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1
回覆列表
  • 1 # 隨緣度眾生2

    修行的目的就是生活,各方面做到不爭,不貪,不好色,保持良好的心態,多行善,有用錢行善,有用口行善,有用心去幫助別人,孝敬父母,教育兒女怎樣做人也是行善,夫妻相敬雙方父母也是行善,與朋友鄰居搞好關係也是行善,夫妻互不背叛也是行善!《行善之人有陰德,行惡之人有惡報》!網路上不要輕易功級每個修行人的好壞?長短?免造口業!口業賽過殺業!修行修得在差?也比沒有信仰的強!出家人的職責是《天上人間的老師》在家修行的居士是人間菩薩!這就是把生活容入修行之中道理!講得不好:希望網友們諒解!!阿彌陀佛

  • 2 # 每日一篇小禪文

    在真正有實修經驗的人中,有很少一部分人並不認為初下手時要把修行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比較得力,有些人在靜中比較得力。但是,不管是從靜中入手,還是從動中入手,其最終還是要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這裡面有很多時間段是不同的,每個人的情況也是不同的,要分人、分時間段來分析這個問題。

    所以,對於實際修行,最好還是有師父指導為好。不要以為理解了佛法,也認識了本性就萬事大吉了,這裡面還有個實修經驗的問題。比如,時下有很多人修觀心法門,那麼,這個觀心法門是從觀入手,還是從空性入手呢?這個問題好多人都不講,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的確是沒辦法講。

    很多人聽說觀照比較得力,就死死地觀住心念,豈不知,很多人越觀心越亂,甚至癲狂。那麼,對於這種情況,最好還是要鬆緊有度,不妨先放空心念再時時覺照,這樣就比較得力了。

    總之,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要分別對待,不可一概而論。

    在靜中修行到一定階段,都要到生活中磨鍊,這是必須經歷的過程。當然,也有直接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比較得力的,這種人比較少,但基礎就比較堅固。

    修行中有很多細節,很微妙,這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來調整。所以,有一個“過來人”進行指導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要人云亦云,如果是真修行,就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也許能慢慢自悟,但不如“過來人”的一句話來的直接。

    阿彌陀佛!如果有什麼問題請提出來,只要是真修行,提出的問題就比較具體,這樣很好,方便共同探討。

  • 3 # 老張拙見

    我們從廣義的角度說,什麼是修行,日常生活就是修行,何必要融入呢。刻意為之的修行不是真修行,真修行應該是順其自然,發至內心的真善,真行為。真修行應該是積善成德,普度眾生,做好人,行好事,給社會帶來價值。而不是刻意為之,抱著修行的目的,帶著一顆功利心。比如做好事就是為了出名,幫助別人就是為了圖回報,這不是什麼修行,更是一種惡行。就像現在很多假慈善,假修行一樣,打著樂善好施的名頭,為自己謀私利,不為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做實事一樣,他們不修身也不度人,不是修行,只是旗號而已。

    那為什麼說日常生活就是修行呢?修行就是修養德行,包括一個人的思想,行為和社會活動等。而我們日常生活不就是這些嗎?

    我們日常生活中傳遞正能量,傳遞正確社會價值觀,言行舉止得當有教養,正向影響我們周圍的人都是修行。

    我們日常生活中講道義人倫,孝敬父母,教育好孩子,照顧手足都是修行。

    我們日常生活中做好本職工作,盡忠職守,為自己企業,為自己的組織,為國家民族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創造社會價值都是修行。

    我們日常生活中對自然有顆敬畏之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善待我們生活的環境,愛惜一草一木就是修行。

    日常生活就是修行,大修修於世,小修修於廟,人生處處皆是修行,何必刻意為之。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好好生活,好好做人,思想正,德行好,皆是修行。

  • 4 # 東家APP

    在點滴中修行,一碗麵也是哲學。

    世界上最高貴的料理,並不在紐約或是哥本哈根遙遠東方的一所偏僻的寺院中,一位59歲的尼姑,站在了世界素食料理之巔。

    ——《紐約時報》

    在豆瓣評分高達9.2分的紀錄片《主廚的餐桌》評價她道:“她的每一次烹飪,都稱得上一場御前表演。”

    在此之前紐約時報作家 Jeff Gordinier本以為素食料理就是沙拉或煮得爛熟的南瓜泥,但是自從品嚐過靜觀師太在美國紐約個人頂級美食秀後,他說道:這次午餐改變了我的生活

    17歲瞞著所有人出家

    年幼時,父親教導她:“一個女人要想找到一個好丈夫,就必須得有隨手做出七道菜的能力。”

    靜觀師太出生於1956年,在七兄妹裡排名第五,八九歲時的某一天,她趁著父母外出勞作,學著母親平時做面竟有模有樣地做成了一碗手擀麵。父母都不敢相信是靜觀做的,和麵、揉麵、擀麵到煮麵都是她自行完成,這裡好像就有預兆食物與靜觀的關係。

    17歲那年母親去世,這對靜觀師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她悲痛欲絕,無法理解人為什麼會離開,轉而想到或許脫離俗家人的生活,就不會再為了人世間的因緣困擾。

    就這樣,還在讀書的靜觀,瞞著家裡所有人,獨自上山出家。最初只是逃離失去母親的悲痛,但是隨著修行,靜觀遵從心兩年後正式出家。

    我親自種植它,並將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

    靜觀師太在寺廟旁開闢了一方菜園,無柵欄隔開,森林與菜園是沒有界限的,一旦她將種子播散在土地中,剩下的就由空氣、水和Sunny,一切都是從大自然中來,又迴歸到大自然中去。

    靜觀師太人物食物最重要的味道其實來自於自然,完全放任植物在自然生長,有蟲子啃食她也不制止,這讓很多人驚訝這是“有機食物嗎”有機食物貌似和這完全無關。

    靜觀師太將這種方式當做與天地交流,她與自己其使用食材之間的關係親密無間。

    她說“我親自種植它,並將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雨水、太陽、土壤、種子,它們是我的烹飪大軍,這是順其自然。”

    我不是廚師,我只是一介僧侶

    修行者的生活是艱苦的。僧人們每天凌晨4點起床,做禮佛禱告,到9點前在田裡勞作,一天下來還有兩到三次的冥想、修行,直到晚上10點睡覺。

    最開始到寺廟時,她就為僧人準備了一年的小菜。為修行的僧人提供能量,並給大家帶來愉悅,靜觀感到非常開心。從她出家到現在的這四十多年中,烹飪成為了她最重要的修行方式。

    她的廚藝收到越來越多人的讚許,甚至享譽海外,因為優秀的廚藝而被世人所知的她,卻說:“我不是廚師,我只是一介僧侶。”

    她認為自己烹飪也是在修行,廚藝與佛法融匯貫通。人與食物,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天人合一。她一直沒有忘記的,就是這顆不變的初心。“在食材的轉變之中,你能看到過去、現在、未來,能看到時間的迴圈往復。”

    品嚐過她的食物的人,能感受到師太在烹飪中,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熟思和關心,是一種特別的關心方式,甚至比你在最好的餐廳中,所體驗到的關心還要好。”

    古人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靜觀師學也是如此,她遵從自然,將種植、烹飪的過程當做與天地的交流、與人的交流

    她的食物不僅僅關乎味覺,眼觀、耳聽、鼻聞、嘴嘗,也是去用心感受。靜觀師太的素食哲學,在生活點滴裡用心去對待,也是一種修行。

    無論是烹飪,還是工作、運動、生活的其他方面,保持平和的心態,用心去感受真誠對待人事物,找到自身最舒服的狀態,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隱士生活!

    不忘初心,自然享受!

  • 5 # 無名氏0987

    世俗是世俗,修行是修行。為什麼非要雜糅到一塊呢?

    真修行不是電影小說裡那樣,更不是雞湯故事裡那樣。那是偽修行和假修行。

    如果真心向道,建議找明師正法(注意是明師而不是名師,正法跟宗教也是兩碼事)。

  • 6 # 盛世南迦

    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其實很多人都誤會了,

    以為禪宗所說的吃飯睡覺,

    日常生活就是修行。

    其實哪有那麼簡單,

    這只是口頭禪,

    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修行。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

    都經歷過悲歡離合,

    都有過順境、逆境,

    但是這僅僅只是經歷。

    如果你在喜怒哀樂之時,

    體會到了因果、緣起;

    在取捨之間,

    認識到了事物的本質,

    這才是修行。

    生老病死本身不是修行,

    而是生命的過程。

    但是我們在痛苦中,

    認識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常,

    由此生起出離心和慈悲心,

    並且推己及人,

    這才是修行。

    所以,

    日常生活本身不一定是修行,

    但如果你能把生命的經驗,

    即使是由分別心帶給你的感受,

    用於鞏固自己的菩提心,

    這才是修行。

  • 7 # 靜中乾坤大

    練氣功有素者可以用許多辦法,將修練巧妙地融入日常生活(指醒覺狀態)之中。有句修練諺語說:“行駐坐臥,不離這個(按:指意守下丹田)"。無論人是在動態或靜態的時候,最大限度地放鬆身心,用意念輕輕地意想下丹田,這種作法雖與正式練功效果不一樣,但只要自然而然地長期堅持,的確會收到類似練功的效果。我們稱這種類似練功的內在意識活動方法叫"保持氣功態的方法”。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還有一種"持咒(唸佛號)融入修練法",方法運用得當,亦可不露聲色地巧妙地將修練方法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舉例如下:

    大家熟知的觀世音菩薩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雖僅僅是六個字,長期持誦此咒,有開智益慧和消災祛難等諸多功德,妙不可言。持誦此咒之功德與持誦大悲咒之功德殊勝無異,長期虔誠持誦者,自會感應殊深,受益匪淺。平素無論在任何場所,只要是在靜態之時,可意想雙掌合十於胸前,先虔誠默唸"南無觀世音菩薩(3遍)”,保持意想內容,默唸真言:"嗡嘛呢叭咪吽”。默唸七遍、二十一遍、四十九遍、一百零八遍皆可。接著,默唸:"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最後意想胸前合十之手印散開,雙手十指交叉輕貼小腹下丹田處,默唸三字總持"嗡~阿~吽"三 遍,意想下丹田三分鐘即可。

  • 8 # 趙永0

    宗教的最終目標:透過系統的理論學習,用成熟、完善、可行的方法去實現人類社會的大治大同(實現共產主義)。有豐富廣博的眼界、有明辨是非的眼力、選擇適時應運大乘法門,先把自己度過去(實現明心見性),用(明心見性後的神通)事實實踐證明的思想與理論自己是對的。用現實的、今天的親身經歷為別人提供借鑑,讓別人也有所教益、成就。共同造就“人間”的極樂世界、逍遙淨土、和諧社會。

    宗教給了人們一個共同最終目標:透過學習看破人生無常的假景,從而修正磨練身、心、言、行、意。讓自己成為一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好人”!人成道成!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做一個心安理得、問心無愧、“正、直、善、良”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有益、有貢獻、不昧良心的人。善於戰勝自己的私慾,心地坦蕩、自律自愛、志趣高雅、作風高尚、氣清人純。

    1、修道,解道。

    (1)修道,要拜明師,更要博覽群經,開闊眼界。深入瞭解道“理”,瞭解什麼是“道”,“道”在那裡,必須弄清歷代神聖都是怎樣教弟子的。要學識遠大,頓悟道心不惑,才能“得道”。“得道”,就是能有理有據的識破各種各樣的魔王變化的假相,能識破魔王給法奴的“玩具與枷鎖”,同時把真的開示給世人。

    “道”在哪裡?道不生不滅、無形無相、無處不在,在百姓中,沒在廟裡,神像在廟裡。道是大自然的真理。大自然什麼真理?天無為而四時行,地無為而草木生,人無為而明心見性,齊天大聖無為而成為鬥戰勝佛。

    (2)神聖怎樣教弟子?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經書是講道理的,介紹道內詳情,豐富人們知識面的,啟發道心的一種“媒介工具”。“佛法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若從紙上尋佛法,筆尖蘸幹洞庭湖。一笑拈花傳的法,禪門迷客為覺察”,就是說:道在經外。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芸芸眾生中去尋找踐行“明心見性的不二正法”並且已經明心見性的明師才行,絕不能“重書而賤人”!況且,很多傳承真道的人多不識字,你若重經書文字而輕人,定會因為“有眼不識泰山”而與明師錯失奇緣!

    大家一定要記住:“諸佛妙理,非關文字”。沒有明心見性後的神通手段證道的人,只要他沒有“正法本一無二”的意識,無論他多麼“精通教義”,也無法證明他不是“有修無證”之人,這樣的“知解宗徒、誇誇其談之輩”多是魔王級別的妖人。

  • 9 # 平涼家長之家

    如何把修行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一顆心的情深與修行,是“腳步重了地會疼”

    本色是熱播的一部刑警偵緝調查題材電視劇的名字,本色是性格色彩學創始人樂嘉二十把“自剖”小刀哲學書籍的名字,本色還是一部黃土高坡和黃土高坡上人們豐富深沉生活的長篇小說的名字,本色亦是一家注重本色、品質與藝術的國際連鎖夜店的名字——於我而言,本色卻只關乎一個人和一座山。

    1

    那個活得響亮的人,他有一個關於本色的響亮的名字。

    那人於陌生時候安然執手引,將四面危牆拂開,將曲徑後頭那一捏兒微弱燭光堅定守亮。而後,我看見了前行的方向,亦看見了數年後的四面綠柳與十里荷香。那人,卻於我無知不覺時候漸隱於紅塵深處,漸隱於我的心情與生活之外。漸隱技術是數字化時代最尋常的景別轉換手段,也是心理諮詢時候證見晴天與溫暖的美好體驗——可是,一個人於微茫紅塵裡為你堅定修一座燈塔,而後,他自己卻一點點退,退進燈塔蔭濃處,退成無垢無滅的那一抹夜色,退出你繁花錦繡的當下與未來,你要怎麼辦?

    我能怎麼辦呢?

    我沒怎麼辦。我只是一路向前、向前、向前。

    只是,總有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於某回雨夜瀟瀟聽荷時候,於某個凌晨莫名醒來時候,於某回猝見一角衣衫時候,於某座陌生城市撞上某段時光時候,會默默回望,安暖懷想。如同旋復花兒小小身子能夠明亮出太陽的光芒,我會以心為鼎,起一爐清茶餵養的沉香,起一個流沙滾滾綠洲微茫的香境,以魂為引,引回沉香初傷時候鮮活的疼痛——疼痛實在是好東西,可清心明目,可引渡過往,可於花團錦簇時候不繚亂不張狂,不在無知無覺時候理所當然的遺忘。

    是的,不論世事如何變遷,我總是會在黑暗與寂靜裡處之泰然,因為我知道,總是會有一些人和一些過往如同一座山的存在與成長,從來是初心不忘,本色模樣。

    2

    那座山是南山。

    南山越來越好看了,從垂髫童子的青澀,至十五及笄的飽滿,再至風華初綻豔名開。那些弱不禁風的小樹一天天有了蓬勃模樣,或蔭濃蔽天,或新材棟樑;那些怯生生的花兒朵兒開的激烈,是大紅便火噴噴爆開,是豔紫便邃幽幽沉澱,是鴉青便月兒圓圓涇河花畔守晴大雲寺挑角飛簷上那一片碧藍晴天,是潔白便如同雪花飄舞時候紅泥火爐上的梨花釀清清綿綿。春時候的南山,迎春開遍,鵝黃色的花團團撲嚕嚕跑,將淺翠色的新裝勾惹了來,將雪藏了整整一個冬天的唱腔呦呦啟用;夏時候的南山濃綠如墨染,紫羅蘭六月雪三色堇和勿忘我深深淺淺深深,是大家貴女的端莊,是端莊眉眼後頭絲絲縷縷絲絲的風華;秋時候的南山換了衣裳,颯爽英姿氣息蓬勃屬於春的騎裝,自由奔放明朗飛揚屬於夏的胡裝,皆都換下了,交領半臂襦裙,深衣雙繞曲裾,端得是灑脫飄逸;冬時候的南山悲風四野煙火漸稀,桃枝上不知名的鳥兒獨自在梢頭,凝望柏林深處誰家墓地前黑色的尖碑。月明深夜,一個人在高高的山上,遙望結界外一城燈火,遙望燈火下每一扇窗子,遙望窗子裡那些或瘋長或偃息的故事。

    南山有股子詩酒味,有股子菊花味,是介乎於柴米油鹽與琴棋書畫之間的那種味兒。

    南山之西以崆峒區實驗小學為結界點,南山之東以圓通寺為結界點,兩點相連牽,便是清楚分明的結界線。

    結界外是紛紛攘攘紛紛的紅塵,結界內是清清遠遠清清的放下。

    紅塵內,摺子戲輪迴登臺謝幕,一場喜怒哀樂,一場生老病死,再一場富貴雲煙;紅塵外,清風徐來,花自盛開,綿延向遠的莊稼與群山在晨鐘暮鼓裡清淨平等,在自度度他中正覺慈和。

    我喜歡著南山。喜歡初見時候漫山遍野荒草叢生的寒素,喜歡如今百般紅紫芳香豔麗的歡容。或袖風染雨亭臺西,青絲風凌愁腸系,亦或者,雲淡風輕離人憶,醉別煙雨訴故里。一場一聲是把酒東籬,一聲一場是烽煙鐵騎,一聲聲是珠淚燙傷了舊年嫁衣,一場場是彈劍吟曲雪覆了紅梅——南山於我實在是有許多故事,那些故事或寒素或歡容,都是命裡註定勘不破的韶華,都是萬化冥和本色性情。

    3

    佛說,看破是心不顛倒,放下是心不貪戀。

    我問佛,看破了微茫紅塵我一個人要怎麼活?放下了光陰哪得酒消磨?

    佛說,時間總是如期而至。

    4

    於是,桃花盛開時候,我去桃林。

    在這之前,我是不喜歡粉紅色的,總覺她偏於曖昧和中庸,不夠真純,不夠性情。

    此一刻,從崆峒區實驗小學旁邊亂紛紛正挖的泥徑上來,跳過水泥臺階上汪了多半天的一池子積雨和積雨裡浮浮沉沉的花瓣,繞過大紅大紫廊簷下蕭瑟纏綿清幽蒼涼的二胡,掙開那馬尾和松香摩擦的哀哀,沿西山便道一徑向前。早先獨佔了整個春天迎春花的嫩黃,被一夜間滿了枝頭的新綠破開,調色盤裡深深淺淺深深,青蒼碧綠藍次第涸開。眸底景別一往縱深唰唰重新整理,貪婪攝受不能魘足。卻是,突然就有一那麼一根形質分明的細絲,在清風裡輕輕一蕩,就纏住了被煙火紅塵燻鈍的鼻尖。關於香,武俠小說裡有許多詭異奇幻的描寫,最出故事莫過於不知名的某個小門派秘製追蹤香,任你有孫行者上天入地的本事,但凡沾上那麼一丁半點,從此便千萬裡留蹤,再也躲不開逃不掉。此際,那一絲細韌的甜蜜,將鼻尖牢牢勾住,一寸寸牽著引著度著,一寸寸向那蜜源處貼近、貼近、貼近……巡香追蹤半垂的眼眸兒堪堪半開,嘭一聲雷炮般轟鳴炸裂開來,是一望無垠的粉紅,滿眼睛的粉紅喏,粉紅色煙霧粉紅色雲霞疊疊重重疊疊升騰翻卷,初春的蕭索欻一聲就被揭扯開,新新鮮鮮在眼前是將要被新日子填滿迭換的新臺歷,頁碼兒整整齊齊疊連,是新暫暫三百六十五個粉紅色的希望和未來。

    停在桃林西口的小徑處,一眼望進去,望不透。枝枝蔓蔓繁豔的粉紅,一瓣瓣競相乘風來,將我的髮絲頭臉與眼眸也染的粉嫩——粉嫩呀,多麼柔軟,多麼清鮮,是嬰孩兒水嚕嚕肉嘟嘟的小臉,指尖顫顫地心疼,還不曾觸到摸到,心兒便軟塌塌成了一灘水。那灘水清清澈澈映出太陽色的笑臉,映出月亮色的柔軟。綿綿地笑臉需得豐足好日子將養,晴晴地柔軟慣飲綿綿無絕衰的愛憐。是的呀,粉嫩嫩的粉紅,是多麼有底氣有禪意的顏色。以紅黃藍的三原色細細勾兌能出上百種顏色,而多之一分則濃、少之一分則淡的肉粉色、淺粉色、紅粉色、朱粉色、桃粉色,都在這桃林裡了——得用怎樣的文字才能再現這種屬於靈性層面剎那灌頂的體驗呢?多麼無力,文字是如此的蒼白!以纖細敏感的眼眸和心,透過頂尖映象高手無聲而渾然天成、廣袤而纖悉無遺的鏡頭,才能夠體驗到此刻這現場體驗的萬分之一。不,不對,不全是這樣,有一種人是可以同境同心同體驗的,那就是茶道聖手。他們將放茶葉、倒水喝這兩個再簡單不過的動作,渾然天成為繁複、講究而神聖的茶道儀式,並將這種儀式感完美地注入生活,再以之入骨,再將那和、那敬、那清、那寂以飲者的修養、情緒表達出來,形成某種超拔出塵的氣韻和氣場——這便是此一刻的花境,有形有質真實存在於天地間的花境,獨屬於桃花花瓣和顏色的花境。清清綿綿清清,是雨前茶樹上嫩芽,是歷史深處的圓通寺和圓通寺的暮鼓晨鐘,它們祛襟滌滯,將我的眼眸導和作大地,致清作天穹。

    5

    這一刻,裝滿了煙火心事的身子輕成了一片兒羽毛,在只有足夠豐足的好日子才能夠養出來的粉嫩粉嫩的笑臉臉裡飛舞,飛著飛著,自已個也變成了那笑臉臉,粉色的心與身子是一隻粉色蝴蝶在枝枝梢梢與藍天白雲之間自在蹁躚,亦或者,是一隻粉色魚兒在粉色海洋與藍天白雲清澈倒影裡自由遊戲。

    低了眼角眉梢,小心翼翼從紛紛揚揚花瓣雨中穿行。腳尖也是立起來的,芭蕾舞的姿態,生怕實騰騰大腳掌落下去踩疼了粉嫩粉嫩的花瓣瓣。就連腳尖的落,也是儘可能輕輕輕地,如同蜻蜓點過水麵——封錮於記憶深處本以為早已忘卻的某個斷片突然就活過來了,被這粉色的輕盈與心疼啟用。

    毛嘟嘟地刺兒菜粉紅了整個山坡時候,庭院旁棗樹上薄綠色的小燈盞盞變成了肉粉色,至而淺粉、紅粉、朱粉,一徑粉深了去,再而紅、丹、赤、朱,一徑紅深了去。小小人兒哪經得住這活色生香的惹逗,乘大人不注意不管不顧爬上棗子樹夠尖梢上棗子,夠不著了就可勁兒抱了枝梢子猛搖。那粉嫩嫩地粉盞盞還沒打算離開枝頭,哪肯輕易就與梢頭生死別離,任我怎麼折騰都不落地,索性就探了身子攀扯枝梢,等小肚兒溜圓心滿意足下得樹來,滿樹殘枝滿地斷葉一派狼藉。就著棗樹下柔軟明光做針線的小腳奶奶就會絮絮地嘮叨,枝葉子傷了樹會疼,腳步重了地會疼——腳步重了地會疼呀?滿地搶棗子的孩子們轟一下笑開來……時間是多麼奇妙的小東西,竟是在趟過了數十年塵世煙火後,竟是在這一刻,在這無垠向遠不染塵垢的粉嫩桃林與情緒裡,才堪堪心予身受,會疼的呀,腳步重了地真的會疼。

    桃林深處,深青色長袍的老人們正在打太極,他們神情肅穆,肢體莊嚴;他們行雲流水導引吐納掤捋擠按,粉紅色花瓣幽幽緩緩下來,停泊在他們頭上肩上和千層底的鞋面上。那粉紅遇上這深青,那一動遇上這一靜,柔婉和睦,恍若終至歸處的安穩——“腳步重了地會疼”,淺淺一句,悲智雙行。終究還不算晚,發此心,覺此意,我是在靠近。

    6

    Sunny的影子漸次顯了暗沉,遠山亦模糊了分明輪廓,停的太久些,閉閉眼狠狠心,掙脫這軟香紅芳的淪陷。

    從花間斜斜穿插,腳步慢慢輕輕落下,是一顆顆圓溜溜小石子砌成的小徑。各色小石頭合力,將一股子酥酥麻麻遞到腳掌心,隔著一層一層柔軟舊棉布納成的鞋底,那力道有些含糊,那含糊讓人由不住心頭癢癢滴,想貼近些、再貼近些,好清清楚楚感應並和合它的撩撥。半步寬的小徑,在松柏、旱柳、榆樹、刺梅、迎春和月見草、狗牙花、藍雪花的搖曳裡一徑向遠,零落幾點Sunny穿越這層層芬芳,落在深青色和玉白色小石頭子砌成太極圖上,那晴暖柔光一圈圈蕩了開來,迷茫了眼前頭的綠和紅,迷茫了來路和歸路,一時間竟暈眩眩不知今夕何夕身在何處。

    一隻幾近透明的蝴蝶落在袖口,竟是輕攏了翅翼準備小憩的模樣——它也迷糊了麼,袖口彩色絲細繡了茶梅,一色兒深淺不一的粉,花瓣兒疊疊重重雍容卻空靈。蝴蝶透明地翅翼被茶梅染成了粉紅,這粉紅的蝴蝶將我喚醒。長長地嘆了口氣,自己也覺莫名——會不會有那麼一些時候:時間對了,情緒對了,環境對了,身體與心一不小心就化了開去,成為周遭紅與綠的一部分,或是清風一縷輕翼一羽,或是石子一枚花香一掬,那樣的時刻便會無可名狀地深深地嘆息,如同久餓的旅人遇著熱騰騰大鍋燉肉,如同懷春少女遇著夢中少年情竇初開的知慕。

    懷著這一縷微茫和微茫醒後的惘惘,一級一級向上。如夢如幻的粉嫩柔軟留在了身後,突然就奪去了明亮華光與春日軟香的,是威風凜凜如同士兵的蒼松翠柏。密密疊疊的枝葉從頭頂覆過去,覆成另一重天穹。這天穹完全迥異於白雲映襯著的輕快蔚藍,這天穹是重重深深重重的綠,這綠太壓迫太深濃,簡直要無法呼吸了。所幸枝頭有新生的些微薄荷淺翠能救一救場,讓人不至於生怯生畏轉身逃離。植株們簡直不得了,個個兒性情分明,本色登場,卻偏能於剎那改天換地。前一刻還是軟香紅羅桃林春漲醉酴酥,這一刻卻是松柏翳岡岑刀兵相向,分明只隔了一箭之地,綿綿流轉正相宜的春衫,卻簡直要擋不住這突然襲擊的深寒了。

    深深吐一口氣,將胸腹間的氤氳旖旎粉嫩芬芳吐出去,且以麥芒之鋒銳來會這清寒孤寂。是啊,活著,從不諳世事的懵懂活到九九八十一難經遍的花明,風雨如晦捱得受得,所依仗不過腔子裡這麥芒般柔弱卻鋒銳的一點風骨。

    7

    撿了塊沒有叢生植被的空地盤盤腿坐下——在今次之前,山野間席地坐時候,都是撿青草肥美處,綠茸茸地毯似的,又舒服又幹淨;這回到底有了不同,怕塵濁盡染的身子會壓傷壓疼了這些個小小生靈。多奇妙,人們說養成一個習慣至少得仨月,破壞一個習慣卻只需三天;而我,養成為大地為小草為花瓣們心疼的習慣,不過三秒,卻會三生三世地不忘。

    盤盤腿的坐,有松柏的風骨,是我喜歡的。

    此刻,在松柏林下,以松柏的姿態俯瞰整個南山——俯瞰是生命的必須,類同於甘草,藥生則瀉火,炙則健脾胃而和中,解百毒而有效,協諸藥而無爭,是中藥裡的“國老”。

    8

    此際的南山與驚豔桃林初見時候,幾乎無同處。

    南山當得神來之筆,很是得了些園林景觀妙趣:雖由人造,宛自天開——屬於這座小城的人們真心該感謝的,感謝這一方天,開得如此山;感謝這兩屆當權者,造得如此景。

    於真正意義上的園林而言,南山欠了丘壑嶙峋,但勝在因地制宜;少了重巒疊嶂,但還能俯仰生姿。南山有些公候貴卿私家別院的韻致,將天開之自然與人造之雅意倆倆契合,彼此催發,生機流轉。婉約處“雨中草色綠堪染,林裡桃花紅欲燃”;出塵處“居士高蹤何處尋,居然城市有山林。”

    南山的區域劃分功能齊全,山頂處有老年公寓,也有酒家莊園。山腰處梯埂迭迭,一層層有走高冷路線的松柏林,也有小鮮肉式的桃林,間或穿插於梯埂間的青石小徑畔,自然衍生的野草野花與園藝師精心培養的似錦繁花,一野趣一雍容,相映成趣,芳華頻仍。

    南山最平坦寬敞的底座是健身場,黃色的藍色的各式各款健身器材一溜兒排開,很招孩子們喜歡。孩子們的喜歡就是大人們的足意和動力呀,這些煙火氣息的追逐嘻鬧就成了南山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了人們從山下紅塵煙火中出來向山上尋求短暫寧靜的必經處,這必經處結連著山下儒之入世與山上道之出世,也記錄著一個個小小生命懵懂、生長、成熟、死去的更迭與生命繁衍迭代生生不息的指望。

    總之,南山是秀外慧中的,一山兩開。中軸線的長臺階往詩意了說,是將老大筒的竹簡運堆山頂再猛地推落,嘩嘩滾下來就成了如今的路,平緩處竹簡平展,陡峭處竹簡迭連。中軸線兩邊,有松柏超然,有桃林絕豔,有垂柳環抱,有鮮花盛開。間或也有圖型別致顏色沉靜的鵝卵石小徑從中軸線兩側斜挑出去,將目光或腳步引進紆且直的深處。那深處景別各有千秋,空靈若輕雲蔽月流風迴雪者有之,肅殺若寒光鐵衣劍河風急都有之,它們一層一景一蓬萊,或綠筱密復是碧玉小家女倚門待郎歸的嬌媚,或濃豔凝香是牡丹在盛夏Sunny裡的綻放,或清正勁挺是言官慷慨赴死的激昂,或嫻靜端莊是當家主婦鋒芒內斂的華光……慢悠悠或走或留,蒼松翠竹作伴,清風明月比肩,將這偷來的寸許閒時光慢慢消磨掉,多麼好。

    9

    就這樣,以松柏的姿勢俯瞰南山,也俯瞰自己。

    關於南山,有許多美麗記憶,十年客居加加減減的算,即使再不愛走動的性子,南山上也印下了三五十個美麗故事了,這故事一個一個連綴,可不就是一個最本色的自己。山下的日子裡,有掙不開的紅塵,一些人一些事縱然違著本心,也大多要遷就著得個周全。山上不同,腔子裡那顆心只為自己跳動。

    迎春花初初明媚時候,來過。沿西便道一路上去,眼眸被蓬蓬碧玉芽葉兒的綠和密密複復迎春花的金衝勾過來扯過去,懵頭懵腦簡直要忙不過來;不知不覺到了山頂,繞過鏤空窗子的莊園圍牆,偶爾會有一些淺笑和茶香從窗子裡逃出來,撲在路人的臉上心上。莊園外牆圍很長,走啊走地走到最東端便是下山的便道。東端山頭邊有一小塊空地,是甚佳極目遠眺處,玉樹臨風往那兒一佇,城市全貌皆入眼底;沿東便道下山,銀杏國槐等漂亮景觀樹新生的芽葉在清風裡淺吟低唱,淺碧色柔光將人們臉上地笑意襯的軟軟明亮。偶有逆向上山的年輕人足尖輕輕一彈勾住了那綠枝兒拉到鼻尖,嗅一嗅再就手放開,枝條兒便舞動起來,姿態柔曼酣暢。這樣大半個圓繞下來,再穿過笑語喧騰的廣場,便回到了自樂班子二胡聲幽幽長長的五彩長廊,至此就是滿滿的一個圓了,終點重疊了起點,春天覆蓋了冬天,一個人或有伴的路,便生生不息,雅成了詩,淡成了詞。

    白色的紫色的槐花香溢了整個城市的初夏,來過。

    金色的墨色的菊花絲絲縷縷低調著奢華的金秋,來過。

    萬物蕭殺天地間一片清寒的冬天,來過。

    每多一次的來,便顯見得與紅塵的糾葛疼一分,與南山的纏牽深一寸。那些在我身伴同行的人們,曾花前軟語月下吟,曾詩酒作伴不還家,也曾飛紅了臉兒熱血沸騰捭闔於歷史深處,也曾不言不語只默默陪著伴著捱過幾近滅頂的疼痛……響必應之與同聲,我終究是幸運的。有人說認養一棵樹就是認養了一個鮮活的生命,那麼我認下這座城認下這座山,是不是就意味著我認下了另一個自己?認下了傷害與背叛,認下了殘損與苦寒,認下了糾葛與纏牽。是的,認下。認下是愉快地全然地接納,接納這座很不喜歡卻不得不來、不得不留下的城市,如同藍天白雲上下枝梢上快活吟唱地蟬兒,認下泥土深處還不曾蛻變時候的醜陋。認下是林逾靜是鳥更鳴,是動歸念是悲倦遊,是月影憧憧是煙火幾重,是容顏遲暮是傾世溫柔,認下是生命最好的圓滿與修行,是桃花粉嫩,是松柏常青。

    10

    佛說:修行是走一條路,一條通往我們內心最深遠處的路。

    我說:一座城的良心是下水道,一座山的本色是起坐能平,一顆心的情深是“腳步重了地會疼”。我的南山,我的記憶中和當下的南山,將與我一起,在無垠時光中慢慢慢地修行,以一朵花一縷風或一掬Sunny一顆良心的模樣,在微茫塵世中深情。

  • 10 # 愛夾娃娃的Dollar

    對於實際修行,最好還是有師父指導為好。不要以為理解了佛法,也認識了本性就萬事大吉了,這裡面還有個實修經驗的問題。比如,時下有很多人修觀心法門。

    下面為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分享的內容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路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解答。

    聽說觀照比較得力,就死死地觀住心念,豈不知,很多人越觀心越亂,甚至癲狂。那麼,對於這種情況,最好還是要鬆緊有度,不妨先放空心念再時時覺照,這樣就比較得力了。

    在靜中修行到一定階段,都要到生活中磨鍊,這是必須經歷的過程。當然,也有直接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比較得力的,這種人比較少,但基礎就比較堅固。

    以上分享的內容都是個人的觀點的看法。同時也希望我分享的內容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項羽一人追殺幾千人,古時候的大將真能以一敵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