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八十年代的腳踏車
-
2 # 釀松山閣舊主
在於崇禎對雙方的實力對比沒有清醒的認識。一是認為中央朝廷,怎麼可能向遼東一部叛亂分子妥協。
二是認為遼東只是蘚疥之患,等他理順朝政,平定流民以後立馬可定。
三是認為大明國力強盛,仍可以舉全國軍民之力平定四方。
-
3 # 青年史學家
清朝在關外興起的時候,不管是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都沒有想到日後清朝會入關並且取代明朝成為天下的新主人,他們最初的目標只是為了獲得明王朝的認可,割據關外,與明朝平起平坐,為此,皇太極多次派人赴北京與明廷進行談判,但是崇禎皇帝始終堅持不與滿清和談。
崇禎皇帝是一個非常愛面子的皇帝,作為堂堂中原王朝的最高領袖,他堅守華夷之辨,不願意與關外的滿清和談,這也是崇禎帝天朝上國心態的一種體現,而這種心態後來也別清朝的皇帝們所繼承,咸豐帝不願意見洋人就是一個表現。
當然,崇禎帝不願意與清朝進行和談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崇禎帝始終認為內部的農民起義軍才是明王朝的最大禍患,清朝力量太小,根本不足以撼動明朝。所以,崇禎將主要力量用在了剿滅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上,但是因為策略失當,起義軍越剿越大,最後佔領了北京,崇禎帝被迫自縊在了煤山之上。
如果明朝最後一個皇帝不是崇禎的話,或許明朝的壽命還會更長一些。
-
4 # 大帥252990946
一是他不是不同意,而是同意的。二是不是沒談,已經開始談了。三是崇禎已被東林黨在道義上挾持了,只是暗地裡淡,象做賊一樣的談。四是和談事情敗露後,把費責任全推給了下面,自己倒成了堅決維護國家利益的正人君子。這樣一個反覆無常,不負責任的人,別說做皇帝,做男人都不配。
-
5 # 七秒鐘的記憶真好
明朝沒有和談的先例,自明朝皇帝朱元璋開國以來,沒有和談的先例。當時大清國對中原虎視眈眈,也不可能和明朝和談。
-
6 # boulder1
一 崇禎沒想到明朝會毀於自己之手,被李自成攻下北京;
二 崇禎更不可能會想到吳三桂會放清兵入關。
就這麼簡單!
-
7 # 仁頌匪號
談過呀,老奴還活著的時候就談過。問題是給完錢給完糧,韃子該咋樣還咋樣!況且大明畢竟是大明,韃子才多少人口,多大塊地方。以後提這種問題的時候自己先動動腦子。
-
8 # 鄧海春
崇禎時期和清朝有過和談,是經過皇帝同意的。我來簡單聊聊。
崇禎十四年(1641),明軍在松山大敗。戰報傳到北京後,朝廷大驚失色。崇禎帝根本不知道應該怎樣做出安排,大臣們也提不出辦法,關外的軍事部署被擱置起來。一直拖到年末,兵部尚書陳新甲走投無路,終於又想起了嘗試過幾次卻從來沒有成功過的“款和”政策。據前方來的戰報說,遼東大雪深丈餘,清軍寒冷缺糧,想要和談。從清朝方面的史料來看,這完全是明朝上下一廂情願的誤傳。
自袁崇煥以通款的罪名被殺,楊嗣昌因提倡媾和遭到朝野上下同聲痛罵之後,與清方和談已經成了崇禎朝議論國事的一個禁區。主戰派拿不出什麼可行的對策;主和派怕被人指為通敵的漢奸。崇禎帝自己也怕被扣上一個向夷狄屈服的罪名。但到了崇禎十五年(1642)初,險惡的形勢卻逼迫著他不得不考慮和談了。
從這年年初開始,同清方的和談還是機密地進行了,一切重大事宜都是由崇禎帝親自籌劃決定,具體安排執行的則是陳新甲。正月,崇禎帝暗中委派馬紹愉為對清和談的特使,到關外進行談判。兩個代表團在塔山附近的高臺堡會面,雙方表面上都很禮貌,馬紹愉還以主人的身份大排酒宴招待清使。但在吃喝之後,清方使節卻避談實際問題,而是首先希望見到大明皇帝的敕書,以證明誠意。明朝因為從來不同夷狄藩屬談判,沒有經驗,馬紹愉出京時並沒有帶敕書,只得趕忙向京中請示。崇禎帝已經決心和談,就破例給清朝補寫了一份敕書。且同意每年支付47萬兩“撫賞”。
上圖錦州大廣濟寺塔
清方代表把崇禎的敕書送回瀋陽給皇太極過目。不久,反饋說敕書同早年明朝諸帝頒發給女真的封贈敕書樣式不一,用印不符,認為是邊關大臣偽造的,且對敕書中的用語也非常不滿。談判為此暫時中斷,馬紹愉只得如實向崇禎帝彙報。
其實這不過是清方有意拖延的一種伎倆而已,因為時間已到二月,天氣回暖,清軍已經準備對松、錦諸城發起總攻,收取勝利果實了。隨後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寧遠以東的4座城池全部落入清軍的手中,歷時將近一年的松錦戰役算是最後結束了。在這次戰役之後,明朝在遼東邊防的精銳幾乎喪失殆盡,山海關門也更加孤立空虛。
-
9 # 歷史白話君
崇禎皇帝堅決不同意明朝與清朝和談的最主要原因是崇禎認為明朝還很強,還不需要搶救呢,但是沒想到李自成這個毒瘤來得太突然。下面我給大家分析一下崇禎都是從哪裡來的自信,又為何不同意和談:
1、滿清當時要與明朝和談的目標是讓明朝承認他們的身份和所佔領的關外土地,這相當於割地了,就差沒讓明朝賠款了。
滿清和明朝和談的條件是讓明朝承認他們的身份地位,不再是明朝的屬國,雖然一直也沒真正當過明朝的屬國,但是就像現在的外交一樣,滿清需要明朝的認可,而且最主要的是承認他們佔有關外土地的合法性。這是崇禎不能接受的,以前那些土地可是大明的土地,現在給清朝了,那不成割地了嗎,所以在這點上崇禎不想讓步。
2、明朝末期農民起義不斷,但是大多數都掀不起什麼浪花,崇禎也沒想到李自成能一下打到北京城。
崇禎沒有認清明朝農民起義的嚴重性,而且崇禎時期明朝的軍隊並不是不堪一擊的,還是有戰鬥力的,崇禎認為即使不能消滅滿清,也不可能被滿清打敗,最起碼滿清不可能打進關內。但是崇禎忽略的農民起義軍給了他致命一擊,光想攘外了,忘記安內了。
3、崇禎剛愎自用,性格太烈了。
崇禎的性格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太剛了,也太自大了,要不然也不能李自成都打到北京城外了,就問他要一個封王都不幹,寧可自掛歪脖樹也不向李自成屈服。同樣面對滿清的要挾,崇禎也不會熊,肯定正面剛了。
-
10 # 景東影業
不是崇禎不願意和談,而是明朝的文臣不願意和談。為什麼文臣不願意和談?因為宋朝與異族議和留下了歷史陰影,到了明朝就矯枉過正。
-
11 # 甬城阿斌
當然不會同意,因為清兵已經佔領了遼東大片土地,擄去了大量人口和財物,這嚴重損害了大明的利益和尊嚴,袁崇煥對清議和是有前提的,要求清方退還侵地和人口,實際上拖延時間,以利備戰。崇禎十四年松錦大敗前,明廷一直不肯正眼看清廷,總想先剿滅流寇,騰出手來再討伐東虜,怎會同意?若同意了等於承認清方已到手的利益,崇禎抹不下這面子!對清方來說,就地停戰,互不相犯是最好的結果,因為當時他們還沒有力量,也不想入關到北京當皇帝。
-
12 # 銳志不是車
文官不同意,讀書人不同意,儒家不同意,並不是皇帝不同意。
到了後期,崇禎自己作死把魏忠賢幹掉了之後,沒人壓制文官,權力平衡已經被完全打破。儒家文官之流張口就是大義,就是祖制,皇權已經失效了。
回覆列表
崇禎皇帝不同意和談的原因有很多
其一,明朝居於天朝上國的思想,不願承認往日臣子現如今取得的成就,且平起平做。
其二,清朝列出和談的條件被公知於朝堂之上,滿朝文武百官輿論巨大,崇禎迫於壓力,把遞表之人殺了,平息輿論,卻也斷了與清朝和談的念頭。
最終清朝皇太極去世,國內李自成打進京城,後來清朝6歲的福臨繼承了皇位,皇叔多爾袞負責輔政,整軍南下,吳三桂叛變打開了山海關。清朝開始入主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