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帥642
-
2 # 任山鳴Rsm
兒時拜年的習俗
童年的大部分時光是在偏僻的山村山溝裡度過的。春節沿襲的拜年習俗,至今記憶猶新,一直難以忘懷。
大年初一的清晨為拜年時刻。當新鮮的太陽從東山升起,我們就準備拜年了。雖然除夕熬年,睡意朦朧,但對於拜年誰也不敢掉以輕心。除了太小的弟弟外,我們兄弟三個穿上新衣服,在籠布里拎上媽媽蒸好的花饅饅,在大哥的帶領下上路了,首先給隔壁的叔父、叔母拜年。
叔父家門頭的燈籠剛剛吹滅,兩側的對聯沐浴著晨光,在微微發亮。地上灑落的爆竹紙屑,隨著春風漫舞。一進門,我們就喊著“給叔父、叔母拜年”,撲通跪地磕頭。窯洞裡的光線暗淡,但卻瀰漫著黃酒的清香。在叔父、叔母的熱情招呼下,一碗黃澄澄、滾燙燙的黃酒下肚,感到渾身熱乎乎的,睡意立刻煙消雲散。我們將媽媽蒸的白生生、胖乎乎花饅饅放下將要告辭,叔母端詳著漂亮的面魚、面燕、面豬等,連聲誇讚媽媽的好手藝,又把她蒸的花饅饅硬是塞進我們的籠布里,讓帶回去品嚐。隨後,我們又上山拜年。
村裡的人家大都散居在山腰。沿著蜿蜒曲折的小路,我們爬上山腰,多次碰上三五成群的拜年鄉親,都要互致問候。
大娘家住在村莊西頭,大叔早年去世。為了撫養兒女成人,她始終沒有再嫁。她雖然住的也是土窯洞,但裡裡外外卻打掃的乾乾淨淨,收拾的整整齊齊。特別是窗戶上漂亮的窗花,在潔白的窗紙映襯下,在燦爛的Sunny照耀中,格外鮮豔。大娘小腳,格外喜愛孩子。看見我們來了,顯得非常高興,剛剛接受了拜年,便又是上黃酒,又是將她做的拿手好菜,正兒八經地擺放在炕桌上,好像招待大人。當告別時,又將她蒸的花饅饅塞給我們。別看她的雙手非常粗糙,但捏的花饅饅卻格外細膩,好像精緻的藝術品。當時我們儘管嘴饞,但卻還真有點捨不得吃。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加深,我讀懂了拜年的含義:那是表達晚輩對長輩的祝福、尊敬和感恩之情,也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組成部分。如今,我曾經拜年的長輩大都作古,每逢過年時就不由地想起他(她)們,總是悵然若失。如果真有來生,我還要給您們拜年呀!
-
3 # 默然詩歌
你們那有拜年的習俗嗎?,是怎樣的?
我的家鄉是陝西富平的,和其他地方一樣,都是有春節拜年這一習俗的。具體情況如下:
一、大年三十晚上,我們這兒一般講究“全人口”,也就是不論打工的,上班的,在晚上都要在家,簡單備些酒菜,吃點餃子或臊子面,然後坐在一起看春晚,暢談一年的收穫或付出,直至深夜或天明,也叫“守歲”。黎明時分,大家爭著看誰家先放第一鞭炮,寓意今年就會早發財,萬事如意!當然,這都是大家淳樸美好的心願了!
二、鞭炮放畢,就是吃餃子臊子面了。再下來,正式的拜年就開始了,一般都是先長輩,再平輩。大家穿戴整齊,說著吉祥話,有時還作揖磕頭,這也是大家一年最快樂的時分,特別是孩子,因為有紅包收啊!
三、真正正式的出門拜年從今天就開始了,第一站,先是岳父家,妻子打扮的花枝招展,孩子喜笑顏開,早早就會去岳父家拜年,總之,春節這第一天的拜年,用一句話可概括,那就是“溫馨而隆重”。
四、第二站,就是姑舅家了,一般情況下,父母早早就會收拾好禮品,然後不時督促“快去快去”,你姑姑(或舅舅)都準備好臊子面了,不用在家吃飯了之類的話。
五、第三站、就是姨姨家了,這天,一般是母親比較著急,早早督促孩子們快點收拾停當。一般情況下,這天,母親會去的,所以,孩子們就會高高興興的隨著母親去姨姨家拜年了。
六、最後一站,就會輪到同事朋友了,呵呵!大家別以為最後一站就不重要了,實際上,恰恰就是這最後一站才是最熱鬧隆重的,想想,一年了,難得相聚一起,不喝個“酩酊大醉”,大家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
4 # 一縷陽光18764
大年三十晚飯吃餃子,老人家給下輩子孫發壓歲錢(結了婚的兒孫不發)起五梗放鞭炮,給至親長輩拜年送餃子,而後再去本家各長輩那裡拜年
-
5 # 二月的大鳥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最古老的傳統習俗,在春節時期親戚之間交流感情的活動,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陝西關中一帶,在除夕前夕,各家都要準備過年招待客人需要的一些食物及酒水。除夕下午各家接老祖先回家過年,過完元宵節送走。30晚上歡聚一堂,看春晚,打麻將。大年初一,早上燃放煙花爆竹吃餃子後開始給家人拜年。帶著家裡老婆小孩去本家挨家拜年聯絡感情,互相慰問的一種親情大交流。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壓歲錢)熱情款待之。到了大年初二,結婚者就要去老丈人家給老丈人拜年聯絡感情。初二以後就是給家裡其他親戚拜年。過年也是一年中能聚集所有家人及親朋好友的時候。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聯絡感情的最好時期。
-
6 # 武漢品味
轉眼又到新年了,關於新年的話題將會更為各大媒體的熱點!
關於拜年,給大家說說我們老家的拜年風俗!
老家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在我們當地一般情況在臘月三十的時候都會全家人或者整個家族在一起團年,一起吃團年飯!在很多當地人的眼裡,過年有沒有過好,主要就是看除夕(臘月三十或者沒有臘月29)當天有沒有吃好或者喝好。因為在我們當地對於這一天還是很看重,尤其是家中的老人對於除夕很是看重。而且在我們當地還有《守歲》的說法,也就是除夕的晚上,玩的越久說明人的壽命越長或者說來年的運氣也就越好!當然這就是我們當地一個這樣傳統說法,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除夕當天還會到去世的長輩墳前進行放鞭炮和燒冥幣紙錢之類,也算是給亡人長輩們拜年!
然後從大年初一開始,就是去長輩家進行拜年,一般情況初一我們都會去外公外婆和舅舅家拜年。當然有一些人會覺得初一不出門,留在自己家裡!但是我們沒有這樣的講究,一般情況初一都會去舅舅他們家拜年(外公外婆已經過世),然後接著後面初二初三初四一直就是每個長輩家進行輪流去拜年。
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都不相同,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7 # 紛飛的木槿
正月裡來是新年
大年初一頭一天
家家團圓會
少地給老地拜年
這是我們東北二人轉的曲目叫《小拜年》,講的就是過年拜年的情景啦!
在我們東北,拜年是從大年初一開始的。大年初一的早上,要早早起來包餃子,吃了餃子才去給長輩拜年。
我們大年初一拜年都是空手去的,因為拜年的禮物都在年前就送到長輩們的家裡了。小輩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紅包的。
拜年一般都是上午去,沒有下午登門拜年的,所以如果親戚多的話都是一家坐一會就趕往下一家了。
過年期間在街上遇見熟人也都相互問聲“過年好”,相互討個吉利。
大年初二是出嫁姑娘回孃家拜年的日子了。
初三初四就可以去稍遠一點的親戚家拜年了。
初五,我們叫破五,過完初五,年就算過完了。
離的遠的親戚,比如說外省份的或者國外的,就打個電話,視個頻拜個年就完事了。
我們拜年就是道一聲“過年好”“身體健康”之類,然後聊點家長裡短的,磕頭行禮都免了。
不知道你的家鄉拜年都是怎樣的呢?一起分享一下吧!
-
8 # 大劉的生活日記
到了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都會烙上火燒,也就是烙餅,在廚房點上蠟燭,上好香,在灶神前行禮,對灶神進行祭奠,以此答謝灶神一年的辛苦,有時還會在廚房貼上對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二十四掃房子
到了二十四這天,人們開始大掃除,把房間的各個角落,還有庭院,打掃乾淨。髒衣服床單被辱都清洗乾淨,為新年的到來做好準備。
二十五磨豆腐
到了二十五這天,大家做好豆腐儲存起來,以備過年享用。豆腐寓意“頭福”大家都希望有個好的彩頭。
二十六割年肉
到了二十六這天,人們開始趕集,置辦年貨,像煙、酒、魚、肉逐漸向家裡置辦,年味越來越濃。
二十七宰年雞
到了二十七這天,人們依舊趕大集,殺雞宰羊,奔忙在年貨的置辦中。
二十八把面發
從初一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饃和炒菜,二十八這天,要開始發麵,要蒸夠吃一禮拜左右的饅頭。
二十九蒸饅頭
到了二十九這天,家家戶戶都開始蒸饅頭,蒸的有園饃,有老人孩子愛吃的豆包,有年輕人愛吃的菜包或者肉包。用最好的饅頭和菜餚供奉已失先輩。表示後輩對先輩的尊敬和撫育之恩及繁衍之恩的不忘。
三十貼春聯
到了三十這天,人們就要家家戶戶貼春聯請先祖,早上貼好春聯,到老家墳頭焚香,請先祖一起回家過年,然後全家歡聚一堂吃年夜飯,守歲。年夜飯一直從張燈時吃到深夜,有得還在大街上整夜的轉悠,這叫遊百歲。
-
9 # 漁人草舍
座標膠東半島。
樓主的問題,一下子把我們拉回兒童時代了,滿滿的回憶。陰曆臘月二十三,是膠東地區傳統意義上的小年,據傳這一天是玉皇大帝規定的灶王爺迴天庭述職彙報工作的日子,在這一天晚飯後要祭灶,又稱送灶。因東北很多山東人,所以東北地區應該也有這個習俗。小年的晚上通常是要吃餃子的,意味著年就要開始了,從這一天開始到正月十五期間,包完的餃子擺放要成圓形,從二十四開始,家家戶戶開始清掃衛生,置辦和準備年貨,炸魚炸肉,蒸餑餑、包子等麵食,準備好的成品和半成品,都是在正月裡吃的,正月裡的那幾天,通常是大家最休閒的時候。
大年三十晚飯之前一定要貼上對聯(也稱對子),對聯有的是在集市上買的,有的是找人現寫的。對子都是貼在街門,堂屋門、裡屋門門扇上或者兩邊的,另外出門進門迎面看得到的牆上,也要貼紅貼和福字,紅貼是豎著的,寫著出門見喜、抬頭見喜、紫氣東來等吉祥話,箱櫃上也貼,是金玉滿櫃,水缸上貼“細水長流”,牲口棚裡是“六畜興旺”,農用車上貼的是“平平安安”,都是用自制的麵粉做成的漿刷在牆上再貼,非常牢固。福字通常倒著貼,意味著福到了。
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都會敬請先人“回家”過年,儀式是“擺碗”,碗裡擺餃子或肉塊、水果等,再插上一雙大紅的筷子。大餑餑、盛著各種食物的碗兒、香爐都擺在一張桌子上,敬完天地,祭完祖宗,家人才可以吃飯,很多外地嫁過來做膠東人媳婦的女孩子剛開始還有些不適應。
除夕夜的餃子與平時不同,有子夜新舊交替的“交子”之意,那時,無人入眠,都在等候著新一年的到來,是為“守歲”,俗稱“熬年”,這一天也是家人團聚的時刻。煮餃子的水一定要比平時多放許多,取來年日子“綽綽有餘”之意。還不能說下餃子,要稱“清水煮白銀”。餃子煮碎了,不能說“碎”和“破”,要說“掙”,就是掙錢、發財的意思。為了圖吉利,人們還在十來個餃子裡包上硬幣,成為“大錢餃子”,吃到了的就標誌著新的一年大吉大利發大財。
吃餃子前,是要先放鞭炮和發紙的。發紙就是燒紙,意味著來年財源廣進。漁民們則要到海邊的海神廟前發紙、放鞭炮,祈求海神護佑來年海上平安,魚蝦滿倉。放鞭炮是從年三十一直放到正月十五,其中有兩次響鞭是不可少的,一是年三十半夜發紙的時候,二是初三送“年神”走的時候。放的鞭炮越響越多,就預示著來年掙得越多,所以,講究的人家都爭著與鄰居比誰放得更響、更多。
春節拜年的習俗由來已久,直到現在還盛行著。首先是家拜,一家人中,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通常要準備紅包,這也是小孩子最開心的時刻;平輩之間互相拜年,然後近拜,給還沒有出五服(家族五代以內的親戚)的長輩拜年,最後遠拜,給出了五服的長輩、親朋好友拜年。以前拜年要磕頭,特別是對已逝的先人,現在就是問過年好;做生意的人拜年,除了問好外,還要互道恭喜發財。不出正月十五,見面一般都要問好。拜年是小孩子最開心的事情,不但有機會收到壓歲錢,還有,家家戶戶都會準備糖果、堅果等小零食,糖果從很久以前的水果糖到現在多種多樣的奶糖、巧克力等,這一天也是家長預設的不用學習或寫作業的一天。
男人們的拜年一般在午飯前結束,下午家庭主婦開始在較近的親戚或鄰居間串門走動。成年男人們下午到晚上打麻將或玩撲克,小孩子就成群在一起玩各種玩具或遊戲。近幾年隨著農村人口的大量遷移,搬到城裡的人們年味越來越淡了,但是在農村,很多人還保留著傳統的年味。
-
10 # 使用者sun920
1.語文老師:楊大環,男,華東師範大學畢業,文革時期下放到我們廠改造,後來到了學校任教。
2.歷史老師:陳德本,男,東北某大學畢業,下放到我們廠,後來到學校任教。
3.英語老師:女,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後隨丈夫來到石家莊,曾在廣交會上任翻譯。
4.物理老師:張培元,男,河北機電學院畢業。
我們這幾個老師學歷在當時了得、教學的認真態度更了得!1978年我們畢業,全年級有37個人參加全國統一高考,理科30人考上6人,文科7人考上1人(就是我),創紡織局第一!
畢業前的過年,我們自發的三五成群結伴一起去給老師拜年,那年代沒有電話,我們除了認識一兩個住得較近的老師家地址外,其餘的只知道大概位置,怎麼找?不怕,慢慢找唄!就這樣,我們幾人用了三四天的時間給教我們所有的老師拜了年!當老師推開門,看見一個個的凍得發紅的臉、沾滿白雪的鞋面時,他們的眼睛裡流露出的是驚喜、是感動,而我們也就心滿意足了!
多年以後,每年大年初一我家也變成了學生的聚集地,聽著一聲聲“老師,過年好!”的招呼,心裡就熱乎乎的。
-
11 # 奇疆6688
拜年的習俗由來已久,這是中華民族文明禮儀反映的一種形式。我們這裡的拜年習俗,隨著社會的進步,己逐漸淡化了。過去,除夕黃昏,先給先人上香,然後吃年飯,飯後在院門外給先人點紙,回來後開始拜年,先為先人磕頭,然後再為祖父母丶父母丶哥嫂一一磕頭拜年,拜年畢,祖父母丶父母丶哥嫂就給年錢(壓歲錢),之後,就去鄰近的叔伯家拜年,大年初一繼續給較遠的叔伯家拜年,路遇老人或長輩均作揖問過年好。初四開始,提一份禮物,給親戚拜年,這種拜年一直至元宵節前才能結束。現在拜年大都不下跪了,以躹躬代替了磕頭,而且,拜年不去不行,要去就約弟兄們一塊開車去,一天跑好幾家,進門坐一會寒喧幾句便走,成為完任務式的拜年。拜年在全國各地均有。
-
12 # 我家農家小院Ms卜
三十年前在東北,吃完年夜飯先給長輩拜年,在給兄弟姐妹,初一吃完早飯上大爺叔叔親戚家,街上碰到新年好。現在河北滄州初一早起,先聚到一起到一家子家譜前磕頭拜年,在回家做飯吃。老輩子傳下來的入鄉隨俗。
-
13 # 快跑的十一路車
家在石家莊郊縣,俺這兒的習俗是三十晚上全家團聚,吃年夜飯,放炮仗(現在因環保逐漸變少了),起五更給長輩磕頭拜年,長輩給未成年晚輩壓歲錢。初一早上祭祖,初二初三初四走親戚。俗話說十里不通風,百里不通俗,全國各地互有差異,都是上古流傳下來民俗。
-
14 # 不惑的人在旅途
座標山東某市農村,南鄰河南,西接河北,三省交界。
村子很大,將近5000人,古傳明朝人口大遷移時,始祖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流落至此,繁衍至今,成此規模。村中人士大多同宗同族。
春節拜年的氛圍在此鄉間依然濃厚,尤其是大年初一的團拜。
每年的初一一早,無論陰晴風雪,隨著爆竹聲起,各家各戶都已經燈火通明,招呼老人孩子起床,穿新衣、戴新帽,全身打扮一新,為待會出門及迎客做好準備。
成家的兒女,最先聚集到自己父母家,先給自己的父母親拜年。而後由父母帶著去同族中輩分最長的人家匯合,因為長者家中懸掛著家堂神位,從上可以清晰看到家族的繁衍由來。等所有人都到齊了,天也漸亮,拜年的儀式也就開始了。一般男女各成一方,均由年長、德高望重者帶隊,年長者在前,兒童奔走跟隨最後,家族人數多的小百人,走在街上蔚為壯觀。而後奔走於村中懸掛家堂的人家,每家也不能少。一般老人到了70歲就不用出門拜年了,在家等候拜年人上門即可。
入戶拜年的儀式是延續了多少年的,從我記事跟著大人們拜年到現在一直沒有改變。進入門中,首先由帶隊的長者招呼主家人,親切熱情、聲音洪亮按照輩分喊到“叔、嬸給你們拜年了”此類的話語。主家(大都是老人)聽此話後,從房中攜帶放滿香菸瓜子糖塊的托盤而出,滿院散發,一時小院人聲鼎沸,聊家常,見到久違的晚輩,好不熱鬧。待長者寒暄完畢,切入正題,首先要拜家堂,家堂供奉的逝去的祖輩,一聲令下全體伏地磕頭虔誠跪拜,達到拜年的高潮。而後跪拜主家人,這一步驟大都省略,農村老人愛講“一拜年就老了,留著明年拜吧”,惹大家哈哈大笑,隨後轉入下一戶人家。
整個拜年過程下來持續3-4個小時時間,所有的門戶都轉到,記憶中的所有人基本都能見到,只是歲月愈發催人漸老。
或許這是一種感情,親情最直接的表達,讓我們明白自己由何處來,最終歸向何處。
春節又快到了,今年我準備帶上我的孩子,讓他加入拜年的隊伍,一如當年跟在拜年隊伍後面的我,讓他也體驗這種儀式的莊重,記住自己的根。
-
15 # 瀟灑明月q
我們屬於魯東南地區,大年初一至今還保留拜年的習俗!春節拜年的習俗由來已久,至今不衰。首先進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輩給長輩磕頭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孩子壓歲錢,平輩之間互相拜年;爾後進行近拜,就是給沒出五服的長輩拜年;最後是遠拜,給出了五服的長輩和親朋好友拜年。
回覆列表
謝邀,我是山東濱州這邊的,是的,我們這裡有春節拜年的習俗,早晨早起來,搶年過,吃過餃子,便會集合親門近支一塊拜年,從兒時的基本拜全村到現在的沒幾戶需拜的了,長輩們接茬西歸,越來越少,近幾年這種習俗也在慢慢改變,年青人有很多找個藉口就在手機上一條微信全拜了,街上拜年的少了很多,社會在改變著風俗,以前拜年一聲問候將一年來的事事非非一掀而過,重新開始,增加了互信增進了感情,現在情感年年淡薄,因已是年青人的天下,長輩們也只好聽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