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盈荷滿
-
2 # 子衿書法
王獻之的書法水平有多高?
梁武帝對王獻之的評價是:“絕眾超群,無人可擬,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悅,舉體沓拖而不可耐。”從這個評價上來看,梁武帝對王獻之書法的評價是相當高的。在與鍾繇做比較時,梁武帝明顯偏向鍾繇,不但看輕子敬,連王羲之也不及鍾繇。他說“王羲之在臨寫鍾繇書法的時候,勢巧形密。而獨自寫的時候則意疏字緩”。說學王獻之的人如畫虎,學鍾繇書法的人如畫龍。
“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其枯樹也,雖槎枿而無屈伸。其餓隸也,則羈羸而不放縱。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軟。李世民對王獻之的評語可謂是一貶到底,巴不得再踏上一隻腳,讓王獻之永世不得翻身。王獻之書法之所以不受帝王們待見,原因是其放縱不羈的風格,與帝王們的統治理念不相苻合 。他們需要的是不激不厲,志氣平和的王羲之這樣的風格。
他的書法水平能不能秒殺楷書四大家?書法不是比武,可以過招來決出勝負。秒殺這個詞並不能用於書法評論中。從技能上來講,王獻之得到的是書聖王羲之的親傳。而楷書四大家,是間接的學習王羲之。五個人都學王羲之。從學習途徑上來看,王獻之佔壓倒性優勢。但是,王獻之有一個重大的弱項,年齡。他僅僅四十三歲。而歐陽詢,柳公權,都超過八十歲,顏真卿七十六,趙孟頫也活到六十九歲。
時間的長短,是書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尺。王羲之書法,也是晚年才進入佳境。雖然王獻之天賦異稟,在中國書法史上,算是最年青的頂級書法家,又有書聖的父親。如果不是年齡太短,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真的會超過王羲之。人的命運不同改變。楷書四大家,他們都人書俱老。論天賦,他們不及王獻之。論學習條件,也不及王獻之。但是,他們的年齡,使他們彌補了與王獻之的差距。如果把他們四個人四十多歲時的書法作品去和子敬比,那麼真的全部都要被“秒殺”。
-
3 # 紅塵彌勒
王獻之是書聖王羲之的兒子,父子兩個人雄峙書壇千百年,至今稱奇獨絕,為人傾倒。
獻之較之於父親,其實享有書名更早,也更盛。史上父子倆的稱謂右軍、大令,雖然是官職,但好事者卻拿這兩個稱呼來調侃父子倆。說右軍終歸於右,不能當行,倒是大令正當其衝,篤意領行。
獻之的書法成就很早就受到各方的嘉許讚譽,認為其書寫功力已然趕超了其父,尤其是獻之的草體、小楷,更是綿密醇厚、獨享盛名。
楷書四大家指的是歐顏柳趙四位大神。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都是唐代人,各有神作傳世稱絕。四大家最末一位趙孟頫,則是元朝人,雖然他本身就是趙宋貴胄,但已家道中落轉瀝風塵。他能和三位唐代大家比肩而立,足以說明其人的書寫功力和書法造詣。
這幾人之中,我本人認為王獻之確實可以獨領風騷,但還不足以秒殺其餘四位著世大咖。只能說,後四位對獻之的書藝頗得傳習精研,並持之以恆,發揚光大,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發展,把書藝幾乎發揮到了極致的書寫地步,這也是幾位大神的不世之功,且,功逸千秋。
-
4 # 萬氏制筆
這幾人之中,我本人認為王獻之確實可以獨領風騷,但還不足以秒殺其餘四位著世大咖。只能說,後四位對獻之的書藝頗得傳習精研,並持之以恆,發揚光大,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發展,把書藝幾乎發揮到了極致的書寫地步,這也是幾位大神的不世之功,且,功逸千秋。
-
5 # 不二齋
這個並不好評價,因為楷書四大家是四個人,每個人的水平和擅長的領域也不一樣,很難這樣比較,只能把楷書四大家作為一個整體,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和貢獻上做一個一個比較。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楷書四大家和王羲之他們5人都是學習的王羲之的書法,他們的書法都或多或少的受過王羲之的影響,尤其是褚遂良和趙孟頫,更是得王羲之真穿,
王獻之《中秋帖》
但是在書法史的地位上,他們四個和王獻之的地位可差遠了,王獻之可以和王羲之並列的,他們並稱為“二王”,談及當今書法,不得不提“二王”,二王成為了帖學的代名詞,是帖學書法的開宗立派者。而楷書四大家只是“二王”書法的學習者、繼承者。和王獻之是沒法比的。
王獻之能夠和王羲之並稱為二王,並不是因為他是王羲之的兒子,而是因為他在書法上也做出了很重要的貢獻。他和他的父親一起變古法為今法,王獻之年少時就已經看到了書法創新的需求,他勸王羲之說“古之章草,未能宏逸…大人宜改體”。
王獻之《鴨頭丸帖》
王獻之本身是喜歡飄逸流媚風格的,無形中促進了書法由古到新的轉變,他對於草書的連綿書寫做出了自己的發展,自創“一筆書”,直接開創了“狂草”的先河,後來直接影響了唐代的張旭和懷素的書法。
另外在學習王羲之書法的基礎上,王獻之自創外拓型筆法,這他父親的“內擫”正好相反。就比如他的行草書《鴨頭丸帖》,寫的自由、奔放,中側鋒並用,筆勢跳躍、連綿不絕,瀟灑流暢。這種水平即使在魏晉時期,也少有人能及。
王獻之《鵝群帖》
-
6 # 無為大聖o
書法獨尊二王是有道理的,就王獻之對中國書法的貢獻之大後人皆有評價,如評獻之書法“剛用柔顯,華因實增”啊。
王獻之開創出一條新路界於草書和行書之間謂之行草,對後世的影響之大無可厚非,學書之人眾皆學之,一時間名聲大過其父。王獻之所處的歷史時期正是書法變革時期,有的文字在書法上根本不成熟比如:漢簡,(箋)書寫非常自由不正規二王父子皆從中受益匪淺。
由此看來不是無新可出而是當今之書“家”悟性不高學識不到,才覺得無路可走啊。一介布衣胡言亂語請教正。
-
7 # 炎黃貴族
先不去探究古人書法的真偽,單就藝術造詣而言,未必就一直處於歷史成就的巔峰,因為我們從來也沒去建立一個評選書法藝術級別的機構,致使很多天才一代一代地被歷史埋沒,根本談不上發展......!
-
8 # 鳳舞心中
王獻之的書法水平一般認為僅次於其父王羲之,但說秒殺楷書四大家,肯定有失公允。羲獻是晉代書法家,開創了目前為止中華書法史不可逾越之高峰,書法綜合實力在歷史上當首屈一指。但從王獻之流傳下來的法貼來說,書法水平和成就主要在行草書方面,並不是在楷書方面。而楷書四大家即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是世所公認楷書界的四座高峰。歐體字的秀美、顏體字的雄壯、柳體字的堅挺、趙體字的灑脫,相關法貼歷來是學習楷書之必備,是學習楷書繞不過的範本。正是因為有了鍾張羲獻、歐顏柳趙、蘇黃米蔡、成鐵翁劉等書法大家,才形成了中華漢字書寫史綿延壯美的畫卷,創造出了世界文字書寫史上的奇蹟!
-
9 # 千年蘭亭
唯一的線索是,乾隆年間,官方將顏柳歐趙四體定為科舉用字,四大家的叫法大約因此而來。
四大家當然都是水平較高的大家,趙孟頫的入選既意外也在意料之中。
意外在於,從唐楷名家中任選一人,也不見得遜色於趙。意料之中在於,乾隆是老趙的忠實粉絲,將自己的偶像選入,可以理解。
這四大家特點都很鮮明,將他們的字混在一起,一眼即可辯認出作者。
王羲之、王獻之所處的年代,是楷書探索發展的時期,他父子二人最大貢獻在增損古法,裁成今體,為後世創立了典範和法則。
具體到他們的書法,則是一個豐富的體系,但其特點還相互匯聚在一起,還沒形成比較明確的規律,所以他們的書法並不適於初學者。
二王是書法的源頭,四大家是書法的支流。所以,王羲之也好,王獻之也罷,不好直接與後世比較。
當然,王獻之的小楷是非常不錯的,其《洛神賦十三行》,大部分大家都曾臨習過。
-
10 # 而已64330949
後世書家源自二王,或得塊磚片瓦加以發揚皆成一家,雖各有所長但畢竟境界層次不及。
所以,我贊同作者的觀點。
回覆列表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亦為魏晉楷書典範。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羲之之子。官至中書令,人稱“大令”。善正、行、草書。幼學父書,次習張芝,後改制度,遂成一家法,與父齊名。王獻之書法是王羲之書法的延伸和發展,虞龢《論書表》稱“父子之間又為今古”,合稱“二王”“羲獻”
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也稱四大楷書,楷書四體,他們是:唐初歐陽詢、盛唐顏真卿、唐朝柳公權、元朝趙孟頫。
1.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峻,結構獨異,後人稱為“歐體”。
唐朝歐陽詢:其楷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世稱“唐人楷書第一”,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2.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 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草聖”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
唐朝顏真卿(顏體) :其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世稱“顏體”,代表作《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
3.柳公權(778-865),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後世以「顏筋柳骨」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
唐朝柳公權(柳體) :其楷書清健遒勁,結體嚴謹,筆法精妙,筆力挺拔,世稱“柳體”,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
4.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吳興(今浙江湖州)人。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于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
元朝趙孟頫:其楷書圓潤清秀,端正嚴謹,又不失行書之飄逸娟秀,世稱“趙體”,代表作《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從時間上看還是王獻之出生及成名的時間早。
借用一句話“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什麼意思呢?
比武功,比武術,兩者較量總會有輸贏,總會有勝負。
而文人,你說誰的字好,誰的文章好,都好,但是要分出個第一,第二,很難。
為什麼呢?因為這都是個人的喜好,從個人的角度,個人的審美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