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愛情喜劇電影《摘金奇緣》將在11月30日上映。
8
回覆列表
  • 1 # 達康影視

    自《喜福會》後25年來首部講述亞裔生活的好萊塢大公司電影、聚焦華裔富豪的《摘金奇緣》口碑解禁,很不錯:爛番茄新鮮度100%,均分8.2(13評),MTC是77分。媒體稱該片高階奢華,但不是一味粗俗炫富,對亞裔的切入視角有趣,打破不少對亞裔的刻板印象,有新鮮感,是上佳的愛情喜劇。吳恬敏、楊紫瓊、亨利·戈爾丁、盧燕等組成的亞裔卡司的表現也獲贊,尤其是吳恬敏對“灰姑娘”式女主角的演繹。一些摘錄:

    THR:以一個年輕女子的角度來展開故事,她白手起家,始終忠於自己,有智慧、勇氣、專一的情感。吳恬敏的優秀表現賦予影片真正的內涵,徹底探討“真愛是否能征服令人頭暈目眩的財富”。

    對於很多喜歡觀探隱私的觀眾來說,這部電影對他們就像是讓人垂涎欲滴的無罪奢侈色情片,這是一場關於高階旅遊、美食、建築、裝飾和時尚的盛會,但它在某種程度上避開了炫耀性消費主義的粗俗。影片裡有豐富的奢華,但故事的核心是驕傲傳統、家族榮譽、友誼,以及最重要的,愛。

    這部喜劇一部分是《拜見岳父大人》,另一部分是《灰姑娘》的故事,這些熟悉的元素在高檔新加坡的新環境下重新煥發了活力,這裡的建築富麗堂皇,融合了殖民歷史和現代主義風格。攝影師Vanja Cernjul用充滿大膽色彩的動態寬屏構圖拍攝,為21世紀童話風添磚加瓦。編劇們還擴大了影片的地域範圍,引入了男主角尼克周遊世界的大家庭,並在尼克好友科林和他的準新娘阿拉明塔舉行婚禮前的派對時,把主角們帶到異國他鄉。

    導演有時會增添一些喧鬧的幽默元素,這部喜劇輕鬆活潑、機智時髦,而且不止是表現不堪入目的奢華上流社會,該片所涉及的話題比它要普遍很多。

  • 2 # 娛音在一起

    這部電影在我看來是除了愛情喜劇外還是一部藝術片,覺得這樣的電影還是有點意思,首先包容性強,影片裡對各種性格,不同取向的人都有很生動的描述;其次不仇富,對富有和美麗的追求是人的天性;懂得舍與得,有智慧的鬥爭,而不是兩敗俱傷,或其他醜惡的表現。這應該是我們社會需要追尋的方向。族群在這電影裡真的就只是次要元素,獨立自主,知道為愛犧牲,看重家人和朋友,不卑不亢,互相尊重,最後還可以夢想成真,雖然有點甜蜜夢幻,但生活就應該這樣有追求不是麼。

    這部電影真的包攬了目前活躍在全世界各地的優秀知名亞裔演員,真正做到了全球化和打破固有侷限性,這真的是關於全世界亞裔的,其包容性和多元性還是很廣泛的。所以也希望觀看的觀眾,不要帶著其他想法去觀賞,理解亞裔這個大的概念,及不同背景下成長的亞裔在觀念上的不同,更理解這部電影所帶有的社會意義。

  • 3 # 口袋電影君

    《摘金奇緣》上映兩天,票房蔫了!僅為595萬人民幣。

    三個多月前,

    這部投資3000萬美元的全亞裔大片,在北美實現三連冠偉業,大爆1.73億美元。

    併成為美國年度現象級的文化大事件

    著名的《時代》週刊讓女一號吳恬敏登上封面,

    並寫下大標題:

    《摘金奇緣將改變好萊塢》

    在北美髮行量很大的《娛樂週刊》,

    也讓《摘金奇緣》和《黑豹》的女性卡司榮膺“年度娛樂人物”

    而在海外市場,表現比較突出的都是華裔人口眾多的影市

    澳洲 1738萬美元

    印度尼西亞 550萬美元

    新加坡 500萬美元

    紐西蘭 220萬美元

    中國香港 200萬美元

    中國臺灣 210萬美元

    有意思的是,《摘金奇緣》在東亞三大傳統影市:

    中國內地(預計147萬美元收官)、日本(74萬美元)、南韓(116萬美元)都表現地非常一般。

    若將這些票房數字/當地的華裔人口,會得出很多有意思的結論。

    其中一條就是:

    該影市的華裔平均英語水準越高,生活越西化,《摘金奇緣》的平均單人輸出票房就越高。

    01

    亞裔文化的極端複雜性

    不得不說,對於《摘金奇緣》的價值觀,在華人社會所引發的爭議是空前的。

    在豆瓣上,簡直是“吵翻天”的節奏。

    總結下來,就是兩點

    1)這樣一部講述新加坡華人富豪的電影,並沒有正確反映中國傳統文化

    2)電影主創有意無意地扭曲了(甚至醜化)中國文化來迎合美國觀眾。

    不過從高達73%的北美票房佔比來看,這部電影的確還是主要拍給美華人看的。

    根據comScore資料,此片首映週末觀眾分佈為:

    白種人41%,亞裔美華人38%,西班牙裔11%,非裔6%,剩餘4%

    細究下來,“亞裔(Asian American)”這個詞兒本身,

    就是美華人:對於華裔、菲律賓裔、韓裔、印度裔等的總稱,充滿了西方白人中心論的調調。

    但僅僅在華人圈中,就分成

    美籍華人ABC、中國大陸人、新加坡人、中國香港人,中國臺灣人,馬來西亞華人等太多族群。

    無論語言、生活環境、家族歷史、歷史包袱,都各不相同。

    在歐美跨國企業的亞裔中,也存在這樣人所共知的鄙視鏈:

    新加坡人、中國香港人、馬來華人、ABC、中國臺灣人、南韓人、中國內地人、印尼人。

    沒辦法,人類社會總是充滿著矛盾。

    不僅有種族之間的“敵我矛盾”,“人民內部矛盾”也是紛爭不斷。

    即使是在美國,喜歡《摘金奇緣》的觀眾也大多數為標準的ABC,他們從小接受美式教育,在美國文化薰陶里長大的黃面板美華人。

    而對於很多成年後才去美國的華人,普遍對《摘金奇緣》裡呈現的亞洲人形象頗有微詞,認為塑造的形象太偏頗。

    這種極致的複雜性最明顯的就是體現在口音上。

    不得不說,導演朱浩偉在選角上真的很細心。

    戴帽子的就是本片的導演朱浩偉

    口音就是階級、語言就是身份。所流露的資訊實在太豐富!

    對於臺詞的細節把控,是好萊塢電影人的絕活兒。

    整個新加坡富豪家族的老太太盧燕,她在眾星捧月版的氣氛中,如太后一般出場

    今年91歲高齡的她,一開口就是雍容華貴的京腔,一個昔日帝國的餘暉。

    之後出場的楊紫瓊也完美掩蓋了她的馬來西亞英文口音,一開場就一個電話,讓英國老爵士宣佈酒店新主的誕生

    楊紫瓊與男一號亨利·戈爾丁和女三號嘉瑪·陳標準的倫敦口音一起,用一水的英倫腔代表了新加坡超級富豪高高在上的階層。

    女一號吳恬敏那一口標準的美式口音,則代表了普通美華人對於亞洲富豪生活的好奇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亞洲富豪群體的崛起令美華人猝不及防。對這一群體充滿了好奇心。

    根據瑞士銀行釋出的報告,亞洲富豪已經在數量上超過美國,每兩天就會在在亞洲,誕生一位億萬富翁。

    而在小富豪高家的飯桌對話上,女主人一口機關槍吐字的新加坡口音,非常平民而侷促。一股濃濃的島國土豪的氣息油然而生。

    這樣的口音,早已被真正的權貴階級拋棄。

    因此,本質上,“亞裔”只是美華人視角下的宏觀概念。

    但亞裔文化內部的複雜性遠超美華人的想象。

    當中國觀眾抱著看“中國富豪”的想象去看《摘金奇緣》,看到的卻是滿口英語的ABC在展示新加坡富豪的生活

    題材上又是老套的[流星花園+灰姑娘],文化差異暴露無遺,在內地水土不服,票房遭遇冷遇,也能理解。

    不過,上映兩天595萬人民幣,實在忒低了點。

    口袋君不得不提一個敏感的話題:

    02

    好萊塢電影高畫質資源提前洩露

    是否會影響中國票房

    根據口袋君長期觀察,一部電影能否上熱搜,一般就三個里程碑式的時間節點。

    當前時間點:時光網的“大家都在搜”如下6部

    1.大片釋出首款預告片時。

    《復聯4》若下週發預告,必上熱搜。

    2.大片上映前後1-2周。

    《海王》《狗十三》《毒液》(雙重因素 你懂的)

    3.高畫質正版首款介質釋出之時。

    《影》《邪不壓正》《萬聖節》

    宣傳一部電影,和辦一場婚禮,從傳播規律上極其類似。

    選定檔期,就相當於給婚禮選個好日子。

    這個好日子選好了最好不要動。

    釋出預告,就相當於給親朋好友發請柬。

    讓大家看清楚新娘新郎的面容。鎖定參與婚禮好友的時間。

    大片上映,就相當於重金打造的婚禮正式舉行。

    而這次,《摘金奇緣》的內地檔期由於比北美晚了3個多月,華納選擇在11月初就釋出了此片的藍光碟,直接導致電影傳播節奏完全被打亂。

    讓此片的傳播力勢能和熱度在內地上映時,極低。

    對此片最有好奇心的中國影迷群體,提前1個月就已看完此片。

    覺得好看的,發朋友安利之後,導致更多人去看完高畫質資源。

    覺得不好看的,要麼去豆瓣打低分,要麼就直接默默地提都不提。

    不過,又有同學要問了,華納是傻子麼?

    為什麼不等《摘金奇緣》內地上映後,再發布首款高畫質正版。

    以下回答也能解釋為什麼韓版高畫質資源能出那麼早。

    首先,高畫質盜版都來自於正版。全球高畫質正版釋出時間不一致,但盜版是一致的。

    只要片方敢放第一版高畫質介質,大家就敢看。

    這一點華納不傻,都是知道的。

    第二,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一個字:錢。

    以這次《摘金奇緣》為例。上映前,樂觀地估計:

    此片內地票房1億人民幣。華納拿1/4,359萬美金。

    電影票錢一般一年後才到賬。

    南韓網路院線則有20萬人願意付15美元一部來購買數字版。300萬美金。

    一個是立刻到賬的300萬美金,一個是一年後才到賬的359萬美金。

    答案很清楚了。

    歸根結底,

    好萊塢電影高畫質資源提前洩露,90%以上的情況會影響中國票房。

    最好的例子,就是

    2015年的《小黃人大眼萌》4.36億人民幣

    2017年的《神偷奶爸3》10.38億人民幣

    為什麼同樣的IP票房會差那麼多。

    因為前者在上映前兩週,南韓發高畫質資源了。

    因此,從這樣的邏輯來判斷:

    其實華納影業自身也不太看好《摘金奇緣》的內地票房。

    否則不會提前1個月發藍光碟。

    商業的本質就是這樣。

    人類對利潤的渴求,就相當於鯊魚見到了鮮血。

    口袋君之所以會為《摘金奇緣》的過低內地票房感到惋惜。

    就是因為:

    拋開一切華裔內部矛盾、文化鄙視鏈、偏見、有色眼鏡,就談電影本身,這是一部

    03

    相當合格養眼的好萊塢商業型別片

    縱觀各大評分網站,除了豆瓣給了6.2分

    其餘均給予70分以上的好評:

    IMDB:7.2

    爛番茄:92% 7.6分

    連一下苛刻的Metacritic也給出了:74分

    而最能代表中國普通觀眾口碑的貓眼評分:8.4分

    因此,此片能在全球拿下2.36億美元的票房,不是偶然!

    而是靠實打實的製作實力。

    口袋君給此片打4星/78分。

    平心而論,說這片是“好萊塢《小時代》”的童鞋,良心不痛嘛!

    你們究竟有沒有吃過《小時代》四部,我都吃過。

    無論是品味、電影感、服化道、卡司演技,格局,《摘金奇緣》都勝出太多。

    光是那麼好的歌單就秒殺100部《小時代》!

    特別是Kina Grannis那首《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太好聽了!

    口袋君已經單曲迴圈多日,非常配婚禮上的氣氛。

    若有正在籌備婚禮的童鞋路過,

    口袋君建議你可以考慮用這首歌作為新娘出場曲。

    最後那首《Yellow》效果也相當不錯!

    當年鄭鈞唱的《Yellow》在《流星花園》中也作為BGM出現過

    當然,從故事上而言,

    《摘金奇緣》仍然是老套的[流星花園+灰姑娘]的合體,故事主線也能用一句“紐約鳳凰女拜金新加坡富豪婆婆”來概括。

    但整部電影的呈現方式很Decent!

    特別是在最為敏感的炫富劇情上,炫耀地很高雅,的確讓觀眾看到亞洲富豪的真實作派。

    不像《西虹市首富》那麼無比粗俗,也完全不是《小時代》土味空洞。

    總之,若你是一位好萊塢愛情輕喜劇(Romantic Comedy)愛好者,那多半相當喜歡此片。

    仔細想來,

    我們每個人手上都有兩大資源用來投票,

    第一個是腳:你選擇在哪個國家哪個城市生活。

    另一項是錢:每一次花費都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期許。

    無論你是支援還是反對《摘金奇緣》的價值觀,

    在錢的投票下,影片的續集《中國富豪女友》已經正式立項

    說到底,《摘金奇緣》其實是並不涉及華人的美國好萊塢商業片,它的創意初衷絕對不是想透過醜化中國傳統文化來討好美國白人。

    作為華人,我們本可以作為旁觀者來輕鬆觀看這部劇情俗套,但融入全新元素的成功商業片,但不知道為什麼最終還是有人會以受害者的姿態來貶低此片。

    毫無疑問,《摘金奇緣》大賣的示範效應,會吸引更多的華裔年輕人投身到競爭[好萊塢院線片每年500人卡司大名單]中,並有助於讓其他族裔的人意識到:

    華人面孔不都是書呆子、送外賣的、科學家,我們還具有無窮多的可能性。

    若這股風潮能夠延續,距離首部華人超級英雄電影,真的不遠了!

    要知道漫威《黑豹》的投資成本是2億美金,幾乎可以拍7部《摘金奇緣》!

  • 4 # 好奇的老瓜

    這部電影角度還是挺新穎的,改編自新加坡作家關凱文暢銷全球的小說《瘋狂的亞洲富豪》。裡面很多笑點,全片也很熱鬧,背景樂都是一些國語經典的老歌,適合情侶去看。

  • 5 # 泉鄉小張張

    確實如大部分評價描述的那般,這是屬於美籍黃種人的《黑豹》,但較之《黑豹》近乎歇斯底里的族裔妖魔化,本片多少還是做到了自知分寸(起碼是在現實世界可以落實的前提下),當然了,“朱浩偉接過《喜福會》橫跨25年的接力棒”之類的言論自然是笑話(他甚至分不清何為華語情境,通篇只有癲狂過火的模糊的土炮式亞洲金錢奇觀),整部作品的審美同郭敬明相比並未高出多少,它帶來的滿足感僅僅是立足於膚色所導致的想當然式自卑,而非設身處地的真情實感(估計早已被同化的創作者們自身壓根也無力發覺),說到底,這只是一部“香蕉電影”。

  • 6 # 迷影生活

    改編自新加坡作家關凱文的暢銷小說《瘋狂的亞洲富豪》,奠定了《摘金奇緣》文化融合的電影主基調。

    將這樣一部充滿味趣性與童話色彩的作品搬上銀幕,採用全亞裔陣容的《摘金奇緣》,是好萊塢“政治正確”的創作態度的延續與拓展,諸多文化元素的使用與灰姑娘的故事核心,讓好萊塢將這部電影添油加醋的烹製為北美觀眾特供的奇幻童話。

    《摘金奇緣》講述了一個“霸道Quattroporte愛上我”的故事。華裔經濟學教授朱瑞秋與楊尼克相戀,想不到男友竟然是貨真價實的“鑽石王老五”。

    朱瑞秋隨楊尼克回家探親,面對準婆婆的戒心,家族的不理解,以及各色美女對楊尼克的窮追猛打,朱瑞秋盡力應付,鬧出了不少笑話,經過重重考驗的兩人,因彼此的牽絆而走得更近,愛情的偉大莫過於此。

    對於主打北美票房的好萊塢來說,《摘金奇緣》的改編無疑是成功的。

    片中,朱瑞秋與楊尼克在相互磨合中面對的最大的困難,其實是所謂“美亞文化的差異”。

    作為一名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華裔女孩,朱瑞秋此前根本沒接觸過所謂的“中華傳統文化”,因此,面對嚴厲又苛刻的婆婆時不免有些心虛,朱瑞秋與準婆婆之間因文化差異性造成的一系列理解誤差,是《摘金奪銀》被北美觀眾評價為“有趣、好笑”的主要原因。

    然而,為了適應美國觀眾先入為主的意識形態和主觀意願,《摘金奇緣》中不免有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曲解甚至籌劃。

    這種有意無意的行為,集中體現在以準婆婆為代表的傳統家族,對具有“現代性、民主性、自由性”的朱瑞秋的不認可與不理解。

    片中,刻意將準婆婆及其家族,塑造成循規蹈矩的遵循祖制與傳統的頑固分子,對新鮮事物的戒備與不理解,自然能激起北美觀眾的所謂共鳴。

    “口音”也成為好萊塢刻意刻畫華人階層的主要手段之一。整個富豪家族中最尊貴的奶奶,京字京味兒的正宗北京口音,顯示出曾經的帝國餘暉;楊尼克的母親,則是一水的倫敦腔調,代表了超級富豪階層的品味與認知;次級富豪高家的女主人,則是一口新加坡英語,顯示出島國土豪的驕傲與自滿;作為土生土長的美籍華人,女主朱瑞秋的標準美式口音,則以引領者的身份,帶領觀眾領略亞洲文化的深邃內涵。

    說到底,《摘金奇緣》就是一部好萊塢式演繹的《小時代》,之所以在美國成為現象級話題,拿到了1.73億美元的票房,說白了,就是好萊塢刻意迎合美華人群“政治正確”的觀念,滿足了他們對亞裔群體和中華文化的好奇心而已。

    老套的“拜見岳母大人”與翻新的“灰姑娘傳奇”,令《摘金奇緣》看起來高雅華貴、很有派頭,然而,當揭開表面的繁華與瑰麗,剩下的卻是滿滿的刻板印象,以及真愛永恆的主題。

  • 7 # 文賢杉17313136

    《摘金奇緣》電影改編自新加坡裔作者凱文·關的同名小說,這位作家為了寫出富人的生活狀態,竟然和新加坡的富豪生活兩年,以此來獲取寫作靈感。

    關於電影”crazy rich Asian"翻譯成“情比金堅”?想必有些不妥吧,在我看來認為就標題而言,情比金堅完全就是偽命題,6.5分也著實是因為楊紫瓊老師的加入,讓電影有了些看頭,《摘金奇緣》就比較符合電影主題,因為財富,始終是這部電影的最大看點。

    我一開始看的時候也沒太在意故事的真實性,和片中“土豪”們究竟能富成什麼樣,直到查了資料才知道,作者為了更好的描述富人的生活狀態,和新加坡的富豪生活兩年。其中楊紫瓊飾演的土豪掌門人也是非常有氣質的,如果沒有她,估計很難有人能演出亞洲豪門的底蘊,氣場也是十分強大。

    既然是愛情喜劇片,當然不能少了肯·鄧,咱們中國觀眾肯定對他非常熟悉,雖然他本身不是華人,但是在《宿醉》中扮演的MR.chow非常搞笑滑稽。

    我雖然沒有見過富豪或者是貴族,但是總是懷疑是不是天下所有有錢人都一定要“似曾相識”呢,這個畫面給任何一個觀眾看也不會看出有“亞洲”特色吧。不管怎麼說《摘金奇緣》在票房上是成功的,對於日益挑剔多久觀眾來說,有時候“不一樣”更能帶來掏錢買票的慾望,故事性或者發人深思的主題,也就不需要那麼較真了,如同工作了一天後回到家,看看真人秀不是也挺好嗎。

  • 8 # 好吃的二狗

    想了很久

    決定暫時先以一個觀眾的身份影評電影

    再以一箇中國觀眾的身份來影評電影核心好了

    以一個觀眾的身分看電影,一段話總結

    這是一部及格的美式套路的浪漫輕喜劇,分數六十分(百分制),它的火爆單純得益於All asian cast以及東方主義的話題性和對於特殊人群的情感依附。這一點上看,電影質量其實是不如《黑豹》的,甚至在型別和製作水準上壓根就不能和《黑豹》放在同一語境下相比。但是電影的營銷策略和話題效果乃至後期的票房收穫幾乎快到達了《黑豹》的水平

    爛番茄新鮮度能到91實在是萬萬沒想到

    其實窮小子愛上富家女或者說富二代愛上灰姑娘的戲碼實屬老套

    此類電影總歸玩法莫過於是愛情最終戰勝了階級矛盾,而在此部電影中,只不過又多了一層文化矛盾。

    這是最古老又經美式電影二元化矛盾理念。把複雜問題二元化,把矛盾問題愛情化。

    但是老套卻並不代表不優秀,弗蘭克卡普拉早在1934年的電影《一夜風流》中,就描述了一個富家女和窮小子的愛情故事

    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部八十五年前的電影仍然是充滿觀賞性的。相比之下,我們就能意識到真正意義上的,《摘金奇緣》的最大問題,它的最大缺點並不是模式的老套和話題的陳舊

    而是它缺乏一個足夠精彩而激動人心,吸引人的故事

    就如同很多人提到的《小時代》一樣,它過於沉浸於紙醉金迷和浮華裝束上,而忽略了這些並不是塑造電影核心的關鍵。

    故事建立,人物塑造,輸出價值核心。

    這部電影在這三者上全部都是二流邊緣水平

    首先我們來聊故事建立

    故事很簡單,新加坡男主帶著美國華裔女友回亞洲老家見父母親人的故事。

    而在整個故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

    沒錯,就是平庸的平,不管多麼珠光寶氣

    他就是平

    而在很多年前的同類富家子與窮女孩的愛情電影中,就有著這種扮豬吃虎的起伏衝擊(當然後來網文寫多了也老套了)

    比如在1991年電影《與龍共舞》中

    劉德華飾演的富二代就流落到窮女孩張敏的家裡打工,在一次酒會中,張敏為了面子讓劉德華穿著大號西裝一起去撐場面,結果收到了一土大款的嘲諷。

    這個時候劉聯絡了手下換上了帥氣合身的西裝優雅出場

    送給了女友一個一定會中的彩票

    最後在眾目睽睽之下和女朋友乘直升機離去

    而《摘金》動用了那麼多直升機,卻達不到這個戲劇效果,因為他的做法是

    更大,更多,更浮誇

    而完全忽略一個拍電影所需要的敘事技巧

    因為觀眾們想看的不是一個這樣的劇情

    而是這樣的劇情

    而說到人物塑造

    這個電影裡沒有任何一個角色不是臉譜化的

    我說就是全部

    尤其是楊紫瓊

    她基本上代表了西方世界對東方大家族裡的家長式體制的所有臆想

    傳統,排外,控制慾強,又極度主張家庭集體主義

    最重要的是,她認為美華人極度追求個人激情,而不顧及並很排斥這點

    這是教科書式的西方影視作品中東方主義的體現。

    上到傅滿洲系列

    下到大家熱衷的《生活大爆炸》

    無數作品我甚至截圖都截不過來。

    而楊紫瓊飾演的大家長作為矛盾中心,成為了一個簡單模組化的工具人實在是太讓我覺得咋舌

    至於最後的核心輸出

    我們來看一個新聞

    由於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富人子弟外出留學和越來越多的華人全球購物熱潮

    華人早已從斗笠辮子的標籤換上了懦弱富有的帽子

    在這樣的趨勢下,出這麼一部電影,它到底能輸出些什麼?

    勤勞,勇敢,正直,團結的華人形象?

    呵呵

    如果沒有種族屬性加成,全部由白人出演,講述白人的豪門故事,那麼這部電影將會失去自己的一切西方視野對東方的刻奇優勢,徹底淪為一部三流電影

    2. 以中國觀眾的身份看電影

    排除一些電影技巧,當我用一箇中國觀眾的身份來試圖審視這個電影的時候,我發現這個電影是一場災難。請原諒這一段我要全程黑體字來表達我的情緒

    首先,《瘋狂有錢亞洲佬》這種極端不PC的名字怎麼會沒有人覺得奇怪想吐槽的。

    我不理解這部原名叫《crazy rich asians》電影為什麼不翻譯成《瘋狂有錢亞洲佬》而是採取了國內最爛大街的《奇緣》系列翻譯變成了《摘金奇緣》

    要知道一般這類窮女孩和富家子的電影,所表達出來的核心必然得是-反摘金的

    要知道女主在別罵她gold digger的時候還很生氣呢

    我都不知道到底原版名字和翻譯到底哪個版本更黑了

    其次,主角生活的宇宙裡的新加坡華人圈基本屬於平行宇宙的相同地名的地理位置

    理由和原因雷同於小時代裡的平行宇宙的上海一樣。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採取平行宇宙來講一群有錢人成天穿禮服的套路早就已經被中國產觀眾噴成狗了。

    要知道《小時代》是2007年的網文作品

    而原著《Crazy rich asians》是2013年的作品

    而我所能體會到的最大感覺便是,倘若主創人員內心裡真的有一顆中國心和對文化歸屬的渴求,哪怕是一絲。他也不會把這些亞洲面孔拍成這樣。

    說辱華太嚴重了,以主創人員的膽量和智商,我相信絕對是沒有任何有侮辱華人群體的意思。

    只是這種創作環境下的華人主創單純的認為,透過金錢的魔力,可以對亞洲人的形象進行一個正面的提升和自我昇華,甚至不惜加入(美國兒童在捱餓)來達到某種諷刺訴求

    這就是典型的低階故事創作路數,它忽略了一個文明發展的整體性。就如同《黑豹》一樣。

    人們總嘲笑非洲落後,於是就有這麼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虛擬國家瓦坎達,可科技高度發達,還是戴唇環,還是戰吼,還是用矛。

    人們嘲笑亞洲人貧弱,於是就拍一個超級有錢的華人圈子,但這裡仍然封建,保守,刻板,注重生育,還迷信顏色運氣。

    為什麼瓦坎達科技那麼發達了,還要透過肉搏選國王

    為什麼那些華人都那麼有錢富有各大老總了,其家庭婚戀理念還那麼落後?

    很多西方世界的作品中,描述異域國度最大的問題便是,它不是不給你某些種族文化的優勢,而是他潛意識裡就拒絕承認你是一個和他們一樣同等理性發達的現代文明。

    我們不妨看看西方媒體對藏族文化的推崇,再衍生到當年對香港城寨翻新的牴觸

    這種打著保留傳統幌子實則滿足刻奇心理的虛偽已經發生過太多太多了。為啥我們還要往裡鑽?進而瘋狂買賬?

    說回這些電影,其實我以最大的善意推測,這些電影最大的問題都不是瞧不起某種文化,而是一些邊緣群體試圖以一個美式思維來讚揚一種他們根本不瞭解的文化。所以那些能夠代表文化根基的特色全部被膚淺化和符號化了

    也正因此顯得空洞和虛假

    如果真的有很多ABC想看看類似的電影來尋找文化認同

    那麼我的推薦只有一個

    李安和他的家庭三部曲

    《推手》

    《喜宴》

    《飲食男女》

    而這些電影,都是九十年代的作品。

    看看這些再看《摘金》

    我覺得這一屆華裔電影主創真的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女人喜歡挽著男人的手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