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天更美好呀22
-
2 # 中醫養生生活
按中醫邏輯講,帕金森應屬脾虛、肝血虛肝風內動。
脾主肌肉。脾虛吸收不良,供給機體的營養不足。肌肉營養不良,控制肢體活動的能力會不足。
因為脾虛吸收營養的能力差,供給肝的營養也會不足。肝主筋,肝血虛肝風內動會出現筋脈拘攣,肢體震顫。
因此,治療帕金森主要應該健脾、養肝舒肝。
以上只是個人見解。學識有限,如有偏差還望諒解。
-
3 # 純鈞LHGR
帕金森病在老年人尤多,病理性質為本虛標實,大多數醫家認為,帕金森多由肝腎陰虧,氣血不足,筋脈失養而成;或風火夾痰,互阻絡道而成。肝腎陰虧,精血俱耗,導致水不涵木,筋脈失養,虛風內動;氣血虧少,不能榮於四末,則筋脈眼動;痰熱動風,風火交盛,痰熱互阻等。本病病位在腦,與肝腎密切相關,治療多以滋補肝腎、息風定顫為主。
虛指肝腎陰虛、脾胃氣血兩虧,實指風、火、痰、瘀之邪。基本病理因素為風、火、痰、瘀、虛,五者相互影響兼夾甚至相互轉化。
該病病位當在筋脈,病變與肝、脾、腎等密切相關,病機是肝腎不足,肝風內動,筋脈失養。“肝主身之筋膜”為風木之髒,肝風內動,筋脈不能自持,隨風而動,牽動肢體及頭頸顫動搖動。
肝腎同源,腎水失常可累及肝木,肝木失常也可累及腎水,並且腎主骨髓,腎虛則骨弱髓減,腦髓不充,下虛則高搖。
《素問·至真要大論篇》裡說,“諸痙項強,皆屬於溼。”《素問·太陰陽明論》說,“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若脾胃虧虛,痰溼內生,土不載木,遂出現震掉、搖擺等風象。《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脾陽不足,則表現為精神不振、反應遲鈍、活動遲緩。脾胃氣血虧虛,不能濡養筋脈,筋脈無力活動,而表現出震掉、運動遲緩、慌張步態等症狀。
風主要指陽亢化風或痰熱化風;火多為五志過極化火、痰溼瘀血鬱而化火,或為陰虛生熱化火;痰多因脾虛不化溼而成,也可由熱邪煎熬津液所致。至於瘀,久病多瘀,究其原因可以為痰溼之邪阻滯經脈,可以為熱傷血絡,也有氣虛不固血液,血流經外所致。
風藥的臨床運用上,顫證病變之本在腦,所謂“高巔之上,唯風藥可及”。祛風藥味薄氣輕,辛散宣通,可內可外,能上能下,具有開鬱暢氣通陽、振奮人體氣化之功,在調節人體臟腑經絡、氣血津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健脾和絡的基礎上,少佐風藥,可起到增效的作用,且健脾藥配風藥以增強益氣補虛之力。
-
4 # 胖哥按摩
帕金森在中醫屬於顫證,也有震顫和顫痙的叫法,意思都一樣,中醫如何看待帕金森呢?是這樣解釋的:顫證是以頭部或肢體搖動顫抖,不能自制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證:輕者表現為頭搖動、木訥表情或手足微顫,重者可見頭部振搖,肢體顫動不止,甚則肢節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顫證最早《黃帝內經》就已經有認識,《內經》提出了此症成因為肝風內動的觀點,《素問》諸篇更是有詳細的解釋,明代樓英《醫學綱目·顫振》說:“顫,搖也;振,動也。風火相乘,動搖之象,比之瘛瘋,其勢為緩。”還指出:“風顫者,以風人於肝臟經絡,上氣不守正位,故使頭招面搖,手足顫掉也”,“此證多由風熱相合,亦有風寒所中者,亦有風夾溼痰者,治各不同也。”對《黃帝內經》進行了補充,把風寒、熱邪、溼痰均可作為此病病因,並指出本病與瘛瘋有別。
下面說說中醫治療帕金森的方向,1.病初起時,以卻邪為主,補其不足,正氣耗傷的補其肝腎、益氣養血、調和陰陽;2.針灸治療,辨證施治,激發人體潛能,和中藥配合達到促進腦部血液旋環,修復受損的神經系統,快速恢復生理功能,中醫治療的優勢在於沒有依賴症、無副作用,預後效果好。
回覆列表
中醫我們講,風洞它更像是在這個震顫裡作為一個主要的症狀裡頭,那麼就像樹木的這種隨風擺動,那麼我們講肝風內動,一切風向皆由肝而來,所以我們在臨床有很多治療帕金森的方劑、方藥,可能更多是從肝論治,也就是說有更多的平肝風、熄肝風這樣的藥物,當然中醫治療是一個辨證治療,是一個綜合治療,也不會單純因為是帕金森病,我們就一定用哪一種藥來治療,是一個綜合治療的一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