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ffgcff

    宋元時期的成語故事:【東窗事發】據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佞幸盤荒》載,宋元間傳說,秦檜欲殺岳飛時,曾與妻子王氏在東窗下密謀。後檜遊西湖,舟中得疾,見一人披髮厲聲曰:“汝誤國害民,吾已訴天,得請矣。”檜死後,在地獄備受諸苦。王氏給他做道場,並派道士去探望他,他對道士說:“可煩傳語夫人,東窗事發矣。”後因以“東窗事發”或“東窗事犯”概指此事。亦用以喻陰謀敗露,自食惡果。【斷齏畫粥】形容貧苦力學。典出《五朝名臣言行錄·參政范文正公》“公生二歲而孤”原注引宋魏泰《東軒筆錄》:“公(范仲淹)少與劉某上長白僧舍脩學,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齏數十莖,……入少鹽,暖而啗之。如此者三年。”【鵝湖之會】比喻具有開創性的辯論會。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鵝湖寺舉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學辯論會。由呂祖謙邀集,意圖調和朱熹和陸九淵兩派爭執。實質上是朱的客觀唯心主義和陸的主觀唯心主義的一場爭論。它是中國哲學史上一次堪稱典範的學術討論會,首開書院會講之先河。在現在的江西省鉛山縣有一古寺,寺雖不大,貌也不驚人,但卻因南宋時著名理學家朱熹曾寓居於此,並在這裡發生了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因而遠近聞名。【分鞋破鏡】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南朝陳徐德言娶陳後主妹樂昌公主為妻,公主有才貌。陳亡之際,德言料不能夫妻相守,於是破一鏡,夫妻各執一半,相約日後合鏡相會,又明陶宗儀《輟耕錄·賢妻致貴》載,宋程鵬舉被虜於張萬戶家為奴,娶張所虜宦家女某氏為妻。妻見程才貌不凡,非久居人後者,屢勸程逃亡。程疑妻受張所使試探自己,即以告張,妻因此被張趕出。妻臨行,脫繡鞋一隻換程鞋一隻,期望日後執此相見。後因以“分鞋破鏡”喻夫妻分離。【河東獅子吼】宋洪邁《容齋三筆·陳季常》:“陳慥字季常……自稱‘龍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賓客,喜畜聲妓,然其妻柳氏絕兇妒,故東坡有詩云:‘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師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按,河東是柳姓的郡望,暗指陳妻柳氏;師(獅)子吼,佛家以喻威嚴,陳慥好談佛,故東坡借佛家語以戲之。後用以比喻妒悍的妻子發怒,並藉以嘲笑懼內的人。【黃袍加身】後周趙匡胤謀奪帝位,在陳橋驛發動兵變,諸將替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帝,定國號為宋,是為宋太祖。後因以為典實。亦指登上帝位。【黃龍痛飲】宋金交戰,岳飛曾說要直搗黃龍府,與人痛飲。後遂以“黃龍痛飲”指徹底擊敗敵人,歡慶勝利。【悔讀南華】宋計有功《唐詩紀事·溫庭筠》:“令狐綯曾以舊事訪於庭筠,對曰:‘事出《南華》,非僻書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時宜覽古。’綯益怒,奏庭筠有才無行,卒不登第。庭筠有詩曰:‘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後以“悔讀《南華》”為慨嘆學識淵博而不為人所容的典故。【急流勇退】宋陳摶約錢若水相晤。錢至,見陳與一老僧擁爐而坐。僧視若水良久,以火箸畫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是急流中勇退人也。”意思說錢若水做不了神仙,但也不是久戀官場的人。後錢官至樞密副使,年四十即退休。見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七。後因以“急流勇退”比喻在官場得意時及時引退,以明哲保身。【解鈴還須繫鈴人】宋惠洪《林間集》卷下載:法燈泰欽禪師少解悟,然未為人知,獨法眼禪師深奇之。一日法眼問大眾曰:“虎項下金鈴,何人解得?”眾無以對。泰欽適至,法眼舉前語問之,泰欽曰:“大眾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事亦見明瞿汝稷《指月錄》卷二三。後因以“解鈴須用繫鈴人”、“解鈴還須繫鈴人”比喻由誰引起的麻煩,仍須由誰去解決。【近水樓臺先得月】宋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鎮錢唐,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公即薦之。”後常用來比喻由於近便而獲得優先的機會。【灸艾分痛】《宋史·太祖紀三》:“太宗嘗病亟,帝往視之,親為灼艾。太宗覺痛,帝亦取艾自灸。”後因以“灸艾分痛”喻兄弟友愛。【扣槃捫燭】宋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槃。’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鍾,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日之與鍾籥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譯文:一出生就雙目失明的人不認識太陽,向有眼睛的人問太陽是什麼樣子。有的人告他說:“太陽的樣子像銅盤。”敲銅盤就聽到了它的聲音。有一天(他)聽到了鐘聲,把發出聲音的鐘當作太陽。有的人告訴他說:“太陽的光像蠟燭。”用手摸蠟燭就曉得了它的形狀。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狀像蠟燭的樂器龠,把它當作太陽。太陽和敲的鐘、吹奏的龠差別也太遠了,但是天生雙眼失明的人卻不知道它們之間有很大的差別,因為他不曾親眼看見而是向他人求得太陽的知識啊。後因以“扣槃捫燭”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盲翁捫籥】宋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槃。’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鍾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日之與鍾籥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後以“盲翁捫籥”比喻只憑片面瞭解或區域性經驗就對事物妄加判斷。【面壁功深】面壁:佛家語,指面對牆壁默坐靜修。面壁靜修,道行甚深。亦比喻人經長期鑽研,而造詣精深。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東土祖師》:“[初祖菩提達磨大師]寓止於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名落孫山】宋范公偁《過庭錄》:“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人託以子偕往。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後以“名落孫山”謂投考或選拔未中。【騎驢倒墮】典出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七:“華山隱士陳摶……常乘白騾,從惡少年數百,欲入汴州。中途聞藝祖登極,大笑墜騾曰:‘天下於是定矣。’遂入華山為道士。”後以“騎驢倒墮”形容太平之世。 【巧取豪奪】巧取:軟騙;豪奪:強搶。舊時形容達官富豪謀取他人財物的手段。現指用各種方法謀取財物。宋·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怪君何處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痴虎頭。”典故: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字元暉),家學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於作畫;尤其非常喜愛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真筆字帖,歡喜的什麼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畫交換,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著船舷竟就往水裡跳,幸虧別人很快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樣很大的本頒,便是學會模仿古人的畫品。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圖”描摹。後來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還給人,這人當時沒有覺察出來。拿著走了。直至過了好多日才來討還原本。米友仁問他怎麼看得出來,那人回答說:“真本中的眼睛裡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還我的這一幅卻沒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畫品,很少被人發覺他的模本是假的。他經常千方百計向人借古畫描摹;而摹完以後,總是拿樣本和真本一齊送給主人,請主人自己選擇。由於他摹仿古畫的技藝很精,把模本和真本模得一模一樣,主人往往把模本當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真本古畫。 米友仁是一個有才能的藝術家,值得人們敬仰,又是一個古畫的愛好者和欣賞者,讓人們更加知道古畫的妙處和價值;可是他用那種摹仿的假本巧妙地換取別人真本的行為,卻是叫人鄙棄和不齒的。所以有人把他這種用巧妙方法騙取別人真本古畫的行為,叫做“巧偷豪奪”後來的人又從此引伸成“巧取豪奪”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人以不正當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應得的財物。“巧取”,騙取也;“豪奪”,搶佔付。而用此種方法攫取財物,也往往利便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奪,故所得多多”見(“清波雜誌”)之語,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麼佛事,騙取無知的人的財物。攫取私有,這便是“巧取豪奪”了。【懸鼓待椎】《淵鑑類函·樂·鼓二》引明陳耀文《天中記》:“宋范仲淹一日攜子純仁訪民家。民舍有鼓為妖。坐未幾,鼓自風滾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慄。仲淹徐謂純仁曰:‘此鼓久不擊,見好客至,故自來庭以尋槌耳。’令純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因以“懸鼓待椎”喻急不可待。【一路福星】宋鮮于侁為京東轉運使,比行,司馬光謂人曰:“福星往矣。”見宋秦觀《鮮于子駿行狀》。明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元祐更化》、清翟灝《通俗編·祝誦》引《四友齋叢說》均作“一路福星”。福星,即歲星,舊時術士謂歲星照臨能降福於民。宋代行政大區稱路,後以路為道路之“路”,以“一路福星”為祝人旅途平安之語。【一琴一鶴】宋趙抃任成都轉運使,到官時隨身只帶一琴一鶴。見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一》、《宋史》抃本傳。後來稱人為官清廉,常用此語。按:宋趙善璙《自警篇·嗜好》稱抃赴官攜一龜一鶴,朱長文《琴史》卷五及葉夢得《石林詩話》則以琴鶴龜三事並言。【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後世因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喻持之以恆,終必有成。針,同“針”。功,亦作“工”。【醉翁之意不在酒】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後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做賊心虛】宋悟明《聯燈會要·重顯禪師》:“卻顧侍者雲:‘適來有人看方丈麼?’侍者雲:‘有。’師雲:‘作賊人心虛。’”後以“做賊心虛”比喻做了壞事怕人覺察出來而心裡不安。【挨肩擦膀】謂身體相貼近。也形容人群擁擠。元·劉君錫《來生債》第一折:“你怎麼偏要挨肩擦膀的,舒著手往我懷裡摸甚麼?”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四二回:“那兩邊圍看的,~,不知其數。”【愛富嫌貧】嫌棄貧窮,喜愛富有。指對人的好惡以其貧富為準。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二折:“有那等嫌貧愛富的兒曹輩,將俺這貧傲慢、把他那富追陪,那個肯恤孤念寡存仁義。”【安安穩穩】十分安定穩當。元·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折:“小儲君倒也~守著妝盒做護身符,則是我陳琳兢兢戰戰抱著個天大悶葫蘆。”【安然如故】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你只看這一個,那一個,都是為誰而卒?豈可我做兒的倒安然如故?”又見“安堵如故”。【鞍馬勞頓】騎馬趕路過久,勞累困頓。形容旅途勞累。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興兒,我一路上鞍馬勞頓,我權且歇息。”【鞍馬勞困】指長途跋涉或戰鬥中備嘗睏乏。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不覺的一陣昏沉上來,皆因老夫年紀高大,鞍馬勞困之故。”參見“鞍馬勞頓”。【傲霜鬥雪】形容不畏嚴寒。比喻身處逆境而不屈服。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玉骨冰肌誰可匹,傲雪欺霜奪第一。”【傲雪欺霜】見“傲雪凌霜”。元·吳昌齡《張天師》:“梅花雲:我這梅花……玉骨冰肌誰可匹,傲雪凌霜奪第一。”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玉骨冰肌誰可匹,~奪第一。”【八面威風】①形容威風十足,聲勢懾人。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四折:“聖天子百靈相助,大將軍八面威風。”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二回:“年齡不到五十許,體態雖十分端麗,神情卻八面威風。”②宋徽宗內庫所藏玉杯名。見《通俗常言疏證·武備》引李紹聞《雲間雜誌》。【八音遏密】《書·舜典》:“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謂堯死,天下為之舉哀,停止作樂。後以“八音遏密”指國君(或國家元首)去世。【巴三覽四】東拉西扯。元·蕭德祥《殺狗勸夫》:“我說的丁一確二,你說的巴三覽四。”【拔丁抽楔】比喻排除疑難。丁,“釘”的古字。元·無名氏《度柳翠》第四折:“大眾恐有不能了達,心生疑惑者,請垂下問,我與他拔丁抽楔。”【拔刀相助】拔出刀來助戰。多指見義勇為。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二:“師曰:‘路見不平,所以按劍。’”【拔丁抽楔】比喻排除疑難。丁,“釘”的古字。元·無名氏《度柳翠》第四折:“大眾恐有不能了達,心生疑惑者,請垂下問,我與他拔丁抽楔。”【拔樹尋根】比喻追根究底,徹底查問。元·無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裡有的是秦人晉人,你可也休將咱盤問,則管裡絮叨叨拔樹尋根。”【把素持齋】指信佛者遵守吃素,持奉戒律。元·無名氏《女姑姑》三折:“唸佛心把素持齋,不食葷啖柏。”【搬唇遞舌】挑撥是非。元·無名氏《南珍珠馬·情》:“平白地送暖偷寒,猛可的搬唇遞舌。” 【半夜三更】指午夜時。一夜分成五更,三更為午夜。亦泛指深夜。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這船上是什麼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半推半就】心裡願意,表面上卻不肯答應或接受。形容假意推辭。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搵香腮。”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與其學那俗態,~,耽擱工夫;據俺主意,不如從實收了,倒也爽快。” 【半籌不納】半點計策也施展不出,半點辦法也沒有。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一折:“往常時我習武藝學兵法,到如今半籌也不納。”元·朱凱《昊天塔》第二折:“萬騎交馳,兩軍相見,咱手裡~。”【幫閒鑽懶】謂逢迎湊趣,耍弄乖巧。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直待我拄著拐幫閒鑽懶,縫合唇送暖偷寒。”《元明雜劇·陶母剪髮待賓》:“~為活計,脫空說謊作營生。”【豹頭環眼】面目威嚴兇狠。元·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二折:“我也不信,我豹頭環眼,倒拿不住一目的夏侯惇。”【秦樓楚館】泛指歌舞場所。尤指妓院。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三折:“不甫能待的孩兒成立起,把爹孃不同個天和地,也不知他在楚館秦樓貪戀著誰,全不想養育的深恩義。”【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形容人長相醜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後不成人樣子。宋·無名氏《張協狀元·大公資助張協》:“我嫁你!看牛骨自不中,三分像人,七分像鬼。”《醒世恆言》卷九:“朱世遠見女婿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好生不悅。”【智勇雙全】既有智謀,又有勇氣,二者兼備。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韜,智勇雙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一名老釣魚人能聞到水裡魚腥味而確定釣位,有些人不信,你們信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