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袁載譽

    回答個問題之前,說個史學爭議,歐洲人自古就比亞洲人高大,目前還沒有直接證據

    古時的歐洲人普遍喜歡重騎兵,騎士們往往將自己武裝到牙齒,如此一來雖然戰鬥破壞力方面來說,歐洲人能夠完勝同時期依舊停留於遊牧狀態的蒙古人。然而蒙古人非常的聰明,積極向大自然求得“捕獵”法寶。

    身披重甲的歐洲騎士在他們眼中就如同是巨大的野牛,而他們自身個體為敏捷的群狼,狼雖然單個破壞力不如野牛,但勝在人多且出手和收手夠快。

    可以將野牛折磨得精疲力盡後再屠殺。而蒙古族遠征歐洲各國時,將這群狼戰術可謂發揮到了極致,蒙古騎兵在作戰衝鋒的時候,大致將正面分成2組。

    第一組配備有基本的護甲,能夠抵禦一定遠端攻擊,第二組則幾乎完全沒有護甲。衝鋒時第一組騎兵的齊射,將歐洲方陣中的遠端武器打啞火。

    然後第二組騎兵維持持續性的箭雨,當距離過近時,騎兵紛紛向兩翼跑回末尾,隨後再重複上面的行為,如此一來在歐洲重灌方陣前面構建了一個持續性的“機槍”。

    與此同時當蒙古人發現歐洲重灌騎兵要衝鋒的時候,往往就會拔腿就跑,並邊跑邊回頭射箭,根本不會在歐洲騎士體力充沛的時候跟其短兵相接。

    而一旦騎兵在追擊中或者被動防禦中出現疲憊的姿態,蒙古人立馬就會停止射箭,拿出冰冷的“狼牙棒”,該武器在紡錘的木製或鐵製的錘頭上,固定有很多像狼牙一樣的鐵釘,然後配上長柄。

    外觀看上去雖然沒有馬刀和長槍那樣割血見肉的快感,但在面對被盔甲武裝到牙齒的歐洲鐵騎時它更好用,刀槍很難突破盔甲,而狼牙棒可以直接製造猛烈撞擊,穿過盔甲震碎被錘擊者的內臟。

    就這樣蒙古人靠著“聰明”的騎兵戰術,配上行之有效的攻擊武器,完成了它稱霸歐洲百年的事業。

    參看資料:蒙古馬與古代蒙古騎兵作戰藝術 納古單夫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歷史所

  • 2 # 開心art

    低矮的蒙古人完虜高大的歐洲人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蒙古人長期生活在嚴俊酷寒之地,形成了堅忍不拔的性格特徵;二是蒙古人做為遊牧民族,長期的圍獵生涯造就了其戰爭中的組織與戰術素養;三是低矮的蒙古馬是世界上最耐寒、最能耐長時間奔跑的品種;四是成吉思汗雄才大略,是幹年不世出的曠世軍事奇才;五是蒙古人輕騎兵的機動性,比笨重的歐洲重甲騎兵更具優勢;六是蒙古人的給養補給方式更加高效方便;七歐洲政治處於分裂狀態,比如東斯拉夫各大公國的互相敵對不能團結、中西歐政治力量的分裂而不能集中軍事力量等等。正是以上這些優勢使得蒙古人對高大的歐洲人戰而勝之。

  • 3 # 跌一跤

    當年可是高大的蒙古人掃蕩低矮的歐洲人。不要以為現在的歐洲人高大古代的歐洲人就高大!是工業革命以後歐洲人飲食比較好攝入的蛋白質比較多所以現在的歐洲人個子比較高。

  • 4 # 上地的左手

    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那時候歐洲沒有流行使用馬鐙,而蒙古已經大批次在使用。

    沒有馬鐙,歐洲人只能著重甲“坐在”馬背上,攻防主要靠臂力完成。而蒙古人可以依靠馬鐙“站在”馬上,藉助馬鐙帶來的穩定支撐和對馬匹的控制,透過腰力帶動全身力量。無論近戰搏鬥還是遠距離射箭都能發揮更大的戰鬥效力。

    再加上蒙古軍隊彪悍的戰鬥風格、靈活的戰術以及火藥、甚至生化武器(用生病死去的屍體攻城導致瘟疫蔓延)的使用,導致蒙古軍隊蒙古軍隊能夠橫掃歐洲。

  • 5 # 周老師208294507

    1,蒙古馬雖矮小,但速度快,耐力好,穩定性好,適合騎射。

    2,蒙古人擅騎射,所有打法是遠射近砍,戰術是圍獵射殺,不正面突破衝刺。

    3,後勤保障,遊牧民趕著牛羊去打仗,速度快,擅遠征。

    4,蒙古人全民皆兵,男性從小訓練騎馬射箭,參加圍獵,身體強悍勇敢善戰。

    5,蒙古在對抗歐洲騎兵時,已經國力強盛,裝備一點都不差。盔甲,彎刀,鈍器,盾牌,弓箭等。

    歐洲騎兵,裝備是長矛,盾牌,佩劍,打法正面突破衝刺很單一,缺少戰術,說白了,就是硬拼。

    在遇到,速度快,追不上,糾纏你不正面衝,圍著你射箭的蒙古騎兵,馬射死了,在砍你。

    這丈怎麼打?

    一般一個蒙古騎兵帶兩壺箭,約60只左右,保守點說殺死十個人沒問題吧。

    歐洲騎兵多板甲厚盾,射死你的馬,不摔死,也只能等著被砍死了,或被後隊馬踏而死。

    大規模戰爭,戰術,訓練,裝備,都很重要,而戰士們的高矮身材不重要。

  • 6 # 老隊聊史

    首先,我有個比較困惑的問題,蒙古人什麼時候完虐過歐洲人?此話一出,必然有水軍嗷嗷叫著向我撲來。對,嚴格意義上講,蒙古西征時期被吹上天的爆揍波蘭聯軍,也可以算虐歐洲人了,但是完虐就不要誇誇其談了。都知道蒙古帝國有4大汗國,單這四大汗國染指歐洲的也就金帳一家而已,就算強如金帳,也只能在克里米亞草原放放馬,揍了波蘭立陶宛,你的馬還是進不了人家地裡吃草,充其量算是東歐邊緣。這是第一,有眼珠子看地圖的都能看的著。長子西征最生猛的部隊全殲了波蘭立陶宛的農民聯軍,其中有幾千個剛成立的條頓騎士和窮困潦倒到處做傭兵的七八十個法蘭西老騎士。此役引起神羅皇帝注意,但卻仍然沒有到出兵抗蒙的地步,死的都是騎士團,教會的人,而波蘭人一直是日耳曼人的宿敵,立陶宛則是羅馬教皇一手帶入天主教聯盟的棋子,羅皇豈會對這兩個不入流的非勢力國家出兵相助?中世紀的波蘭人口不足300萬,立陶宛在雅蓋隆還沒入主之前,只是個四分五裂諾斯神教大行其道的小部落,斯拉夫人還苦苦掙扎在漁獵生存線上。可想而知這兩國有多少國力,人力。兩國能喘氣的相加撐死不會超過400萬人。人力不足,戰力微弱,這是其二。蒙古人擊破波蘭之後,長驅匈牙利,兵臨維也納。不到黃河不知水黃,到了黃河方知水長,是此時兵臨維也納蒙古人的想法。中世紀風格的堡壘,多山灌木的丘陵,以及歐洲農奴望風而跑羊圈習慣,讓搶上癮的蒙古人極不適應:早在敵軍來臨之前,所有農奴已經把能入口的都鑽入封建主的城堡中了。高壘深溝,堅壁清野,在火炮沒有問世之前,這些完美工事的建築,能讓任何來犯之敵,望城興嘆。這也是歐洲早期小國林立,四處割據的根本原因之一。這是三點。蒙古人來到歐洲見識到真正的歐洲國家以後,不敢久留。蒙古人有狼的傳統,只凌弱不欺強。神羅的帝國騎士正在集結,此時的德意志雖沒有大統一,神羅還是擁有超過800萬的人口。各城邦各諸侯一直都保持著高度職業化的軍隊。被人一直詬病積弱的南宋,保有超過3000萬人口,被征服都撐過百年,何況沒有像樣的堡壘要塞。一旦長生天戰火燒到亞平寧邊緣,難保神羅皇帝與羅馬教廷摒棄前嫌,號召十字軍共同對付敵人,英法兩國也勢必介入。英法神羅三方人口總和接近南宋人口,但是人口密度與職業化軍隊數量大大超過中原了。這是第四點。蒙古人基本是觀光旅遊團,見識了歐洲要塞以後從此打消了繼續深入的想法。虐,是虐的斯拉夫農民,或許有人還要苦苦反駁,野戰蒙古無敵!老哥只能弱弱的奉勸一句:黃婆賣瓜自賣自誇。千萬別去大的網站發表,不小心會被人當猴子瞧。中世紀歐洲軍隊,十字弩興起,教廷一度禁止基督徒國家使用如此邪惡武器互相攻伐。城頭又有遠端弩炮,用於打擊攻城車。這些義大利民團早早就接受了自由城邦的意識,平時就把海上掠奪與傭兵殺戮當成是生活冒險,其中熱那亞與米蘭弩手名聲最大。所以義大利弓弩手是最搶手的,心狠手辣裝備精良。這些弓弩手的唯一任務就是,徹底壓制對面騎射騷擾和輕騎兵側襲。而反關蒙古,歷次作戰對於排弩的適應還是在面對歐洲僱傭兵時候開始,排弩更遠,威力更大,幾百人,幾千人的弩排射,足以打潰任何弓騎兵輕騎兵的任何想法,只要在距離以內。所以你要講野戰優勢,是什麼,憑騎射射穿對面?別傻了,你射別人,別人沒手沒腿?很早以前我有篇文字重點講了蒙古軍隊中勝負手的角色是重騎兵,可汗衛隊,黑海的啊速人,都是倚仗的撒手鐧,騎兵中的超重灌騎兵。蒙古人一般不會輕易對同等量級別的對手,早早使用重騎兵進行戰鬥。這些重灌騎兵的地位和核心力,一點不比歐洲的騎士低,而且同樣數量稀缺。可以參看伊比利亞復國運動,西班牙與葡萄牙面對摩爾遊牧,作戰方式就是極其嚴謹的:弓弩排射,矛兵扛線,劍盾手撕裂突擊,重騎兵左右兩翼作預備,要麼斬殺敵首領,擒賊先擒王,要麼包抄與反包抄。最後,蒙古軍隊常勝的最大秘訣是,情報工作做的透。對手有幾斤幾兩,盟敵關係,以及人口地形通通拿下,最重要的是,前面該怎麼走,能夠保障軍隊的正常補給。不要再哇哇叫著說,蒙古人不需要補給,自帶牛羊,好,舅服你!人都是機器人行了吧,不吃不喝不拉撒,牛羊總得啃點花花草草吧。 酒後潑墨一題給諸位助助興,還望笑納。

  • 7 # 敦復

    四個字:風箏戰術。

    蒙古人的秘密武器有倆,蒙古弓和蒙古馬。

    蒙古弓是典型的複合弓,製作工藝複雜,維護也麻煩;但是效能優越,射程很長,並且體積小,便利在馬上攜帶。

    蒙古馬也是一樣,雖然比較低矮,速度也不是非常快;但勝在對草料要求不高,耐寒耐疲勞,非常適合單人長途騎乘。

    蒙古人的這些特點非常適合長途行軍。因為蒙古人本身就是遊牧民族,對他們來說,跨越中亞大草原不過是另外一種長途遷徙而已。而蒙古馬和蒙古弓,又不會因為長途行軍而產生太多的損失。所以蒙古人的兵力,並沒有因為長途行軍有很大的損害。

    至於蒙古人打仗的時候,往往是帶上四五匹蒙古馬,然後裝載四五把蒙古弓和一大批箭矢。開戰之後,幾乎不接近對方,而在很遠的距離發射箭矢,當敵人靠近就驅馬遠離,如此反覆。偏生蒙古弓射程太遠,蒙古馬又太能跑,敵人追也追不上,打也打不著,還老被攢射,結果自然是在持久的野戰中被打的一塌糊塗。

    來到歐洲和中東之後,蒙古人發現,自己是多麼的無敵:中東和歐洲的戰場主力,還是披重甲執重劍的騎士和步行騎士,機動性非常差。在他們看來,騎兵僅僅是一種用來衝鋒、破壞敵方隊形的兵種,而戰爭僅僅是發生在某個固定場地的對決。

    所以,儘管身材有差距,但在武器裝備和戰術理念上比歐洲人強了太多了。蒙古人和歐洲人的戰爭幾乎是一個套路的一再翻版:騎士大軍氣勢洶洶地殺到,蒙古軍隊立即撤退,騎士在追擊一段時間之後力竭,但是蒙古人卻在一直不停地發射箭矢,最終騎士軍隊因為疲勞和恐懼崩潰。

    大概就是這樣。身材,真的是戰爭中不太重要的因素。

  • 8 # 德全不畏

    我來說一下我的理解。我覺得,蒙古人完虐歐洲人的原因有這幾個。

    首先,蒙古人向中原地區的漢族人學習了火藥等先進的的武器製作工藝。從武器上完全能碾壓當時的歐洲。除此之外,蒙古人還有其他方面的優勢。

    第一,蒙古人的勇敢指數高。蒙古人遠征歐洲時。蒙古剛實現了統一,結束了長期你殺我伐的混亂局面。長期的混亂內鬥,使得蒙古人的勇敢指數遠超同時期的歐洲人。

    第二,蒙古人善苦戰。蒙古高原的自然環境極為惡劣,蒙古人因而身體健壯,極為吃苦耐勞。

    第三,蒙古人的騎射技術,對騎兵戰術的運用遠超歐洲人。蒙古人是遊牧民族,號稱馬背上的民族。從小學習騎射,個個技藝精湛。蒙古人各部落間的爭鬥,都是比的騎兵。長此以往,他們對騎兵戰術的運用,已經達到了極致。

    第四,蒙古人擁有睿智的領袖和一大批名將。蒙古人的領袖成吉思汗,極善沙場征戰,他手下有木華黎,哲別等一批名將。都是鮮有敗績的沙場老手。

    第五,蒙古人有優良的戰馬。蒙古人培育的蒙古馬,耐粗飼和嚴寒,性格彪悍,耐力超強。無論騎乘還是駝物,都是上選,是極為優良的戰馬。

    在戰場上,蒙古出動強大的騎兵。使用正確的戰術,其中,就有著名的“曼古歹”戰術。有效的限制了歐洲人的戰力發揮,同時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打得歐洲人毫無還手之力。

  • 9 # 優己

    主要是透過戰法的革新與應用。當時的蒙古軍的主戰力量是輕騎兵。這種輕騎兵以弓箭作為主要武器,透過騎馬跑動發射弓箭,在這種戰法當中,敵人的弓箭很難射中高速移動中的蒙古戰士,而蒙古軍的弓箭卻可以很大機率射中靜止中的敵人步兵或者移動笨重的敵人重騎兵。

    當時歐洲部隊裝備的主要是重灌兵,包含重灌步兵跟重灌騎兵。重灌騎兵的戰鬥力非常強,衝刺起來沒人可以阻擋,是破步兵戰陣的利器,但是蒙古軍沒有步兵。蒙古人打仗就對你射箭,你一衝上來蒙古軍就從兩邊散開放你過去,然後從兩翼掠過發射弓箭射擊,等你掉過頭來繼續衝鋒的時候他又如法炮製。直到消滅了敵軍為止,往往是一場戰打下來就碰不到蒙古軍一根毛。

    成吉思汗曾經在給自己義弟的講解這種戰法,特別提到運用騎兵選戰場的時候一定要給自己預留三倍以上的寬度,三兩成眾穿插遊離,絕對不跟敵人糾纏廝殺,這就是要跟敵人比速度,比箭發,比耐力。簡單的來說,就是打不過你我就跟你比快跑,快跑跑不過你就跟你你長跑,總之,揚長避短,總有一樣可以耗死對手的。歐洲重騎兵空有一身力氣完全發揮不出來用處。

    其次,歐洲國家大多各自為戰,蒙古人在區域性戰場上兵力佔優。在歐洲地區,重騎兵是貴族兵種,同樣少得可憐,往往有一支兩千人的重騎兵就是很強的武裝力量。而當時西征的成吉思汗軍隊有騎兵10萬人,最少的一次也有7萬人,幾萬人打幾千人本身也沒啥懸念。幹掉重騎兵以後,歐洲的重灌步兵在蒙古騎兵眼裡就只是肉盾了。

  • 10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歐洲人長得牛高馬大,蒙古人相對來說比較矮小。雖然我們並不太清楚十三、十四世紀的情況,但是根據今天的人種情況,也可以推斷出當年歐洲和蒙古的情況,大致也是那樣的。照理說,冷兵器時代,體格強壯,絕對是打仗最重要的先決條件,為什麼當年蒙古人在征伐歐洲的時候,體格強壯的歐洲人,卻完全沒有抵抗能力呢?

    (矮小的蒙古兵)

    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用幾個字來概括。

    一、怕。

    蒙古人發動對歐洲的進攻,被稱為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在這次西征之前,蒙古人已經統一了漠北,已經打下了半個金國,已經在第一次西征的時候打下了西方強國西遼、花剌子模及周邊一大片土地。也就是說,蒙古人強悍的名聲,早已經傳遍了整個歐洲。

    要知道,在蒙古人攻打花剌子模這一片西亞土地之前,歐洲騎士團十字軍也已經發動了多次東征,也試圖拿下西亞那一邊土地。但是,十字軍騎士敗多勝少,勞而無功。而蒙古人卻輕易就徹底拿下了西亞,這給歐洲人的震撼是強烈的。

    給歐洲人震撼更強烈的,還有蒙古人的屠城和殘殺。一座城一座城全部被殺得精光,腦袋全部砍下來,堆金字塔。這樣恐怖的傳說,早已把歐洲人嚇破了膽。所以,歐洲人還沒和蒙古人打,先就害怕了。

    事實也是如此,當蒙古人在拿下欽察,進攻俄羅斯的那些公國的時候,那些公國都不敢主動出戰,而只是躲在城堡了,加固城牆。希望透過防守讓蒙古人知難而退。這顯然是一種最笨的打法。如果歐洲人不怕,他們也不會在戰術上這麼保守。

    (前進中的蒙古軍團)

    二、散。

    歐洲人當時在和蒙古人作戰的時候,最大的特點就是一盤散沙。每個國家都會只考慮自己的利益。還是拿俄羅斯來說。當時的俄羅斯有三個大公國:也烈贊公國、弗拉基米爾公國和諾夫哥羅德公國。蒙古人在進攻第一個公國也烈贊公國的時候,他們當時是派了使者向第二個公國弗拉基米爾公國求救的。但是,弗拉基米爾公國一是因為畏懼蒙古人,害怕惹火燒身,二是本身與也烈贊公國有仇,巴不得也烈贊公國滅亡。在這樣的心理作用下,弗拉基米爾公國並不前往營救,結果,也烈贊公國被蒙古人圍起來打,從容地打,很快打下來了。

    打下來以後,蒙古人並沒有因為弗拉基米爾公國沒有前往營救,就饒過他們,反而是繼續進攻,那時候,弗拉基米爾公國的大公才害怕了,丟掉城市逃跑。結果他也沒有逃掉,被蒙古人搜出來給砍了。

    在蒙古人發動的第二次西征期間,類似這種互相拆臺的情況特別多,歐洲的這種一盤散發,也是蒙古人能輕鬆打敗歐洲的重要原因。

    (大軍行進中的蒙古軍團)

    三、死。

    歐洲當時處在中世紀,人們的思想被宗教嚴酷禁錮著。因此,歐洲人無論在思想文化,還是戰略戰術上,都顯得非常死,非常僵化。當他們在面對蒙古人的時候,從宗教的角度來考慮,就覺得這是上帝把惡魔降臨到人間,是上帝對人間的一種懲罰。面對這種懲罰的時候,他們往往會選擇逆來順受,選擇承認現世苦難,把希望寄託在去世後的天國。這和蒙古人追求人間的極致慾望,完全是兩回事。所以,就算他們有強健的體格,打起仗來,也是畏手畏腳。

    除此外,政治上的死氣沉沉,也是他們打敗仗的重要原因。各國的皇帝是受教皇控制的,而教皇既不能把大家團結起來,也不能靈活地打仗,當然最後就只能被動挨打了。

    (參考資料:《蒙古黃金史》)

  • 11 # 盡是他鄉之客

    主要是蒙古帝國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真剛處於鼎盛時期,軍力空前強大,空前團結,戰爭經驗足,戰法直接殘暴,歐洲人口相對較少,國家較小,面對蒙古大軍,軍心相對渙散,不團結,蒙古軍隊橫掃千軍,氣勢磅礴,容易鼓舞士氣,蒙古人適應能力強,生活相對艱苦,綜合看,歐洲人不是對手

  • 12 # 雲鷹飛醬

    歐洲哪來的重騎兵,歐洲人吹的騎士15世紀才出現,而且只有擁有1000英畝土地的人才能裝備的的起,古代歐洲是城邦制,最大的城邦才幾萬人,幾千人就能叫大軍,普通士兵基本都是裸奔狀態,蒙古人拿著火器打歐洲人,歐洲人以為是魔法,直到2百多年後才仿製出來,此後開始了逆襲之陸,但是主要還是因為華人太狂妄自大,原地踏步

  • 13 # 長風浩蕩

    這“高大”,什麼時候還成了自古以來了?

    大範圍內平均身材高矮只跟上溯幾代人的蛋白質攝入水平有關。近代以前,就歐洲那地方的營養水平,還“高大”"?

  • 14 # jackpo

    最主要的是那時候歐洲人並不高,荷蘭人基本上是在1米68左右,英華人基本上也是在1米6左右,蒙古人的身高是1米5到1米62,所以說差距並不是很大。歐洲人身材高大,是近200年長起來的,工業革命以後。

  • 15 # 使用者104511495115

    蒙古軍隊的戰術以馬陣見長的 歐洲人再高大也對馬陣奈何不了

  • 16 # 淡定飯糰gb

    問題就愚蠢,勝利屬於蒙古勇士。

  • 17 # 颯踏浪

    古代歐洲人與東亞人的體格差距不大,而且歐洲人因為鼻子太高視野比東亞人窄,一對一肉搏戰影響不大,群毆亂戰就會吃虧。況且蒙古人在組織、戰術有全面的優勢。

  • 18 # 靜靜地談談天說說地

    歐洲大陸基本就是大平原,冷兵器時代,馬特別是騎兵部隊好比一戰時的坦克部隊是所向披靡的,在沒有丘陵河谷山林的地區,騎兵加上弓箭基本無法突破,不要想著電影裡的鏡頭,什麼挖陷阱,什麼木欄,在十萬騎兵面前不值一提。所以蒙古可以馳騁歐洲,歐洲只有貴族才有馬,一般士兵都是步兵,但是遇到奧地利就不行了,除了那裡有山,奧地利騎兵也很多,畢竟是匈奴人的後裔。其實實話講蒙古打南宋就很困難,足足70多年,後來幾乎就是靠漢人打漢人,就是南方丘陵密佈。

  • 19 # 新會第一帥

    1.輕騎弓箭手+重騎,放風箏戰術。

    2.兇狠殘暴。

  • 20 # 夜路老司機

    僱傭軍跟大規模正規軍打攻防戰,能有勝算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湖人鵜鶘就濃眉哥達成交易協議,從目前看誰才是最大的贏家?戴維斯能給湖人帶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