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淺廢

    諸葛亮認為馬謖是自已人。

    他已經預測到馬謖可能會犯的錯誤,並且給了馬謖錦囊。他應當會聽自已這個老師的,過去馬謖都聽諸葛老師的。只要正常去辦,街亭不會失,且能守住。

    諸葛亮不覺得用馬謖去守街亭有何不妥,很簡單件事情,功勞還大,肥肉給自己學生正好。硬骨頭就交給其他人去啃,比如北伐其他先鋒所臨之敵哪個不比馬謖街亭之敵強大。

    但他諸葛亮失算了,極小機率事件發生了。

    -街亭之於蜀漢北伐作用一般,對於曹魏擊潰北伐卻意義非凡。諸葛亮用馬謖守街亭沒錯。馬謖不發神精病,正常發揮是守的住街亭的,爾後戰線前移,街亭壓力就下降了,其功甚偉!

    說明用人不能只看過去,還得看當下,還得監管,按章程!

  • 2 # 劉子魚

    在《三國志.董劉馬陳董呂傳》中講述馬謖時說: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三國演義》重也有類似故事,最終都因失街亭而身死。

    劉備為什麼會認為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呢?

    首先,《三國志》中劉備身經百戰,軍事經驗在其生前是要優於諸葛亮的,“馬氏五常,白眉最良”,作為主公的劉備肯定與五人交談過,誰有才能,劉備肯定知道的。馬良死於夷陵之戰,從官職上來講,夷陵之戰前馬良為侍中(侍中為皇帝近臣,文官體系中官職較高),可以說是作為未來主力官員在培養,馬謖則是一些縣令、太守等職務,政治才能比較好,但幾乎沒有任何軍事經驗,所以劉備會認為馬謖實際才能不足。

    其次,“不可大用”並非不能用,說明劉備對馬謖才能還是有部分肯定的,只是能不重用盡量不重用。馬良夷陵之戰死後,“先主拜良子秉為騎都尉”,作為馬良之弟,且與諸葛亮關係較為親密的情況下,劉備還是在臨死前叮囑了諸葛亮。

    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邰戰於街亭,為邰所破,士卒離散。亮進無所據,退軍還漢中。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良死時年三十六,謖年三十九。——《三國志.董劉馬陳董呂傳》

    可見,當時守街亭有很多比馬謖更合適的將領,而諸葛亮很堅決的用了馬謖,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重用馬謖呢?

    1、諸葛亮與馬謖談論軍事,終日不倦,自晝達夜,說明了諸葛亮不僅和馬謖關係好,還非常的欣賞馬謖,而且馬謖在戰時提出過一些如“攻心為上”的戰略觀點,深的諸葛亮的心意。但是一個好的參謀並非一個好的將領,如紙上談兵的趙括,二戰時期德國由參謀轉為將軍的保盧斯,都找收了重大的失敗。

    2、蜀國政權中的荊州士族派和益州士族派之間並非如此的和平,劉備起家的老班底關張早就垮臺,蜀地因地理位置易守難攻,益州士族派更希望掌握實權而不在乎誰來執政,對諸葛亮北伐持消極態度,如在後續幾次北伐中諸葛亮出祁山,李嚴運糧不濟,姜維在隴西時費禕牽制。所以,諸葛亮有意讓馬謖守街亭,也是希望更多的荊州將領掌權。

    3、在劉備去世前,諸葛亮“精於行政,諳熟韜略但苦無領軍的機會”,而此時的馬謖也是這狀態,諸葛亮對馬謖給予了厚望,諸葛亮對馬謖的有意安排,在當時極有可能已經作為諸葛亮自己的接班人培養了。

    也是因為以上三點原因,理智客觀的諸葛亮並沒能發現馬謖的缺點,而馬謖失街亭的關鍵原因也在於其自身:讀聖賢書才學過人,又立功心切,長此以往,心裡便有驕縱之氣,一旦得志拿了兵權,便想大幹一場,誰的話都聽不進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歲了,沒房沒車沒女票,有存款10W,月薪10K的機械狗,很迷茫很焦慮,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