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udtyf23171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註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龍城,匈奴城堡,這裡指名將衛青,他曾攻打到匈奴的龍城城堡。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裡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5.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6.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古代常憑藉它來抵禦匈奴的南侵。 [簡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思念名將李廣和痛恨匈奴人入侵的思想感情。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裡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裡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要衛青、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名將衛青和李廣,他們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裡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王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出塞二首(其二) 王昌齡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裡金刀血未乾。  [簡析]  這緊接的這首詩,描寫的可不是一個“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那種腐化將軍,而是一個身先士卒,奮勇當先的將軍(從白玉鞍、金刀之類的可以看出描寫的是將軍,不是一般兵卒)。所以和上面的第一首出塞詩聯絡起來看,那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意思大概是說,只要有龍城飛將這樣的英雄在邊關鎮守,胡兵胡馬就休想踏過陰山一步!這才是盛唐恢宏壯觀的氣度呀! 在王昌齡的時代,當時唐朝國力強盛,社會上的風氣也高昂尚武。雖然王昌齡也有“悔教夫婿覓封侯”的詩句來感嘆,但詩句中卻沒有像後來的徵婦們那樣痛斷肝腸的淒涼。只是類似於“十五的月亮,你也思念,我也思念”那樣的思念之情。而且王昌齡在《青樓曲》(這裡的青樓並非妓家,而是貴族少婦們的閨樓)中還寫了這樣的詩句: 白馬金鞍隨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揚。樓頭少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建章。 馳道楊花滿御溝,紅妝漫綰上青樓。金章紫綬千餘騎,夫婿朝回初拜侯。 第一首裡有兩個鏡頭,千軍萬馬回師長安,樓頭的少婦在悠閒喜悅中彈著銀箏,好像是歡迎她歸來的良人,而第二首就說的更清楚了,她的夫婿凱旋迴來,正要封侯賜賞呢。透過這兩首詩,透出來其他時代罕見的積極上進的氣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照樣子寫詞語笑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