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心一讀
-
2 # 166848226
什麼好想法最後都會淪為考試和無良老師辦輔導班的生財手段,我覺得與其開那麼多課,不如多一些體育課,讓孩子爭搶體質
-
3 # 輿觀
我實話我對什麼智慧課沒有任何興趣,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著他自己的愛好,作為一個父親的我,就簡要的從這幾方面考慮。
1、什麼是教育。
建議大家先去看一下這部電影《大師兄》,我覺得講的就很好。人人都有學習的權利,人人都有追求自我愛好的權利,作為家長,作為老師,甚至作為國家。都應該是盡其所能的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2、中國的教育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1)中國是世界上論文做多的國家,沒有之一。但是科研成果轉化率卻極其的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在孩子小時候就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以排名,分數來衡量他們的能力,最終使他們變成了考試的機器,這樣的人會有什麼樣的創造力?每年因學習壓力而自殺的孩子,每年畢業季找不到工作的孩子,少嗎?
(2)教育體系畸形
老師的自我修養直接關係到孩子的成長,而孩子便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從教師到院士,他們的晉升結構是什麼?還是發表論文的數量,而事實證明,老師的能力和其發表論文的數量沒有半毛錢關係,這就是形式主義。導師壓榨學生,導師潛規則學生,這樣的新聞頻頻出現,這難免讓人對中國的教育擔憂。
3、如何改變中國教育所面臨的處境。
我相信絕不是一個所謂的智慧課所解決的,應該從根上,平等享受教育資源,注重孩子的個性等,那些善於寫論文的人總能寫出萬千的整改方案。至於那些說給孩子腦袋裡植入晶片的人來講,我只能說是科幻片看多了。通往成功的道路沒有捷徑。如果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成了馬雲,那麼那一定是一個墮落且將要滅絕的世界。金錢至上的價值觀,這本身就是一種病態,得治。
-
4 # MR蔣先生
我覺得早就應該這麼幹了,但並不是說非要學習什麼馬雲的高智慧,小孩子要學什麼馬雲的經商智慧幹什麼呢?
我們只談重視孩子的興趣培養和素質教育,要重視和努力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和機會參加實踐性活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手工製作的能力。
我們目前的教育是怎麼做的呢?
仍舊是以分數論英雄,以提高升學率為目標,簡單說就是還是應試教育、仍然在走以前的老路。
記得十幾、二十年前我讀初中的時候就在提倡搞素質教育,很多人都說了應試教育的弊端和痛點,原本以為現在的教育已經更科學更合理和更先進化。然而讓人失望的是,非但沒有,反而更甚。
看看現在的小學孩子的書包有多沉,作業有多少。每天送孩子上學,感覺書包把人都給包住了,一年級的小朋友們很多真的看起來沒有那個沉重的書包大。
我的兩個小孩也在讀小學,每天語數外三門功課的家庭作業就要兩三個小時才能做完,很多時候要做到夜晚十點、十一點多鐘。而且大部分孩子還有課外輔導班、興趣班!
以題海戰術的教育模式絲毫都沒有改變,而且變本加厲,現在的孩子比之我們小時候讀書更累更慘!
舉個例子,像學而思這種培訓班、培訓機構都是大量的習題,一個知識點他們要反反覆覆出不同的題目來考孩子。長此以往,孩子的學習興趣喪失殆盡,孩子的創造性完全消失。
加強智慧課、尤其是動手能力課勢在必行。其實不光是小孩子,在我們國家成年男人的動手能力都是極差的。有多少成年男人會製作工具、會修理自己的車子、會熟練使用工具箱?估計很多人家裡都很難找到一個完整的工具箱!家裡的東西壞了,只會找電話聯絡維修員、聯絡廠家。
而西方國家的男人完全相反,他們一般家家戶戶都有個工具房,裡邊放滿了各種工具,從維修到製作到搞點自己喜歡的創造發明都不在話下。
實踐和動手能力是我們這個民族普遍的弱點。我們一直崇尚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我們一直認為讀好書就可以了,不讓孩子幹這個幹那個,也不允許他們做這個做那個。一怕傷到孩子,而是怕浪費他們學習的時間。
家長和學校的這種做法,無形中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泯滅了孩子的天性,也讓孩子對自然界對手工失去了興趣!人才的培養從小就出了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這麼多年來專家、學者、院士一大堆,然而真正的能獲得諾獎的人才屈指可數,比歐美比日本少得多。
所以,從現在的孩子開始入手努力保持他們的天性、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和訓練他們的動手能力,我覺得這不光是教育工作者的事情,也是我們全社會迫切需要解決和麵對的事情。
-
5 # 情感感悟錄
馬雲的高智慧也是在日積月累慢慢從前人的經驗教訓學習總結出來而變成他自己的;與其說增加智慧課,不如是引導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喜歡讀書,喜歡學習,多實踐。
-
6 # 大風遇到了雨
感謝邀請。首先談談我們自己對現在社會的看法:兩點一:錢不好賺。二:就業率並不高。現在大多數人並沒有一個高等的學歷,甚至有一個大學學歷並不是名牌大學就業也不是很理想,所以大多數人都徘徊在社會的底層,進廠,打工等等工作也沒有一個長遠發展的空間。因為處在社會底層,所以會限制一個人的眼光,有時候有機會但發現不了,發現了,因為自身能力不足抓不住!!所以錯失了很多很多。
包括現在教育還是比較程式化,比較死板。小孩們的教育無非就是啃書本,刷題,甚至有的家長在業餘時間還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孩子沒有自己遐想的時間,各種情況禁錮者孩子的思想。所以我的觀點給孩子們增加這樣的智慧課,開發孩子們的大腦。不需要去考慮孩子們愛好什麼不愛好什麼,在漫長的啃書本旅途中給他們增加一次不需要啃書本的課他們就會感到新奇,再加上開發智慧的同時孩子們的腦子達到一個思考和運轉從而激發內在的興趣,也能更好的學習,更好的去接觸新事物,發現新事物。這樣從小學習高智慧,長大後會對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從而更能明確自己的方向,使人生更加豐富!!
-
7 # 月輪山老人
謝謝!先生關於增設智慧課的思考,是關心少年兒童創新思維的培養,是你創新思維的靈感表現,難能可貴。如果增設之,學生每週的總課時,是否會處於飽和狀態,增加學生負擔;或者減少某學科的課時,行不行需要仔細考慮,另外,不增設的話,可將設立智慧課的旨意有機地充分地包含在課外科技創新研究小組的活動中,敞開學生的智慧大門,培養學生的智慧性思維,如建議增設,必須經教育部批准,列入教學計劃,是否遂願呢?請指正。
-
8 # 夢醒時刻Y21
何為“智慧”,也許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佛教追求的也是“智慧”,西方的基督教也有自己所追求的智慧,
學習屬於孩子的“智慧”是好的,畢竟多懂點好的學習理論、套路是好的,但是馬雲的智慧,似乎不怎麼需要吧,畢竟每個孩子的理想也不一樣,他們的天分也不一樣,馬雲是商界的,也許會出現下一個科學界的“馬雲”
我覺得孩子們正式打基礎的時候,基本功不紮實,“形意拳”練得在厲害,但是“力量”不行,還是感覺不怎麼好,
-
9 # 姜敘宏
馬的智慧不能單用智慧形容、況且也無法系統的用教的方式去影響孩子、所以:建議以馬先生去給孩子樹立精神典範、如果教育:還是建議每個階段每個年齡不同的關鍵詞去灌輸和價值觀教育!比如三歲的關鍵詞可以是:原則、分享、忍耐!
原則:不能買的就是不能買,看著他哭鬧也要教授原則,平和的溝通道理!
分享:任何東西提示他想到家人和朋友,留一點分享給他人!
忍耐:種花等,讓他明白等待一些時日才會有更大的收穫!比如我經常告訴孩子們:今天不買,一週後我給你買三個,一週後他都忘了,我依然買三個給他,讓他明白:等待的更大收穫...
-
10 # 老張拙見
看到這個問題,個人覺得完全不可取,智慧課,還學習馬雲的高智慧,智慧不是特定的知識,是學不來的,即使學了也未必有用。不要說孩子學馬雲的高智慧,就是大人去學,也未必學得會,未必學得來。另外,孩子學了搞什麼,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盲目搞教育。
我個人理解,智慧是一個人知識,閱歷,認知,經驗,技能,胸懷,氣度等等綜合因素下,一個人為人處世,做事辦事的方式方法。我們經常說一個人有知識,有能力,聰明,但很少經常說,這個有智慧那個智慧,因為智慧是莫不著看不見,但更上了一個層次狀態。另外智慧更多來源於實際生活,透過生活的閱歷,總結創造,形成體系,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人民的智慧,老人的智慧。智慧不是生搬硬套,一加一等於二知識體系。
因而個人覺得,讓孩子學習馬雲的高智慧完全不可取,孩子還沒有到要學習馬雲智慧的階段,而是我們讓孩子學習馬雲高智慧課的出發點是什麼?學習其經商智慧,創業智慧,公益智慧還是其他,我是想不明白。確實很欣賞馬雲,可以把馬雲作為商業領域人物故事,分享給孩子們。其他領域人物同樣有很多可以給孩子學習,教育,體育,科技,農業等等。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夢想,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要成為馬雲,如果都成為馬雲,我們就完了。
個人覺得,作為孩子的教育,更多的培養孩子認知,塑造習慣,培養興趣愛好,多鼓勵孩子去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這個世界吧。沒有必要過早學習功利心的課程。
回覆列表
好習慣難學難成,壞行為一學就會;這世界上學誰也成不了誰!世上只有一個馬雲,也只有一個自己,保持個性,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