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都市商場之中都充斥著各種抖音神曲的時候,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在十幾年前的小巷中,聲音被放到最大的那時候的流行歌曲。對音樂這個東西最初的印象源自於家裡的收音機,那時候的磁帶還是可以手動倒帶的那種,音質或許不如現在好,但全家人都準時圍在一起聽著電臺裡面放出的音樂。
直到後來,零幾年的時候家裡開始引進了光碟,那它的音質可比磁帶好得多呢!再後來有了MP3,手機,電腦,聽歌的途徑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方便,但有時候卻還是懷念第一次從老式收音機裡面聽到的那句“往事不要再提,縱然幾多風雨”。
李宗盛將愛與恨都藏匿於歌曲中。第一次聽李宗盛那首《愛的代價》,當時聽的是張艾嘉版本,第一次聽就被這首歌深深吸引。去搜了之後發現了男聲版,怎麼說呢,李宗盛大哥唱出來的感覺更像是一個歷經了許多傷痛之後,回首淡淡地告訴自己,這只是“愛的代價”。很多人都說,李宗盛唱歌就像是一個詩人,他唱出來的歌都是慢慢地吟誦,讓人一聽就忍不住隨著歌聲進入他的世界。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他的歌更像是一個長輩對晚輩細細地叮囑,他走過的路,愛過的人,如果你想要了解,就去他的歌裡找吧!
愛情友情親情,倘若真的要將世間的情感全都糾結在一起看,也不過是這三者的分支多情的人總要為情所傷,這樣的人可以是熱烈的,可以是沉靜的,也可以是像大哥這樣,嬉皮笑臉的樣子,深沉不見底的內心。這樣的人總是容易被人所喜歡,因為他們的感情太過於豐富。李宗盛便是一個多情的人,但他的筆下沒有那些滾燙的青春,沒有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有的只是經過沉澱之後的平凡生活。
他的歌詞只能在有經歷的人生之中暗自發酵,在安靜的夜晚,嗡嗡作響。當洪成往事漸漸成風,風吹雨打,打鬧過後的痕跡全都不復存在。也不怪別人說年少的人聽不懂李宗盛,年少者經歷尚且不夠,極少的情,極少的苦,聽不懂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說李宗盛是一個歌手,盡不如說他是一個音樂製作人來得更貼切。在他筆下的作品太多,以至於真的沒法說清那一首是他的代表作。我覺得音樂製作人大過於歌手,他們更能知曉音樂的靈魂是什麼形狀的。但他們也是幕後英雄,很多歌手唱紅了一首歌,唱紅了自己,觀眾忘卻的卻獨獨是背後的製作者。
有人說,《愛如潮水》成就了張信哲,張信哲也成就了這首歌;《我是一隻小小鳥》成就了趙傳,趙傳也成就了這首歌;《陰天》成就了莫文蔚,莫文蔚也成就了這首歌;《領悟》成就了辛曉琪,辛曉琪也成就了這首歌。但是我總是覺得,應該李宗盛成就了他們。創作能力這樣強的李宗盛,不愧於“歌王”二字。
張學友:一個名字就是一個時代
很多年輕的人對張學友的印象竟是“國泰民安張學友”,大家關注到了去看他演唱會的罪犯,卻沒有關注到這個五十多歲的老男人開演唱會,連黃牛票都缺貨了。現在這個在舞臺上面“叱吒風雲”的歌手,曾經也是一個會被演藝圈的氣氛搞得渾身不自在的人。
80年代,張學友才20幾歲的年紀,在一個巧合之中他參加了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正好遇上經紀公司想挖掘新人,他比較幸運的成為了那個新人。可是出道三個月之後的他也沒有任何的工作機會,直到一年後,經紀公司幫他推出了首張粵語專輯《Smile》,誰能想到那張專輯竟拿到了20萬張銷量。此後,張學友這個名字一夜之間走紅起來,他真的火了。
後來也曾遇到過一個大滑坡,第三張專輯的銷量就開始不如以前。因為巨大落差他無法承受,在梅豔芳的生日會上不小心喝酒的他,竟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可是畢竟初出茅廬,還不懂得這個圈子的處世規則,他遭受的罵聲越來越多。後來,他開始走上了演員的道路,這一個轉行,竟讓他重拾信心。
張學友也漸漸意識到了自己以前的錯誤,開始戒酒。這些往事都使得張學友漸漸地成長,經歷了許多起落的張雪喲更懂得世間的珍貴。相比年輕時,現在的他更加愜意,閒時隱退江湖,想唱了就開開巡演。張學友曾說“我想唱到70歲”,這樣被歲月鐫刻的張學友,怎麼承擔不住“歌王”二字。
周杰倫:鏡頭前羞澀的少年,現今已是一個可愛的段子手
前些日子周杰倫的新歌《說好不哭》上線,一大批傑迷湧了出來,不論歌曲的傳唱度怎樣,周杰倫三個字的出現都足以讓很多人熱淚盈眶。他是一個很神奇的人,小時候第一次聽他的歌是《霍元甲》,那時候的接受能力尚且不足以讓我感受到這首歌,除了快別無其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迷周董的聲音,不管是曾經不喜歡的那首《霍元甲》,亦或是前段時間剛出的《說好不哭》。
如果一定要比喻,周杰倫就像是一隻蝸牛,他慢慢地爬,直至爬上塔尖。他的代表作太多,但有那麼一些經典的作品,竟也是曾不被人接受的。《范特西》就是這樣一張被拒絕歌曲大合集,但周杰倫沒有放棄它們,而是堅持把它做了出來,而它也成了許多歌迷接觸並瞭解周杰倫音樂的開始。有人說,《范特西》的幻想,是無人料想。若不是杰倫當初的堅持,或許這個名字我們得遲上幾年才會知道,但一定會知道。因為周杰倫對音樂的痴迷與理解,旁人不會懂。
李宗盛、張學友、周杰倫三個人,各自代表了一代人的過往。在不同的人心中,他們每個人都是一代歌王,世界在變化,不變的是那些住在歲月裡不被腐朽的經典。
當都市商場之中都充斥著各種抖音神曲的時候,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在十幾年前的小巷中,聲音被放到最大的那時候的流行歌曲。對音樂這個東西最初的印象源自於家裡的收音機,那時候的磁帶還是可以手動倒帶的那種,音質或許不如現在好,但全家人都準時圍在一起聽著電臺裡面放出的音樂。
直到後來,零幾年的時候家裡開始引進了光碟,那它的音質可比磁帶好得多呢!再後來有了MP3,手機,電腦,聽歌的途徑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方便,但有時候卻還是懷念第一次從老式收音機裡面聽到的那句“往事不要再提,縱然幾多風雨”。
李宗盛將愛與恨都藏匿於歌曲中。第一次聽李宗盛那首《愛的代價》,當時聽的是張艾嘉版本,第一次聽就被這首歌深深吸引。去搜了之後發現了男聲版,怎麼說呢,李宗盛大哥唱出來的感覺更像是一個歷經了許多傷痛之後,回首淡淡地告訴自己,這只是“愛的代價”。很多人都說,李宗盛唱歌就像是一個詩人,他唱出來的歌都是慢慢地吟誦,讓人一聽就忍不住隨著歌聲進入他的世界。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他的歌更像是一個長輩對晚輩細細地叮囑,他走過的路,愛過的人,如果你想要了解,就去他的歌裡找吧!
愛情友情親情,倘若真的要將世間的情感全都糾結在一起看,也不過是這三者的分支多情的人總要為情所傷,這樣的人可以是熱烈的,可以是沉靜的,也可以是像大哥這樣,嬉皮笑臉的樣子,深沉不見底的內心。這樣的人總是容易被人所喜歡,因為他們的感情太過於豐富。李宗盛便是一個多情的人,但他的筆下沒有那些滾燙的青春,沒有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有的只是經過沉澱之後的平凡生活。
他的歌詞只能在有經歷的人生之中暗自發酵,在安靜的夜晚,嗡嗡作響。當洪成往事漸漸成風,風吹雨打,打鬧過後的痕跡全都不復存在。也不怪別人說年少的人聽不懂李宗盛,年少者經歷尚且不夠,極少的情,極少的苦,聽不懂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說李宗盛是一個歌手,盡不如說他是一個音樂製作人來得更貼切。在他筆下的作品太多,以至於真的沒法說清那一首是他的代表作。我覺得音樂製作人大過於歌手,他們更能知曉音樂的靈魂是什麼形狀的。但他們也是幕後英雄,很多歌手唱紅了一首歌,唱紅了自己,觀眾忘卻的卻獨獨是背後的製作者。
有人說,《愛如潮水》成就了張信哲,張信哲也成就了這首歌;《我是一隻小小鳥》成就了趙傳,趙傳也成就了這首歌;《陰天》成就了莫文蔚,莫文蔚也成就了這首歌;《領悟》成就了辛曉琪,辛曉琪也成就了這首歌。但是我總是覺得,應該李宗盛成就了他們。創作能力這樣強的李宗盛,不愧於“歌王”二字。
張學友:一個名字就是一個時代
很多年輕的人對張學友的印象竟是“國泰民安張學友”,大家關注到了去看他演唱會的罪犯,卻沒有關注到這個五十多歲的老男人開演唱會,連黃牛票都缺貨了。現在這個在舞臺上面“叱吒風雲”的歌手,曾經也是一個會被演藝圈的氣氛搞得渾身不自在的人。
80年代,張學友才20幾歲的年紀,在一個巧合之中他參加了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正好遇上經紀公司想挖掘新人,他比較幸運的成為了那個新人。可是出道三個月之後的他也沒有任何的工作機會,直到一年後,經紀公司幫他推出了首張粵語專輯《Smile》,誰能想到那張專輯竟拿到了20萬張銷量。此後,張學友這個名字一夜之間走紅起來,他真的火了。
後來也曾遇到過一個大滑坡,第三張專輯的銷量就開始不如以前。因為巨大落差他無法承受,在梅豔芳的生日會上不小心喝酒的他,竟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可是畢竟初出茅廬,還不懂得這個圈子的處世規則,他遭受的罵聲越來越多。後來,他開始走上了演員的道路,這一個轉行,竟讓他重拾信心。
張學友也漸漸意識到了自己以前的錯誤,開始戒酒。這些往事都使得張學友漸漸地成長,經歷了許多起落的張雪喲更懂得世間的珍貴。相比年輕時,現在的他更加愜意,閒時隱退江湖,想唱了就開開巡演。張學友曾說“我想唱到70歲”,這樣被歲月鐫刻的張學友,怎麼承擔不住“歌王”二字。
周杰倫:鏡頭前羞澀的少年,現今已是一個可愛的段子手
前些日子周杰倫的新歌《說好不哭》上線,一大批傑迷湧了出來,不論歌曲的傳唱度怎樣,周杰倫三個字的出現都足以讓很多人熱淚盈眶。他是一個很神奇的人,小時候第一次聽他的歌是《霍元甲》,那時候的接受能力尚且不足以讓我感受到這首歌,除了快別無其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迷周董的聲音,不管是曾經不喜歡的那首《霍元甲》,亦或是前段時間剛出的《說好不哭》。
如果一定要比喻,周杰倫就像是一隻蝸牛,他慢慢地爬,直至爬上塔尖。他的代表作太多,但有那麼一些經典的作品,竟也是曾不被人接受的。《范特西》就是這樣一張被拒絕歌曲大合集,但周杰倫沒有放棄它們,而是堅持把它做了出來,而它也成了許多歌迷接觸並瞭解周杰倫音樂的開始。有人說,《范特西》的幻想,是無人料想。若不是杰倫當初的堅持,或許這個名字我們得遲上幾年才會知道,但一定會知道。因為周杰倫對音樂的痴迷與理解,旁人不會懂。
李宗盛、張學友、周杰倫三個人,各自代表了一代人的過往。在不同的人心中,他們每個人都是一代歌王,世界在變化,不變的是那些住在歲月裡不被腐朽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