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暖暖媽媽咪
-
2 # 雙寶老媽
典型的頑皮小男生一枚,聰明伶俐 調皮搗蛋 樣樣都行
我家大寶上幼兒園時也有一個這樣的同學,上課從來不會好好坐著,也從來不和同學做一樣的事情,大多時候都是別人在看書他就要去玩玩具,別人在聽故事他卻要去外面玩,甚至別的同學都在吃點心他卻在一邊看書
老師都拿他沒辦法,如果去強迫他,他就睡在地上哭 打滾不起來
他們老師還是比較負責的,剛開始我還以為會勸退這孩子,沒想到老師卻很有耐心的特殊照顧他
上音樂課他不願意在下面坐著,就讓他站在老師的背後看老師彈鋼琴。聽故事的時候,他不願意坐著聽,就讓他去操場跑步 玩耍。吃點心的時候他不想吃也由著他,反正只要不違背幼兒園規定的事情都由著他去
剛開始我也不看好這同學,甚至擔心有他在班裡會影響我孩子,因為那時我正懷著小寶,有很多的空閒時間,經常去他們幼兒園幫忙搞活動,經過幾次接觸之後
我發現,這小男生太有個性了,我甚至都有一點希望我家的孩子也能像他一樣,時刻擁有自己的想法,我覺得現在的孩子最欠缺的就是主見了
其實這樣的孩子非常聰明,覺得他麻煩的人只是不夠了解他而已,我經過幾次接觸之後,我從小男生的眼神裡彷彿能看到滿天星辰,真的讓人震撼(不是我誇大,我見過這麼多孩子,還沒有幾個孩子能給我這樣的感覺),當時心中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一句話“這孩子不簡單,如果能好好培養,將來必成大器”
所以不要因為擁有這樣一個孩子而煩惱,好好的與老師溝通溝通,在不影響學校正常執行的情況之下儘量的尊重孩子的意願,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儘量保持孩子的特點
在家裡父母要與孩子多談心,不是責備,而是快樂的、心平氣和的談心,你可以跟孩子說說你今天上班的有趣的事情,然後讓孩子說說學校的事情,營造一個開心的家庭氛圍
剛開始讓孩子說學校的事情,他可能說不上來,因為他大多時候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沒有去觀察別人,不要責罵,要引導他多去關注別人,去觀察,不要老是自己做自己的,自己想自己的,要多和同學們在一起,這樣回家就有有趣的事情跟我們分享了
最後當父母的要把心態放平,多給孩子一些時間,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
-
3 # 小公主變形計
家有男寶寶,看到您說的4歲男孩坐不住,愛在幼兒園跑來跑去,簡直深有同感啊!
有活力的男寶寶就像是一個永動機,當媽媽的不僅怕他磕著自己,還得擔心他撞到其他小朋友,更怕接到老師的電話,十個有八個都是投訴的......
我的經驗有兩個:
1.別跟孩子說“你別跑”。這種勸他別做什麼的否定句式基本說了跟沒說一樣。您可以試試多用正面的語言。同樣是讓他不跑,您可以說:“停下來!”
或者告訴他:“屁股留在板凳上!”
注意,一定是告訴他要怎麼做,而且一定要簡單,字數少。語氣要乾脆、有力。平常多用這種方式,比起否定句和長篇大論,4歲的男孩更容易聽得進去。
2.可以跟老師商量,能不能讓孩子當個小小的幹部?比如,紀律監督員?精力旺盛,很活躍的孩子一般有比較高的關注需求。給他個“官”做做,就能滿足他的這個需求。這一點,西遊記裡就用到了,還記得“弼馬溫”這個官職嗎?
而且,一旦他要去要求和監督別人了,他就會主動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往往表現會更好!
這兩個建議,您可以試試看!
-
4 # 元寶爸爸聊育兒
對於題主的這種困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我的一位朋友的兒子,從小就像永動機一樣,只要醒著的時候就到處跑、跳,根本停不下來,不是這摸一摸,就是那裡碰一下,有幾次到我們家來做客,不停的從沙發跳到地上又跳回沙發,來回的跑,在幼兒園的時候總是被老師、家長投訴,現在上了小學,據說好了很多了。
但是,這個孩子的天賦也同樣很突出,剛滿2歲,就能夠背誦200多首古詩詞,記憶力、觸覺、聽覺等感官能力特別敏銳,5歲開始學鋼琴,4、5個月的時間修完別的孩子至少需要3、4年才能學完的課程,6歲參加洲際性的兒童鋼琴比賽獲獎,7歲改學小提琴,現在師從一位大師級的教授,被這位教授說撿到寶貝了,一些非常複雜的指法,很多人要練很多年才能掌握的技巧,這個孩子一學就會。
當然,很重要的一點是我的這位朋友,是一個對養育孩子非常用心的媽媽。
其實,每一個活力十足的孩子,都有他的優點,就看你怎麼發掘他的特長了。
通常來說,孩子好動坐不住,主要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動的,尤其是年齡較小的2-4歲的孩子,正處於運動能力快速發展期,坐不住才是正常的,如果一個年幼的孩子,很乖巧的坐著一動不動,反而需要觀察孩子的性情會不會存在孤僻、膽小的情況了。
二、年幼的孩子,注意力相對很弱,容易走神,也容易被一些新奇、突發的事物所吸引。
三、年幼的孩子,對於規則、紀律還缺乏意識和足夠的訓練,不明白服從指令的必要性,難以忍受較長時間坐著不動的狀態。四、男孩往往會比女孩更好動一些,根本原因就是男孩體內刺激神經活躍的多巴胺分泌的比女孩要多得多,如果你看到男孩比女孩頑皮、好動,千萬別覺得這個孩子不聽話,完全是身體機能的原因。
五、孩子對於老師的敬畏、依賴之情不夠,這裡面可能跟老師自身的權威感、親和感不足有關係,也可能跟家庭教育不到位有關。
六、老師的授課內容沒有吸引力,對孩子的誘惑不大。給家長的建議一、陪伴孩子多讀繪本、講故事,繪本的強大能量能夠有效的幫助孩子安靜下來,沉浸在故事中,安定心神。
二、給孩子播放一些涉及上學、遵守紀律有關的兒歌或動畫片,透過歌曲、影片的示範作用,讓孩子建立遵守紀律、服從指揮的意識。三、跟孩子做互動遊戲,扮演老師和學生上課,也可以互換角色,讓孩子體驗老師的感受。四、帶孩子玩一些需要多動手的玩具,比如拼圖、積木等,稍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練習多米諾骨牌、七巧板、魔方等,這類玩具,都有益於訓練孩子的專注力,提高孩子的定力。
六、保持足夠的耐心,千萬不要隨意的呵斥、打罵、貶低孩子,以免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過大的傷害,甚至激起牴觸情緒。
七、在孩子專注的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比如看書、玩玩具、跟玩偶說悄悄話、看著陽臺外的景色發呆的時候,千萬不要隨意的喊叫孩子、打亂孩子的思緒,這樣很容易對孩子的專注力帶來負面影響。
-
5 # 速強畫說兒童教育
恭喜題主,你家兒子是個精力充沛、聰明好動的孩子,像樹樁那樣坐著的是小老頭啦!
一、好動是孩子的天性,難能可貴。看看動物世界的小貓小狗小獅子,像馬力什足的發動機,又打又鬧的……這是孩子探索發現周圍環境的方式,即是幼兒學習成長的途徑。孩子學知識是透過全身感官體驗而不看書學來的。
二、應改變的是我們大人的觀念和教學方式,而不是想法讓孩子“安靜”下來。4歲中班,上一節課(其實不能叫上一節課,而是一次活動)老師也設定約15分鐘的內容,而且並不能要求孩子像小學生那樣立同端端正正坐著,儘量設計讓孩子在玩中游戲中學習。
三、孩子都是慢慢摔大的為了避免孩子磕碰而要求孩子不要走來走去,就像怕孩子摔跤而將孩子永遠抱在懷裡,卻又責備孩子為什麼還不會走路、不會跑一樣可笑。(正規幼兒園的佈置是考慮了孩子好動這特點的,再說孩子磕了碰了也沒什麼大不了)
四、孩子喜歡體驗而不是聽道理指望透過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白,就像“不給孩子咬一口李子,卻希望孩子明白李子是酸的”一樣可笑。
五、建議及小結建議:
這題主媽媽多瞭解孩子的特點和基本的育兒及兒童教育常識,要不,以後會碰到更多問題更糾結。
小結:
天真活潑,是孩子天性。順應孩子天性的教育才是正確的教育。
-
6 # Nicer個人成長
我最近也有這樣的困擾,前段時間和朋友聊起孩子的教育問題,因為她家孩子比我家的大幾歲,今年夏天剛上小學。她告訴我:她家孩子因為上課坐不住,小動作多,不僅孩子被老師點名批評家長也被在群裡點名提醒,還每天上黑板的批評榜,就短短開學這兩三個月她都已經去過學校好幾次了,還和孩子一起被罰站,聽完她的敘述我立馬聯想到自己家這個同樣一秒也坐不住的小傢伙該怎麼辦啊?
之前也想過要鍛鍊一下孩子的專注力,但卻並沒有放在行程上執行,而這次和朋友聊過以後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開始把這個計劃執行起來。我在網上查了一些關於訓練孩子專注力的方法和遊戲什麼的,主要選了有“舒爾特方格”、“撲克牌龍”、”踩尾巴”、“分豆子”和 ”靜坐”這幾個來作為訓練孩子的專注力。選了好幾個方式的原因主要是考慮到,孩子可能在接觸了幾天或一段時間後會厭煩而恢復原態,所以打算把這幾個方式換著使用來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昨晚是開始的第一天,做了舒爾特方格給孩子玩,為了引起孩子足夠的興趣和他能很好的接受這個遊戲,我特意讓孩子參與一起製作了這個方格。第一天孩子倒是玩得很開心也很有興趣,大概玩了有三十分鐘吧,(因為是睡覺前玩的,所以我想這個時間應該夠了,並且後面看孩子也漸漸玩得沒那麼有興致了)。但是在玩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問題, 孩子並不會像我跟他示範的那樣特別認真和專注地一次性唸完數字,並不是他不能而是他似乎不太願意那麼做,覺得不好玩一樣。
-
7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對於這麼大的孩子,講道理是沒什麼用的。
最好的辦法是,透過講故事或做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跑來跑去的不當,以及給其他孩子的影響。比如,可以在家裡,模擬幼兒園上課的情景,讓孩子做老師,在前面講課,你做學生,坐在下面。
當“老師”說話的時候,你故意在地上走來走去,干擾他。
問他:如果老師上課,學生隨便走動,什麼感受?
啟發孩子思考,讓孩子意識到上課應該怎樣,這樣就能逐漸規範行為,不在上課時,亂走亂動了。
祝福寶貝!
-
8 # SUM電影
孩子好動一般是兩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即生理原因和性格原因。
生理原因主要是多動症,自閉症以及感統失調。而性格原因主要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根據你的描述,覺得生理原因不是很明顯,所以,更傾向於後者。
孩子逃避課堂或者老師有的課程設定難度過大,孩子也會產生逃避的行為。所以你需要重點分析孩子是所有的課程都不配合還是隻在某一個課堂上不配合。
如果所有課堂都不配合,就需要家長和老師一起輔助干預了。有逃避行為的孩子一般注意力也不會很集中,所以,循序漸進的開始,先從訓練孩子的注意力開始。可以剛開始設定時間短一些。比如剛開始二十分鐘,然後半小時,最後四十分鐘。
如果孩子是某一個課堂不太配合,那麼你就需要和孩子溝通,找出孩子逃避的原因,是否是課堂設定的困難性太高?是否是某一位老師太過嚴厲?是否是這節課堂上環境不好等等。找到原因,提前未雨綢繆。
孩子天性使然有的孩子非常好動,但是也要警惕一些疾病,從你的描述看,孩子只是存在著好動的情況,但是卻沒有其他方面的表現,所以,問題應該不大。
如果孩子除了多動之外,還要其他方面的症狀,那就要警惕多動症,自閉症以及感統失調等方面的狀況了。
所以,循序漸進的提高和引導吧!加油!
-
9 # 小晨晨加油
分享我的觀點和經驗。
4歲的孩子上課還是坐不住到處跑可能不僅僅是規則意識差。四歲應該上幼兒園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正常孩子一般上幼兒園幾個月時間內就能養成良好的規則和秩序感,如果他偶爾覺得老師上課沒有意思或者不感興趣,也會堅持下來,這是幼兒園秩序的力量。
一般四歲孩子規則意識差要考慮孩子是不是感統失調。簡單來講就是孩子知道跑來跑去是不好的,但是很多時候他是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的。現在生活城市化,孩子運動空間小,孩子或多或少都有感統失調,只是有的孩子表現的明顯,有的孩子表現的不明顯。
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商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會有行為上的偏差。
判斷孩子是不是感統失調以下幾點可以作為參考。
1、喜歡無緣無故的推人、咬人,尤其是在排隊等待時,或者有小朋友靠近自己時,尤為明顯。領地意識和物權意識過於強烈。例如,玩玩具時別人靠近他並不是想搶玩具,但是他/她會先把別人推倒或者攻擊別人。
2、喜歡撿地上細小的的東西,比如小石頭,喜歡揪衣服上的小絨毛或者小配飾,經常喜歡把撿到的東西咬或者含在嘴裡。
3、年齡較大仍然無法戒掉安撫物,如必須抱著固定的小毯子或者小手絹等才能入睡,入園後更是需要時時抱著安撫物。入園適應週期較長。
4、喜歡吃手,吃衣角。經常玩著玩著就會吃手或者嘬衣角。
5、喜歡玩擠壓類遊戲,經常壓在別人身上,或者別人壓在自己身上,並對此樂此不疲。老師或者家長引導無效。
6、對疼痛過於敏感或者遲鈍。比如受一點小傷會表現出過度的擔心或者持續哭鬧,或者摔倒後成年人感覺很疼,或者已經破皮流血,孩子自己卻沒有什麼反應,還會繼續玩。
7、對洗頭髮、洗澡、剪頭髮、剪指甲,過於抗拒。有的孩子甚至需要睡著後,才能剪頭髮剪指甲。
9,身體平衡感比較差,自己走路或者爬樓梯經常摔倒。跑步時身體不協調,不能跑直線,經常跑出的路線是弧線。跑步姿勢不協調,身體前傾或者左右搖晃。
10,語言發展緩慢,吐字不清晰。
11、情緒控制能力較弱,經常會情緒崩潰,無端哭鬧不止,或者因為一點小事哭鬧不止。
12、不願意嘗試學習新技能,畏難情緒較大,經常會說:“我不會”“你幫我吧”,自理能力較弱,不願意自己穿衣服,穿鞋。
13、經常會無意識衝撞到別人,比如走路經常撞到桌椅,走路經常撞倒別人,經常踩到別人的腳或者踩到掉到地上的東西,但是自己卻不知道。
14、生命感比較弱,不能很好的感受自己的身體需求,比如不會主動飲水,經常需要成人督促和引導,用餐不能自己控制食量,經常會吃到積食。嚴重挑食,只吃固定的幾種食物,不願意嘗試沒有吃過的食物。引導和勸說無效。
15、3歲半以上,仍然不能和同齡的小夥伴建立穩定的人際關係。性格孤僻,喜歡自己一個人玩,或者一個人靜靜發呆,喜歡自言自語。
如果幼兒園階段的小朋友有上述特徵中的某一特徵,多半是感統失調,如果感統失調嚴重則需要找專業的感統訓練機構進行感統訓練。或者在家裡進行感統干預。
我兒子今年4歲了,在幼兒園總喜歡跑來跑去,老師也總是逮不到他,還特別影響其他小朋友。在家也和他說了總是跑來跑去容易磕到桌子椅子啥的會受傷。他自己也知道。關鍵是他不好好坐那上課,還總影響別的小朋友,老師也給我說了好幾次,我也耐心給他解釋,就是聽不進去啊,愁死人啦。
回覆列表
孩子好動?如何有效處理?在這裡我想問一下孩子4歲上的是什麼班?中班還是小班。如果上的是小班,那麼就不存在常規的問題。因為,小班階段就是常規建立基礎的有效階段。如果上的中班,那麼說明孩子的常規沒有建立起來。那麼對於常規沒有建立的孩子,我們怎麼辦?
第一,加強與教師的交流
加強與教師的交流,主要有以下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可以很好的瞭解,孩子的好動出現在哪些環節。舉個例子說,孩子在集體組織活動過程中喜歡“自我行動”,那麼也就說明孩子存在定性不夠,對於規則的意識薄弱。第二作用,交流也能加強教師對孩子的關注與引導,大多數的孩子在家裡自由慣了,一旦涉及到小群體中,他的“自我”就讓他難以適應“規矩”。作為家長,除了接納教師給的建議,也應該尋求教師的幫助,同時加強家庭教育的配合。所以,多交流多配合多支援多理解教師的工作,教師也會更關注孩子。
第二,加強家庭環境的“規矩”環節
孩子在幼兒園裡出現“自由”現象,其實!最大問題出現在家庭教育的“隨意性”。在家庭中,也應該對孩子提出“要求”,建立“規矩”意識。例如:吃飯的時候,請專心吃飯,有固定的吃飯場所,固定的吃飯要求。要想讓孩子接納“規矩”群體,那麼就應樹立孩子個體“規矩”意識。而且,規則意識應融合一日生活的多個環節裡面,從多項點滴培養孩子的意識。
第三,施行“延遲滿足”
有時候,作為民主性的家長大多數會犯這樣的一個錯誤——“給孩子太多的條件”。我非常支援與贊同家長在處理孩子問題上,選擇與孩子多交流,講道理!但是,對於習慣已經養成,在口頭上已經難以改變的孩子。我們怎麼做?是不是給他講再多的道理,孩子卻“做”不到?所以,我們是時候放棄給孩子提供“機會”。明確的告訴他,在幼兒園的那些環節不可以不聽從老師的要求,因為“學會保護好自己,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你在學校裡能聽老師的要求不亂跑,我會給你送一份“成長”禮物”。延遲滿足——孩子能按照“要求”真正做到之後,實現對孩子應有的“獎勵”或者“滿足”。
第三,提升孩子本身的“專注力”
專注力的不夠,也會導致孩子坐不住愛亂跑的原因之一。這也需要家長在家中多帶著孩子進行提升專注力的遊戲。例如:“穿珠珠”,選擇適合孩子能力的珠珠口大小,讓孩子在玩串項鍊的過程中能學會靜下心。當然!這裡只是舉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專注力的提升也需要家長注意“循序漸進”的過程。
最後,對於孩子出現的問題。作為家長要冷靜的分析問題,理性的應對問題。每個孩子都具有獨特性與差異性,要耐心的等待我們獨一無二的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