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羊肉雖然沒有陽澄湖大閘蟹那麼有名,但在蘇州可以算得上是家喻戶曉了。藏書是一個地名,藏念cáng,而不是念zàng,在蘇州念這兩個音的幾乎一樣多,也沒有人去爭論,但考證起來確實應該念藏(cáng)書。
藏書羊肉
關於藏書這個地名的由來有一個典故——
西漢蘇州有個人叫朱買臣(前190-前115),字翁子,出身貧賤但酷愛讀書,在穹窿山麓以砍柴為生,外出幹活時也不忘抽空讀書,但書簡沉重不便攜帶,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把竹簡藏在沿途的石頭或樹叢底下。最後這位仁兄終於學有所成、功成名就,當上了大夫,人們為了紀念他(也有可能是為了拍他馬屁),就把他的老家命名為藏書。
藏書地區養羊、烹羊的歷史悠久,其著名之處不僅在於羊肉本身的鮮美,更在於其獨特的燒煮技術。走進蘇州大街小巷,能看到不少藏書羊肉店,仔細看看就能看到他們燒煮羊肉用的不是一般的鍋,而是一個碩大的木桶鍋。
在中國,像這種奇特的歷史悠久的炊具,也一定會有故事,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話說很久很久以前,藏書有個車制木碗的匠人,人稱姚木碗,有一次上穹窿山砍木料(又是個砍柴的?),遇到兩位白鬍子老頭在一段粗大的樹木上下棋,突然一陣風沙過,姚木碗再睜眼一看,老頭沒了,自己的斧頭也鏽成了半塊廢鐵,於是他就把那段樹木拿回了家,結果回家一看,房屋早已垮塌,而不遠處還有自己兒孫的墓碑,看熱鬧的人幫他分析說肯定是在山上碰到神仙了。
烹煮藏書羊肉的大木鍋
後來大家發現用那段木料做出來的木碗,盛菜盛飯味道特別好,而這時候一個頭腦精明的賣羊肉湯的後生出現了,他買下了姚木碗那剩下的木料,做了一口木桶鍋用來燒羊湯,果然味道奇美。從這之後,藏書地區就一直沿用這種木桶鍋煮羊肉的方法直到今日。
這種扯淡的神仙故事當然忽悠不到我這種毫無信仰的王八蛋,但作為一種商業推廣是很必要的,儼然就是古代的一種商業廣告。不過坦白的說,藏書羊肉店裡的羊肉羊湯確實是很鮮美的,據說木桶羊肉燒製時除了鹽,不放其他任何佐料,我不相信這是因為什麼神仙木桶,百年來積累的烹飪經驗可能才是箇中的關鍵。
我自己曾買過幾次生羊肉,在家學著用白菜、粉絲燒煮,味道也很鮮美,但還是不及藏書羊肉店裡的好吃。在天氣微涼的秋季傍晚,走進藏書羊肉小店,叫一碗羊肉湯,兩三杯黃酒下肚,真有說不出的暢快淋漓啊!
藏書羊肉雖然沒有陽澄湖大閘蟹那麼有名,但在蘇州可以算得上是家喻戶曉了。藏書是一個地名,藏念cáng,而不是念zàng,在蘇州念這兩個音的幾乎一樣多,也沒有人去爭論,但考證起來確實應該念藏(cáng)書。
藏書羊肉
關於藏書這個地名的由來有一個典故——
西漢蘇州有個人叫朱買臣(前190-前115),字翁子,出身貧賤但酷愛讀書,在穹窿山麓以砍柴為生,外出幹活時也不忘抽空讀書,但書簡沉重不便攜帶,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把竹簡藏在沿途的石頭或樹叢底下。最後這位仁兄終於學有所成、功成名就,當上了大夫,人們為了紀念他(也有可能是為了拍他馬屁),就把他的老家命名為藏書。
藏書地區養羊、烹羊的歷史悠久,其著名之處不僅在於羊肉本身的鮮美,更在於其獨特的燒煮技術。走進蘇州大街小巷,能看到不少藏書羊肉店,仔細看看就能看到他們燒煮羊肉用的不是一般的鍋,而是一個碩大的木桶鍋。
在中國,像這種奇特的歷史悠久的炊具,也一定會有故事,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話說很久很久以前,藏書有個車制木碗的匠人,人稱姚木碗,有一次上穹窿山砍木料(又是個砍柴的?),遇到兩位白鬍子老頭在一段粗大的樹木上下棋,突然一陣風沙過,姚木碗再睜眼一看,老頭沒了,自己的斧頭也鏽成了半塊廢鐵,於是他就把那段樹木拿回了家,結果回家一看,房屋早已垮塌,而不遠處還有自己兒孫的墓碑,看熱鬧的人幫他分析說肯定是在山上碰到神仙了。
烹煮藏書羊肉的大木鍋
後來大家發現用那段木料做出來的木碗,盛菜盛飯味道特別好,而這時候一個頭腦精明的賣羊肉湯的後生出現了,他買下了姚木碗那剩下的木料,做了一口木桶鍋用來燒羊湯,果然味道奇美。從這之後,藏書地區就一直沿用這種木桶鍋煮羊肉的方法直到今日。
這種扯淡的神仙故事當然忽悠不到我這種毫無信仰的王八蛋,但作為一種商業推廣是很必要的,儼然就是古代的一種商業廣告。不過坦白的說,藏書羊肉店裡的羊肉羊湯確實是很鮮美的,據說木桶羊肉燒製時除了鹽,不放其他任何佐料,我不相信這是因為什麼神仙木桶,百年來積累的烹飪經驗可能才是箇中的關鍵。
我自己曾買過幾次生羊肉,在家學著用白菜、粉絲燒煮,味道也很鮮美,但還是不及藏書羊肉店裡的好吃。在天氣微涼的秋季傍晚,走進藏書羊肉小店,叫一碗羊肉湯,兩三杯黃酒下肚,真有說不出的暢快淋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