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命一旅程9942
-
2 # 毫米
有句話說得好: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家有小學生的朋友,對此應該深有感觸。
你忙著準備晚餐,他悄悄開啟電視看得有滋有味。你衝過去啪的一聲關掉電視機,大吼:“先做作業!”他不情不願磨磨唧唧去拿書包。
“給我看手機上,老師佈置的作業是什麼,好不好?”你剛想在煮湯的間隙追劇,他卻一把搶過手機。
“這道題我不會……”
忙活半天,以為終於能坐下來略事休息,可他每隔三十秒,就拿不會做的題來找你。
於是你使盡洪荒之力,深入淺出地講給他聽,末了,他卻仍一臉懵逼。只好耐著性子又是舉例又是畫圖再講一遍。講得口乾舌燥,可最後,他還是不知所以。
“咋這麼笨呢?!”你終於忍無可忍,“啪”的一聲,,給他後腦勺一掌。
“哇……哇……”他大哭,把筆一扔,作業本一撕,罷工反抗。
號哭聲,呵斥聲,拍桌子聲,杯子摔碎聲……房間裡亂成一鍋粥。那一刻,你想死的心都有。
這樣的畫風,是不是很熟悉?
其實,作為家長,你至少犯了3個錯誤:1、孩子放學回家,要麼先吃飯,要麼先做作業。完成作業之前,絕不能看電視。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做作業時容易感到厭煩。先做什麼再做什麼,要養成習慣,輕易不能破例。
3、孩子的作業,只要沒有超綱內容,即便是不會做的,也要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絕大多數情況下,較難的題也是可以透過溫習課文、閱讀例題解決的。
如果家長有問必答,就會養成孩子不愛動腦的習慣,略遇到一點困難便向家長求助,既不利於提高成績,也會令家長不勝其擾。
最主要的是,大多數家長講題目並不專業,不能針對兒童的心理發育特點選擇恰當的方法,解題思路也與課程設計不一致,答案雖然給出來了,過程卻未必合理,孩子聽不懂,家長難免煩躁。
我對“輔導”的理解是這樣的:“輔”即輔助,應該是為孩子提供舒適而安靜的環境,必要的資料與工具,以及嚴格的時間管理。
“導”即引導,孩子做作業時遇到困難,該如何解決,家長應為其引導可能的路徑,並提供便利的條件。
不建議家長代替老師的角色講題目。專業的事只能由專業的人做,就算是10以內的加法這麼簡單的計算題,你教給他的方法也不一定正確。而且,從小學到初中,所有年級的所有課程,你能做到全部精通麼?這幾乎不可能。
就算你是位很用心的家長,願意努力鑽研教材,與孩子一起成長。但是,如果孩子養成了依賴的習慣,終有一天,他觸達了你的能力邊界,再要往前行時,你該怎麼辦?
回覆列表
先讓孩子獨立完成家庭作業,然後讓孩子學會逐題檢查,在孩子自己認為正確無誤的時候,家長才檢查,如果發現還是有錯誤,標註出來。讓孩子自己改正,如不能改正確,先讓孩子獨立思考,也可以多讀兩遍題,弄懂題意後,就能做正確了。如果還是不行,則由家長引導孩子讀題,可以逐字逐句的讀,達到弄懂題意的目的,從而完成作業。但後面這種情況,說明孩子的理解能力差,家長就要根據錯題出一些同類的題進行練習了。否則,孩子學習的知識掌握不好,就會容易遺忘,學習就會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