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播玉齋
-
2 # 黑白世界33972750
這問題就如同看歡樂喜劇人和看探索發現一樣,《三國演義》是娛樂性質的小說,《三國志》是記載文史的教科書。小說情節撲朔迷離,故事豐富多彩,當然看的人多。史志記載真實事件,言簡意賅,尤其是《三國志》更是二十四史中,以簡潔著稱,要想看明白,還必須看《裴注》,對歷史不感興趣,就更會覺得枯燥無味,所以看的人也就少了。
-
3 # 齊仙中鶴
志者乃史家所重,演義乃百姓笑談,故習志者少,笑談者多,畢竟平民百姓佔多數。謂此,演義較史志流傳更廣,且喜聞樂見!
-
4 # 漢石網路
三國演義的人物大都源自三國志,三國演義以小說,電視劇的形式表現出來,為大眾喜聞樂見,容易接受,容易流行。而三國志是正史,一般學者或在學校會作為一種課題或教學。相對於正史,普通的老百姓和觀眾更喜歡小說,因為表現形式易接受。多年電視劇塑造的人物形象已深入人心,生動形象,各種人物形象影響到人們生活各個方面。
-
5 # 飛翔的歷史
蠶葉君為你解答:《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以其鮮明的人物刻畫、精彩的故事情節、令人稱嘖的謀略享譽中外,相比《三國志》這種枯燥的正史記載更具有吸引力,也更容易得到廣大群眾的買賬。
1故事性。《三國演義》是從第一話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開始劉關張,結為兄弟到最後中國統一天下,本身是一個閉環的故事,更具有情節性趣味性。而《三國志》是紀傳體正史是把歷史上發生的事件,原原本本原封不動的記載下來本身相對而言,比較枯燥。2站位的偏向。《三國演義》是完全站在劉備作為漢室正統的一方講劉備是如何創業到最後蜀國滅亡,其中就像人生的情節一樣,跌宕起伏,也像打遊戲通關一樣,讓你置身其中感受到當時在三國各方梟雄逐鹿中原得血脈噴張。而《三國志》原封不動的人物記載,缺少立場,缺少偏向以一種史學家的態度研究歷史,缺乏情感,色彩在其中的巧妙應用。3精彩的情節,雖然都是虛構的。比如諸葛亮,借東風草船借箭,火燒博望讓你由衷的對孔明產生無比的崇拜。趙雲七出七進單槍救阿斗讓你感覺子龍一身的披肝瀝膽。關羽斬華雄文丑千里走單騎,讓你感覺到雲長的義薄雲天。而真實的歷史並不是這麼精彩,還有一些疑竇重重的細節。
其實《三國志》本身還是具有一定的文學藝術風采,只是《三國演義》確實演繹得更精彩,更漂亮,而且人們普遍的喜歡聽故事,它裡面的故事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因此廣泛的流傳,讓這些發生在三國演義裡邊的事件能夠成為人人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
總之,還是那句話。想要了解真正的歷史就讀《三國志》,喜歡聽故事、喜愛三華人物,喜愛三國文化的就讀三國演義。
-
6 # 時間zhu酒
《三國志》是中國二十五史中的一部,記載了由東漢末年一直到西晉統一中國期間的歷史,是一部正史。而《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奇書之一,是一部一百二十回的長篇章回歷史小說.在《三國志》當中,以曹丕所建立的魏國為正統,而且在整部書中,所有的時間也都採用魏國年號記年。但是《三國志》最大的缺點就是它的敘事方式太過於簡單,能少一個字就絕不會多一個字,同時它以魏國年號為正統的這種做法,引起了後世很多的議論和補充。
於是在一百多年後南北朝時,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命裴松之重新對《三國志》進行了校注。裴松之蒐集各種史料,以補充《三國志》的不足,或者引用很多與《三國志》中說法不同的記載,相互之間形成對比。明朝建立後,羅貫中在朝廷的默許下,撰寫了《三國演義》一書。後來《三國演義》又有清初文學家毛宗崗負責修正,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卷首詞,就是後來毛氏父子加上去的,這一句卷首詞可以說是整部書的點睛之筆。其實《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區別非常大,雖然小說是以陳壽的原本和裴松之的註釋為主要取材物件,但是羅貫中卻把他一生沒有辦法完成的志向和抱負,都寫進了這本《三國演義》裡的英雄爭霸當中。所以《三國演義》是以劉備建立的蜀漢為正統,將其作為了故事的主線一步步推進。
-
7 # 一品鏟史官
我是子彧;歷史如鏡,多讀可以明智。
三國演義確實讀者更多,名氣更大;至於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所屬領域不完全一樣,因此讀者群體也就不一樣。三國演義是小說,專業人士和非專業人士都可以閱讀;而三國志是史書,專業性比較強,用詞專業化比較多,一般用於專業人士學習和考據。因此讀者基數三國演義就比三國志多了許多。
2曲高和寡。三國演義如同國風,雅俗共賞,大家都可以讀,大家都可以看,不同的人可以從中找到不同的樂趣,故事引人入勝,情節扣人心絃;而三國志如同雅風,雖是大雅奈何大部分文化水平和歷史涵養不夠的人讀起來,便如青梨晦澀難懂,枯燥乏味。只有專業人員才能找到其中的樂趣。大道至簡,因此簡單有趣的三國演義讀的人越來越多,而專業高雅的三國志讀的人的越來越少。
作為一個假的歷史愛好者,三國志我至今未讀完,三國演義我高中就已讀了三遍。由此可見一斑。
3現代媒體的宣傳作用。三國演義電視劇已經翻拍過無數次了,還有其他媒體形式及自媒體等等推波助瀾,甚至於三國殺、三國電遊等。媒體發展到現代,已經爐火純青了,電視劇的宣傳效果比起書本來說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因此,很大一部分人可能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卻連書都沒有讀過。
大概數量級來說,三國志受眾估計在百萬級,三國演義書本受眾在千萬級別,而三國演義電視劇及其他媒體形式的觀眾應該在十億級別以上。
因此,三國演義比三國志受眾更廣的原因是,雅俗共賞,詼諧有趣,引人入勝,藉助媒體,婦孺皆知。
-
8 # 大志遠思想空間
《三國演義》叫《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明代的羅貫中根據三國時代到晉代的陳壽著作演繹而成,主體是大致相同的,但細節有很多不同。《三國志》以魏為正統,但蜀吳不貶而寫成,《三國志》寫的相對比較客觀的。當時的文人語言寫作,到現在是難懂的古文了。
而《三國演義》是明代的白話文,以劉備為正統,叫後漢三國。開闢了中國軍隊作戰,帶兵人單挑的先河,當然是為了故事性,軍隊作戰沒有這麼打的,古人早就說了,好漢難敵四手,英勇架不住人多。講了很多民間流傳的故事,比如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空城計,都很有趣。樹立了很多英雄形象,光照後人。
因為兩本書相差一千好幾百年,多數人更愛看年代比較近的白話文,容易懂。但研究歷史文化還是看《三國志》,反映的更現實。
-
9 # Mrcs周
三國演義 注重的是故事情節和人物的塑造,透過藝術的表現形式,來吸引讀者!三國志,以敘事的方式,完全尊重史實!
-
10 # 江南俗士1972
《三國志》是陳壽所著的三國時期斷代史,屬於二十四史之一。《三國演義》全稱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意思就是《三國志》的娛樂版。
讀《三國演義》的人遠多於《三國志》,這應該屬實。原因無非有兩個。
一是語言通俗。三國演義使用古代白話文,相對純文言文的三國志,更加通俗易懂。不過按照今天的讀者的閱讀能力來看,很多人讀三國演義都吃力。
二是情節曲折。陳壽在寫三國志時,對史料的選擇很謹慎,不靠譜沒把握的都不用。如此一來,雖然提高了史實性,但大大降低了可讀性。當然陳壽是歷史學家,不是暢銷書作家,他老人家肯定不會考慮銷量和版稅。三國演義號稱七分實三分虛,實際上應該倒過來,通篇的添油加醋、移花接木、顛倒黑白、誇大其辭……當然,從小說角度來看,很成功。
不過到了今天,個人感覺讀《三國演義》的讀者也不多了。雖然三國題材一直很熱,但主要是網路遊戲、影視劇。即使是我小時候,很多小夥伴讀三國演義,其實看的就是連環畫。
回覆列表
簡單地說:
《三國演義》是小說,故事性更強,書成於明朝,接近白話文,更通俗易懂。
《三國志》是史書,更注重史實,相對枯燥乏味。文言也非常人能懂。故而只有有一定古文基礎、對歷史感興趣的人才能成為其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