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影讀史

    張良被人稱作“謀聖”,是劉邦身邊第一智囊,是漢初三傑之一。這些名號不是隨便能叫的。能被歷史評價這麼高,這麼出名是有原因的,其實在司馬遷《史記》裡早已做了介紹,在這裡我來羅列一下,共有14件事最能突出張良的功勞:

    1,張良在跟隨劉邦之初,經常給劉邦講《太公兵法》上的策略,劉邦不但喜歡聽還能理解的非常透徹,是劉邦用用兵之道,用人之道的啟蒙老師,這些是劉邦打天下必須具備的最基本技能。

    2,張良作為謀士在劉邦左右,為劉邦出謀劃策,打下了張良老家韓地十幾座縣城,擊破秦朝大將揚雄,攻克宛城,進取武關,這些一件件都是豐功偉績。

    3,幫劉邦收服秦守關大將,在攻打嶢關時,張良知道嶢關守將是商販出身,容易被利益打動,建議劉邦財物賄賂,果然奏效,秦將投靠劉邦,收服的軍隊壯大了劉邦軍事實力,也避免戰爭了給百姓帶來傷亡,為劉邦仁義之軍新增威名。

    4,面對秦叛將提出進攻咸陽的建議,被張良識破,並將計就計,趁叛將懈怠一舉殲滅並攻入咸陽,逼迫秦王子嬰投降。

    5,進入咸陽後,劉邦被財物迷惑,留在咸陽不出,劉邦勸劉還軍霸上並想項羽請罪,避免了後續項羽鐵軍的攻擊。

    6,鴻門宴前夜,張良好友項梁知曉劉邦的危險,怕殃及到好友張良通風報信讓張良離開,張良卻將計就計,讓劉邦和項梁結為親家,並透過項梁的維護,讓劉邦躲過了鴻門宴上的必殺之局。

    7,劉邦被封漢王,去漢中路上,張良命人燒燬返回的唯一棧道,讓項羽放鬆追殺劉邦的警惕。

    8,張良離間計,述說劉邦沒有威脅的原因,闡述齊國田榮和彭越是項羽心腹大患,成功吸引項羽注意力,劉邦藉機平定三秦,建立了與項羽對峙的雄厚資本,為爭雄天下贏得機會。

    9,劉邦在彭城被項羽擊敗,無計可施,張良出計連續收服彭越、英布、韓信三員大將,這三位大將在後來楚漢之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10,漢高祖三年,項羽把劉邦包圍在滎陽,劉邦無奈準備採納酈食其辦法封六國後人為王,聯合抵抗項羽,張良阻止了這種愚蠢的行為,說如果封他們,不僅不會增強實力,反而會加速自己的滅亡,劉邦打消了這一念頭。

    11,在楚漢楚漢戰爭關鍵時期,韓信有反心,張良建議用封王割地拉攏韓信,讓讓韓信甘心情願為劉邦驅使,終於在垓下一戰殺死項羽。

    12,漢統一天下,劉邦分封有功之臣,很多沒有得到分封的人意圖謀反,張良建議劉邦封自己最恨的雍齒為侯,以安群臣之心。劉邦按張良計,那些意圖謀反的說連雍齒都被封侯了,我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此計幫劉邦賺得人心安穩。

    13,張良支援劉敬將國都定在關中說法,引經據典,劉邦聽取定都關中,為漢幾百年基業奠定基礎。

    14,劉邦欲廢長立幼,會危及漢興衰,劉邦也聽不進任可人建議,張良從側面為鞏固太子劉盈地位,呂后建議找出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劉邦見到商山四皓當年自己都請不出山被太子請出來了,認為太子有能耐,就放棄了廢長立幼的念頭。

    這14點是《史記》正史有根有據的記載,當然也會有疏漏之處,也有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也有待每一個愛好歷史、研究歷史的人去發掘。

  • 2 # 漫談歷史故事

    劉邦曾經對漢初三傑有過精準的評價啊。“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這句話就點明瞭張良的功勞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通俗點講就是一個優秀的戰略大師!

    在群雄割據的亂世想統一天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少豪傑人物都身敗名裂。難道是他們不善於打仗嗎?不見得,任何一個能夠割據一方的梟雄都有幾場可圈可點的戰鬥。是他們腦子不好使嗎?也不見得,他們這些梟雄每一個都很有眼光,都敢於率先舉起大旗。那是什麼原因使他們身敗名裂呢?究其根本都是沒有戰略眼光,沒有戰略思想。讓他們指揮一場具體的戰鬥,他們或許都能取勝,但是讓他們決定先打誰,後打誰;先打那座城池,後打哪座城池;以何處為根據地、大本營。這些他們可能就是一團漿糊了。好一點的就是有個大致的目標,但是可能優容寡斷,當斷不斷。差一點的就直接小富即安,不思進取了。

    這些毛病說起來大家都知道是不對的,是錯誤的,每個人可能都會信誓旦旦地說自己絕不會犯這種錯誤。可是事到臨頭才發現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地犯了這種錯誤。現在時髦的說法是“不願意脫離自己的舒適區”

    劉邦也不例外。他當年攻入咸陽後,第一次走進金碧輝煌的咸陽王宮,也是頓時目眩神迷,想要居住在王宮裡,享受榮華富貴,這時候劉邦手下絕大多數文臣武將那也是和劉邦一個德行,都在紛紛打砸搶燒,姦淫擄掠。也就幾個人還保持清醒,其中蕭何忙著接收秦國的文書檔案,張良和樊噲都在苦口婆心地勸告劉邦撤出咸陽,不要紙迷金醉。這時候張良就充分發揮自己戰略大師的作用了啊!他明白此時若不讓劉邦快點撤出咸陽,他日必然要腐化墮落,這樣一來就離失敗不遠了!

    而後劉邦不得不屈服項羽的安排,撤出關中進入巴蜀地區時,也是張良獻策火燒棧道示敵以弱以消弭項羽的猜疑之心,這給了劉邦一段猥瑣發育的時間啊!

    劉邦趁著項羽在東邊攻打齊國的時機,重用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奪取了關中地區後,項羽本來是要領軍回頭攻打劉邦的,這時候又是張良站出來迷惑項羽。張良說劉邦只想要回自己的關中地區,現在得償所願了就絕對不會再出函谷關插手其他諸侯的事情了。項羽信以為真,就沒有回頭攻打劉邦,而是繼續在齊國征戰。實際上此時的劉邦正在聯絡諸侯、集結軍隊。數月之後,劉邦聯合好幾個諸侯帶領五十多萬諸侯國聯軍攻取了項羽的首都彭城。這個時間就是張良替劉邦爭取來的啊!

    當初項羽和劉邦雙方打得筋疲力盡之時,項羽率先提出和解,提議兩人以鴻溝為界,二分天下。劉邦也是心力交瘁了,想著能佔有一半天下也行啊,手下將軍們也都盼望著解甲歸鄉,安享富貴,於是雙方達成和解,就此罷兵。此時又是張良站出來勸告劉邦不要就此放過項羽,因為現在是敵我雙方實力相差最懸殊的時候,此時若是放過了項羽,必然等於放虎歸山,他日必反受其累,不如趁機就勢追殺,永絕後患。這種斬草除根、永絕後患的做法雖然不太地道,但是卻很有效果啊。連毛主席都在幾千年後對這種做法表示讚賞“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除了上述這些事件外,張良還有許多勸告劉邦的典範,例如張良和陳平都勸告劉邦擁立韓信為齊王,不要得罪韓信;例如張良勸告劉邦不要輕易廢立太子,還給呂后出主意請商山四皓保護劉盈的太子地位等等,(保護了劉盈的太子地位就是維護了漢初的政治穩定,否則依著劉邦個人喜好就隨便廢立太子,必然就會導致朝臣結黨營私,因為他們總是需要站隊選擇一個主子的)

    張良這個戰略大師或許在具體的戰役中,在排兵佈陣方面對劉邦沒有什麼大幫助,但是張良在全域性戰略和激勵劉邦奪取天下的信心等方面那是對劉邦幫助最大的人物!

  • 3 # 錢多多讀文史

    當然有。

    張良除了在鴻門宴時,說通項伯,拖住項羽外。他最著名的表現當屬勸劉邦毀諸侯國分封意及助劉盈坐穩太子位。

    諫阻復立六國

    謀士酈食其勸劉邦分封六國之後以收買人心。劉邦一聽有道理,刻好六國大印準備施行。

    張良聽說後立即趕來阻止。他對劉邦說:古之先賢是在有絕對控制權的情況下分封諸國的。如今情況不同,漢王尚有強楚之敵,若令六國復立,則各國將士復歸其主,而楚又強大,諸國無不臣服於它,如此,漢危矣。

    再者,裂土分封六國,跟隨劉邦征討的有功之士沒了指望。因此,賞爵分封不如留給跟隨劉邦的有功之臣。

    張良的分析與勸諫給劉邦指明瞭戰略方向,避免了劉邦的事業毀於一旦。

    “商山四皓”助劉盈

    劉邦寵戚夫人,一度想廢劉盈立劉如意。

    這事不比爭男人的寵,呂后絕不會坐視,於是來找張良出謀。

    張良出於朝局穩定的初衷,特向呂后提出請世外大隱“商山四皓”出山。

    劉邦見數次請不出來,又卓有聲望的四皓肯立在劉盈身後,料到廢立之事難行。劉盈太子位得穩。

    張良此策,有安天下之功。此時呂后勢大,劉邦貿然廢立,必然引起天下動盪。

    且,張良為呂后劉盈出力,對於自己的後路,也頗有裨益。

    張良作為漢初三傑之一,且樁樁功勞難以數計,擇此二策述之。

  • 4 # 老王春秋觀史

    天下一統,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後,曾經在洛陽南宮宴請群臣的時候問大臣自己為何能夠得到天下,而項羽卻失去了天下。群臣都說了自己的觀點。最後劉邦自己說: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從劉邦的話中可以看出,劉邦對於張良在自己爭霸天下中的作用是非常肯定的,將張良的功勞和蕭何、韓信並列。那麼,除了張良在鴻門宴中幫助劉邦脫險外,張良還有什麼功勞,能被劉邦主次推崇?

    降宛城,解後顧之憂,搶先項羽進關中

    公元前208年年底,楚懷王為了伐秦大業,讓項羽和了劉邦兵分兩路向秦軍發起進攻。並與兩人約定,誰先進入關中,到達咸陽,誰就可以稱王。這對於從底層起家的劉邦來說可是一個不小的誘惑。分兵以後,劉邦準備取道潁川、南陽,從武關進入關中。

    趙數請救,懷王乃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救趙。令沛公西略地入關。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劉邦向西進軍的時候,在昌邑碰到了彭越,和彭越一起進攻昌邑的秦軍,可惜最終失敗退回慄縣。在這裡遇到楚懷王的部下剛武侯,急於補充損失的劉邦不管三七二十一奪了剛武侯的軍隊,得到四千多人。接下來和魏將皇欣、魏申徒武蒲之一起再次進攻昌邑。可是還是沒能攻下來。急於向西進軍的劉邦於是繞過昌邑到達高陽。就在這裡劉邦遇到了毛遂自薦的酈食其。

    在酈食其的幫助下奪取了陳留,接著進攻開封,不下。繞過開封與與秦將楊熊戰白馬(今滑縣),曲遇(中牟),大敗秦將楊雄。接著南攻潁陽,北攻平陰,戰雒陽(今洛陽)。在雒陽遭到失敗後,劉邦率軍向南轉戰。

    前209年七月,在劉邦攻下潁川的時候,和韓王一起為復興南韓大業而努力的張良和劉邦會和了。說起來也是無奈,當初雖說張良說動項梁幫自己找到了韓王成,實現了自己復國的願望。可是儘管張良竭盡自己所能來輔佐韓王,但最終在強大的秦軍的打擊下,丟失了打下來的城池,不得不在潁川附近打游擊。

    面對聲勢浩大的劉邦軍隊,整天和秦軍躲貓貓的張良和韓王成看到了希望。於是張良和韓王成率領自己不多的隊伍前來投奔劉邦了。投奔劉邦的目的一是借住劉邦的聲勢,完成復韓大業,二就是共同反秦。看到張良這樣的人才,劉邦當然想留為己用。就這樣,韓王被留在了陽翟鎮守,張良跟隨劉邦繼續進攻。

    當劉邦率領軍隊到達南陽郡的時候,南陽郡太守退守宛城。為了儘快的進入關中,劉邦本來是準備繞過宛城的,這時候張良站出來勸說劉邦:“沛公雖欲急入關,秦兵尚眾,距險。今不下宛,宛從後擊,彊秦在前,此危道也。”張良認為如果不拿下宛城,那麼在劉邦前進的過程中,有可能受到秦軍的前後夾擊,是想當危險的。

    劉邦聽從了張良的建議,繞道返回將宛城圍了起來。南陽郡守看到這種情況想自殺,其舍人陳恢說就是自殺也晚了,宛城也保不住。於是陳恢去見劉邦,勸說劉邦安撫宛城民心,招撫南陽太守,赦免全城吏民。劉邦聽從了陳恢的建議,兵不血刃的佔據了宛城,解除了西進的後顧之憂。

    劉邦的這一做法也使得南陽郡的其他城池望風而降,為劉邦西進提供了充足的後勤和兵源保障。等劉邦到了西陵,劉邦的同鄉,跑到這做山大王的王陵也投奔了劉邦,劉邦的實力更加雄厚。就在這時,劉邦聽到了章邯投降項羽的訊息,於是更加著急的向關中金軍。

    等到了武關的時候,急於進入關中的劉邦不顧秦軍的重兵把守和關隘先要,想強令手下的兩萬兵馬攻取武關。張良又出來勸說劉邦了:“秦兵尚彊,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願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啗秦將。”

    張良的意思是說,當前的秦軍還是很強大的,不可輕敵。聽說守關的將領是個屠夫的兒子,這樣的人肯定是個市儈小人,只要一點錢財就可以搞定。希望劉邦先留在這,讓人先到前面準備五萬人的飲食,並在四周山間上增設大量軍隊的旗號,虛張聲勢,隨後派酈食其這個說客帶著財物前去勸誘,既可以拿下武關了。

    事情果然如張良所說的那樣,守關的秦將答應投降劉邦,並和劉邦一起進攻咸陽。劉邦聽後很高興,準備按照秦將說的做。可是張良卻認為,雖然秦將答應投降了,可是他手下的兵卻未必會答應。如果士兵不服從秦將的命令,麻煩就大了。於是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發動突然襲擊,秦軍大敗,退守藍田。劉邦乘勝追擊,在藍田又打敗了秦軍,終於經過兩年的時間抵達霸上,子嬰投降,劉邦進入了咸陽。

    張良在遇到劉邦後,在隨後的一年時間裡,為劉邦獻計獻策,保證了劉邦的進軍順利,為劉邦爭取了時間,終於趕在劉邦之前進入了關中,滅亡了大秦。張良對於劉邦來說,功不可沒。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養精蓄銳圖謀關中

    隨後項羽來到咸陽,鴻門宴上的事就不說了。等到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諸侯,將劉邦封為漢王,並將劉邦分封到項羽認為的偏僻荒涼之地巴蜀後,劉邦可謂是萬分的憋屈,一度心灰意喪,心中十分怨恨。認為自己再也沒有爭霸天下的機會了。

    這時候的劉邦出於憤怒,想立即進攻項羽。被蕭何和張良勸阻了。眼看要到巴蜀去了,張良要回去輔佐韓王,劉邦贈送給良金百溢,珠二斗。可是張良轉身就將這些送給了項羽的叔叔項伯,請求項伯遊說項羽,將漢中分封給劉邦。在項伯的遊說下,項羽將漢中給了劉邦。

    就這樣,劉邦多了漢中這塊富饒的地方,從而擁有了佔秦嶺以南巴、蜀、漢中三郡之地。在張良將劉邦送到褒中(今陝西褒城),即將分別之際,張良又給劉邦出謀劃策。建議劉邦待過去後,燒燬入蜀的全部棧道,表示無東顧之意,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同時也可防備他人的襲擊。這樣,就可以乘機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再展宏圖了。張良回去後對項羽說了劉邦燒燬棧道,已經沒有了東進的野心,並且告訴齊王田榮反叛了,使項羽放鬆了對劉邦的警惕,轉而向東進攻齊國。

    劉邦聽從了張良的建議,燒燬了沿途的所有棧道,然後埋頭髮展,勵精圖治,趁機休整。八個月後,劉邦聽從韓信的建議,暗度陳倉,消滅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舉佔領了關中,有了和項羽爭霸天下的資本。

    張良建議劉邦燒棧道,示弱於項羽,消除項羽的警惕,使得劉邦能夠趁機休養生息,為以後奪取關中打下基礎,可謂是用心良苦。

    下邑之謀挽禿勢,借箸阻分封

    劉邦佔據關中之後,逐漸強大起來,於是藉著項羽攻打田榮的機會出兵伐楚。可是在攻佔楚國都城彭城的時候,卻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不但沒有采取錯失安撫人心,反而大肆收集金銀財寶,飲酒作樂。這可給項羽爭取了時間,一戰之下,被項羽打的大敗。幾乎全軍覆沒的劉邦丟下老父、妻子、兒女逃脫後,看到投靠自己的諸侯也見風使舵的離開自己投奔項羽,不僅感到灰心喪氣,想退回關中。

    這時候因為項羽殺了韓王成而對項羽恨之入骨的張良已經逃亡到了劉邦這。看到心灰意冷,萬念俱灰的劉邦想放棄關中。張良又給劉邦出謀劃策了。那就是利用矛盾、聯兵破楚。一個就是拉攏九江王英布。九江王英布和項羽有嫌隙,這從彭城之戰英布不聽從項羽的命令助戰就看得出來。

    第二個就是彭越。當年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的時候,沒有彭越的份,彭越因此對項羽很有意見。因此田榮反楚的時候,彭越也參與了。第三個人就是韓信,韓信軍事才能突出,可以獨當一面,因此建議劉邦委派韓信率兵北擊燕、趙等地,發展壯大漢軍力量,迂迴包抄楚軍。

    劉邦對於張良的建議可謂是言聽計從,立即讓韓信獨自領兵攻擊眼罩等地。並且派舌辯名臣隋何前往九江,策反九江王英布;接著又遣使聯絡彭越。張良的謀劃使劉邦拜託了禿勢,扭轉了楚漢戰爭的局勢,使劉邦也從失敗中振作起來,轉守為攻。

    等到劉邦在第二年被圍困於滎陽的時候,面對糧道經常被楚軍截斷,雙方久戰不決的情況,劉邦感到了危機,因此非常著急。這時候酈食其建議劉邦效仿商周分封諸侯,以解決危機。劉邦聽了後很是高興,連忙讓酈食其刻制印璽巡行各地分封。

    外出歸來的張良聽劉邦洋洋自得的說了分封這件事後,馬上表示反對。吃著飯的張良無所顧忌的拿著筷子對著劉邦一番比劃。向劉邦講解了商周是在和平時期分封諸侯的,如今天下大亂,楚國強,這樣的情況下分封,必不能使分封的諸侯齊心來對付楚國,反而會使被分封的諸侯各為其主或者臣服於楚國。這對劉邦來說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劉邦聽後茅塞頓開,恍然大悟,以致輟食吐哺,大罵酈食其:“臭儒生,差一點壞了老子的大事!”然後,下令立即銷燬已經刻制完成的六國印璽,從而避免了一次重大戰略錯誤。

    勸封韓信奪天下,封諫雍齒安人心

    劉邦被圍困在姓楊的時候,韓信的發展卻相當順利,不僅攻佔了燕趙之地,而且接著佔據了齊國,害的劉邦的說客酈食其被齊王烹煮。這是的韓信也是極度膨脹,向自立為齊王。因此派出使者向劉邦建議封自己為為假(代理)齊王。

    劉邦聽後,不管不顧破口大罵。可是張良卻知道劉邦所面臨的危急,知道韓信遠在齊地,劉邦不但鞭長莫及,而且韓信對於劉邦擊敗項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趕緊用腳踩劉邦的腳背,阻止劉邦繼續胡說。劉邦也是聰明人,馬上明白了其中的厲害關係。改口罵道:“大丈夫既定諸侯,就要做個真王,何必要做假王!”兩人可謂是配合的天衣無縫。

    劉邦派張良拿著印綬去齊地封韓信為王,並徵調韓信的軍隊擊楚。就這樣,劉邦和韓信、彭越合力在亥下擊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奪取了天下。可以說張良的提醒使劉邦及時的挽回了漢軍內部的分裂,暫時籠絡住了韓信,為接下來擊敗項羽,奪取天下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等到劉邦稱帝后,劉邦大封和自己親近的人,可是卻忽略了其他人。這時候又是張良藉機領著劉邦讓劉邦看到在橋邊竊竊私語的將領,引起劉邦的好奇,趁機勸說劉邦賞其他功臣。並建議劉邦厚封自己最痛恨的雍齒,從而安定了因為分封之事而人心惶惶的眾人,從而保證了初建的西漢王朝的穩定。

    張良之所以被稱為漢初三傑,這和張良在劉邦爭奪天下的過程中每到關鍵時刻都會給予劉邦正確的建議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劉邦才會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來肯定張良的功績。

  • 5 # 史海一粒粟

    在張良初遇劉邦之時,以“兵法示之”,劉邦“多能領悟”,而且對張良言聽計從,故而張良下決心跟隨劉邦打天下。張良雖學的是《太公兵法》,但張良對兵法中排兵佈陣,帶兵打仗一事不算精通,觀之一生之為劉邦所謀劃,多為戰略戰術方面的考量,也就是戰略方針的制定者,保障了劉邦的政策走向正確,這已經是居功至偉,天下少有人及了,所以才有“運籌帷幄”之稱。

    一是在宛城和嶢關之戰時,建議劉邦攻下宛城,避免腹背受敵,並兵不血刃拿下宛城,附近的城池都紛紛效仿,望風而降。攻打嶢關時,又是張良提出賄賂嶢關守將,輕鬆據有嶢關,為劉邦直取咸陽,爭得了時間,取得了政治上的首場勝利。

    二是進入咸陽後,規勸劉邦不可玩物喪志。“秦二世就是因為無道,才滅亡的,您推翻了秦的統治,您沉溺在享樂中不能自拔,這不是周助紂為虐嗎?”劉邦很痛快的接受了張良的建議,張良又提出了和咸陽父老“約法三章”的主張,被劉邦採納,為劉邦贏得的無數人的讚譽,受到了百姓的愛戴。

    三是鴻門宴上,與項羽鬥智鬥勇,幫助劉邦順利脫身,化危機為平安。

    四是項羽分封天下諸侯時,張良賄賂項伯把漢中加封給了漢王劉邦。

    五是建議劉邦燒絕棧道,示弱於項羽,使項羽忽視劉邦,從而讓劉邦在漢中得以修養生息,養精蓄銳,又採用韓信的建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繞開秦軍主力,一舉奪取關中。

    六是彭城之戰後,劉邦大敗,心灰意冷。又是張良,提出聯絡英布,彭越,韓信三人以抗項羽,這就是“下邑之謀”。

    七是在楚軍包圍滎陽,形勢危急時,劉邦問計於酈食其,酈食其建議劉邦分封原六國諸侯,是張良借箸代籌,分析此計的不可行。

    八是在韓信打下齊地,向劉邦討要王位時,劉邦大怒,是張良和陳平勸阻了劉邦,分封韓信為齊王,避免了軍事上的內部分裂。

    九是,鴻溝議和後沒張良勸說劉邦,漢據天下已有三分之二,應乘勝追擊,對項羽窮追猛打,不給其以喘息之機。

    十是固陵之戰,張良勸說劉邦分封彭越韓信土地,讓他們得到實惠,一起圍困項羽,這才有各路兵馬合圍項羽於垓下,項羽自刎烏江之事。

    漢建立後,張良又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政治建議,如保全太子之位等等。張良總是能在劉邦遇到困難危機,感到前途迷茫時,以政治家,謀略家的超人眼光見識,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難怪被後人讚譽有加了。

  • 6 # 廚房精品生活館

    1、初隨劉邦,採取以金錢賄賂嶢關守將,待守城士兵鬆懈之時,迅速出擊,一舉拿下嶢關,於是嶢關周圍守將望風而降,劉邦沒費太大力氣就第一個攻進了咸陽,在咸陽城內,告誡劉邦要與秦民約法三章,從而幫助劉邦贏得了民心。

    2、二出奇謀,鴻門宴上智鬥范增,項羽採取范增建議在鴻門設宴,本是為了誅殺劉邦,然而張良在得到項伯的告知後,並沒有逃走,而是讓劉邦去拉攏項伯,從而在宴上增加自己生存的機會,哪怕范增召來項莊,舞劍直指沛公時,項伯起身保護了劉邦。

    3、三定天下,楚漢相爭的關鍵時刻,張良告訴劉邦,要想擊敗項羽,必須聯合韓信,彭越,策反九江王英布,攻取北方諸國,騷擾楚國後方,削弱楚營實力,如此一來,項羽必敗。

    劉邦積極採取張良的建議,最終,待到項羽走投無路之時,在楚營周圍響起楚歌聲,項羽倒在了烏江邊。漢朝開國時,劉邦高度讚揚了張良的足智多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由此可見,張良的才智對於劉邦來說有多重要。

  • 7 # 依稀說史

    張良是中國歷史最出名的謀略家,有中國“謀聖”的稱號。張良之所以出名源於張良一次又次陽謀,以及張良的傳奇故事。張良本來是南韓貴族,其祖上曾經相韓五世,是實實在在的世家大族。南韓滅亡之後,張良勵志要替南韓報仇,他的弟弟死了都不埋葬,而是尋找刺客,刺殺秦始皇。刺傷秦始皇失敗以後,張良進入了蟄伏期。一直到他在留地遇到劉邦。

    留地相遇之後,劉邦被張良的才華深深折服,他也非常敬佩張良的為人。所以劉邦一直以張良的“字”“子房”稱呼張良。而劉邦對待其他手下則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不開心就要大罵幾句。劉邦之所以非常尊重張良,除了我剛剛說到的原因之外,還源於張良一次又一次挽救劉邦與危亡之中。除了鴻門宴之外,張良還為劉邦立過以下功勞。

    1、留地相遇,兩人彼此印象深刻。劉邦初步認識到天下大勢,也初步瞭解了張良的才華。

    2、在韓地再一次相遇,劉邦幫助韓王收復失地,韓王則把張良借給劉邦。進攻南陽的時候,劉邦想繞過南陽,進入關中。張良力主一定要打下南陽解除進入關中的後顧之憂。打下南陽之後,劉邦徹底解除了進入關中的後顧之憂,劉邦西征大軍所向披靡。

    3、劉邦進攻嶢關的時候,準備依靠武力強攻。張良卻認為嶢關守將是屠夫出身,見利忘義,可以利用他這一特點進行勸降。劉邦採取政治攻勢,果然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嶢關守將投降之時,張良認為這只是守將想投降,其餘士兵未必想投降。所以他建議劉邦趁機消滅嶢關守軍。劉邦發起攻擊,輕鬆佔領嶢關。由於張良的輔佐,劉邦比項羽先進入關中,佔得了先機。

    4、鴻門宴。

    5、劉邦認為項羽分封不公,準備和項羽直接硬碰硬被張良勸阻。劉邦最終接受了漢王的爵位,避免被項羽直接消滅,進入韜光養晦的階段。

    6、張良以金銀珠寶收買項伯,讓項伯為劉邦求封漢中郡。最終劉邦如願以償地獲得漢中郡,劉邦也最終獲得還定三秦的大本營。

    7、張良建議劉邦燒燬棧道,表示無東歸之意,以迷惑項羽,同時也可以防備其他諸侯襲擊漢軍。劉邦可以關起門來發展力量,養精蓄銳。

    8、劉邦攻佔關中之後,徹底惹怒了項羽。張良修書給項羽。陳明劉邦只是想遵照懷王之約佔領關中,絕對不敢東出函谷關。同時把齊地作亂的訊息透漏給項羽。項羽把主要精力由西攻劉邦轉移到東滅齊國。劉邦因此躲過一劫。

    9、下邑劃謀。張良為劉邦確立了以土地換取人心的策略,把函谷關以東的土地分封給能擊敗項羽之人。同時確定了利用矛盾,聯兵破楚的方針。劉邦成功地拉攏了英布、彭越等人。

    10、滎陽阻封。劉邦在滎陽被項羽打得沒有辦法,只得求教手下人。酈食其為劉邦出了一個復立六國的餿主意。張良急忙阻止劉邦的愚蠢行為,並且從八個方面分析不可復立六國的原因。成功地挽救了劉邦,也挽救了楚漢之爭。

    11、韓信求封假齊王的時候,引得劉邦破口大罵。這時候也是張良阻止了劉邦的愚蠢行為。張良又建議劉邦用齊地換取韓信出兵攻擊項羽,用梁地換取彭越出兵進攻項羽。劉邦分別封韓信為齊王,彭越為梁王。最終他們兩個起兵參與滅項,並最終消滅項羽。

    12、垓下之圍,張良利用四面楚歌徹底瓦解了楚軍計程車氣,最終消滅了項羽。

    13、劉邦選擇都城的時候,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張良勸說劉邦定都關中,最終穩定了大漢的局面。

    14、勸封雍齒。劉邦分封的時間過長,引起部分大臣的不滿。張良建議先封賞劉邦最憎恨的雍齒以穩定大臣們的心。最終巧妙地化解了這場政治危機。

    15、建議呂后請出商山四皓,穩定了劉盈的太子之位,也穩定了大漢初年的局面。

    從此張良基本上寄情于山水之間,不再過問朝廷之事,過起了練練氣功、明哲保身的生活。張良憑藉著自己的謀略,為劉邦建立大漢立下汗馬功勞。但是他功成而不居,及時急流勇退謂之知機。

  • 8 # 最後的騎兵90

    張良,漢初三傑之首,漢朝的立國論戰績確實沒有太大的功勞,但能被漢高祖劉邦評價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張良最大的成就不是軍事,而是在戰略上。

    除了在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困,張良還有不少值得稱讚的事。

    張良,字子房,今安徽亳州人,家族幾代人出任南韓國相,在南韓政治上影響巨大,如不是秦滅韓,張良不出意外也會出任韓相。

    一、博浪刺秦

    秦王嬴政十七年(前230年),秦國派遣毫不起眼的內史騰出兵滅韓。

    張良也從昔日貴族淪為平民,斷了張良出仕之路,為此張良不惜散盡家財,招募勇士,謀劃刺秦。

    前218年,秦始皇帝最後一次出巡,得知訊息的張良帶著大力士提前埋伏,在秦皇車隊靠近時向秦皇車架扔出重金打造的的鐵錘。

    鐵錘砸中秦皇副車,計劃失敗。

    二、奇遇黃石書

    傳聞,張良曾偶遇一老翁。老翁在張良經過時三次故意把鞋子脫落橋下,並傲慢的差使張良去撿鞋,張良心裡不滿卻毫不猶豫三次撿鞋,又強忍怒火幫老翁穿上。

    老翁見張良表現恭謹,約定五日後再見,如此又折騰三次,才贈送給張良一部書《太公兵法》,並言此書可以成為帝師。

    張良從此一心苦讀研學。

    三、復韓

    前209年,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張良也趁機組織自己的隊伍,打出南韓旗號但都被秦軍鎮壓。

    前208年,原楚國貴族項梁立熊心為楚王,張良投奔項梁,力勸項梁同時擁立六國之後,引為外援,共商滅秦大計,原韓公子成被選中立為韓王,而張良因為南韓實力弱小,留在項梁軍中,實為保全南韓。

    四、鴻門斗智

    張良靠自己復國無望,暫時投靠劉邦,為劉邦出謀劃策,繞過秦軍防線,收買秦軍將領,這才順利入關。

    原本與秦軍血戰獲勝的楚軍,由項羽統領裹挾其他諸侯軍隊,進軍咸陽路上遭到劉邦部下阻攔。

    項羽本來就惱怒劉邦首先入關,范增出主意擺下鴻門宴,目的殺害劉邦,張良提前得到項羽謀殺劉邦計劃,在鴻門宴上讓劉邦極盡謙恭,又破解范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找藉口溜走。

    五、下邑奇謀

    秦亡後,項羽重新劃分領地,共計分封十八路諸侯,很多跟隨自己入關的貴族將領受封為王,把劉邦也趕到蜀地為王,又在關中封三位秦王防備劉邦。

    韓王成也不知哪裡得罪項羽,遭到暗殺,改立鄭昌為韓王,張良復韓相韓心願再次破滅,就一心一意幫助劉邦滅楚,為韓王成報仇。

    這次分封不久,齊地田榮不滿項羽分封起兵攻打項羽所封齊王。劉邦幾經波折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快速消滅三秦王,揮師東出,又先後收降常山王、韓王昌、河南王等,

    前205年,劉邦匯合五十六萬大軍,趁項羽北上平叛直取彭城,項羽僅挑選三萬騎兵千里奔襲,五十六萬大軍竟瞬間瓦解,劉邦狼狽逃命。

    張良又提出聯軍破楚,派人聯絡與項羽有矛盾的楚軍將領英布、彭越,許諾好處,從後方襲擊楚軍,並由韓信總覽軍務反攻項羽。

    項羽最終敗亡,也正是由韓信聯合英布等人策劃的十面埋伏。

    六、確保太子之位

    漢朝建立後,劉邦曾想改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為太子,呂后向張良求助。

    請出劉邦夢寐以求的商山四皓,才打消劉邦改立太子。

    七、歸隱

    漢朝立國後,張良又先後確立漢朝定都長安,及時分封功臣,穩定漢初局面。

    在漢朝走向正規後,找藉口向劉邦辭職,離開朝廷頤養天年。

    在漢朝立國過程中,張良審時度勢及時把握機會,提出正確的選擇,這也離不開劉邦充分信任,換成項羽就不會接受。

    漢朝立國,離不開張良的謀劃。

  • 9 # 知常容

    張良就是劉邦的腦袋,劉邦事業的規劃師,這就是張良的最大的功勞。

    司馬遷曾經在《太史公自序》說:

    運籌帷幄之中,制勝於無形,子房計謀其事,無知名,無勇功,圖難於易,為大於細。

    決勝於無形,無知名,無勇功,這就是張良的功勞,你甚至無法感受到他到底做了什麼事情,他只是跟隨著劉邦,動動嘴皮子。

    劉邦對張良有多感激?

    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史記·留侯世家》

    你自己挑三萬戶,這是什麼概念。

    蕭何功為第一,曹參第二,這二個人受封的都沒有超過二萬戶,反而沒有排名的張良,劉邦一口氣給出三萬戶,而且由張良自己挑。

    你說張良的功勞到底有多大。劉邦給出這個價格,這些功臣都沒有意見,這說明張良在劉邦軍中的實際地位有多高?一對比就可以看得出來。

    接下來細細數一數張良的功勞吧。

    劉邦到當上皇帝之初,對張良是言聽計從,凡張良說的劉邦都照做。

    1、拿下嶢關

    劉邦挺進咸陽為什麼這麼順利,主要秦朝嶢關拿下很重要。當時劉邦想用二萬人馬攻秦,張良說可以利誘。結果利誘成功後張良說這些士兵肯定不從的,應該猛攻,就這樣拿下嶢關,避免後顧之憂。

    2、勸說劉邦不要沉迷溫柔鄉。

    劉邦進入秦皇宮之後就沉迷了,因為裡面有數不盡的珠寶,美女,這是劉邦這輩子都沒有見過的。劉邦呆裡面不出來了,樊噲勸他,劉邦不聽,張良一勸,劉邦就乖乖地從溫柔鄉中出來了。

    3、勸阻封國

    劉邦被項羽打得出不了頭,此時劉邦聽從酈食其的建議,分封六國以分散項羽的壓力。結果張良說這樣不可以,劉邦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令趣銷印。

    4、安撫韓信

    韓信攻滅齊地,此時勢力正強。劉邦正在被項羽攻擊,此時韓信不但沒來支援,反而說讓劉邦封他為代理齊王。劉邦很生氣,在張良和陳平的提醒下,馬上冷靜下來封韓信為齊王而不是代理齊王。

    5、安撫功臣

    論功行賞是最難的,怎麼做到人無怨呢?怎麼安撫眾人,張良給劉邦的一個主意是先封賞自己最討厭的人雍齒。當大家聽到雍齒受賞之後,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尚為侯,我屬無患矣。”

    6、定都長安

    劉邦的重臣大部分是楚人,他們當然希望離楚地近一些比較好,當時有兩個地方可供選擇,一個是長安 ,一個是洛陽。大部分人選擇洛陽,但婁敬認為定都長安好。最後張良說我支援婁敬,就這樣西漢的首都在長安。

    這些事情根本看不出功勞,實際上就是幫劉邦在選,這六件事情,不管哪一件出錯都是災難性的。劉邦全聽張良的。不過這種功勞是沒有顯性的,遠不如攻城上陣殺敵來的明顯。

    哪怕陳平拿著劉邦的重金去離間項羽與重臣的關係都比張良的功勞來得明顯。沒有功勞就是張良最大的功勞,因為:

    劉邦的成功就是張良最大的功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見來例假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