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春秋金經

    如今的年代是資源共享,財富共贏,合作共贏互利互惠的時代,珍惜肯和你分享財富的人,擁有開放型思維很重要。

    那麼分享經濟是如何賺錢的呢?

    分享經濟是把資源分享給別人從而獲得經濟收入的過程,是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互通訊息資源共享,比如微商,網店等這些都分享獲利。分享經濟的核心是信任,它不僅是構建一種商業模式,還在從根本上重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舉例說明,我微信朋友圈有個朋友經常釋出一些養生保健類的產品,好處描述的類似長生不老藥,可有幾個人會去買呢,更重要的是,人們對於不喜歡甚至厭惡的東西會自然形成過濾。

    什麼是分享經濟呢?用一個小故事來說明

    假如我是一個在網上賣蘋果的,3元一個。你、他、她是買蘋果的,這種經濟行為是我們最常見的商業現象。但是有一天,網上出現了另外一家賣蘋果的李四。這個人賣的蘋果呢,不但不甜,還特別的貴6元一個,他還吹噓他的蘋果是進口過來的,包裝也很精美。後來呢,你、他和她都去李四這裡買了。結果發現,這進口的蘋果還沒有以前買的蘋果好吃,價格還貴了一倍。你直呼上當。

    這個時候,市場監管發現了這個情況,於是制定了一個新的遊戲規則:鼓勵大家採用分享的方式來指導經濟行為。比如:你在買蘋果的事情上,上過一次當後,就知道了誰家的蘋果好吃不貴,誰家的蘋果又貴又難吃。你把總結出來的資訊分享給身邊的朋友。當你的朋友也在我這兒買蘋果時,我分享我的一部分利潤給你,作為你分享這個資訊的獎勵。你分享的人越多,我給你的獎勵也越多。如果你的朋友吃完後也覺得我的蘋果好,他也分享給他的朋友,同樣我也會分享一部分利潤給你的朋友。

    透過分享,引導市場上的錢都流向了優質的、價效比高的商品供貨商。同時,也對那些誠心搗亂市場的商家有一個制約,逼著他們提高自身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從而維護一個好的市場環境。

    分享經濟有什麼好處呢?

    我們每個人天生就愛分享,比如你手上有五顆糖,你是選擇全部自己吃掉呢,還是把其中四個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呢?

    我想你肯定選擇把糖分享給身邊的朋友,而不會自己偷偷吃。

    當你把四顆糖分享給朋友們時,作為回報,華人都知道知恩圖報,他們也會把他們的好東西給你分享。最後,你收穫的不僅僅是東西,更重要的還有友情。

    這就是分享經濟的實質。

    那分享經濟與共享經濟有什麼區別呢?

    在共享經濟中,所有參與人的地位是平等的例如:張三和李四兩人的居住地和工作地都很近,以前他們倆分別都開自己的私家車上班,那麼如果他倆商量一下,兩人只開一輛車,然後兩人協商共同來承擔相關的費用,這樣一來:1、兩人都省錢了,2、路上的車也少了,3、單位附近的停車費用也省了,停車場也沒那麼擁擠了......其實網約車的初衷就是個典型的共享經濟概念,只不過摻雜了過多的商業氣氛,結果似乎有點兒變味兒了......。

    比如說,滴滴快車,這其實就是租賃經濟,共享經濟就是租賃經濟。

    分享經濟不一樣,分享經濟的擁有者和使用者是一個人,比如滴滴順風車,還是你的車,你分享的是多餘的時間和空間。 分享經濟在於打破傳統行業的渠道弊端,消費者將自己使用過的產品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從而獲得一定的報酬,這就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予人玫瑰,手留餘香。傳統經濟的商品流通渠道以及營銷環節造就了費用龐大,所以造成消費者都在吃高價糧!那麼有當今這麼好的網際網路資訊經濟體系和發達的物流體系,分享經濟就可以大顯身手了,充分利用分享經濟概念,省去臃腫的各個中間環節,廠家多賺錢,消費者少花錢。

  • 2 # 財經空間站

    在今天,”分享經濟”這個詞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的,依據《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資料顯示:

    2015年中國分享經濟的市場規模約為19560億元;

    2015年中國分享經濟領域參與提供服務者約為5000萬,約佔勞動人口總數的5.5%;

    保守估計,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的總人數已經超過5億人;

    預計未來5年,分享經濟的增長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場規模佔GDP比重將達到10%以上;

    未來十年中國分享經濟領域有望出現5-10家巨無霸平臺型企業。

    而與“分享經濟”大家必然會聯想到“共享經濟”,基於百科上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

    分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是指將社會海量、分散、閒置資源,平臺化、協同化地集聚、複用與供需匹配,從而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創新的新形態。分享經濟強調的兩個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佔有”(Access over Ownership)和“不使用即浪費”(Value Unused is Waste)。

    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閒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有的也說共享經濟是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此種共享更多的是透過網際網路作為媒介來實現的。共享經濟的典型市場代表有:在專車領域:中國優步、神州專車、滴滴出行等;在住宿共享:螞蟻短租、途家、You+、魔方公寓等;在共享辦公:優客工場、SOHO 3Q、氪空間等,當然還有更多的領域,如知識/技能,餐飲、物流眾包上。

    共享經濟面對的是如何分配的問題,分享經濟面對的是如何再分配問題。

    共享經濟能加強分配物品的公平性,分享經濟能提高再分配物品有效性。

    共享經濟中參與主體是地位平等的,分享經濟中參與主體地位是差異的。

    共享經濟中參與主體資訊是對稱的,分享經濟中參與主體資訊是不對稱。

    共享經濟基本原則是互助互利互惠,分享經濟基本原則是真實真心真誠。

    共享經濟基本目標是實現分配合理,分享經濟基本目標是完善分配漏洞。

    兩者是隨著資訊革命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出現的新型經濟形態,是連線供需的最最佳化資源配置方式,是適應資訊社會發展的新理念,兩者其實在諸多方面是沒有明確的本質性的區分的,甚至是彼此相融:

    迴歸本初,本文核心不在於論調“分享經濟”和“共享經濟”的區別和內含,而是期望透過本文的分享,進一步讓廣大朋友們認識“分享經濟”。

    【什麼是分享經濟】

    分享經濟是指利用網際網路等現在資訊科技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閒置資源,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經濟活動總和。

    分享經濟是資訊革命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出現的新型經濟形態。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寬頻、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移動支付、基於位置的服務(LBS)等現代資訊科技及其創新應用的快速發展,使分享經濟成為可能。

    分享經濟是連線供需的最最佳化資源配置方式。面對資源短缺與閒置浪費共存的難題,分享經濟藉助網際網路能夠迅速整合各類分散的閒置資源,準確發現多樣化需求,實現供需雙方快速匹配,並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分享經濟是適應資訊社會發展的新理念。工業社會強調生產和收益最大化,崇尚資源與財富佔有;資訊社會強調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崇尚最佳體驗與物盡其用。分享經濟集中體現了新的消費觀和發展觀。

    【分享經濟六大核心特徵】

    從分享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來看,閒置資源是前提,使用者體驗是核心,信任是基礎,安全是保障,大眾參與是條件,資訊科技是支撐,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是目標,那麼也就反應出分享經濟的六大核心特徵:

    一、技術特徵:基於網際網路平臺。正是因為有了網際網路尤其是智慧終端的迅速普及,使得海量的供給方與需求方得以迅速建立聯絡。網際網路平臺並不直接提供產品或服務,而是將參與者連線起來,提供即時、便捷、高效的技術支援、資訊服務和信用保障。離開網際網路,現代意義上的分享經濟將不復存在。

    二、主體特徵:大眾參與。足夠多的供方和足夠多的需方共同參與是分享經濟得以發展的前提條件。網際網路平臺的開放性使得普通個體只要擁有一定的資源和一技之長,就可以很方便地參與到分享經濟中來。同時,分享經濟屬於典型的雙邊市場,即供需雙方透過平臺進行交易,一方參與者越多,另一方得到的收益越大,兩個群體相互吸引,相互促進,網路效應得到進一步放大。在分享經濟中,參與者往往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個體潛能與價值得到最大發揮。

    三、客體特徵:資源要素的快速流動與高效配置。現實世界的資源是有限的,但閒置與浪費也普遍存在,如空閒的車座、房間、裝置、時間等。分享經濟就是要將這些海量的、分散的各類資源透過網路整合起來,讓其發揮最大效用,滿足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實現“稀缺中的富足”。

    四、行為特徵:權屬關係的新變化。一般而言,分享經濟主要透過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採用以租代買、以租代售等方式讓渡產品或服務的部分使用權,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從實踐發展看,分享經濟將滲透更多的領域,股權眾籌等業態的出現已經涉及到所有權的分享。

    五、效果特徵:使用者體驗最佳。在資訊科技的作用下,分享經濟極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能夠以快速、便捷、低成本、多樣化的方式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使用者評價能夠得到及時、公開、透明的反饋,會對其他消費者的選擇產生直接影響,這將推動平臺與供給方努力改進服務,注重提升使用者體驗。

    六、文化特徵:“不求擁有,但求所用”。分享經濟較好地滿足了人性中固有的社會化交往、分享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也順應了當前人類環保意識的覺醒。

    【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從商業模式或涉及的領域看,中國早期絕大多數分享經濟平臺都是從模仿國外的平臺開始。但成功的分享經濟平臺並不簡單照搬照抄,而是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了本土化創新。所有新生事物都會遭遇“成長的煩惱”,分享經濟也不例外。對於國內而言,當前分享經濟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主要有以下幾點:

    1.監管體制不夠

    當前占主導地位的經濟社會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工業經濟和工業化大生產基礎上的,強調集權、層級管理、區域與條塊分割等管理方式,注重事前審批和准入。基於網路的分享經濟具有典型的網路化、跨區域、跨行業等特徵,快速發展的實踐使得許多制度變得越來越不適應。

    如按現有法律和制度要求,多數分享經濟模式都有“違法”嫌疑(重點是集資形式、資料利用、傳 銷模式),面臨隨時都可能被叫停的滅頂之災。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分享經濟的發展對現有的政策、制度、法律提出了新的挑戰,也在倒逼監管部門研究、制定適應分享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創新和完善監管方式與手段。

    2.創新引發既得利益體,阻力重重

    分享經濟發展大大降低了諸多行業的進入門檻,分享型企業擁有顯著的成本優勢、創造無限供給的能力、趨近於零的邊際成本,使傳統企業面臨巨大競爭壓力。在具有排他性的壟斷市場中,分享型企業的進入及其快速擴張的發展態勢衝擊著原有的商業邏輯和經濟秩序,直接引發了社會財富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來自既得利益者的質疑和阻撓。

    3.觀念認識不到位

    迄今為止,人們對於分享經濟的理解還只是實證分析和現象觀察,系統科學的理論研究還比較缺乏。比如,分享經濟發展的社會財富效應、對社會就業總量和結構的影響、相關宏觀制度設計等,既沒有系統的理論指導,也缺乏有效的資料支撐。

    雖然分享經濟在中國市場經濟下依然面臨著巨大的問題和挑戰,但是分享經濟是資訊科技革命與人類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而產生的必然結果。分享經濟加速發展的趨勢不可逆轉,並將成為人類從工業社會走向資訊社會的重要推動力。

    文中觀點和資料來自《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

    編輯整理:袁帥,網路營銷,搜尋引擎營銷運營出身,CEAC國家資訊化計算機教育認證:網路營銷師,SEM搜尋引擎營銷師,SEO工程師,專注網際網路資料分析運營,現為會點網事業合夥人,運營負責人,貿促會—今日會展會員聯盟VIP個人會員,網際網路資料官ICDO原創作者。

  • 3 # 樸魯後浪

    「分享經濟」又被稱為「協同消費」。當中的「協同」概念在1978年由兩位美國學者首次提出。

    分享經濟的主要概念是閒置資源的再利用,透過分享以充份善用閒置資源,減少浪費,既最大化資源的已有價值,又能創造新的價值,並讓共享者能各取所需、獲得回饋。

    雖然市場上出現了多樣的分享經濟企業,但分享經濟的本意並非為了盈利,而是提供平臺,讓閒置資源的供求雙方能夠連結以進行共享,所以分享經濟的回饋並不限於經濟效益。例如朋友間彼此交換各自不想再用的物品,如衣服、影帶、漫畫,不用花費而能使用對方分享的物品,已是小規模的閒置資源共享,這得益已屬回饋的一種。

    分享經濟的交換單位不止限於空間、物品等實物,還可以是非物質的人力資源、知識或技能。至於規模小至鄰舍、社群,大至城市以至全世界,都可以進行分享經濟。例如你的鄰居在你出門時為你照顧子女,而你則以在空餘時間,教不擅長煮食的他下廚來回報對方,便是鄰舍間不涉及金錢交易的人力資源及技能共享。

    「分享經濟」模式

    不論是有形還是無形的閒置資源,都牽涉「擁有權」和「使用權」。人們一般習慣把這兩種物權視為一體。簡單而言,即指擁有某資源的人就有權使用它。不過一些學者認為,在分享經濟下,「擁有權」和「使用權」能被拆分開來。例如在租賃行為中,出租者與承租者共享資源的「使用權」而不分享「擁有權」,亦即雙方同時有權使用該資源,但那資源仍然由出租者擁有。

    馬化騰在《共享經濟》一書中,把分享經濟下閒置資源的分享模式分為:「使用權剩餘分享」、「所有權剩餘分享」及「時間剩餘分享」三種。前兩者建基於實物分享,後者則建基於時間分享。

    馬化騰《共享經濟》第三章「經濟剩餘分享模式」

    主要研究分享經濟的澳洲學者Rachel Botsman在著作《What"s mine is yours》中則把各種的分享經濟行為歸納成三大系統:「市場的再分配」(Redistribution)、「協作生活方式」(Collaborative lifestyles)以及「產品服務」(Product Service Systems)。 Rachel Botsman認為,結合以上三者,能讓人們既能分享資源,也能保留自己本身的生活方式和自由。她在2010年的TED演講中曾進一步介紹這三個系統。

    相關概念

    閒置資源(Idle Resources)

    閒置資源指甚少或不再被擁有者使用的資源,但本身的功能和效用仍然存在,只因為閒置而造成成本上的浪費,包括擁有者為該資源付出的成本,例如放置的空間和購入資源所需的金錢;亦包括社會生產該資源的成本,例如原材料、時間、金錢、人力資源。閒置資源可以是有形的,如物件、空間等,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知識、時間等。

    流動應用程式(Mobile Applications)

    是開發給使用者在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上使用的電腦程式,下載後,便可直接於行動裝置上執行,並可附有不同功能,達到更便捷的資訊傳播、社交通訊、電子商務及作為個人工具等效用。隨著行動裝置愈趨普及,流動應用程式亦成為經濟活動訊息傳遞及進行交易的重要渠道。

    可持續消費(Sustainable Consumption)

    指在提高生活質素時,儘量減少因消費而對環境帶來負面影響的生活模式及態度。除減少廢物、節約能源、使用可持續的資源等綠色消費行為外,亦強調適度消費,特別是制止少數人過度消費,以應對自然環境不斷受人類破壞和汙染的狀況。

  • 4 # 樂樂大電影

    感覺大家都說的好複雜,我覺得分享經濟很簡單,就是資源的分享,網上的一些資源資訊,開直播引流等等,只要是一系列和共享而且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能夠幫助到你得到你想要的。就叫分享經濟。就像你發一個影片,你想要一些粉絲,自然你要付出精力時間,來製作好的內容來讓大家關注你,這樣大家在你的影片裡學到了知識,而你也得到了大家的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願意是急流中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愛情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