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點雜聞錄

    除了好色與個子矮,是一個英雄人物。

    統一北方,基本結束群雄割據。

    二:至死沒有稱帝。

    就這兩點,足以證明其是英雄了。

    只是世人受《三國演義》影響太深了,可見宣傳的力量。

  • 2 # 笑看人生說隋朝

    非也,曹操即魏武帝,曹操可是亂世奸雄啊!很有名的評論家許劭評價他,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許劭的評語在當時就好比通行證一樣。曹操曾經問許劭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物,許子將不答,曹操再三堅持。許劭才告訴他。曹操聽了以後大笑,表示認同,記錄於孫盛的《異同雜語》。東漢末年的名臣橋玄就很看重曹操,說天將大亂,非命世之才不可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吾見天下名士多矣,卻沒有一個像你這樣的,你需努力!”意思是說天下就要大亂,沒有經天緯地的才幹是拯救不了社會的,能夠安定天下的就只有你曹操了,而且還對曹操說,我已經老了,願把妻兒託付給曹操。包括何顒感嘆說,漢朝就要滅亡,能安定天下的,必是此人了。

    曹操是一個複雜的人物,小的時候就很聰明機靈,很會隨機應變,又不學無術,當時的曹操博覽群書與研習兵法外,還有就是尤其精通騎術以及劍法,武藝不錯,就從他獨自一人闖進大宦官張讓的院子裡想行刺,被發現手舞手戟,從容不迫翻牆離開,他才略勇武過人沒人能夠傷害他。在官渡之戰中,曹操聽從許攸的話,火燒烏巢,燒掉敵軍糧草,以少勝多,打敗袁紹。當時曹操聽說許攸來了,鞋子都沒穿就走出去迎接許攸。曹操疑心病很重,從殺呂伯奢可以看出。曹操和袁紹小時候是發小,和袁紹一起偷新娘。

  • 3 # 步蘭香407

    回答題主的問題,只是本人的觀點,請朋友們雅正。

    我認為是受封建正統思想的影響,東漢末年,朝廷懺弱,黃巾起義,群雄紛爭,宧官當道,民不潦生,董卓專權,群雄討袁,曹操獻計敗黃巾,黃巾軍降,操據兗州,藉此發展,以圖統一天下。董卓被誅,李,郭之亂中,漢獻在楊奉,董承保護下逃離關西,於公元196年重回洛陽,時袁紹自恃強大,有自立為帝之意,不出兵迎接獻帝,時操駐兵許昌,操趁機迎獻帝入許昌,改年號為建安,任曹操為大將軍,封武平候,操總攬朝政,“挾天子以令諸侯“,故認為曹操是強奪得的漢氏政權,被稱為“漢賊”。

    實際上曹操在歷史上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的,曹操將皇帝控制在手中之後,便開始發展經濟,於公元196年,頒佈“屯田令“將軍民編制起來,開墾耕種廢棄的田地,使流民安定下來,生活有著落,故經濟得以恢復發展,同時解決了軍糧問題,為爭霸天下奠定了物資基礎,針對群雄環繞的局勢,釆取北和袁紹,先弱後強,由近及遠,分化拉擾,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公元197年攻南陽張繡,公元198年張繡降曹。公元198年操東征呂布,奪得下邳,絞死呂布。公元200年操趕走新據徐州的劉備,控制了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大片地區,開始與佔據黃河以北的袁紹爭鋒,爆發了歷史有名的“官渡之戰“。操以少勝多取勝,加速了統一北方的步伐。鞏固了曹操的政治地位,袁紹手下大批謀士,武將紛紛降操,壯大了他的勢力。曹操走上了他事業的顛峰。經過幾年征戰,曹操攻下了冀,青,幽,並四州之地,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為徹底消滅袁氏殘餘勢力,統一北方,安定社會秩序,解除遼東少數民族烏桓的騷擾,親自率兵遠征烏桓。這一年七月操兵長驅直入大敗烏桓,在陣上殺死了蹋頓,袁熙,袁尚先後被消滅,操大軍開進柳城,三郡烏桓被徹底征服了。然後把烏桓擄去的和逃在塞外的幾十萬戶漢人帶回來,又把烏桓屬下的幾十萬人也遷徏到內地,和漢族人民一起從事農業生產,結束了北方混亂的局面,這一地區的社會經濟又得到了正常發展。已完成北方統一大業的曹操壯志不己,賦詩言志,抒發統一全國的大志。

    以上本人從歷史角度評價曹操,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 4 # 國民健康雲課堂

    這個問題很簡單,最主要的是統治階級不敢表揚他,正統思想還是希望老百姓安分守己,忠君愛國的!曹操實在太不該那麼牛逼和成功了!還有一點也很重要,曹操當年沒有喊出一個為天下蒼生謀福利的號,讓人覺得他是為自己打天下!

    古代社會老百姓閱讀的機會是很少的,容易被統治階級的思想所有,所以水滸傳在以前都算是反書,更別說曹操了。

  • 5 # 趙公

    後世對曹操的評價應該屬於譭譽參半,而並不是一味的詬病。史學界曾精確的概括曹操為卑鄙的聖人。他在漢室衰微的時候,從軍中原,群雄逐鹿的戰場上脫穎而出,平袁術,敗袁紹,智取馬騰,擊潰劉表張秀,統一了中國北方。使北方地區的百姓能夠安定生產,免於戰火,從這一點上看,他的功績是不容抹殺的。

    曹操早年就表現出了過人的集錦,經常透過耍小聰明,來為自己取得利益,但當時的他卻未曾想到自己將來會創立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由於他出身平凡,有沒有追名逐利的心,當時並沒有人覺得他會成為一位大人物。不過總有慧眼識英才的伯樂,例如當時的名士喬玄就曾經評價曹操說:天將大亂,非曠世奇才不能安定,能安定著,非汝乎?喬璇之所以會這樣評價,主要是看到曹操文武雙全,即博覽群書,喜好兵法,曾經為《孫子兵法》作注,又善於騎射。曹操也漸漸的發現了自己的才能,也有了隆起池中物的感慨,於是去問當時著名的人物評論家許劭,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許劭並不理睬他,但曹操一直糾纏,最終徐勝說了一句不知是敷衍他還是發自內心的話:“你是世事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句話最終成為了對曹操最準確的評價。20歲時的曹操舉孝廉入仕,到京城洛陽為官。官職相當於現在的區公安分局局長。他剛一上任就命人造五色大棒10餘根,以示法律的嚴明,若有犯法者,一律嚴懲不怠。就連當時皇帝寵臣蹇碩的叔叔違反夜行令,曹操也毫不留情,直接將他處死,這才使得京城中的皇親國戚們有所收斂。

    當何進決議請西涼刺史董卓進京時,曹操最先發表了反對的建議,他稱:對付宦官,派幾個獄卒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請封疆大吏帶兵進京呢?反對董卓的曹操逃出了洛陽城,路上他將錯就錯的殺了呂伯奢一家八口,並留下了最為世人詬病的一句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最初的曹操並沒有歌劇天下的野心,他只想參加袁紹的討伐董卓的聯軍殺入洛陽城以求天子加封一官半職。但他漸漸看到了十八路諸侯的各懷鬼胎,又看到了朝廷的腐敗,面對如此亂世,人心險惡,看清局勢的曹操,決定自己做著亂世的拯救者。他脫離了18路諸侯的討董聯軍,獨自來到兗州地界上發展,先消滅了青州的黃金起義軍,選其中精壯力量30萬人組建青州軍成為他以後統一北方的中堅力量。

    曹操一生以漢臣自居,從未想過取代天子而自立。而他當初將漢獻帝接到自己的領地上提出的口號是,奉天子以令不臣。這句口號最終被史家解讀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曹操也就一輩子難逃篡漢的罵名了。

  • 6 # 月亮之上有愛

    所謂梟雄,必然是“譽滿天下,毀滿天下”。

    白臉的曹操,閹人之後,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擊敗呂布、劉備、袁紹、馬超、張魯,統一北方,天下三分佔其二(劉備和孫權加起來只能算三分之一,從人口和經濟角度算,不是看單純的土地面積),堪稱曹魏政權的“周文王”。

    曹操一生,南征北戰,戰功赫赫,快速平定北方,有利於北方士民的生養生息,重用寒門人才,壓制世家門閥,無形當中得罪了當時的輿論話語權的掌控群體——豪強地主階層,所以曹操一生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來處理後方的不穩定因素,主要是以保皇黨為核心的守舊勢力。其後,曹丕用九品中正制換取了權貴們的支援,才得以順利實現改朝換代,這是後話。

    華人的皇權思想嚴重,可能是跪習慣了,一時半會適應不了,非得找個主子作為自己效忠的物件,前朝的皇帝再王八蛋,總有幾個人非得復辟,反元復宋、反明覆清、袁大頭復辟、張勳復辟,總想著萬世一系,可惜歷史和現實總是冷酷無情,也總是秉承因果報應,不著調的昏君和末日的王朝最終走向死亡,新的歷史人物總是不斷湧現,社會也在曲折中艱難進步。曹操,終結了兩漢皇權,將劉姓踢下神壇,惹惱了無數的劉漢的死忠分子,可惜這些人不會記得漢的天下,取自秦王朝!

    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我認為“做人就做曹孟德”,一生快意恩仇,隨性而發,能文能武,笑看天下風雲,真乃大丈夫是也!

  • 7 # 袁衛宇

    從來就沒多少人罵曹操,你覺得他被世人遺罵千年,那是因為受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影響。雖然《三國演義》極盡醜化曹操之能事,但是歷史上的曹操,功績之大,蓋過三國時期的所有人物。

    一、被《三國演義》醜化的曹操

    1.曹操濫殺無辜

    《三國演義》編了這麼個故事,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逃難途中,路過自己的朋友呂伯奢的家時,呂伯奢盛情邀請曹操來自己家做客。晚上,呂伯奢和幾個兒子準備殺豬款待曹操。結果曹操聽見磨刀聲,以為呂伯奢要害自己,於是不問青紅皂白,殺了呂伯奢和他的幾個兒子。等到曹操明白過來時,曹操感嘆: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話。

    《三國志.魏志.武帝本紀》根本沒有提此事。裴松之注是這樣說的:

    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雖然這個注也可能存在為曹操開脫之處,但曹操屠滅呂伯奢全家,既不和情,也不合理。如果曹操真的殺了呂伯奢全家,勢必被官方通緝,肯定會有相關檔案,然而不管是《後漢書》,還是《三國志》都沒有關於,曹操殺呂伯奢全家而被官方通緝的相關線索。

    2.曹操愚蠢

    《三國演義》裡說,蔣幹盜書,自作聰明,被周瑜擺了一道。曹操拿到蔣幹送來的情報,火冒三丈,認為蔡瑁、張允誤是東吳的間諜。不由分說,立刻把蔡瑁、張允砍了。結果因為蔡瑁、張允這兩位熟悉水軍的將領被殺,導致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慘敗。

    翻遍《三國志》,有關赤壁之戰的人物記載,如曹操、諸葛亮、周瑜等人的傳記,都沒有提及此事。正史並沒有記載蔡瑁和張允的死因,關於蔡瑁和張允的記載,非常少。

    3.曹操是漢賊

    《三國演義》裡說,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把曹操寫成篡奪漢室的奸賊。

    可當時的東漢,已經分崩離析,名存實亡。即便曹操盡心負責漢獻帝,東漢滅亡也是遲早的事。事實是因為有曹操,東漢才殘存了好些年。如果沒有曹操,東漢朝廷和漢獻帝的情況會更糟。

    二、歷史上真實的曹操

    1.統一北方

    當時北方亂糟糟,成為朝廷肘腋之患,各方勢力都在這裡混戰。曹操率軍平定並統一了北方,使得東漢朝廷在西北方向的軍事安全得到極大改善。

    2.發展經濟

    儘管曹操大部分都在作戰,但仍然想方設法,發展經濟。如興修水利、開墾荒田、勸課農桑等。曹操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發展和穩定經濟,使得百姓不用再為吃飯的事發愁。曹操治下的地方,經濟發展水平是當時東漢最高的。

    3.唯才是舉

    東漢後期,人才的選拔,受到了士族門第觀念的影響,很多出身普通的人,難以出人頭地。曹操釋出《讓縣自明本志令》,大力提拔底層出身的人才,只有他們有才能,不敢他們出身如何,一律重用,打破了豪族對仕途的壟斷,讓那些低微的人也能脫穎而出。這成為日後曹操能崛起的關鍵因素之一。

    4.文學素養高

    曹操具有非常高的文學素養,是建安七子之一,他和他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一起並稱建安三曹。曹操代表性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度關山》、《對酒》、《短歌行》、《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特別是《步出夏門行·觀滄海》,大氣磅礴、慷慨激昂,最能體現曹操的文學才華。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結論:曹操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的歷史功績和歷史貢獻非常高,是三國時期最厲害的人物,沒有之一。只可惜《三國演義》把曹操醜化得太厲害了,而世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太深,以至於曹操揹負了不應該揹負的罵名。

  • 8 # 仁者厚德載物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有才華的奸雄,東漢權相曹操並沒有像南宋權相秦檜那樣被後世謾罵,反而世世代代被很多勢利小人頂禮膜拜。

    因為曹操是徹徹底底的成功者,雖然殺人如麻,濫殺無辜,但曹操一生雄才大略威風八面才華橫溢權傾天下,而且壽終正寢,曹操的兒子曹丕也篡奪東漢政權建立曹魏,追封曹操為魏武帝,無論從哪個方面看,曹操都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奸雄。

    曹操一生殺害的名人好人比秦檜要多無數倍,秦檜只參與了皇帝趙構殺害抗金名將岳飛一個名人,就被世世代代謾罵,而曹操殺害了孔融華佗崔琰楊修邊讓荀彧等很多名人好人,連孔融年幼的兒女都被曹操屠殺,曹操還殺害漢獻帝的伏皇后董貴妃及她們的孩子,曹操的兒媳僅僅因為穿了一件比較華麗的衣服就被曹操殺害,曹操殺害的東漢忠臣及無辜人民更不計其數,比如曹操幾次在徐州等地屠城,到了雞犬不留血流成河的地步。

    曹操有很多殺人如麻濫殺無辜的暴行,三國演義不但沒有醜化曹操,其實很多地方還在美化曹操,比如虛構曹操刺殺董卓等。

    曹操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的兒子曹丕曹植曹衝也非常聰明有才華,但因此掩蓋曹操殺人如麻的暴行及醜化被曹操殺害的孔融華佗等好人就是顛倒黑白的勢利小人。

  • 9 # 蝸牛小火箭

    曹操,被後人評為東漢時期的詩人、政治家、軍事家,可是在大多數人眼中,他更多的是亂臣賊子、謀朝篡位、奸佞小人。那麼作出卓越貢獻的曹操為什麼會在很多人眼中如此不堪?是什麼原因,讓很多人詬病這樣一位梟雄人物呢?

    第一,曹操是“奸雄”。“奸”,本身就是一個貶義詞,奸臣、奸詐、奸猾。總之只有在形容一個壞人時,才會用到這個字。毛宗剛評價三國演義中的三絕之一,就是“奸絕”曹操。三國演義中,汝南許劭曾經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聽後曹操大笑而去,曹操是滿意的笑、得意的笑,讀者再結合後來他的作為,從這個細節中,感受到的是曹操的猖狂、自得於奸雄“稱號”的奸佞嘴臉。後來,曹操一句著名的“寧我負天下,不可天下人負我”,更是成了曹操惡毒、狠辣、自私、奸詐的明證。再後來,曹操一句“吾好夢中殺人”,就把故意殺死近衛,變成了誤殺,僅僅是為了證明自己“無意識狀態”時,生人、熟人、是個人就勿近。把曹操的詭辯、無賴、冷血表現的淋漓盡致。

    第二,曹操挾天子。天子是什麼?在中國封建幾千年眼中,天子是天命所歸,天下之共主,應該是所有人心中的神。現在竟然有人敢綁架天子?!在幾千年的封建皇帝和士大夫看來,生啖其肉也不能洩憤萬一。而且,曹操把自己放在了道義的制高點,逼著天子任命自己為丞相,然後把天子當成了手中的玩偶和工具,用以實現個人的“齷齪”目的,是可忍孰不可忍。曹操還沒有善待天子,曹操曾經與天子有一番對答,曹操氣勢咄咄,然後天子劉協說:“你對我不滿意,直接不讓我坐這個位子,何必弄的這麼麻煩”,可見一斑。曹操更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天子,這樣曹操就是天子的岳丈,也就是從倫理上說曹操和劉協是父子關係,而且曹操的作為特別像是父親欺負兒子,不聽話就敲打敲打。這樣的人物和作為,自然是不能被歷代皇權所接受。

    第三,曹操殺士大夫。曹操對士大夫缺乏足夠的尊重,雖然曹操曾經赤腳迎許攸,有過“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的心腹之言,但也曾經以權壓士,直言士大夫短視“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更先後殺死了大儒孔融、謀士楊修、名士崔琰、智囊婁圭等等,而且在正史中這些士大夫很多都是“冤死”的。這非常要命。一直以來,士大夫在中國曆朝歷代都很有特權。春秋時期的《禮記》就有“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記載,到了宋朝,更是對士的態度放鬆到了極點,宋朝宋太祖在太廟裡立碑,其中一條為“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後來宋朝儒士以直言犯上為榮,所以宋朝文事極盛,在朱熹等宋朝儒士眼中,曹操實在是洪水猛獸。從宋代修訂《資治通鑑》開始,對曹操的奸佞評價就又有了新高度。劉宗武的《厚黑學》中,曹操更是成了“黑”的創始人和大成者,曹操成了狼道的開山鼻祖,在這個受了禮教幾千年,人人謙恭信奉“羊道”的國家,像曹操這種“異類”,如果不上恥辱柱,那才是國將不國。

    第四,曹操出身不正。曹操是宦官之後。宦官在歷朝歷代的名士大夫眼中,都是骯髒、齷齪的腌臢貨,要麼愚蠢庸碌,要麼禍國殃民,宦官裡出好人,那簡直是鳳毛麟角。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宦官的兒子哪能是高官厚爵的料?這樣的人還能匡扶社稷、作出一番正義事業?正是這種有色眼鏡之下,首先曹操在一登場時,就已經蓋上了反派印章。曹操建立的魏國,很快就被司馬氏取代了。公元二百二十年,曹丕逼漢獻帝“禪讓”,建立曹魏,到公園二百六十五年,司馬炎篡位,改國號為“晉”,魏朝一共存續了四十五年,還沒有來得及著書立傳為自己正名,後來東晉孫盛寫《魏氏春秋》,把許劭原話“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也”中,“英”改為“奸”,流傳至今。一字之差、謬以千里。有的時候儒士手無縛雞之力,但刀筆殺人更是無形而深重。

    唐太宗評價他:“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司馬光評價他:“以魏武之暴戾強伉,其蓄無君之心久矣。乃至沒身不敢廢漢而自立,豈其志不欲哉?猶畏名義而自抑也。”毛澤東評價他:“曹操懂得用人之道,招賢納士,搞五湖四海,不搞宗派。還注意疏浚河道,引水灌溉,發展農業生產”。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會看到不同的曹操,但無論怎樣,筆者認為,百姓和歷史是公正的,站在當時百姓和歷史的角度看,曹操加快了戰亂的結束,是有大功的,曹操應該得到公正的評價。讀者朋友們,你怎麼看?

  • 10 # 第五篇formerly

    後世並沒有多人人罵曹操,甚至毛主席都是以曹操為榜樣的。

    至於後世有人罵曹操,說什麼漢賊,說什麼濫殺無辜。

    大家有多瞭解曹操呢?看的最多可能就是《三國演義》吧!《三國》這本書,是寫的很好。但是很多故事都是從民間收集或者野史等得來的,更帶了一些神話色彩。

    《三國》是羅貫中先生寫的,羅貫中在心裡是以仁義道德為主的,就是寫正劉備的意思,然而曹操卻以奸雄的身份登場,孫吳打醬油的!所以在書中處處體現劉備的仁義,而曹操自然就是反派了。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 11 # 南天頑石

    曹操無論文采還是軍事才華都出類拔萃,至於後世稱其為奸英雄,一方面不得不佩服其文治武功,但對他協天子令諸侯,後其子廢漢室立新統認為是大逆不道,在皇權觀念下,任何不符合皇權統續的行為都是大逆不道十惡不赦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總是夢到有關吃飯的夢,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