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羽諾池唯

      [說明]  這首曲子是寫賈探春的。曲名“分骨肉”,是與骨肉親人分離的意思。  -------------------------------------------------------------------  [註釋]  1.“一帆”幾句——指賈探春遠嫁。  2.爹孃——指賈政、王夫人。賈探春是庶出,為賈政的小老婆趙姨娘所生,但她不承認自己的生身母親:“我只管認得老爺太太兩個人,別人我一概不管。”(二十七回)所以趙姨娘說她“沒有長翎毛就忘了根本,只揀高枝兒飛去了。”  3.窮通——窮困和顯達。  -------------------------------------------------------------------  [鑑賞]  賈府的三小姐探春渾名“玫瑰花”,她在思想性格上與同是庶出的姊姊“二木頭”迎春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她精明能幹,有心機,能決斷,連鳳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幾分、讓她幾分。在她的意識中,區分主僕尊卑的封建等級觀念特別深固。她之所以對生母趙姨娘如此輕蔑厭惡、冷酷無情,重要的原因是,趙姨娘作為一個處於婢妾地位的人,竟敢逾越“上”“下”的界線,冒犯她作為主子的尊嚴。抄檢大觀園時,在探春看來,“引出這等醜態”比什麼都嚴重,她“命眾丫鬟秉燭開門而待”,只許別人搜自己的箱櫃,不許動一下她丫頭的東西,並且說到做到,絕無迴旋餘地,這也是為了在婢僕前竭力維護作主子的威信與尊嚴。“心內沒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這一點,動手動腳,所以當場捱了一記巴掌。  探春對賈府面臨大廈將傾的危局頗有感觸,她想用“興利除弊”的微小改革來挽回這個封建大家庭的頹勢,但這隻能是心勞日拙,無濟於事。  對於探春這樣的人,作者是有階級偏愛和階級同情的。但是,作者沒有違反歷史和人物的客觀真實性,仍然十分深刻地描繪了這個形象,如實地寫出了她“生於末世運偏消”的必然結局。原稿中寫探春後來遠嫁的情節與續書不同,這我們已在她的判詞的註釋中說過了。曲中“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也是她一去不歸的明證。“三春去後諸芳盡”,迎春出嫁八十回前已寫到,元春之死、探春遠嫁,從她們的曲文和有關的脂批看,也都在賈府事敗之前,可能八十回後很快就會寫到,這樣,八十回後必然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情節發展相當緊張急遽,決不會像續作者寫“四美釣游魚”那樣鬆散、無聊。  骨肉指父母與兒女之間的關係,《分骨肉》,是說兒女與父母永遠分離。  佛教認為人生有“八苦”,其一是“愛別離”,就是不得不與親愛的人們別離。探春在眾姊妹中結局不是最壞的,她遭遇的是與親人不能再見的苦痛。以探春的品貌和才幹,儘管是“庶出”,如果在家族的盛世,也不會讓她遠嫁到天邊去的。她的遠嫁,一定是在家世沒落時出於某種不得已的原因(與高鶚續書有別)。探春本人對她的遠嫁倒也不那麼特別沉痛。  從本曲臨行前告別致意的話來看,想得開,看得開,很豁達。這同她的性格有關。她為人處事剛強決斷,頗具男人之風。同時,她對賈家這個腐敗下去的家族有自己的觀察和判斷。在七十五回裡,她說:“咱們倒是一家子親骨肉呢,一個個不像烏眼雞?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惑奸讒抄檢大觀園”時,她說:“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看得夠明白了。  這是探春的悲憤,也是作者的悲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什麼意思山中有虎難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