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永遠不要覺得古代帝王都是傻子,更不要覺得穿越回去就比他們牛,

    分封制是有弊端,而且都知道弊端在哪裡,但是,你不分封,弊端更大。

    很多人看到劉邦、司馬炎分封,就覺得倆傻子,開歷史倒車,最後導致“七國之亂”,西晉更是在“八王之亂”中滅亡了。要是我去,肯定不會分封的,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多好啊。

    問題是,很多人似乎沒看到秦朝和曹魏的滅亡?

    在宋朝以前,中國的政治制度基本是貴族政治,貴族共同執政,也可以認為是虛君政治,這種背景下,皇帝面對的通常是一個個股東,而不是打工仔,如果不分封,那些貴族如果想奪權,皇帝靠誰呢?

    曹魏沒有分封,宗室子弟基本沒什麼權力,司馬懿發動政變,曹芳就成了傀儡,如果曹丕像劉邦一樣,分封子弟為諸侯王,司馬懿還敢造反嗎?

    呂雉為什麼不能像武則天一樣做女皇?因為她面對的劉氏宗親都是諸侯王,而武則天面對的李氏皇族就是一盤肉,他自然就毫不客氣的吃了,呂雉和武則天沒什麼人品上區別,結果不同就是面對的敵人不同罷了。

    司馬炎分封了39個諸侯王,賈南風尚且敢殺太子,皇帝唯一的兒子,敢把國家變得不知道姓賈還是姓司馬,如果不分封呢?

    秦始皇沒有分封,秦始皇死後,他的兒子女兒們被人切菜一樣殺的差不多了。

    李世民分封了,但限制了諸侯王權力,結果呢,李氏宗親被武則天像切菜一樣,如果不是有武則天的兒子女兒,李氏當時就滅了。

    誰都知道分封的弊端重重,會導致諸侯王叛亂,但不分封的結果真的那麼好?

    自己的親人都不相信,外人真的那麼值得相信?

    皇帝面對的選擇,通常不是那麼簡單,每件事他都有AB兩個選擇,但無論選擇A還是B,結果都是利害參半,弊端重重,

    看西周歷史,初期出現了“周召共和”,聽起來很前衛,但是,兩個臣子搞共和,預示著君權虛弱,形同傀儡,實際上,周公就曾僭越為王了。

    如果周天子面對僅僅是權臣,那一切還好說,因為你可以削弱異姓諸侯王嘛!

    問題是,周天子還有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即使你滅了異姓諸侯王,打下了這塊土地,這塊土地怎麼辦呢?

    繼續分封?那打下來有什麼用呢?直轄建立郡縣制?好像沒那個條件吧?

    郡縣制是最開始春秋晚期,土地私有制出現了,郡縣制才可以實現,西周的分封制下,想郡縣制基本不可能。

    如果西周有條件郡縣制,周天子分封不會分封得那麼徹底,把自己分就剩下個縣,跟個縣長差不多。

    西周分封,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交通、通訊媒介的落後,天子很難把統治力量延伸得很遠,沒有能力統治的地方,就只有分封出去了,

    所以,你滅了諸侯王,這塊地你還去統治不了,還是得分封,

    實際上,秦朝滅亡也是這個原因,因為沒有分封,自己的統治力量又不可能延伸得很遠,一旦一個地方叛亂,地方沒有軍隊平叛,等軍隊調過去,叛亂已經壯大了,如果分封諸侯王,地區一旦叛亂,諸侯王馬上就滅了。

    分封制的消亡,是五代十國後,經歷二百多年戰爭,貴族沒落了,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了,科舉選拔的寒門崛起,這樣皇帝面對的是一個個單獨的個體,而不是以家族為單位的軍政集團,自然有優勢了,不再需要分封諸侯王拱衛皇權,也可以把權力分割得足夠小,讓一個人擁有的權力不足以抗衡皇權,所以宋朝開始就沒有了權臣,這樣唐朝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 2 # 夢裡芸汐

    只能說,當時人沒有這個思想,也沒有這個條件。

    我們不能以當時人的思想去看待這些事情,因為至少在周朝的前半段,他這種思想和統治手段還是不錯的,而在後半段,他也想振興,但是他的能力和自己的實力已經不足以去做了。

  • 3 # 蟬蛹

    個人認為,這個和西周建國有關。周朝承襲商制,和商一樣,是諸侯國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可以認為是盟主。春秋之前的契約精神還是蠻可信的,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可以說明一些問題。本身西周就是諸侯國裡面比較大的一個而已,如果強行集權,會被反對,甚至被推翻。

  • 4 # 平陽侯

    任何政策都要結合時代去看。

    現在看分封制是弊端,但對於當時的人來說,分封制是最好的選擇。

    據現代人考證,周朝初年,其實也就相當於部落聯盟。周天子根本無法有效控制周國的邊界,邊疆地區。所以分封制不過是顯得好看一點。

    武王伐紂,孟津觀兵來了800諸侯。這800諸侯,是來打商國的,不是奉你周武王為天子的。

    打完了紂王,周武王說你們先別急著回去,我搞了個分封制,發給你們倆青銅器,一個稱號,從今以後你們就是我的小弟了。以後年年來上貢,我年年給你們賞賜。

    800諸侯一聽,那感情好,白撿倆大鍋,認了個大哥。拜年還有紅包拿,納首便拜。

    這麼著,周武王當上了天子,搞起了分封制。

  • 5 # 鄧海春

    首先,周天子施行分封制是事實,周天子勢力衰微而諸侯做大也是事實。但是封邦建國並不是給周王朝只帶去不利。“武王伐紂”是我們熟悉的三代故事之一。周武王姬發帶領周部落和其他勢力共同討伐暴虐的商王帝辛,即我們熟悉的暴君紂。

    戰後,為了獎賞功臣和鞏固新王朝的統治,周朝發展了已有的分封制度,在井田制的基礎上,結合宗法制,建立起新的分封制。

    周朝分封的物件中,姬性同族子弟最多。好像按照人之常情,一家人應該是相互支援,而不是鬧到後來的挾持周天子,相互攻伐。可正如老話說的那樣,“一代親,兩代表,三代嘴藐藐”。即使五百年前是一家,五百年後,也沒多少關聯了。所以最初那手親情牌,就這麼沒了。

    而從分封制的內容來看,被分封的物件在自己的領地擁有絕對權力,連周天子都不做干涉。雖然周天子規定分封的土地不得轉讓或買賣,而且在諸侯之下,還要分封卿大夫,再分封士。但是既然在封地各自為大,而且層層分封,受封總數巨大,那麼天子的舊規就會越來越成為擺設。受封者之間的相互吞併和自己不同的發展,使得他們之中有的人逐漸做大,直到威脅到周天子。

    而在最初,分封制確實起到了非常好的鞏固統治的作用。周定都於西北,而周的國土卻到了東海。在那個交通不便的時代,要把這些地區納入中央管理,就需要有周的心腹前往統治。這也是周受封者大部分都是姬姓子弟的原因。這些周的心腹前往各自的封地,帶去了周的文化,使那些曾不屬於周的土地,也被周的文化滋養。所以,對分封制的評價,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前期,分封制利大於弊,鞏固了周的統治,利於周的發展。而後期弊大於利,天子式微,諸侯稱霸,天下趨於混亂。而制度的慣性,也使得周天子無法扭轉後期的局面,結束這個制度要等到秦始皇出場,才能做到。

  • 6 # 沒有發條的鬧鐘

    西周天子還能鎮得住天下,東周就衰敗了,鎮不住了,以後是想削弱諸侯也是有心無力了!什麼都是有一個過程的,周朝立朝那會中央集權還未成熟,而且當時的人也看不到諸侯做大,因為諸侯太多了,天子勢大,誰出頭打誰!

  • 7 # 開評無忌

    看了幾個此問題的回答,都挺有道理,統治者基於當時的實際考慮,必然會選擇認為對其統治及傳承最有利的方式,這是無可否認的,周朝採用分封制,周能歷八百年,是完全跟分封制及當時社會的發展,經濟、文化、思想各方面都相互交織影響分不開的,當時社會,還處在奴隸社會及部落社會時期,各地的生產力及文化文明水平極不平衡,周朝分封,制禮制樂,成天下之共主,實際上是文化及禮制上的共主,各諸候只要不越禮,不成眾矢之的,便各自相處相安無事的。只要各諸侯相安無事,且相互制約,禮不崩,樂不壞,周室便永遠坐有天下。

    在當時的社會根本也不可能有更好的方式的,至於郡縣制那是往後差不多千年的事,而且經歷過秦及各國多年的試驗,到合適的條件才能去做的。正如其他回答所講一樣,各種方式及制度都會有利有弊,歷史的走向,有時勢造就,有天命不可違,但主要卻還是人為的因素。

    周朝後期,各諸侯國此消彼長,而天子式微,名存實亡,不但周室已是無力無法更改舊制,而是該時社會已發展到另一個階段,並不是周室或哪一方諸候有足夠的實力和條件,可以改變或掌控得了的了。且一旦舊的平衡打破,便是亂象之始,隨後的形勢進入春秋及戰國時代。

    其實,中國自秦漢以來,主要是採用中央集權的郡縣制,但直到清末,在全國也沒有完全杜絕分封制,不說大的藩王封疆大吏,各處各地大小世襲土司,少數民族頭人,甚至一些地方名門大族,也實際是自治自管的存在。

    所以講回到題主的問題,即使周室後期有看到問題,也已無法能隨意改變得了,所謂積重難返,特別是革故鼎新,談何容易?中國曆來要變革都是極難的,特別是大變革,不破,則不立。象明,清後期,難道真沒有有識之人嗎?

    非也!

  • 8 # SmileyWalker

    能存在八百年的社會制度,在當時就是合理的,在歷史上也是成功的。

    比較而言,現在的普世制度,還算不上成功。

  • 9 # ang1229

    這是與當時社會條件下管理能力有關,當時的管理能力註定了中央能直接管理的疆域不會太大,疆域過大隻能分封給親近之人管理,不像現在,一個電話、一個微信、傳真就能搞定,那時中央集權用最快的行之有效的速度傳遞資訊(命令)需要多少時間?就像當年的蒙古帝國,疆域之大從中央政府到最邊緣傳送命令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即使命令傳達到了,也失去時效性,所以後來只能各自為政,自然分裂。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祖先,選擇了這裡生存。看一下我們的地圖,天然的自然環境使我們存續了幾千年,即使戰爭,也基本上侷限於這個圈子裡面,而對於北方地廣人稀的遊牧民族採取了修建長城以御外地,把這漏洞堵上。所以歷史上我們的疆域曾西至蔥嶺及西伯利亞廣大地區,那也只是名義上的,本質上是沒有統治能力的(或者統治能力極其有限)。我們歷史上沒有建立橫跨廣大區域的大帝國,但是中央集權能夠有效統治自然形成的區域,使我們能夠繁衍生息至今

  • 10 # boulder1

    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分析,最關鍵的不在“分封制”還是“中央集權制”。真正的要害在於“世襲制”:“君主世襲”“傳承法統”是桎梏中國社會發展,致使中國社會長期停滯於封建社會的主要原因。證明這個觀點很簡單,西漢和東漢之間的“王莽篡權”,建立新朝就是典型的例證。可惜的是王莽失敗了,如果王莽能夠成功的“篡漢”,也許(只是也許)中國社會可能會提早步入新的社會形態,因為王莽實行的很多“革新”在今天來看都是不可思議的。 王莽是一位在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是篡位的“鉅奸”,但近代帝制結束之後,王莽被很多史學家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社會改革家”。不管如何,其後的發展,肯定不同於東漢的“承前”。

    不過一是歷史不容“如果”,二是即使王莽“篡漢”成功,還是繼續“世襲制”的話,中國歷史仍舊擺脫不了這種“世襲制度”框定的發展程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斗羅大陸第幾集是史萊克七怪第一次和熾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