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人138579

    《電影世界》(半月刊),有很多諸如“史上最浪漫邂逅TOP10”、“飲食中的電影”之類的欄目,比較符合你的要求,並且,本雜誌筆調輕鬆,常有不經意間的幽默,選片、題材也很廣泛,不錯的。

  • 2 # 百味趣談anan

    最權威應當是《大眾電影》 最好應該是《看電影》,其次是《電影世界》 伴隨著中國電影共同成長 應該說,新中國成立後,電影才真正做到了普及,並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成為華人心目中最繁盛的精神圖騰。 而作為電影最直接的衍生品―――電影雜誌,也成為熱衷觀影者最重要的精神食糧。 現在專業非專業的電影雜誌,怕也有幾十家之多。但要說到歷史悠久,受眾群最為廣泛的,當算有50年曆史之久的《大眾電影》。 在它的高峰期,大概現在所有雜誌發行量綁在一起,都對之望塵莫及。“文革”前《大眾電影》最大的貢獻是推出了“百花獎”,這是周恩來總理提議的,由群眾從這本雜誌上取得選票,選出自己最喜愛的電影和演員。最初的百花獎只辦了兩屆,1962年的最佳影片是《紅色娘子軍》,1963年是《李雙雙》,隨後便中途夭折,直到1980年,“百花獎”才再度爭奇鬥豔起來。《大眾電影》也進入它的黃金期,不僅是電影期刊界的龍頭老大,更成為剛脫掉一身藍、一身黑的人們心目中一塊響噹噹的時尚晴雨表。在這之後,各電影製片廠也辦起了各自的電影雜誌,比較有影響的有《電影世界》(長影)、《上影畫報》、《北影畫報》、《電影故事》等。 進入90年代後,隨著中國電影格局的變化,《大眾電影》已不復當年的風光無限。幾經改版,仍無太大起色,但它仍堅持對中國產電影密切關注。而由《大眾電影》種植的“百花獎”,因種種原由,已是明日黃花。世紀之交,雖然中國電影仍是門庭冷落,但世界上最龐大也最具觀影經驗的影迷群落已經逐漸成熟,新的電影期刊熱潮隨之發起。發祥地在冰城哈爾濱,首家是《電影世界》,改版後叫《電影show》。 緊跟其後的是《看電影》(其前身為峨影廠創辦的《電影作品》),此雜誌現已成為國內銷量最大的電影雜誌。這兩本雜誌一面世,便註定是影迷色彩濃厚的風格,其編輯人員皆年輕並有著豐富的觀影經驗,但並非科班出身。兩本雜誌在視野上都力求面對世界影壇,好萊塢是重中之重,這也是為了符合中國當下影迷的觀影趨向。 在它們之後,《新電影》於2002年在北京創刊,其前身即是《北影畫報》。隨著《看電影》遷往上海,中國電影期刊在現階段暫時呈三足鼎立之勢。除此之外,各類DVD相關刊物也紛紛出籠,成為電影期刊界的又一支生力軍,其能量不容小覷。 中國電影期刊現在已做到了與世界同步,並伴隨著新中國電影有了半個世紀的漫長征程。有人曾說就算中國電影“死”了,這些期刊還能存活下去,但願這不是事實。大家都有著唇亡齒寒的危機感,應會更健康一些,更理直氣壯一些。 後記:《大眾電影》是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創辦起來的,它的宗旨即是介紹中國產電影,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電影和電影市場的起伏跌宕也深深影響著《大眾電影》的興衰起落。上世紀80年代正是全民熱衷於電影的火熱時代,《大眾電影》在黃金時期最高銷量達近千萬冊。對於如今的電影雜誌,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雖然背後有著濃重的時代原因,但其中令人最感無奈的,恐怕仍是中國電影長期疲軟所造成的。

  • 3 # ZCYGN

    1.《看電影》每月兩期,主要介紹新片,價格不高,不過廣告比較多,對這方面有要求的可以選擇忽略。雜誌的內容一般。

    2.《看電影 午夜場》,雜誌內容質量蠻高的,除了有新片的介紹,還會有經典舊片的總結,每月一期,想要學習寫影評的可以賣,因為裡面的影評寫的很有水準,當然啦,價格也比上一個高。

    3.《中國銀幕》內容還算可以,主要是別人推薦買的,偶爾也會有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東西出來

    其它的還有很多,比如《電影世界》、《環球銀幕》之類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九陰遇九陽結果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