊在本質上是鐳射通訊,卻掛羊頭賣狗肉上股市圈錢,為啥?》

    :https://m.zjurl.cn/answer/6677750206156505355/?app=news_article&app_id=13&share_ansid=6677750206156505355

    三、《如果光量子科技之真偽來一次電視大辯論,那些科技製造者敢與質疑者決戰嗎?》

    :https://m.zjurl.cn/answer/6643999413599469828/?app=news_article&app_id=13&share_ansid=6643999413599469828

    四、《池昭新是什麼人?為什麼質疑潘建偉在量子力學方面的成就?》

    :https://m.zjurl.cn/answer/6536377641086222596/?iid=51430318744&app=?news_article&share_ansid=6536377641086222596&app_id=13

    五、《為什麼仍有人抹黑潘建偉院士?》

    :https://m.zjurl.cn/answer/6604441977847021831/?app=news_article&app_id=13

    六、《宣稱發明鉀鈉鉀分子與晶體劈開單光子的潘建偉大師算是民科呢?還是中小學肄業學歷?》

    :https://m.zjurl.cn/question/6677569609115107596/?app=news_article&app_id=13

    七、《本人預言量子計算機唯一有可能成功的是原子、分子的非糾纏型,而不是光子型,你認為呢?》https://m.zjurl.cn/question/6674205518384333060/?app=news_article&app_id=13

    【作者簡介】

    本人的主要科技成就是創立相遇頻率(又叫時間密度)理論,並在研究城市交通、能源、水源、產業、生態與安全等一系列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發明"城市規劃動態應變新模式",這是解決世界所有城市通病的唯一正確模式。

  • 2 # 資源情報局

    潘建偉表示,利用“量子不可克隆定理,量子不可分割”特性,在遙遠兩地的使用者,可共享無條件安全的金鑰,利用該金鑰對資訊進行一次一密的嚴格加密,保證通訊安全。這也是目前已知唯一的不可竊聽、不可破譯的分發方式。

    根據資料,2016年8月16日,由潘建偉擔任首席科學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升空,2017年8月,潘建偉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率先實現了千公里級星地高速量子金鑰分發,並透過衛星中轉實現廣域量子保密通訊。

    這些年來,針對量子通訊的質疑幾乎從未中斷過,甚至有人認為量子通訊就是“偽科學”。對此,潘建偉進行了迴應,他說,公眾對量子通訊技術有疑問,主要是因為量子力學與他們的生活經驗有很大不同,哪怕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對於量子通訊的先進理論都未必能很好地理解。所以公眾才會對量子通訊的科學性產生懷疑,擔心這項技術不成熟。

    潘建偉進一步解釋說,創新成果從產生到廣泛應用,通常會經過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公眾接觸到一個全新領域的東西,最開始的反應通常是:不靠譜。比如最早的照相機,大家覺得魂魄被吸到相機裡面去了,都不太敢用。所以早期的量子通訊,有人認為是偽科學,當它發展比較成熟之後,又覺得這個技術還沒有廣泛應用,有疑慮。“現在我們確實有很多創新性的成果已經走在世界前沿,我們應該有自信。”

  • 3 # 螞蟻牙猴猴

    問這個問題的朋友如果對這些科技問題感興趣,可以去嗶哩嗶哩搜尋“科技袁人”,一集一集的看下來,比在這裡問三教九流的網友有意義。

  • 4 # 瀟灑走一回7716

    把諾貝爾獎看的重的人,本身就是犯了以洋為師為標準的錯誤。難道我們華人的成就需要西方洋人認可才算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些醜陋的洋人就會故意打壓中國的發展,完全沒有什麼公理公義了。那個楊振寧倒是獲獎了。可他不是代表中國,也沒有為中國做貢獻。潘建偉研究的東西,根本不需要外華人來評論對錯。只要他的研究成果對中國有利有用,那他就國家棟梁之才。

  • 5 # 活人9527復活以太的人

    要獲諾獎,還是研究我的以太新說吧,只有以太論可以統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實驗現象,並從理論上推翻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這才是人類科學發展的里程碑式程序。

    科學摸黑前進了100多年,是時候照亮整個宇宙了。

    以前的以太論被推翻是因為對以太錯誤的定性,和對區域性實驗結論錯誤的誇大範圍,具體見我的論文《以太新說》

  • 6 # 好人長安君

    說一說自己的看法:潘建偉是否能獲得諾獎很重要,問題的關鍵在於目前潘建偉的研究方向與諾獎評獎標準是存在出入的。同時量子計算機和量子通訊也很重要,但在重要程度上與潘建偉有可能獲得諾獎的成果比稍有遜色。

    首先說,為什麼潘建偉得諾獎很重要。

    其實潘建偉最可能獲得的諾獎是諾貝爾物理學獎,但為什麼說潘建偉很難獲得,因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評選基於物理學的兩大分支——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它們都屬於基礎物理範疇,而潘建偉的研究其實更偏向於應用物理。

    在物理學界,基礎物理學,尤其是理論物理學地位是最高的,因為它研究的是物理現象的本質,實驗物理學其次,它是驗證理論同時也能發現理論本質的一門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地位最低,它是利用理論的。

    如果潘建偉想要獲得諾獎,就勢必要涉足前兩個領域,而事實上,潘建偉及其團隊確實涉足了前兩份領域,只是在這兩個領域的建樹遠遠沒有在應用領域那麼顯著。他如果能在前兩個領域有所成就,那就能帶起一個兼具理論研究和應用的超級團隊,對我們國家的科技力量,尤其是物理學的長遠發展,其影響遠比現在要大。

    要知道諾獎的影響超越國界,它能帶來人才虹吸效應,對國家的科學發展不單單是1+1這麼簡單。

    所以相比量子計算機和量子通訊,諾獎是個影響層面上截然不同的事情。

    其次,決定量子計算機和量子通訊領先世界的,是基礎研究。

    還是一樣的道理,越是高精尖的科技,其最核心的東西,依然是基礎理論研究,量子計算機和量子通訊其實是量子物理領域的前端應用,並且是目前最容易出現應用成果的兩塊,但這並不是說這兩類技術最難,或者說最能體現量子物理的某些優勢。

    事實可能剛好相反,量子計算機和量子通訊可能是量子物理領域目前最容易攻克的難題,或者說比較符合當前人類需求的兩個領域。

    但是隨著人們對計算的需求增大,對外太空的拓展,量子物理出現軍事應用和能源應用的可能性後來或許會超越前者。

    那麼到時候比拼的可能還是基礎研究領域的突破。

    第三點,對潘建偉個人、國家和全人類來說,諾獎的分量是不同的。

    對潘建偉個人來說,諾獎的分量自然不小,因為這幾乎是全球物理學界的肯定,它代表的層次超過國家層面。

    從國家層面講,對潘建偉的獎勵更多的是他的研究對國家相關領域科研力量的增強,對國家形象的提升,以及對國家相關產業帶來的巨大潛力,這些對國家和人民的貢獻需要獎勵。

    諾將是超越國家層面的,它看的是一項研究對於全人類在某個領域的貢獻,某個方面來講,它所承認的是一個人對於全人類的貢獻。

    單就結果來說,獲得諾獎,尤其是自然科學方面的諾獎,對於一個國家科學力量的提升也是立竿見影的。

    總之,我們不該將諾獎與國家自然科學獎項對立起來看待,更不能因為獲得諾獎較少就將之簡單歸咎於意識形態對立,我們更應該做的還是重視基礎科學,加強國際學術交流,讓我們的科學更快地發展起來。

  • 7 # 郝峰濤

    《高考,你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這有可能是一篇改變中國教育命運的文章:教育不該成為孩子負重前行的包袱!

    一個小問題:A生數學100、語文50;B生數學90、語文90,誰更具潛能?這不是一個分數多少的小問題,而是一個人才觀念的大問題。

    我們的社會、教育和高考一致認定B生為優秀人才,以分數高低論英雄,所以一位小學校長就敢這樣說:“我這裡沒有天才,我只要考試的分數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應試困境!錢學森老人發出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錢老希望培養出大師級的人才:一個孫子,勝過千萬趙括。

    正是這種落後的人才觀念,是造成中國教育改革停滯的根本原因。

    人才,你在哪裡?A生具有優科(數學)優勢,B生具有均科(均衡)優勢,這兩種不同的優勢,哪一種最具潛能?

    論一:天才優於專才,專才優於全才,全才只能算是個人才。植物有頂端優勢,才成其高;動物也各有本領,故能生存。再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專才(天才是更加卓越的專才),而非全才,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論二:專才(優科)的成功在於他們努力建設自我的專業興趣、專業方向和專業高度,而所謂的全才(均科)其實是被誤導的無興趣、無方向和無高度的三無產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長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專業發展。

    論三:孩子們各有天賦,在發展中就會產生不同的優勢,這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也是專才成長、優科發展的內因外果。而全面均科發展,其實是一種違揹人性發展的人才策略。

    所以,專才(優科)的人才發展觀是優於現代教育中盛興的平均主義全才(均科)觀。天才源於自覺,專才源於興趣,全才源於誤導,平均主義全才(均科)觀是扼殺天賦、迷失興趣的禍首。

    我們要不要打破主副科,打破文理科,打破快慢班,打破填鴨式,打破應試觀?要不要鼓勵學生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要不要給天才、專才(優科)更大的成長空間?

    要!但如何做到呢?

    一,高考是指揮棒,要從“均科固定文理制”向“優科自選建構制”轉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的分數作為參考。如:A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B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

    二,中學和中考可以讓學生自選2-3門優勢學科參加評價,其餘參試科目作為參考,鼓勵學生髮掘自身的興趣、方向和高度。

    三,小學階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逐步建立1-2門優勢學科參加評價,改變填鴨式的主科均衡發展觀。

    我們的育才觀念要從均科全才觀向優科專才觀轉變,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方向和高度,實現人的專業化成長,這是人的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規律。

    荒原開蹊徑,枕草待曉鍾。

    十年心酸夢,只為此文生。

  • 8 # 準NPC

    對於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東西,也無法實現的東西,牛吹得越大就越領先,這些人騙取了大量的國家投資,然後告訴大家這個東西現在無法理解,要繼續研究,有人問大概需要多少年可以投入實用,他們不敢回答,引用曲教授的話告訴你們吧,量子通訊在現在根本就是個騙局。長久來看人類再過1000年也理解不了微觀世界的事情。更別說量子了。

  • 9 # s86e

    第一,現在國內有大量外國代理人和宣傳媒體,肆意攻擊我們的科學家和科學團隊。

    第二,漢芯事件,影響極壞,國家科研相關部門和科研人員自己要反省,要以此為戒!

    第三,對於普通民眾,要學會冷靜思考,讓子彈飛一會兒再做評價。華為敢於硬抗美國,原因是中國科技的大爆發!

  • 10 # 昌源118

    科學就是探索,科學就是創新,科學就是別人都說不可能是騙子而非要去求證去求過程和結果,如果大家都說懂了,都說不行,那還研究個屁,支援潘老師,就是個騙子也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加油潘老師,真理往往撐握在極少數人手中。

  • 11 # 科大小郎君

    對諾獎不迷信

    三年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潘建偉接過半個上身大的紅皮證書——“最具含金量”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頒給“多光子糾纏和干涉度量學”。

    41歲成為“最年輕中科院院士”的他,以45歲之齡,領銜中科大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五人團隊,重新整理中國自然科學領域最高獎的“最年輕獲獎者”紀錄。

    兩年後,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自然》)釋出年度十大人物,中科大教授潘建偉上榜,以表彰他在光量子資訊前沿研究領域的開創性實驗貢獻。

    三年後,美國科學促進會宣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以表彰該團隊透過實現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推動大尺度量子通訊實驗研究做出的貢獻。

    這是克利夫蘭獎設立90餘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獲得這一榮譽。

    2016年“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隨後量子金鑰分發、量子隱形傳態、量子糾纏分發在1200-1400公里的尺度上實現,更是吸引國際科學界矚目……“潘之隊”享譽海外,潘建偉院士已經獲得了太多國內外極具含金量的獎項和榮譽,證明了他在該領域的突破性貢獻,沒有必要對諾獎太刻意的追尋!

    對科研要執著

    留學歸來的十幾年時間裡,中科大潘建偉院士已經培養了陸朝陽、陳宇翱等數位“操縱光子的巫師”;

    從三光子到二十餘個光子,一路保持世界領先,將“量子糾纏”進行到底;

    他將“量子隱形傳態”從科幻世界帶進現實,就在近日實現了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的重大突破,再次實現距離和維度的多次跨越。

    如今,他完全可以說是一位家喻戶曉的科學家,但他還在為對自己導師的承諾而堅守——

    在奧地利,博士導師、量子實驗物理權威塞林格問:“你的夢想是什麼?”當年28歲的潘建偉壯志滿懷地回答:“在中國建一個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實驗室。”

    正是藉助這些基礎特性,量子保密通訊正在中國率先從夢想王國邁入產業化軌道;量子計算機和量子精密測量的基礎研究,也日益成為大國“必爭之地”。至少15年以上的長遠目光,令潘建偉團隊在中國的這些前沿應用領域,牢牢佔據主角的位置。

    天才要有責任

    中科大上海研究院辦公樓,迎面就是大廳牆上銘刻的著名物理學家、中科大近代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趙忠堯生前的一段話:

    “回想自己一生,經歷過許多坎坷,唯一希望的就是祖國繁榮昌盛、科學發達,我們已經盡了自己的力量,但國家尚未擺脫貧困與落後,尚需當今與後世無私的有為青年再接再厲,繼續努力。”

    潘建偉院士曾談到自己十幾年前把學生送出國學習先進量子資訊科技的初心,“當時,如果我在國外僅掌握一項技術,我覺得回國可能什麼都幹不成。我說咱們做一個約定,大家把幾個技術全學會,然後在適當的時候一起回來,一起合起來做一點別人、別的團隊做不了的事情。”

    天才科學家有著比普通人更艱鉅的重任,在量子通訊領域,中國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由一個不起眼的國家發展成為現在的世界勁旅,領先於歐洲和北美,這是中國科學家不懈努力掙來的成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國人用漢語,說中文,我們有些人為什麼很開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