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無媒不成婚。《詩經·衛風·氓》中所說“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即指此。在中國神話傳說中,最早的媒人是女媧。《路史後紀二》記載:“以其(女媧)載媒,是以後世有國,是祀為皋禖之神。”羅蘋注引《風俗通》曰:“女媧禱祠神,祈而為女媒,因置昏姻。”《周禮》、《呂氏春秋》諸書中,也都記載上古時於仲春之月設太牢祭禮高禖的活動。另外,周代還設有官媒,專司判合之事。據《周禮·地官》記載:“媒氏掌萬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書之。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
《詩經·豳風·伐柯》中謂:“伐柯伐柯,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所以後世又稱媒人為“伐柯人”,稱提親為“伐柯”,稱作媒為“執柯”。宋·吳自牧《夢梁錄》“嫁娶”條載:“其伐柯人兩家通報,擇日過帖。”即指媒人說親。
古時還稱媒人為“冰人”或“大冰”。傳說晉代令狐策夢見自己立於冰上,與冰下人語。醒後使占夢者卜,占夢者曰:“冰上為陽,冰下為陰,陰陽事也。詩曰:‘士如歸妻,迨冰未泮’,婚姻之事也。君在冰上,與冰下人語,為陽語陰,媒介事也。君當為作作媒,冰泮而婚成。”後世遂稱給人作媒為“作冰”。 大約到了唐代,民間神話中又出現了專司婚姻之神——月下老人。據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定婚店》記載:
唐代韋固旅次宋城南店,遇老人倚囊坐,向月下檢書。問:“所檢何書?”雲:“婚牘耳。”又問:“囊中何物?”雲:“赤繩耳,以系夫婦之足。雖仇家異域,繩一系之,亦必好合。”因詢己妻,知為店北賣菜眇嫗女,才三歲,陋亦如嫗。韋怒,遣奴刺之,傷眉。韋與奴逃免。後十餘年,韋參相州軍,刺史王泰以為能,妻以其女。女容麗而眉間常帖一花子。怪而問之,始知女乃疇昔所刺幼女,郡守撫以為己女也。因相欽愈極,所生男女皆顯貴。宋城宰聞之,題其店曰定婚店。
後世因又稱媒人為“月下老人”,或簡稱“月老”。 明清時期又有“媒婆”一詞,亦用以指稱媒人。但因為媒婆能說會道,其話往往名不副實,所以,“媒婆”一詞略帶貶義。明·陶宗儀《輟耕錄》中所謂的“三姑六婆”,通常是指那些誇誇其談、不務正業的女人。如蒲松齡《聊齋志異·邵九娘》篇中,明明知道邵九娘還沒有婆家的媒婆來到邵九孃家中:
故與邵妻絮語。睹女,驚讚曰:“好個美姑姑!假到昭陽院,趙家姊妹何足數得!”又問:“婿家阿誰?”邵妻答:“尚未。”媼言:“若個娘子,何愁無王侯作貴客也。”邵妻嘆曰:“王侯家所不敢望;只要個讀書種子,便是佳耳。我家小孽冤,翻覆遴選,十無一當,不解是何意向。”媼曰:“夫人勿須煩怨。恁個麗人,不知前身修何福澤,才能消受得。昨一大笑事——柴家郎君雲:於某家塋邊,望見顏色,願以千金為聘。此非餓鴟作天鵝想耶?早被老身呵斥去矣!”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e2442a7d933c895c0727f91d61373f0830200cf
中國古代無媒不成婚。《詩經·衛風·氓》中所說“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即指此。在中國神話傳說中,最早的媒人是女媧。《路史後紀二》記載:“以其(女媧)載媒,是以後世有國,是祀為皋禖之神。”羅蘋注引《風俗通》曰:“女媧禱祠神,祈而為女媒,因置昏姻。”《周禮》、《呂氏春秋》諸書中,也都記載上古時於仲春之月設太牢祭禮高禖的活動。另外,周代還設有官媒,專司判合之事。據《周禮·地官》記載:“媒氏掌萬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書之。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
《詩經·豳風·伐柯》中謂:“伐柯伐柯,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所以後世又稱媒人為“伐柯人”,稱提親為“伐柯”,稱作媒為“執柯”。宋·吳自牧《夢梁錄》“嫁娶”條載:“其伐柯人兩家通報,擇日過帖。”即指媒人說親。
古時還稱媒人為“冰人”或“大冰”。傳說晉代令狐策夢見自己立於冰上,與冰下人語。醒後使占夢者卜,占夢者曰:“冰上為陽,冰下為陰,陰陽事也。詩曰:‘士如歸妻,迨冰未泮’,婚姻之事也。君在冰上,與冰下人語,為陽語陰,媒介事也。君當為作作媒,冰泮而婚成。”後世遂稱給人作媒為“作冰”。 大約到了唐代,民間神話中又出現了專司婚姻之神——月下老人。據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定婚店》記載:
唐代韋固旅次宋城南店,遇老人倚囊坐,向月下檢書。問:“所檢何書?”雲:“婚牘耳。”又問:“囊中何物?”雲:“赤繩耳,以系夫婦之足。雖仇家異域,繩一系之,亦必好合。”因詢己妻,知為店北賣菜眇嫗女,才三歲,陋亦如嫗。韋怒,遣奴刺之,傷眉。韋與奴逃免。後十餘年,韋參相州軍,刺史王泰以為能,妻以其女。女容麗而眉間常帖一花子。怪而問之,始知女乃疇昔所刺幼女,郡守撫以為己女也。因相欽愈極,所生男女皆顯貴。宋城宰聞之,題其店曰定婚店。
後世因又稱媒人為“月下老人”,或簡稱“月老”。 明清時期又有“媒婆”一詞,亦用以指稱媒人。但因為媒婆能說會道,其話往往名不副實,所以,“媒婆”一詞略帶貶義。明·陶宗儀《輟耕錄》中所謂的“三姑六婆”,通常是指那些誇誇其談、不務正業的女人。如蒲松齡《聊齋志異·邵九娘》篇中,明明知道邵九娘還沒有婆家的媒婆來到邵九孃家中:
故與邵妻絮語。睹女,驚讚曰:“好個美姑姑!假到昭陽院,趙家姊妹何足數得!”又問:“婿家阿誰?”邵妻答:“尚未。”媼言:“若個娘子,何愁無王侯作貴客也。”邵妻嘆曰:“王侯家所不敢望;只要個讀書種子,便是佳耳。我家小孽冤,翻覆遴選,十無一當,不解是何意向。”媼曰:“夫人勿須煩怨。恁個麗人,不知前身修何福澤,才能消受得。昨一大笑事——柴家郎君雲:於某家塋邊,望見顏色,願以千金為聘。此非餓鴟作天鵝想耶?早被老身呵斥去矣!”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e2442a7d933c895c0727f91d61373f0830200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