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玥書言

    小時候經過各種書本教育,覺得教師很偉大,都把他們比喻成"蠟燭"啊"園丁"啊之類的,還有一句古詩來形容:"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每個行業都有優秀者,每個行業都有社會敗類,教師行業也不例外。在陸續會看到有的老師會傷害孩子的今天,只有將這個行業視為世界上最普通的行業,我們才不會對老師的話深信不疑,才會多多的傾聽孩子的聲音,保護他們的幼小和童年。

  • 2 # 生活藝術與教育

    作為一個20多年的資深教師來說,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們,教師這個職業,既不為“名”,也不為“利”,靠的是自己的“良心”。也就是在一線教師內部流傳的工作紀律和原則——“良心教育”。

    沒有人會因為“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這個讚頌而去選擇當教師,也沒有人會因為教師是高工資還是低工資而選擇當教師,選擇當教師的人都明白,國家富強,先靠教育,所以教師會拖著有病的身體去進教室,會被在剋扣工資的情況下去進教室,會將家庭事情和自己的情緒先放在一邊優先去進教室,沒別的原因,只為自己的良心,因為教室裡還有一群學生在等待。

    教師是普通人,是和大家一樣有七情六慾的普通人,沒有外人所說的那麼高尚,也沒有外人所說的那麼卑劣,他們只不過是一群有良心的群體,默默地在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們也會發牢騷,也會對現實不滿,甚至也會做做微商,有償補課,也會收點小禮品,但一旦走進課堂,面對學生純潔求知的眼睛,他們就是正能量的化身,是人間真善美的傳播者。

    這便是老師的群體,憑著良心再做教育,不要將他們當作聖人,也不要把他們看成惡魔,十年樹木,百年育人,做教育,遠沒有外人看的那麼簡單。

  • 3 # 燦如夏花92227887

    說教師也為“名”,也要“利”,似乎玷汙了教師這個崇高的職業,其實這是實話實說。

    一直以來,教師職業不斷被推上道德高地。為人師表、無私奉獻、誨人不倦、任勞任怨等詞成為教師職業的標籤,是的,教師要有不同於一般人的奉獻精神,但沒有誰只有奉獻,不去索取,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也是人生價值的體現。

    從“名”的角度看,教師的“名”更多體現在培養多少優秀學生和學生成就了多大的事業上,雖有“優秀教師”、“特級教師”榮譽,但也只有極少數人獲得,而直接體現教師名和利的職稱,名額少之又少,評上一個高階職稱要付出十至二十年的努力,寫論文、上公開課、做課題。讓許多人對此望而卻步。所以,教師需要“名”,但不能“沽名釣譽”。

    從“利”的角度看,不能說教師工資是微薄的,隨著國家經濟發展,重視教育程度的提高,教師工資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與社會其他行業、與公務員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教師法》規定的,教師工資不得低於或高於公務員工資的條款,猶如畫餅充飢,教師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教師和其他人一樣買個房買輛車,很快受到周圍人的指指點點,似乎教師就應該甘於清貧。所以,教師也要“利”,但不是“利慾薰心”。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社會爭議很多,但不管怎樣,絕大部分教師都在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年復一年,送走一批又一批學生。

  • 4 # 記錄宣威

    確實,題主所說的,追求“名”和“利”是我們現在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

    教師作為這個社會群體當中的一部分,毫無疑問也受到了這種公民思想的影響,而出現了追名逐利的現象。

    在這樣一個物質高度發達,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們內心的聚焦點,全部放在精神需求之外。 要麼就是為了追求富裕的物質享受,有的人一生的奮鬥目標,僅僅是賺多少錢,能夠買多少豪宅買多少豪車,能夠在親戚朋友熟人圈子裡,展現它無可比擬的成就,以此來體現自己的社會地位,和非凡的能力。

    當然也有一些人,是為了追求名聲,為了出名,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氣,以此來抬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來達到千古不朽的目的。 教師作為社會各行各業當中的一種職業,他不是獨立於世的,他也就是這個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

    因此在當今社會普遍追求名和利的社會氛圍之下,教師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很多教師,他的教育教學管理,也逐漸的向追求名和利這個方向發展,一些教師為了成為名師,不斷的吹噓自己,掩蓋自己的真實目的,利用各種手段得到學生以及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認可,而實際上他的教育教學管理能力在學校內部是得不到認可的。

    當然也有一些教師,除了追求名之外,也追求各種各樣的好處,比如說直接的或者間接的向學生家長索要財物,紅包等等各種好處,玷汙了整個教師隊伍的名聲,也有一些教師,課堂上不認真的講課,還透過課外輔導班,來收取學生的輔導費,從而賺取外快獲得收益。

    還有的教師,不認真履行自己的本職工作,而在外經商,兼職,透過各種手段來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

    總之,當今以物質為目的整個社會氛圍之下,教師的各種各樣的心態和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這到底是一種好現象還是一種不好的現象呢?

  • 5 # 二老9206

    當教師當然是名聲很高的職業了。自古以來教書育人是很崇高的事,為人師表,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祖國的園丁。在中國一提到老師這個稱呼,人們馬上就起尊敬的心情,尊師重教是我們的國策。教師不同於一般的職業,他擔負著培養祖國建設人才,培養下一代的重任。所以當老師一點也不能邂怠,要對的起人民給於的榮譽,不顧負人民的期望。這就是“名”。說起“利”,大家都明白,老師這個職業不用想掙大錢,一般能養家餬口就不錯了。但是,我們選擇了這個職業,我們就要對的起群眾給的尊敬和榮譽,我們就要盡心盡責,竟竟業業的工作,教好學生,要豎立奉獻精神,不要為金錢所迷惑,有師德,為學生豎立良好的形象,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人民給了我們名,也有利,但我們不要躺在名利上,要把名利放在腦後,一心一意的教學生,把自己的一切獻給教育事業,這才是一個老師!謝謝

  • 6 # 名校名題

    實際上還有一種人是名利雙收,這沒有毛病。

    問題是,你要出什麼樣的“名”?得什麼樣的“利”?

    關於“名”和“利”

    歷史上,岳飛“精忠報國”,付出了生命,由此出了名,那是名垂青史;

    與之相對立的,秦檜也出了名,卻遺臭萬年,那叫身敗名裂。

    任何人,在為社會為公眾付出心血的同時,得到了自己應得的“利”,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袁農平先生可以說付出了畢生精力,解決了人們吃飯的問題,政府獎勵給他500萬,我們只說這個數字少了。

    教師的“名”和“利”

    教師是人,教書育人,理應得“利”,提高教師待遇,也就是給與廣大教師更多的利益,教育是立國之本,提高教師待遇也就理所應當,這沒毛病。至於原來少數教師課堂不認真講,課後有償補課,那是攫取不義之財,所以國家明令禁止了。

    教師也需要名,名師是國家的財富,是社會的財富。

    教師是一個特殊職業,工作的物件是人,所以對教師這個職業有特殊的要求。人,是千差萬別的,所謂“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一個班級幾十號人,就有幾十種不同的性格,教師培養的“產品”不可能標準化,教出來孩子,有的學業成績好,有的人品好,有的德才兼備,當然也有的無才無德,這本來就很正常,責任不在老師。

    教師要“名”,同時也應該得“利”,我們實在沒有理由用名利綁架教師。

  • 7 # 一鳴男

    過去我們崇尚“淡泊名利”“寧靜而致遠”諸如此類的字畫,把它高高掛在正堂。那是發自內心的崇尚!把“追逐名利”看做貶義詞,那是發自內心的貶!不知不覺“物慾橫流”起來,好事壞事?

    一.可以說是好事,人們對物質生活有更高的追求,迫使自己“勤學苦練”去追求想要的生活。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從這個角度講,對“名”和“利”的追求潮流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

    二.教師也是凡夫俗子,為什麼一定要他餓得精瘦,掛著眼鏡,口裡念著“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自我寫照?沒有八小時之內外的工作已經夠累了,為什麼一定讓他和“清貧”聯絡在一起?

    三.“甘當人梯願做綠葉”完全可以,因為科學家,工程師都要老師去培養,是月亮就不會發出太陽☀的光芒。但,這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吃飯,而且想要吃得講究一些,也想要到有趣的地方散散心,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行嗎?

    四.當然名利雙收的境界人人想要,只是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無論是追名還是追利,最好不要損人利己,暗箭傷人。用拼搏的頑強精神去參與公平競爭,這就無可厚非了。教師也如此。

    五.社會對教師的要求往往很高,認為是“讀聖賢書”的代理人,所以教師在擔當好“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文明師範社會也是本分。至於出現的個別“不和諧音符”,那是“林子太大”的緣故,大多數教師仍然是“不忘初心”的。

  • 8 # 雨煙146965140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現在多數都是為利,沒有那麼高尚了,我兒子讀小學的時候給班主任送禮的就另眼相待,我們不送的就處處排擠,刁難。以前我還真不相信,親身經歷了才知道。現在關係好的家長都互相探討過什麼節,家長會什麼的送多少錢,這靈魂應該是幽靈吧,也不怕做損,收的錢能得到好花嗎

  • 9 # KDSH

    教師是一個無利可圖的行業,不為名,不為利,只圖奉獻,不圖回報,這就是教師這個行業大多數教師的現狀。 作為一個教師,我對這個行業的看法是這樣的:教育是對一個人的心智的完善。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孩子們具備一種能力。這種能力讓孩子們能夠辨別事情的對與錯,分析事情的是與非。這種能力讓孩子們能夠獨立思考,並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這種能力能夠讓孩子們認知和掌握新生事物,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生活模式。簡而言之,教育是對孩子們能力的培養,每門知識學科的學習過程,都是讓孩子們具備和掌握,辨別的能力,認知的能力,判斷的能力,推理的能力的過程。每門知識學科的學習過程,都是讓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掌握並具備這種能力。就是用批判的眼光去鑑賞,用鑑別眼光去認知。因此,教師就是園丁,透過知識傳播的方式來構建和完善一個人心智的建築師。 語文課,讓孩子們有了抽象思維的能力。數學課,讓孩子們邏輯思維的能力得到了啟迪。物理課,讓孩子有了時間與空間的概念,能與力,運算與法則的概念。化學課,讓孩子們知道了公式和原理。一門課程怎麼樣才能啟迪孩子們智商,讓孩子們從被動的學習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對家長和教師來說是一門心理學的課程,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鳳凰涅磐脫胎換骨的過程轉換。 每一門課程的學習過程,每一個公式的運算,每一個語言技巧的測試考核,學習的成果都會為孩子們帶來成功的樂趣。成就感,來自於生活和學習的每一個環節。透過自身的腦力開發,智商得到了完善,邏輯推理分析能力的具備,開拓了又一個成功路上的一個平臺。問題是如何讓孩子們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當中找到樂趣,如何讓孩子們認識到,學習不僅僅是一個救贖自我,美化自我,完善自我,昇華自我的過程。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一個開發和完善學生的智商和情商的過程。情商和智商是一個人生來具有的財富。 情商,讓你終生有一個好心態,讓人生中的每一個組合,就像一組組遊戲,過了一關又一關。智商,讓你與牛津,愛因斯坦,霍頓這樣的人成為莫逆之交,遊弋於知識的海洋,快樂在探索與發現之中。因此,教師是智慧的啟迪者。 列祖列宗身上的基因,早就為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們劃定了人生之路。唯有教育卻能讓孩子們重塑自我和我們生活的世界,唯有知識才能讓孩子們走出不同於前輩和祖先們的人生旅途。因此,教師也是在傳授知識的過程當中創造奇蹟的魔術師。 人的一生有起,承,轉,合,四個階段。小學,中學,大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的第一個階段是一個人在步入社會之前的準備階段。而大學教育則尤其重要,因為在大學裡邊,你將有機會選擇專業課程,也就是所謂的一技之長,為你步入社會做好準備。因此,對一個人來說,缺乏大學的學習過程也就錯過了專業技能的培訓過程,因此,能否考上大學是一個人一生最重要的選擇,更是決定一個人能否順利的步入社會,融入社會,有一個成功的人生過程的關鍵。因此,教師也被稱為授業者。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教育這個行業是如何透過教師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們的。可以看到教師這個行業對社會的貢獻。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是知識的創造者,並透過創造性的途徑和方式,讓知識成為人類智慧的源泉。

  • 10 # 江南煙雨220667845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當老師的當然是自然人,既想要名,又想要利,只是名利難能雙收,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我個人認為當老師要有職業操守,做一位有良心的老師。我們不說自己如何高尚,如何為人師表,作為老師對得起自己的學生,為自己所教的學生負責。說不上鞠躬盡瘁,但得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在教學上做到有教無類,不歧視差生,有多大熱發多大光,要有一顆愛心。不搞課堂上不講課下講,為了利益暗示家長,勸學生輔導,從事有償家教。當前社會上不少家長對老師反感,師道尊嚴不存,這些只是少數教師在師德上缺失,還有大量斂財,造成人們的誤解。一位老師只要把職業操守放在首位,用良知來約束自己,傾心教學,我想他一定在學生中有好的口碑,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師。

    師之傳道授業解惑也。每位教師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時,也要受到社會的認可。教師是自然人也是經濟人,他們上有父母要孝敬,下有孩子要養育,自然離不開錢。全社會提倡尊師重教沒有錯,可是教師也要上菜市場看病都需要錢,教師獲得感尊嚴同樣要體現在收入上,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待遇要提升,才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從事教育。

    我們常說要知足常樂,可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差別。雖然教師的待遇有所提高,但是與其他行業比較還是有差距的,只能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魚吊蘭的葉子背面長出一片一片的小紅斑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