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歲月流歌導演
-
2 # 散人Serendipity
日本為何突然制裁南韓,其中有何陰謀?
日本經濟產業省7月1日對外宣佈,日本將限制對南韓出口“氟聚醯亞胺”、“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這三種製作智慧手機和電視必不可少的半導體材料。
為什麼日本要制裁南韓?要知道,此舉雖然會加劇南韓電器行業的負擔,但是也會影響到本國的一些製造商。
日本突然對南韓進行制裁,是大家沒有預料到的,這是G20峰會之後很快就發生的,似乎絲毫沒有先兆。從表面上來看,日本突然出手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報復一下南韓,給對方點顏色看看;第二,挑釁南韓,藉此惡化雙方關係,為其他事宜的談判做鋪墊;三是打擊南韓的半導體產業,進而保護本國製造業。
但是如果經常關注國際關係的話,就不難看出,此次日本突然加強對南韓的出口限制,並非臨時起意!
從去年開始,圍繞南韓最高法院判定日企賠償二戰時期強徵南韓勞工、南韓政府解散由日本政府出資10億日元設立的“和解與治癒基金”、日韓“火控雷達照射”等事件,兩國關係已經非常不和諧,日本民間有很激烈的“反韓”情緒。據NPO(日本言論)的民調顯示:將近50%的日本受訪者對南韓持“不好印象”。
在此環境背景之下,日本在今年年初就已初現對南韓的報復之意了。比如從6月開始,日本就加強對從南韓進口海產品的檢疫。而日本對南韓出口的半導體材料進行限制,也是報復手段之一。之所以選擇半導體材料,只要是因為在這個領域,南韓對日本的依賴很強,透過這種手段進行打擊效果更為顯著。
此外,日本參議院選舉即將舉行,選擇這樣的時間點,透過加強對韓出口管制,安倍政府既展現出了強硬的外交姿態,又順應了當下日本的社會民意,從而為執政黨贏得選舉增添了一分把握。
之前日韓關係緊張主要透過美國的撮合來完成。然而,時至今日,美國似乎還有沒有撮合的意思。所以,目前來看,此次日韓糾紛短期內不會和解
-
3 # 國際小白君
這個問題我在上次已經具體分析過了,甚至分析韓日、中美的利益影響,具體可以翻一下我前幾天的內容,這裡就再次重複一下,日本為什麼要制裁南韓這個問題!
1、事件背景
由於安倍上臺之後,一直否認二戰的罪行,其中包括慰安婦問題和徵用工問題,日韓關係變得很緊張,且由於慰安婦和徵用工的年紀很大了,再不找日本要個說法就真的要歸天了,所以近年來了一個大爆發!
由於朴正熙跟日本政府在1964年簽訂的日韓條約,日本已經向南韓政府賠償了一筆錢,所以日本政府這一次堅決拒絕再賠錢。
但是對於南韓人來說,朴正熙本人就是日據時代的官員,加上他是政變上位和獨裁,南韓人內心其實是拒絕這個條約的,但是畢竟已經簽了條約了,所以南韓政府也不好反悔。不過這並沒有難倒南韓人,於是他們曲線救國。南韓的徵用工們向南韓最高法院提起訴訟經過訴訟結果,日本公司需要向這些工人們賠償一筆錢,如果日本公司拒不執行將會強制執行其在南韓境內的資產。
於是,日本政府向南韓政府抗議,並且舉出1964年的日韓條約,表明拒絕向南韓的那些工人們賠錢。但是由於包括日本,南韓他們是三權分立的民主國家,南韓政府擁有的是行政權,所以他不能夠干擾或者說是廢止南韓最高法院的判決。所以即便日本政府提出抗議,南韓政府也是無能為力,所以根據掌握司法權的南韓最高法院的判決,日本公司必須得陪。
總之這就是一個死迴圈,當然了,肯定也是南韓政府有意而為之的。但是從法律上來講,南韓政府確實沒有辦法干涉南韓最高法院作出來的判決。
2、筆者最近的一點小猜測
最後關於這個問題,日本政府的這一次行為美其名曰制裁南韓,其實只是把對南韓的優待取消了,說到底也不會影響到南韓企業的生產,最終也是為了做一個警告,畢竟南韓日本都是美國的小弟,要是真正打起來美國還是會受到影響的。因為日本對南韓並不是禁止出售所有零件,而是說這一部分零件,如果以後還需要出口的話需要向政府申請報告,這將花費一段時間,恢復到了2003年2004年那個沒有把南韓列入優待國的時候。
說到底還是有影響的,這個向政府申請的時間要花3個月左右,還是會導致南韓在未來一兩個月中出現零部件真空期。也算是制裁吧……
-
4 # 紙上的宣仔
陰謀我倒沒看出來,因為這次的制裁前因後果都很明白,那就是日本和南韓在歷史問題上的糾葛和現實產業鏈競爭上的齟齬導致了這次制裁。導火索有兩個,一個是慰安婦問題,一個是勞工案。如果從深層次上分析,則是日本作為被追趕者的一種憂慮和憤怒。因為日本和南韓出口商品重合度非常高,在半導體,顯示,汽車,電子產品上對日本構成了很強的競爭,甚至部分核心領域已經反超,這次的制裁,也是要打壓一下南韓在半導體上的發展程序。
其實日本在慰安婦以及歷史問題上和南韓確實是憋了一肚子的氣了。南韓的慰安婦問題,早在2015年12月28日就“慰安婦”問題達成“不可逆轉”的協議,這就是《韓日慰安婦協議》,那時候還是朴槿惠執政呢。協議的內容就是日本一次性拿出10億日元賠償倖存慰安婦來了結這個事。按說這是一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協議,怎麼能輕易撕毀呢?結果這才過了幾年,文在寅上臺後就不認賬了,認為這份協議當時“未充份聽取受害者意見”,是朴槿惠外交無能才簽了這份協議,現政府不打算認,要推翻了重談。
第二個,就是勞工案。這個說實話比第一個還過分點。勞工案是為當年日佔時南韓被強徵的勞工索取賠償的案子,這事早在1965年雙方也達成了協議。但是南韓這些年又拿出來了。結果三菱重工表現的非常強硬,連最低限度的道歉都不肯做。所以南韓直接扣了三菱的在韓資產,要用變賣得到的錢來強制賠償。
這倆事加一起,徹底點燃了日本的怒火。大家都知道其實一直以來,日本和南韓的關係都不算好,雖然經濟交流火熱,但是雙方是相互嫌棄的。加上近些年南韓確實是經濟成長迅速,在半導體和顯示技術上大出風頭,相比之下日本這邊先的暗淡無光,加上90年代南韓在半導體崛起過程中給日本使的絆子,可以說南韓是踩著日本和臺灣的頭上位的,日本這邊怒火徹底爆發,打算新賬舊賬一起算了。
日本這次對制裁是精準的外科手術打擊,只禁了光刻膠、12N的氫氟酸和氟聚醯亞胺,這三種都是半導體加工領域的原材料,銷售額並不高,因此對日本的經濟影響不大;製成工業品和商品則沒有動作。這說明,日本的態度很明確,就是想讓南韓感覺到疼。因為半導體這塊是南韓出口創匯,GDP增長的引擎,雖然在其他領域日本還有不少能制裁南韓的地方,但是如果全面開片日本也會受傷。這事在南韓可以說掀起軒然大波,因為日本是算準了南韓這三樣化工品沒有自產能力的,也沒有太好的可替代方案。這樣的動作,除了報復南韓在歷史問題上的反覆無常,也是在敲打一下南韓,就是讓他們認清現實,雖然三星、海力士等半導體企業近些年無限風光,但是還沒到可以完全撇開日本的程度,外交態度上也要收斂一點。
雖然晶片近些年日本衰落的厲害,被南韓搶去了風頭,但半導體制造原材料這塊南韓尚未形成替代,兩國實力上還是有差距的
-
5 # 嘴強
日韓歷史問題糾纏已久,比如本來慰安婦問題已經在朴槿惠的任內做了“歷史解決”,日本以和解的方式給予援助金10億日元,但隨著日本因為政治問題制裁南韓,文在寅政府已經在制裁發生之後廢除了這個朴槿惠時代的“慰安婦基金會”。
文在寅上臺上臺以來,由於經濟持續不振,所以雖然進步派選民中一直都有呼籲廢除“慰安婦基金會”的聲音,但不願意再在經濟問題上節外生枝的文在寅並沒有推翻朴槿惠任內的這一項“惡政”。
安倍此時對南韓製裁,除了這些原因積累以外,還因為美國已經先後對南韓進行了明暗兩輪打壓,所以日本才敢向同為美國盟國,但對日本產業依賴極強的南韓動手,試圖一攬子的解決日韓間的歷史遺留問題和現代糾紛。
安倍此時出手的時機,可謂極為老辣,南韓第一季度GDP下滑了0.2%,大量失業南韓青年求職日本,文在寅雖然因為反腐、外交政績支援率提高到50%以上。
南韓這個國家民族自尊心強,除了必須進口日本的東西,儘量都用自己的,比如南韓絕大多數車都用自己的南韓車,南韓市場也不大,日本對南韓出口有限,所以,日本這次選擇和自己有直接利益衝突而且比自己弱的南韓開刀,是有長遠計劃的。據訊息稱已經醞釀了半年,而且這兩天日本某官員還特意迴應了絕不撤銷
-
6 # Mer86
根本原因是日韓關係本來就不好,雙方不僅在歷史問題和文化方面有衝突,就連支柱產業佈局也是高度重疊。對於日本來說,南韓經濟持續走高,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日本。
舉個例子,日韓都是汽車製造大國。但是雙方都不買對方國家的車。去年日系車在南韓的銷量只有5.3萬輛,韓系車在日本的銷量只有300輛。雙方表面上雖然沒有撕破臉,但是明爭暗鬥早就開始了。
這次貿易戰雖然只涉及個別行業,但是這種矛盾是無法調和的。如果不出意外,這樣的貿易戰以後還會更多。
除了根本原因之外,還有兩個直接原因。一是南韓“火控雷達”事件讓日本很不滿。
所謂火控雷達事件,指的是去年年底,日本海上自衛隊一架海上巡邏機在能登半島外海進行海上巡邏警戒時,被南韓海軍一艘廣開土大王級驅逐艦以火控雷達發射電波鎖定的事件。隔天,日本防衛省公開此事件,並透過外交管道向南韓提出抗議。
南韓事後表示,當時南韓軍艦隻是在搜救一艘北韓船隻,而啟動火控雷達也只是為了確認北韓船隻位置,並不是故意針對日本。
但這個解釋,日本方面表示不認可。並且日本防衛省還公開了當時的影片,在日本提供的影片中,清楚的顯示北韓船隻就在南韓海軍船艦旁邊,南韓軍艦沒有必要使用火控雷達。
南韓方面對日本的質疑沒有正面迴應,只是說日本的影像資料並不構成證據,但南韓也沒有否認。相當於是耍賴皮了。這種敷衍了事的態度,讓日本非常生氣。
第二個直接原因關於二戰南韓勞工的賠償糾紛事件。
二戰期間,日本在北韓半島實行殖民統治的時候曾強徵大量南韓人當勞工去做苦力。去年下半年,南韓大法院裁定日本企業賠償這些被強迫勞動的南韓人。
但日本方面認為,日韓在1965年兩國建交時簽訂的《韓日基本條約》中,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拒不再賠。
PS:根據《韓日基本條約》,日本向南韓賠償八億美元,以這筆錢作為二戰期間南韓受害者家庭的經濟補償。簽訂協議時,日本方面提出要把補償金直接交到受害者手中,但被當時的南韓政府拒絕。南韓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先把這筆錢支付給自己,然後再由政府分發給每個受害人。但事後有資料顯示,南韓政府私吞了這筆資金,並沒有交與受害人。
也就是說,日本政府當時確實賠錢了,南韓政府也確實收到了這筆錢,但是由於南韓政府的貪汙腐敗問題,南韓受害者家庭沒有拿到這筆錢。
基於這個情況,因而日本政府和南韓受害者勞工的親屬都覺得自己很冤。南韓國會議長文喜相甚至還趁機要求日本天皇就慰安婦道歉,等於是沒事找事,招致了日本政府和民間的強烈抗議。(南韓大法院這次在不佔理的情況下敢於裁定日本企業賠償,是因為南韓總統文在寅說政府不能找日本政府索賠,但民間可以以個人身份索賠。介於民間確實沒收到補償,所以南韓法院判決了有利於南韓國民的結果)
對此,日本政府曾經提出日韓共同組建一個協商會,以協商的形式處理這個問題。但是協商沒有結果,日本政府遂決定以制裁的方式逼南韓政府就範。
本月一號,估計是安倍認為時機成熟了(日本國內一致要求制裁南韓),因此安倍便下達了關於南韓半導體原材料的出口限制。
至於目的,也就是上面說的。想借此事解決南韓在歷史遺留問題上的態度。
從現在的局勢來看,安培的這一招效果還比較奏效。南韓除了抵制日貨外,暫時拿不出什麼有效的反制措施。
令人意外的是,一向在日本問題上非常團結的南韓各政黨,這次居然在制裁的大背景下鬧掰了。
總之就是,日本的制裁還在繼續,南韓內部各派已經開始相互甩鍋了。
總的來說,日本的這次制裁,其實日本就是認為南韓的心態,近幾年有點飄了,沒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想借機整一下南韓。如果南韓調整好心態,老老實實的貓著,不跟任何國家起糾紛。這個事情可能很快就能被淡化,就當沒發生一樣。
回覆列表
中國真要成為最後的受益者,是要有條件的,一是日本的禁令要能夠持續,讓南韓的這些半導體廠商最終產能大減。第二是日本對中國的原材料供應要跟上,千萬不能像制裁南韓一樣對中國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