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看東籬

    列寫成文,共同分享!

    △劉少奇:198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隆重舉行了追悼會,恢復了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卓越領導人之一的名譽!

    △彭德懷:1978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隆重舉行了追悼會,充分肯定了彭德懷的重大貢獻,評價為“國內國際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鄧稼先:做隱姓埋名人,幹驚天動地事!

    ——中國核工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中科院院士,中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為中國核武器的研製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中國原子彈之父”。

    ——當時為了保密需要,與家人及外界斷決一切聯絡,人們不知道中國有這樣一位“鄧稼先”!

    △岳飛:1142年初,岳飛揹負著“罪名”被殺害,整好20年後宋高宗趙構

    死去,南朝統治者為岳飛平反昭雪,恢復名譽,用一品禮儀重新厚葬於棲霞嶺下,追封岳飛為“鄂王”,永久紀念。

    ——※2月11日於長春※——

  • 2 # zj史海拾貝

    劉華清上將被稱為是中國的“現代海軍之父”和“中國航母之父”,他對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劉華清是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黨、國家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歷任海軍司令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1955年9月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

    劉華清上將高瞻遠矚,戰略超前,早在80年代,他任海軍司令員時,就提出了要發展中國航母,並立下了“中國不搞航母,我死不瞑目!”的誓言。為了發展航母,他幾乎走遍了國防科研一線廠、所、院校、試驗基地,與科研人員一起座談,傾聽他們的意見建議,解決難點重點問題。在他的組織領導下,中國軍隊約新型飛機、艦艇、導彈、電子裝備等重大武器裝備加快了更新換代的步伐,1988年,中國空軍成功研製出了空中加油機,結束了中國產飛機不能空中加油的歷史。他親自到南海勘察,堅決維護領海主權,他曾經講:中國搞航空母艦,目的不是為了和美國、蘇聯比賽,主要是用於解決對臺鬥爭需要、解決南沙群島爭端和維護海洋權益等方面的任務,平時還可以用於擴大維護世界和平的政治影響。”

    劉華清上將於2011年1月1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我們可以告慰他的是:時隔一年,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大國利器在保衛祖國領海主權和安全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 3 # 硬漢廬山

    劉志丹,陝甘寧邊區主要創始人,被冤審出獄後在東征前線犧牲。這縣名改為志丹縣,以紀念這位為黨做出重要貢獻的領導人,其夫人著有劉志丹傳,以後康生之流又汙其為利用小說反黨,這是一大發明。其案還連累了很多革命前輩。

  • 4 # 大別山333

    司馬遷生前因為李陵辯護…被武帝定為誣罔罪名,後被大辟之刑。

    然書未成,至此,司馬遷揹負著父親窮盡一生也未完成的理想。面對極刑而無怯色,在堅忍與屈辱中,完成那屬於太史公的使命。繼父志完成“推古天變”之任務《史記》一書。

    後來在漢宣帝在位時,司馬遷外孫看到當時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馬遷這部鉅著是重見天日的時候。於是上書漢宣帝,把《史記》獻了出來。從此天下人得以共讀這部偉大的史著。

    司馬遷可稱得死後才被後人認可第一人。

  • 5 # 江湖小曉生

    杜甫。

    杜甫老爺子號稱詩聖,可惜的是,我們的詩聖在生前一直都處於鬱郁不得志的狀態之中。老杜的人生可以分為這麼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富二代的階段。

    誰也想不到,一個晚年落魄到需要跟同村兒童搶奪茅草的老杜,年輕的時候,居然是個正兒八經的富二代。

    杜甫的爺爺杜審言就是武則天時期著名的文官,父親杜閒也是朝廷命官,母親崔氏是名門望族之女,所以杜甫從小就不缺錢。

    由於家裡條件很好,所以杜甫從小的教育是非常好的。長大以後他也曾經學習李白一樣,四處遊山玩水。還因此結識了李白,沒辦法,李白就喜歡這些有錢的小迷弟。

    第二個階段:追名逐利的階段。

    長大以後的杜甫,估計是把家裡那點老底都給花光了。所以他不得不想辦法給自己尋求一條出路,顏值這一塊,杜甫似乎並不出眾。因此杜甫只能靠真才實學去考科舉。

    結果偏偏遇上了李林甫策劃的“野無遺賢”鬧劇,因此沒有得到任何官職。在長安困守了長達10多年時間,44歲的杜甫一無所獲。

    最終在快要餓死的情況下,杜甫才接受了一個看管兵器的小吏工作。而當他得到這個職務再回家的時候,小兒子已經活活餓死了。

    第三個階段:窮困潦倒的階段。

    杜甫一輩子尋求功名,可惜都不能如意。而他的詩文在安史之亂以後,雖然十分優秀,卻沒有了發表的平臺。

    因此杜甫一直處於懷才不遇的狀態,到了晚年雖然曾經得到過唐肅宗左拾遺的職務,卻只有很短的時間,便被免職了。

    可惜的是杜甫到死都沒能出名,手裡優秀的詩稿存了那麼多,卻沒有一篇可以發表的。晚年的杜甫躲入了蜀中,跟小孩兒搶茅草也就是在蜀中的這段日子裡發生的事情。

    垂垂老矣的時候,杜甫便想著回到家鄉。結果在路上遭遇了江水暴漲,杜甫在路上連續5天都沒有東西吃,就問你慘不慘?

    雖然後來有朋友送了點糧食過來,但是可以想見,當時的杜甫已經快要餓死了。最終杜甫還是在一艘小船上活活餓死的。

    由此可見,杜甫從生到死的這個階段,一直都只是李白的小迷弟而已。他的詩文雖然優秀,在盛唐卻沒有起到任何警醒的作用,因此杜甫只能是含恨而終。

    那麼是誰,將杜甫的詩名推廣出來的呢?

    我們都知道,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那麼杜甫有沒有小迷弟呢?當然也是有的,而且一來就來了倆著名的大詩人,他們就是元稹和白居易。

    公元770年杜甫去世,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公元779年元稹出生。白居易和元稹是一個時代的好朋友,他們共同的愛好,除了逛青樓,那就是喜歡杜甫的詩詞了!

    尤其是元稹,對杜甫的詩詞,幾乎是愛不釋手,完全到了為之痴狂的地步。當初杜甫在餓死之前,曾經囑託過兒子杜宗武,希望將他的遺體給運回老家,落葉歸根還是很講究的。

    可是杜宗武是杜甫的兒子,他要是有錢,也不會讓老爸餓死了。所以杜宗武是沒能力辦這件事了,因此這件事就落在了杜宗武的兒子杜嗣業身上。

    窮不過三代,顯然杜嗣業手裡就有點錢了,但還是不太富裕。他在運送杜甫遺體的時候,路過了湖北武昌,而元稹當時恰好就被貶謫到了武昌。杜嗣業知道元稹是杜甫的小迷弟,所以特地請元稹給杜甫寫個墓誌銘,估摸著這是免費的。

    元稹立馬答應了,洋洋灑灑寫下了《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誌銘並序》。

    時山東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稱,時人謂之“李杜”。餘觀其壯浪縱恣,擺去拘束,模寫物象,及樂府歌詩,誠亦差肩於子美矣。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詞氣豪邁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節選自《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誌銘並序》

    這篇墓誌銘裡,不光把杜甫的寫作風格做出了總結,而且還誇讚杜甫的詩詞裡包含了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風格,甚至有漢魏時期的風骨。

    最厲害的地方是,元稹認為,杜甫的詩文成就,是超過李白的!元稹那時候是唐朝著名文人,這哥們一錘定音,使得杜甫立刻從三線小網紅,成為了一線大明星!從此杜甫的詩文傳遍天下,到處都在研究拜讀。

    杜甫從此成為了天下文人膜拜的物件。

    自打元稹給杜甫正名以後,杜甫就逐漸走入了大家的視線當中。他的很多詩文也開始得以流傳,因此詩聖的名聲也就傳開了。

    可惜的是,這件事杜甫本人是感受不到了。估計他做夢也想不到,自己居然和曾經的偶像李白,成為了同一個咖位的大明星。

    那麼杜甫到底紅到了什麼程度呢?幾乎到了人人爭相模仿的地步。有些人把杜甫的詩文印在自己的身上,以方便隨時拜讀。而有些人甚至把杜甫的詩詞抄在紙上,然後把紙給吃了,為啥?他們認為這樣可以沾點杜甫的才氣。

    總結:反倒是白居易的文風和杜甫有點類似。

    不過元稹雖然崇拜杜甫,卻沒有得到杜甫的真傳。而白居易最初並不是杜甫的小迷弟,估計是後來被元稹給帶過去了,反而得到了杜甫的真傳。

    可以說白居易和杜甫就很類似,都是那種憂國憂民的文風。再看看元稹,這哥們整天花前月下,滄海巫雲的,完全是個浪子形象。這倒是挺讓人意外的。

    不過我們看杜甫雖然是李白的小迷弟,但是文風和李白也是大相徑庭的。由此可見,崇拜你,未必就要處處模仿你。

  • 6 # 食堂開講

    這裡就要提到“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了。 現在我們知道鄧稼先是國家大功臣,大英雄,

    可實際上,鄧稼先生前並沒有為華人所熟知,華人是在他死後才知道他的偉大,才認可他的貢獻的。

    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核計劃。

    1945年,美國在廣島、長崎投下的兩顆原子彈震驚世界,有沒有掌握原子彈製造技術,從此成為強國標準。

    為了這個標準,世界各大強國不約而同地開始了原子彈的研發工作。

    當時,中國剛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這一切似乎和我們沒有關係,我們想都不敢想。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爆發,英勇的志願軍戰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奔赴異國他鄉,守護自己的國家和人民。

    在血與火的戰場上,他們頑強的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美華人拿他們無計可施。

    於是,美華人拿出了最後的伎倆——核恐嚇,美國多次揚言要對中國進行核打擊。

    要不是,蘇聯在1949年8月29日成功爆炸了原子彈,對美國有所牽制,美國早就對志願軍投放原子彈了。

    但蘇聯的就是蘇聯的,不是中國的

    美國還是對我們進行核訛詐。

    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接受公開採訪中就曾宣稱:美國正在考慮在北韓戰場使用核武器。

    這是什麼?

    這是對五億多華人民赤裸裸的恐嚇!

    華人無所畏懼,在恐嚇中,我們給出了答案——“搞出原子彈,挺直腰桿子!”

    1955年1月15日,我們正式啟動代號為02的核武器研製計劃,就此拉開中國原子彈製造的序幕。

    1956年4月,毛澤東說:

    “我們現在已經比過去強,以後還要比現在強,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

    在今天這個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1956年5月22日,在抗美援朝的志願軍還未全部撤回國內時(53年簽訂停火協議,58年志願軍全部回國),在周恩來總理的全面部署下,就研製核彈問題專門召開了擴大會議。

    會議結束後,成立研製機構、建立核試驗場等工作隨之緊鑼密鼓地展開。

    但很快,我們就遭遇了嚴重困難。

    1959年6月20日,蘇聯突然宣佈將停止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樣品的有關技術資料等。

    8月23日,蘇聯又單方面蘇聯政府單方面撕毀了中蘇雙方簽訂的關於國防新技術的協定,拒絕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樣品和生產原子彈的技術資料,撤走全部專家,甚至連一張紙片都不留下,還放下一句話:

    “離開外界的幫助,中國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就守著這堆廢銅爛鐵吧。”

    為了向蘇聯人、向全世界人證明我們華人也能搞出原子彈,為了銘記這份恥辱,為了記住那個撕毀合同的日子。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工程代號定名為“五九六”。

    這個工程,本身就是一個一雪前恥的工程。

    可是,研製原子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異常困難。

    原子彈不是槍,不是炮,而是一個龐大的“巨系統”,包括科研、設計、製造、生產、試驗等許多環節。

    原子彈不是在實驗室搞搞實驗就能搞出來的,也不是誰一句話就能搞出來的。

    美國的“曼哈頓”工程參與人員超過50萬,而蘇聯僅首次核試驗就動用了20萬軍民,參與的人有科技工作者,部隊指戰員,工程師,工人,民兵……

    中國不缺人,不缺兵,卻缺科技人員。

    因為,原子彈研製技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國防科技技術。

    當時只有美國、蘇聯、英國分別於1945年、1949年、1952年成功試爆原子彈。

    美蘇英無一不是當時最先進、最發達、最強大的國家。

    而此時的中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 更重要的是,中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第一,外部條件惡劣。

    美國的核威脅和由其引導的國際輿論與制約條款,導致國際形式嚴峻,研究舉步維艱。

    而蘇聯老大哥關鍵時刻,突然和我們關係惡化,斷裂所有的援助,讓本就舉步維艱的中國雪上加霜。

    第二,內部環境惡劣。

    一是國內缺乏的專業人員,而且海外歸國的學子亦受到重重阻力,一時難以彙集大批科學家;

    二是國內經濟一片蕭條,根本支撐不起鉅額的科學研究開銷,更加沒有專業先進的裝置,實驗環境極其艱苦。

    在世界所有研發武器的國家裡,我們是條件最惡劣、環境最艱苦的一個。

    這樣的條件下,要搞原子彈,無異於天方夜譚。

    可我們華人最不怕的就是困難,沒有任何困難可以打倒我們。關鍵時刻,一個英雄科研人員挺身而出,無數個英雄挺身而出! 這其中就包括鄧稼先。

    二、國士稼先。

    鄧稼先,安徽懷寧人,生於1924年6月25日,4歲時隨家人遷往北京。

    因為他的父親鄧以蟄先後擔任過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哲學系教授。

    1936年,鄧稼先考入北平崇德中學初中二年級,在這裡他認識了鄧以蟄好友楊武之的兒子楊振寧。

    鄧稼先與高他兩級的楊振寧成為莫逆之交。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就此開始。

    為避戰亂,1940年5月,鄧稼先隨姐姐輾轉來到昆明,1941年考上了西南聯大物理系。

    1945年大學畢業後,他先後在昆明文正中學、培文中學和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

    但鄧稼先並沒有滿足,也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

    鄧稼先懷著“今後國家建設需要人才”的理念;抱著“為中華民族崛起而讀書”的信念,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

    第二年又考取了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研究生院。

    1950年,年僅26歲的鄧稼先就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被人們稱為“娃娃博士”。

    當時美國對這些科技人才非常重視,美國政府打算用更好的科研條件、生活條件把他留在美國。

    老實說,如果留在美國,鄧稼先會有更好的實驗條件,更好的物質生活,獲得更高的學術成就。

    或許,獲得諾貝爾獎對他來說也絕非難事,他可以輕鬆地功成名就。

    但鄧稼先忘不了自己的祖國,忘不了他漂洋過海,來到異國他鄉求學的初衷。

    在獲取學位後的第九天,他不顧老師和一眾好友,還有楊振寧的挽留,毅然決然登輪迴國。

    這是什麼?

    這是國士,是國之柱石,是一國重器

    一到北京,鄧稼先就同他的老師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國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設,開設了中國原子核物理理論研究工作的嶄新局面。

    1956年11月16日,主管原子能工業的第三機械工業部(1958年2月11日改為二機部)正式成立,由著名科學家錢三強擔任副部長。

    在錢三強的強烈建議下,剛剛建立的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後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由錢三強擔任所長)轉入二機部。

    錢三強馬上將鄧稼先拉進了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擔任研究員。

    鄧稼先開始和錢三強、于敏等人一道開創性地開展了對原子核理論的研究。

    從此,鄧稼先把畢生所學和一生精力投入到了核武器研發事業當中。

    三、隱姓埋名。

    1958年6月21日,毛澤東在軍委擴大會議上說:

    “原子彈就是那麼大的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麼好吧,我們就搞一點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毛澤東的十年目標不是隨便說說的,不久之後,中國第一個原子反應堆成功啟動,鄧稼先們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這年秋天,二機部副部長劉傑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

    徵詢他是否願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

    鄧稼先二話不說,馬上表示同意了。

    回家之後,他對妻子許鹿希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訊也困難。

    他跟妻子說了兩句話:

    “我的生命就獻給將來要做的這個工作了”;

    “如果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輩子就活得很值得,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

    鄧稼先什麼也沒透露,儘管這個人是他的妻子。

    許鹿希雖然不知道丈夫說的工作是什麼,但他非常支援丈夫的工作。

    只是她怎麼也沒有想到,兩人這一分別就是28年。

    整整28年,鄧稼先生死未卜不知去向,而許鹿希只能信守離別時相互託付的諾言,無怨無悔痴情等待。

    很快,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在嚴格警衛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因為,從這一刻開始,凡是參與到原子彈研製計劃的人,都選擇為了國家一輩子隱姓埋名,保守心中的秘密。

    為了這個秘密,他們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 等他們成功,回家之後,才發現有些人的妻子已經改嫁。 這不能怪這些人的妻子無情,十年生死,渺無音訊,她們也只能向生活低頭。

    就這樣,鄧稼先們的姓名,在絕密偉大的工程中與世隔絕,他們的面孔,在宏大敘事中漸漸變得模糊;

    就這樣,鄧稼先們的身份,消隱在一個個群體標籤背後;他們的故事,靜靜躺在保密櫃和歷史檔案之中。

    作為核武器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和中國原子彈理論設計總負責人的鄧稼先,他負責的是探索原子彈理論的重任,為了當好原子彈設計先行工作的“龍頭”。

    可是,當時中國很缺這樣的人才。 鄧稼先一方面辦起“原子理論掃盲班”,親自講課、輔導並組織翻譯、學習外文資料,一方面思考原子彈研製的主攻方向。

    然後率領著28位平均年齡只有23歲的新畢業的大學生,開始了向神秘的原子王國的發起挑戰。

    原子彈的理論資料龐大,而且一個數據都不能錯,一個搞錯了,就得全部推倒重來。

    光計算這些資料,美國用了六年,蘇聯用了八年,英國用了五年,而鄧稼先的時間只有兩年。

    而且美蘇英都是用計算機算的,當時我們只有一臺計算機,完全不夠用。

    時間緊張,裝置緊張,人員緊張,鄧稼先不禁感嘆道:

    “唉,一個太陽不夠用呀!”

    可這沒有難倒鄧稼先,既然沒有這個條件,那就創造條件。

    鄧稼先首先高瞻遠矚,正確地選定了中子物理、流體力學和高溫高壓下的物質性質三個方面作為主攻方向,然後和所有參與人員用算盤這種最土的方法去算。

    什麼方法? 答案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算盤!

    是的,就是算盤,鄧稼先竟然會用這麼原始的計算工具去算原子彈理論資料!

    接下來,鄧稼先和他的學生們日夜交替不停歇,互相輪流換崗,吃喝拉撒睡都在研究院, 經過夜以繼日的計算,結果出來了。

    但所有人如遭雷擊,差點當場崩潰。

    因為我們自己計算的結果和蘇聯的結果出現了誤差。

    這對於所有人來說,是一個嚴重打擊!

    這搞什麼?接下來怎麼辦?

    絕望的人們把目光都看向了鄧稼先。

    鄧稼先心裡也很難過,他一句話就可以讓所有人的辛苦全都白費,重頭再來。

    他穩定下心緒,一言不發的跑到資料室,重新翻閱資料。

    很快,鄧稼先竟然以驚人的勇氣,對大家說——我們沒有錯,是蘇聯錯了

    蘇聯錯了?可能嗎?

    鄧稼先無比自信,將結果向上級彙報。

    正好當時物理學家周光召從蘇聯回國,他開創性的從物理學的角度,科學地對鄧稼先理論加以證實。

    經周光召證實,鄧稼先對了,蘇聯錯了

    就這樣,鄧稼先的理論成為指導原子彈研製的具有重大應用價值的關鍵性理論成果。

    就這樣,經過兩年的理論建設,在鄧稼先的組織下,研製小組成功地模擬了原子彈爆炸的全過程。

    四、披荊斬棘。

    1960年春天,第一批特別工程部隊進入羅布泊,開始了中國第一個核試驗基地的工程建設。

    1961年夏天,原子彈爆轟實驗成功,我們又取得一次階段性的突破進展。 是不是到了這會兒就能成功了?

    沒有,等待鄧稼先還有更超乎想象的困難。

    首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在國際上步步緊逼,企圖將我們的原子彈計劃扼制在搖籃裡;

    蘇聯也不希望我們掌握核武器,對此冷眼旁觀,一起施加輿論壓力。

    迫於壓力,上級給出了最終試驗的時間,1965年,如果有可能儘量爭取在1964年年底。

    其次,1961年是什麼時候?這是我們新中國最困難的時候,當時就連羅布泊試驗基地也受到了影響。

    基地數萬名軍工將士和科研人員也已經快吃不上飯了。

    在美國,在英國,在蘇聯,研製原子彈的工作人員吃的是牛排雞腿,喝的是牛奶咖啡。

    而我們的工作人員卻要餓著肚子,卻幹著比他們更難的研究工作。

    在在糧食極其匱乏的情況下,基地有近千名的知識分子和指戰員,由於糧食短缺,營養跟不上,爛嘴爛舌流鼻血,還得了夜盲症, 還有三千多人拉肚子,浮腫更是普遍現象,嚴重的有二百多人已經倒下。

    最後,羅布泊氣候條件十分惡劣,狂暴的沙塵暴,沒腰的傾盆大雨接踵而至。 為了保護珍貴的裝置,他們用身體擋住風沙,為了不讓圖紙被刮跑,他們把衣服脫下來包住。

    這一個又一個困難,鄧稼先等人都用最傳統的辦法,咬著牙挺了過來,他們很多人因長期被核輻射與生活質量差,誘發許多併發症,生命垂危之際依舊想著工作。

    終於,三年時間過去了,他們的辛苦沒有白費。

    1964年,原子彈核心部件秘密運往羅布泊,隨時準備點燃發射。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組裝完畢的代號為“邱小姐”的原子彈,在羅布成功爆炸!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上空的發出了一聲貫徹雲霄的巨響。

    這巨響是龍之怒吼,這巨響讓所有人見證了中國奇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掌握核武器的國家(美、蘇、英、法、中),華人民的腰桿子終於挺直了。

    那一刻,舉世震驚!

    那一刻,舉國歡慶!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世界再次震驚。

    因為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中國只用了短短的2年零8個月的時間,是世界上用時最短的國家。

    五、英雄無人知。

    可所有人都不知道鄧稼先他們的名字。

    哪怕鄧稼先的妻子許鹿希已經有所懷疑,懷疑原子彈和氫彈的成功爆炸和他有關係。 但她依舊不能肯定,更不知道自己的丈夫為此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因為,鄧稼先居然沒有告訴過自己的妻子。

    成功前,他沒說;

    成功後,他還是沒說

    一直到1985年,鄧稼先因核輻射患上了直腸癌而被強行安排住院治療,與鄧稼先闊別多年的許鹿希終於知道了。

    因為許鹿希是北京醫科大學的著名醫生和教授。

    然而,許鹿希已經來不及高興了,因為鄧稼先的身體狀況嚴重到令人吃驚的地步。

    鄧稼先出現全身大面積溶血性出血狀況,他動了三次手術,每一天都疼痛不止,止痛針從每天一針發展到一小時一針。

    許鹿希是醫學教授,她知道鄧稼先的病情有多嚴重,對此哪怕她是華佗在世,扁鵲重生,也無能為力!

    許鹿希忍不住放聲大哭。

    看著痛哭的妻子,鄧稼先卻很平靜的說:

    “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

    哪怕臨終前,他思考的仍是祖國的國防科技建設工作,彌留之際,他還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後一絲力氣,與于敏合著了一份關於中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向祖國獻上了最後的貢獻。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不幸因病去世,為國殉職,享年62歲。

    他的臨終遺言是:

    “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後來有人許鹿希 ,如果讓鄧稼先重新選擇,他還會走這樣一條路嗎?

    許鹿希肯定地說:

    “他會的。祖國把關係到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大事交給了他,他向祖國奉獻了自己的智慧和生命。”

    結語、

    從鄧稼先正式投入原子彈建設工作,他整整奮鬥了28年!

    28年間,中國共進行了32次核試驗,其中有15次是鄧稼先親自指揮的,成功率100%;

    28年間,鄧稼先隱姓埋名,沒有公開發表過一篇論文,除了上級,包括他妻子、父母在內的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的工作地點、工作內容。

    28年間,鄧稼先把個人家庭幸福、名譽聲望還有所有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國家。

    而直到鄧稼先臨終前一個月,國家才向社會公開他的姓名和貢獻。

    那個表彰鄧稼先貢獻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也是1999年追授的,此時他已經殉職13年之久。

    鄧稼先鞠躬盡瘁了一輩子,直到他因公殉職,為國捐軀後,很多人才第一次聽說了他的名字和偉大。

    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河山

    這是張愛萍將軍給鄧稼先的評價,這是對一個無雙國士的最好評價。

    原子彈的成功爆炸是鄧稼先以及所有工作人員,面對風雨,面對困難,用自己的愛國赤子之心,挺直腰桿,堅定步伐,一步一步向著成功進發,而這步伐正讓中華民族一步一步走向世界巔峰。

    當我們享受著鄧稼先們、張蘊鈺們奮鬥的成果,享受祖國的繁華昌盛。

    請不要忘記,是鄧稼先奉獻自己的一切,才讓我們有了今天的盛世年華。

  • 7 # 高紅權先生

    這樣的人很多啊!以下試舉幾例。

    (一)梵高

    偉大的畫家,藝術巨匠。生前窮困潦倒,貧病交加。他的畫作在當時根本就不被認可,人們都覺得這個沒上過美術學院、半路出家學畫的人是個瘋子,畫出來的只不過是精神病患者的臆想而已。

    在梵高生前,他的畫作只賣出去了一幅。他曾經在飢餓時拿自己的畫作《向日葵》想去和人換一個麵包,結果遭到了嘲笑,《向日葵》被認為是一張一文不值的廢紙。

    在梵高死後,他終於被人們發現。他的畫作成為了人們瘋搶的物件。那張曾經不值一個麵包的《向日葵》,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拍賣中以三千九百萬美元的價格被人買走!

    (二)卡夫卡

    偉大的作家。文學史上的地位基本上可以同科學界的愛因斯坦相比。他生前雖然不是很窮,但是默默無聞、無人問津,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他寫作的那些怪誕奇異的文字讓當時的人們都感到像讀天書一樣莫名其妙。

    直到卡夫卡死後,他的作品才慢慢被人們理解、重視,他現在被認為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開山鼻祖,是一位開創了新時代的偉大人物。

    (三)尼采

    偉大的哲學家。同樣也是哲學史上開創性的偉大人物。他活著的時候雖然也是大學教授,但是後來因為精神分裂被迫辭職,後來一直飽受疾病的折磨。同時,他的思想也不被人所理解。他寫作出來的作品也是在其死後才逐漸受到重視,並且進而成為西方現代哲學的主流。

    (四)曹雪芹

    不說一箇中國的例子,實在不好意思。

    曹雪芹是典型的死後揚名的例項。在他生前,除了親戚朋友,沒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他貧病交加而死,死得默默無聞。然而,現在,他是中國文化的驕傲,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形象代言人。甚至於文學界為了他專門出現了一門“曹學”。

  • 8 # 冰清玉潔zxc

    印象派畫家梵高生前窮困潦倒 ,死後他的作品天價拍賣。

    梵高1853年3月30日生於荷蘭,他的生日就是哥哥的忌日。由此母親從來就沒有喜歡過他。

    長大後,梵高又窮又醜,幾次戀愛都以失敗告終。凡高的初戀物件是一個房東的女兒 ,應該算是單相思吧 。當他的獨角戲演的如火如荼的時候 ,無意中在花園裡看見房東的女兒和別人擁吻在一起 。這猶如當頭一棒 打在梵高頭上 。接下來的戀愛更是悲慘 ,他愛上寡婦,愛上妓女 ,愛上表妹 ,一次次都以失敗告終 。梵高本就是憂鬱怪癖的人。再加上他當時的畫作世人根本不認可 。致使他窮困潦倒 。一個又窮又醜的男人 ,到哪裡也找不到春天 。在梵高生前 唯一賣出的一幅畫叫做《紅色葡萄園》。這幅畫賣了400法郎,還是因為弟弟在暗中幫了許多忙。在當時 ,只有他的弟弟 認為他能夠成為流芳千古的畫家 ,可惜他們等不到這一天 。

    事業愛情兩重打擊 ,致使梵高神經錯亂 ,他割掉了自己的左耳朵 。

    1890年7月29日在法國瓦茲河畔開槍自殺身亡,終年37歲。

    2014年梵高的《雛菊與罌粟花》在紐約蘇富比以6176.5萬美元成交,買家為來自中國的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

    2017年梵高《田野裡犁地的農夫》以81,312,500美元成交。

    梵高的許多畫作都登上了拍賣榜首 ,創造了天價財富 。遺憾的是 ,梵高生前的日子過的窮困潦倒 。一度依靠弟弟的資助勉強維生 。梵高的4頁信件,於2020年6月16日在巴黎的德魯奧拍賣行最終以21萬歐元落槌,摺合人民幣約176萬。

    生活真是一個特大諷刺 。

  • 9 # 小司馬講史

    1989年3月26日,才華橫溢的他在山海關臥軌自殺,時年25歲。他在遺書中說:“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臥軌自殺的人叫查海生,請大家記住他和金庸一個姓哈,金庸原名查良庸。查海生於1964年出生在安徽一個叫查灣村的村裡。

    查海生自幼聰明好學,這讓他的父親很欣慰。1979年,15歲的查海生一舉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他一下子成了他們縣的名人。是啊,查海生考上的可是北大啊,那個時代,普通人能考上一所大學就很不錯了,更何況查海生考上的是中國最高學府。那一年,央視名嘴撒貝南才3歲,說不定還穿開襠褲呢?為什麼這裡要提撒貝南呢?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1.撒貝南和查海生同為安徽人。撒貝南於1976年3月23日出生於廣東湛江,其祖籍是安徽和縣。而查海生於1964年3月24日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和縣與懷寧縣離得不遠,撒貝南和查海生也算是老鄉。

    2.撒貝南和查海生均畢業於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兩人高中時都是學霸,撒貝南曾作為文科生拿過全國物理競賽力學方面的二等獎,他還在演講比賽中獲獎無數,被人稱作武漢市“演講王”。後來撒貝南因綜合素質突出,被保送進入北京大學法律系。而查海生也不簡單,更是在15歲時就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兩人的生日只差一天,一個3月23日,一個3月24日;兩人就讀同一所大學,兩人所學專業也一樣,同為法律系;兩人的年齡正好差了一輪(12歲)。

    查海生儘管與撒貝南在人生的經歷中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二人還是有不少差別的。查海生來自農村,生在農民之家,他的性格就有些內斂。而撒貝南出生在大城市裡,父母都是從事文藝工作的軍人,從小就接受藝術薰陶,他的性格就開朗得多。二人之間的差別,也就造就了他們二人所走的人生之路是不一樣的。

    查海生在1982年上大學期間迷上了寫詩。從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裡,他寫下了近200萬字的文學作品。可他在那時的中國文壇還是籍籍無名。儘管那時他已寫下日後大火的《亞洲銅》、《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五月麥地》等著名詩篇。

    自1989年3月,查海生在河北山海關臥軌自殺後,他的大量詩歌作品迅速進入大眾視野。後人編撰了諸如《土地》、《海子的詩》、《海子詩全編》、《海子詩全集》等等詩歌作品集。這些詩集的熱賣,讓查海生一下子成著名詩人。他於2001年還獲得了第三屆“人民文學詩歌獎”。他在中國詩壇的地位與日俱增,這大概與他生前默默付出用心寫作有關。

    查海生有一個筆名叫海子,他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被選入了教材,成了許多年輕人眼中的經典之作。這得以讓海子的詩代代相傳!

    儘管海子離我們而去,但是他的詩篇卻永駐人們心間!

  • 10 # 和和生生

    如果說生前貢獻最大,莫若說死後損失也巨大,有此一人,就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大將軍,名叫袁崇煥。

    要說明朝滅亡,與此人大有關係,如果袁崇煥沒有被害死,明朝不會過早亡朝,延續一二百年完全是可能的事情;但正是因為他的被害,使清軍入侵,打敗明朝,入主江山。

    袁崇煥本是崇禎皇帝手下的一名文官,但在明朝危難之際,棄文從武,想透過自己的努力,拯救即將滅亡的明朝。

    袁崇煥一生有三個最為出色的戰績,第一:在寧遠擊敗了努爾哈赤,終結了其不可戰勝的神話。第二:建立了關寧錦防線,使得清軍無法逾越。第三:在寧錦大敗皇太極。

    這些戰績使得袁崇煥成了清軍的心頭大患,於是清軍使用離間計,讓腐朽無能的昏君,崇禎皇帝中招,將一代忠良,抗清名將袁崇煥凌遲處死了。

    袁崇煥被害以後,明朝再無人能阻擋清軍的入侵,最後慘遭滅亡。而矇在鼓裡的人們一直以為袁崇煥是不折不扣的奸細,但在乾隆皇帝之時,乾隆調出清朝入關之時的卷宗,證實了袁崇煥千古奇冤一案。所以這些歷史證明,被迫害死的袁崇煥生前貢獻最大,死後損失也更大。

  • 11 # PS菜鳥

    這可多了去了,正所謂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古今中外的現列舉如下:

    1、格雷戈爾·孟德爾:高中生物課上學習的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就是這傢伙透過豌豆雜交試驗總結出來的。但是孟德爾用心血澆灌的豌豆所告訴他的秘密,時人不能與之共識,一直被埋沒了35年之久!

    2、蔡倫:我們都知道蔡倫造紙,但是有幾個人知道他發明的造紙術是在他死後才流傳開來的呢?順便多說一句,蔡倫跟我媳婦居然是老鄉,去我媳婦家逛街的時候看到縣裡有蔡倫的雕像。

    3、孔子:孔夫子在世的時候,他的思想很難被別人認可,也是在去世後才被一路封王成聖的,沒想到吧?

    4、布魯諾:初中歷史學過他,這位絕對是死後被後世認可的。布魯諾不畏火刑,堅定不屈地同教會、神學作鬥爭,為科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的科學精神永存!在1889年,人們在布魯諾殉難的鮮花廣場上豎起他的銅像,永遠紀念這位為科學獻身的勇士。

  • 12 # 國際品牌助聽器專家(海之聲天河旗艦中心)

    當時為了保密需要,與家人及外界斷決一切聯絡,人們不知道中國有這樣一位“鄧稼先”!

  • 13 # 南若柔

    那麼,孟子這樣的“不動心”,做起來難不難呢?一個人開始時對功名富貴不動心,還比較容易;但是當功成名就時還要自己不動心,那就很難了。人在功成名就、躊躇滿志時,就以為自己最偉大了,這一念就是動心。所以唐末詩人有一首詩說:

    冥鴻跡在煙霞上 燕雀競誇大廈巢

    名利最為浮世重 古今能有幾人拋

    這詩裡的“冥鴻”,出自《莊子》的典故。所謂冥鴻南飛,又有“鴻飛冥冥”的成語,是說有一種高飛的巨鳥,經常展翅在白雲上面,自由自在,任意飛翔,弓箭羅網都捕捉不到它,甚而它柄息在哪裡人們也不能確定。所以詩人把冥鴻比做不為功名富貴羈絆的高士,寄跡在天空輕雲彩霞之上,偶爾能看見它的身影,忽然又飛得無影無蹤了。而一般追名逐利的人,就和那些築巢在大房子樑柱上的小燕子一樣,一天到晚嘰嘰喳喳亂叫,自誇居住的房屋有多麼偉大,樑柱雕刻得多麼華麗,而事實上它們只是築巢在那裡棲身而已。這就等於一般世人棲身託命於名利,而對自己的功名富貴自誇一樣的可憐。

    這首詩在前兩句以比興作了隱喻,下面兩句就點明瞭主旨,大有一吐為快的味道。“名利最為浮世重”,世界上的人都看重名利,“古今能有幾人拋”,從古到今能夠有幾人把名利放棄不要的?你我都是燕雀者流,只怕一個大老闆多給我們幾個錢,就在他那裡棲身託命了。他這裡還只是講一般的名和利,如果像公孫丑所說那樣的功成名就時,那就更嚴重了。

    我們再舉例來說,那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年紀輕輕,逐鹿中原,征服群雄,登上楚霸王的寶座時才二十多歲,就“天下侯王一手封”了。後來的漢高祖,當時還是他手下所封的一名漢王哩!他在風雲得志、意氣飛揚的時候,有些老成、忠心的大臣建議他不要回江東立都,而應該以咸陽作為號令天下的首都。結果這位霸王得意非凡地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到了萬乘之尊的地位,不回故鄉風光一番,就好比穿了漂亮衣服在夜裡走路。我們現在的漂亮衣服大都是晚上穿,因為夜晚街上比白天還光彩明亮。但是幾千年前穿了漂亮衣服走夜路,可沒人看得見。

    項羽這個“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就是大動心,志得意滿,不知道居安思危。所以儘管他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高強武功,但卻不能成大事,天下一手得之,又一手失之。其實富貴歸故鄉,充其量聽那些老太婆、老頭兒們指指點點地說,項羽啊!你這個小子真了不起!但是,這又怎麼樣呢?現在我們看歷史,批評別人容易,一旦自己身臨其境,要做到富貴不動心,功蓋天下而不動心,真是談何容易!

    像那位手拿羽扇的諸葛亮,就是了不起!他可說是臨危受命,把劉備從流離困頓、幾無立錐之地的情況下輔佐起來,與強大的曹操、孫權造成鼎足三分的局面,這是何等的功勳!而劉備死後,諸葛亮又絕無二心地輔助那個笨阿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結果他的臨終遺言是“成都有桑八百株”,他們家在成都有八百株桑樹,每年靠桑樹的收成,子孫們就夠吃飯了。諸葛亮到底是千古人物,不像那位聰明的蘇東坡,盡打如意算盤說:

    人人都說聰明好 我被聰明誤一生

    但願生兒愚且蠢 無災無難到公卿

    還有伯夷、叔齊,他們薄帝王而不為,視天下如敝屣,所以我們的至聖先師孔老夫子曾屢次在《論語》中讚歎他們。我們常聽人說,叫我當皇帝,我才不幹。當然你不幹,因為根本就沒有人會請你去當皇帝。我們只能說,如果有人送我西裝,我還不要哩!像釋迦牟尼那樣放著王位不要,出了家,有了成就,這才是真本事。——《孟子與公孫丑》

  • 14 # 多才老維子

    首先是兩彈一星的元勳們,由於他們的工作性質和科研性質,生前只能當無名英雄,但他們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私地奉獻自己的一生,為國家為人民。他們是共和國的脊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產後如何才能恢復盆底肌?怎樣預防子宮下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