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目歷史君
-
2 # 小奔說史
一個領袖,或者大英雄,最重要的必備條件就是能識人和能用人。三國時代,能夠做到這兩點的都能成大事,比如劉備、曹操。
袁紹能聚人,但不能用人,最終失敗,即便是諸葛亮,也有用馬謖和李嚴的失誤。
孫策臨死前,對孫權說出如下一番話,“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後來的事實,無疑證明了孫策的眼光非常之準,孫權儘管不能親自衝鋒陷陣,但他在赤壁之戰中用周瑜擊敗曹操;奪荊州,用呂蒙擊敗關羽;夷陵之戰,起用年輕的陸遜,擊敗氣勢洶洶舉國而來的劉備。
赤壁之戰、荊州之戰、夷陵之戰,孫權用這三仗保住了父兄打下的江東基業,正是他善於用人和識人的結果。
孫權善於用人,有三大優點:
一是用人所長,人盡其用。孫權曾經提出“不求備於一人”的用人原則,意思就是每個人的能力有長有短,不可能面面俱到,身為領導,就要發揮下屬的長處,彌補他的短處。
比如孫權認為魯肅儘管有二長一短,但短處(勸和劉備結盟)並不影響出謀劃策的長處。孫權認為呂蒙有膽氣但學問不足,於是勸呂蒙多讀書,後來呂蒙學問大漲,謀略自然也隨之水漲船高。
其他如猛將甘寧、潘璋,甘寧本身投靠黃祖,懷才不遇轉投孫權,獲得重用,最終成為名將。潘璋驕奢淫逸,屢屢違禁,孫權用其才而原諒他的短處,最終也是為孫權立了無數戰功。
孫權15歲的時候,手下有一個功曹叫周谷,為了拍他馬屁,多次做假賬拿錢財供孫權娛樂花銷。同樣是功曹,呂範卻每次都把孫權的開銷一五一十的記錄下,並且報告孫策,孫權自然非常生氣。
但孫權即位後,重用的是誰?
呵呵,不謀私的呂範,那個拍馬屁的周谷被打發回家了。
二是大膽用人,用而不疑。在講究門第家世的三國時代,孫權“納魯肅於凡品”,“拔呂蒙於行伍”,“識潘濬於系虜”,無一不是他大膽用人的最好體現。
此外,領導用人最怕起疑心,孫權卻從來不會。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建立大功,曹操和劉備都先後寫信給孫權加以挑撥。
比如劉備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意思就是周瑜遲早要反,但孫權一點也不為所動,繼續重用周瑜。
假如周瑜不是早死的話,劉備奪取益州的理想可能根本無法實現。
再比如,關羽被殺後,劉備大舉進攻東吳,有人告發諸葛瑾(諸葛亮的弟弟)私通劉備,孫權處之泰然,還把揭發信直接轉給諸葛瑾,以示自己毫無疑心,稱“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不負孤,猶孤不負子瑜也。”
這就是用人的氣魄!
明末的崇禎皇帝,如果能學到孫權的十分之一,恐怕大明江山就不會亡。
三是善於用人,感情用人。張昭、周瑜都是孫策的舊臣,孫權繼位以後,以師傅之禮節待年長的張昭,以兄弟之禮而待年輕的周瑜。
周瑜張昭感恩在心,終身盡心輔佐孫權。
赤壁之戰前,周瑜對曹營說客蔣幹說,“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蔣幹被說的無言以對,佩服的五體投地。
公元196年,孫權在宣城討伐山越的時候,被敵人包圍,幾乎喪命,正是周泰冒死把他從陣前救出,為此渾身負傷12處。
時隔18年,孫曹大戰前,孫吳啟用周泰為都督,陣前舉行的宴會上,孫權親自敬酒給周泰,並讓周泰脫下衣服給諸將展示傷口。
猛將淩統死後,孫權盡心撫養他的兩個兒子,養在皇宮中,公開稱“此吾虎子也。”又請人教兩人文武之學,長大後繼續讓他們統領父親的部隊。
此外,無論什麼大臣去世,孫權都必定親自弔喪,厚待家屬。
所以,孫權正是因為有以上幾大優點,才能使得東吳人才濟濟,遠遠超過人才匱乏的蜀國。也正是靠著這麼多文武的忠心輔佐,效力賣命,東吳才能三分天下有其一。
能識人,會用人,正是孫權治理東吳的最大優勢。
PS:孫權是19歲治理東吳,題目所說15不準確。
-
3 # 小鴻哥
孫權是十八歲接管不是十五歲,十八歲在古人眼裡就是未成年。古人二十而冠(成年禮)當時孫策才打下江東六郡不久,江東人並不服統治可以說是內憂外困。三國志:是時惟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就是說江東六郡還有些地方沒有平定,一些居住在江東的北方士人皆擔心自已安危準備離開。
東吳未亂原因有以下:
第一孫權能招覽人才和用人
有句話講:人才莫盛於三國,亦惟三國之主能用人。故成鼎足而立。孫策臨終前對孫權講: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
孫權接管東吳後立馬做了兩件事:1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2分部諸將,鎮撫山越,討不從命。
第二淮泗集團和賓旅寄寓之士(流亡到江東的北方士人)的支援
流亡北士頭號人物張昭的支援。據三國志:昭率群僚立而輔之。張昭支援孫權後,流亡北士紛紛支援孫權。據三國志:及昭輔權,綏撫百姓,諸侯賓旅寄寓之士,得用自安。
淮泗將領頭號人物周瑜的支援。據三國志:瑜將兵赴喪,遂留吳,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第三群雄注意力不在江東或者說只有自守之心。
當時對江東威脅最大的是曹操(據有兗州、徐州、楊州北部、豫州、司州、雍州)劉表(據有荊襄七郡)兩個人實力都不比江東弱。曹操注意力在北方,正在跟袁紹開戰。而劉表只有自守之心,沒有擴土之霸。既不北上也不西進也不東征。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孫權自小就跟在其兄孫策左右,並參與內部事物的決策,其才能常令孫策自嘆不如。
孫策攻下會稽郡和吳郡後,任命15歲的孫權為陽羨(今江蘇宜興)縣長,隨後孫權又被推舉為孝廉、茂才,代理奉義校尉。
200年,26歲的孫策遇刺身亡,當時孫策的兒子年僅10歲,在亂世中要幼主接班,無異將錢財置於鬧市,孫策無奈,只得從他的弟弟中選擇一位接班。
孫策選擇了19歲的孫權,一是認為孫權有才能,二是覺得孫權是個守成之主。
19歲對於古人來說,己近弱冠之年,即將成人,孫權剛接班時痛哭不止,張昭勸他說:現如今奸邪作亂,互相爭奪,豺狼當道,如果只顧悲哀,而不去考慮大事,這就好像開著門請強盜進來一樣,豈不自招禍患。這就是‘’開門揖盜‘’的由來。
從孫權之後的表現來看,孫權的痛哭絕不僅僅是悲傷其兄的去世,更像是一種姿態,分辨臣下的忠奸,思考將來的安排。
從這之後,孫權很快進入角色,張昭主內,孫權主外,招賢才、剿山越、平叛亂、徵地盤,孫權表現的得心應手。
江東不僅沒亂,反而在孫權的領導下發揚光大,江東孫氏作為純粹的軍事集團,要在江東紮根,孫權功不可沒。
首先,要有明主,孫權即是明主。其次,軍事實力要強,內政要妥當,孫堅、孫策留下一幫忠心的文臣武將輔佐,文有張昭,輔內政,張昭素有名聲,才華橫溢,安撫人心,聯絡士族。武將周瑜、程普、韓當、周泰征討四方,擁戴孫權。
最後,要對江東世家大族的招撫,要想在江東立足,必須得爭取江東顧、朱、張、陸四大世族的支援,孫權做到了,一是既重用又打壓江東世族,二是約定江東士族的部曲可做為私兵,也就是說世族手下的兵是私有的,不屬於國家,這在三國是絕無僅有的。
孫權以剛接手江東的5郡之地,到稱帝時的45個郡,孫權可謂雄才大略。
-
5 # 說道231960427
孫權老哥利害,都是共打天下,共創事業。加上孫家,成為大族,威信很高,人有歸心,得民心得天下,就是這樣道里。外有周瑜,內有張昭,外事不結,找周瑜,內事不結,找張昭,加上東吳內部穩定。孫權小,而平穩過渡,加上,孫權,自小有才華,所以不內亂,不爭位。加上週瑜同孫權是連襟,大小喬,幫親呀!看歷史,開始,一二代,政治是清明的。但也有例外,就是秦朝,隋朝,民國。
-
6 # 天000樂
當時孫策的兒子年僅10歲,在亂世中要幼主接班,無異將錢財置於鬧市,孫策無奈,只得從他的弟弟中選擇一位接班。
孫策選擇了19歲的孫權,一是認為孫權有才能,二是覺得孫權是個守成之主。
-
7 # 淪客人
孫權接管東吳,能迅速穩定局面的原因有三:一、孫權大才。孫權——孫堅之子,孫策之弟,東吳之王。孫權年少成名,曹操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九歲時隨父征討董卓,後征討劉表孫堅戰死。孫權隻身前往劉營索要父親遺體。孫策遇刺身亡,時年孫權十八歲,臨終前命孫權繼承江東之主。孫權為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崇尚俠義,喜歡蓄養賢才,因此漸與父兄齊名。他常跟隨在孫策左右並參與內部事務的決策,其才能令孫策都自嘆不如。每當宴請賓客時,孫策常常回頭看著孫權說:“這些人以後都會是你的手下。”孫策遇刺身亡,時年孫權十八歲,臨終前命孫權繼承江東之主。二、基礎穩固。孫氏在江東經營數代,江東是孫氏的根據地,父兄孫堅和孫策是絕世英雄,江東子弟以他們馬首是瞻,江東百姓也只認孫氏為主。孫權接管江東,沒有出現較大的動盪局面,得益於在江東穩若磐石的群眾基礎。三、文武忠心。孫權執掌江東,啟用舊臣,以張昭為師,以周瑜、程普等舊臣,統御諸將。這些父兄留下的重臣,對孫權忠心耿耿。先率軍消滅李術,得其部眾三萬餘人;阻止宗室動亂;又滅山越六千,收編萬餘,孫權又廣招賢才,聘求名士,諸葛瑾、魯肅、嚴畯、步騭、陸遜、徐盛、顧雍、顧邵等人被招至麾下,安定了地方大族及賓旅寄寓之士之心,穩定了江南局勢。
-
8 # 蒼茫大地顧煒斌
孫權十八歲能順利接掌兄長孫策的江東權利大棒,原因如下:
一、孫策是江東政權的奠基人,孫權是孫策欽定的江東掌舵人,孫策的威望、地位決定了孫權是法定的接班人。
孫策是江東集團的老總,它是家族企業,老大世襲,開天闢地的老大是有權決定由他家族裡的某成員接班,作為孫策班底的成員們心理上是接受孫氏直系親屬接班的,孫策之子極幼,在這麼動亂的年代、如此惡劣的政治環境下無能力執掌朝綱,旁姓大臣也不容易上位(篡位)。
二、孫策決不是一介武夫,他有識人之明,他深知孫權雖攻城略地不如自己,但凝聚江東人心、穩固統治江東這是孫權的特長,這點上孫權超過自己。
孫權確實是執政高手,精通帝王術。孫策一死,東吳軍中第一大亨周瑜來拜祭,孫權把周瑜請進屋,把東吳的繼承權想交付周瑜,周瑜納頭便拜,從此以臣侍之。周瑜臣服,東吳誰人不服?孫權把準了周瑜的脈。
孫權外事指揮上倚仗周瑜,內政倚仗張昭,一文一武,絕對是江東文魁、武魁,對他們極度尊敬,對周瑜兄視之,張昭父視之,感動得他們眼淚一串一串的,能不賣力嗎?孫權目光如炬,先後任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為都督,歷史證明這四帥個個勝任。
三、周瑜帶頭臣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周瑜是孫策的左膀右臂,是孫策的好友加連襟,江東基業有建立大功,軍中極有威望,也極有才幹。他一帶頭臣服,大家也就都服了。這如同後來東晉司馬睿上位,司馬睿原為晉朝藩王,江南士族並不尿他,但後來江南兩大家族王家、謝家掌門人親自為司馬睿牽馬墜鐙,江南士族立馬臣服。
-
9 # 蕭武
孫權生於公元182年,比孫策小7歲,比諸葛亮小一歲。公元200年,孫策遇刺身亡,當時孫策的兒子還很小,所以遺言讓他的弟弟中年齡最長的孫權繼位,當時孫權只有18歲。
不過,孫權繼位的這個年齡也不算小了。孫策渡江平定江東的時候,也只有20歲。孫堅陣亡時,孫策也是十七歲,但孫堅餘部及孫家老小在孫堅弟弟帶領下,投靠袁術。到遇刺身亡的時候,孫策也只有26歲,這還是虛歲,實歲也只有25。這時候,孫家子弟中,孫權已經算是年齡最大的了,也是唯一合適的接班人。
孫權十五歲的時候,就被孫策任命為陽羨長,時在公元197年,孫策基本在江東站住了腳。也是在這一年,袁術僭號稱帝,孫策與袁術公開決裂,與袁術為敵,曹操以漢獻帝名義下詔,封孫策為吳侯,拜會稽太守、討逆將軍。既有行政職務會稽太守,又有討逆將軍的軍號,孫策自然就是一方軍閥勢力了。
陽羨就是今天的宜興。按秦漢制度,縣級行政區的長官,萬戶以上為令,以下為長。陽羨此時人口還不多,所以孫策任命孫權為陽羨長。這時候孫權十五歲,自然不能完全理事,主要依靠孫策指定的僚屬。但如此著急的任命孫權當官,說明孫策已經在擴大自己的兄弟子侄的影響。
這之後,孫權才逐步舉郡察孝廉,州舉茂才。漢朝實行察舉制,郡縣負責考察,通過後獲得孝廉的身份,再從中選擇表現優異的,推薦給朝廷,是為茂才,朝廷根據各種標準徵辟,任命職務。所以,孫權獲得孝廉、茂才的名義,也就是具備了出仕做官的能力。到孫策死時,孫權也還是孝廉。所以,孫策死後,孫權還在哭,張昭批評他時,就稱他孝廉。
《三國志·吳主傳》:五年,策薨,以事授權,權哭未及息。策長史張昭謂權曰:“孝廉,此寧哭時邪?”不過,此時曹操正在全力對付袁紹,無暇南顧,而劉表和袁紹結盟,曹操就拉攏孫權,讓孫權牽制劉表。所以,曹操表薦孫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同樣是既有行政職務,又有將軍軍號,在名義上就比較順了。在孫策去世的前一年,孫權就開始參加軍事行動,先後從徵廬江太守劉勳和劉表領下的江夏太守黃祖。
孫權之所以能夠順利接盤,也跟孫策當時的安排有關。孫策手下,文官以張昭為首,武將以周瑜為首,孫策臨死時,周瑜正屯兵於外,張昭在孫策身邊,主要負責內政事務。而當時以為內孫策還在創業階段,周瑜和孫策同歲,張昭資格雖老,但畢竟是僑居人士,都在當地經營不久,勢力還不大,誰都沒有能力獨自專權。
張昭和周瑜都沒有這個實力,其他人自然更不用說。而且,當時東吳面臨的形勢並不樂觀,主要任務仍然是繼續開拓,還不是分蛋糕的時候,還得繼續報團做蛋糕。東吳後來比較明顯的門閥世家,在孫權繼位的時候都還不明顯,大多數都是外來戶,也才剛在東吳站住腳,沒有能力過多幹預政治核心圈,更不用說有取代孫氏的野心。
《三國志·吳主傳》:是時惟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張昭、周瑜等謂權可與共成大業,故委心而服事焉。曹公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屯吳,使丞之郡行文書事。待張昭以師傅之禮,而周瑜、程普、呂範等為將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分部諸將,鎮撫山越,討不從命。但反過來說,孫權這時候的外部環境總體而言還不錯。這時候對江東威脅最大的淮南地區已經被曹操佔領,而曹操此時正全力和袁紹角逐統一中原的主導權,對江東沒有什麼明顯的野心。西邊的世仇劉表,此時也忙著討平內亂,並沒有直接威脅江東的意圖。反而是孫權繼位後,繼續向西擴張,不斷進攻豫章、黃祖等,同時征討境內的山越,逐步穩定下來。
所以,雖然孫權繼位的時候年齡還不大,但實際上也多少已經有了一些政治和軍事經驗,即便是不多,好歹也算是有一些。境內外也沒有明顯而且比較強大的勢力威脅自己的安全,只要繼續沿著孫策開創的路線前進,就問題不大。而他當時已經十八歲,已經接近成年,只需要再過幾年,就可以算是完全成年了。
所以,相比於袁紹、劉表臨死時的周邊環境,孫權繼位的時候,綜合來看,其實條件還不錯,並不算太危險。
-
10 # 說三國
孫策平定吳地,卻在英年早逝。其弟孫權年僅十八繼位,似乎整個東吳並未像很多國家集團那樣分崩離析。那事實究竟如何呢?孫權的繼位真的是順風順水,平穩過渡嗎?恐怕是不可能的!只是我們所瞭解的三國中更傾向於蜀漢與曹魏,而對於孫吳的描寫並不詳盡,很多孫權早年之事都被忽略了。我們今天就是要來討論一下孫權接手東吳之時的實際狀況!
△ 孫策留給孫權的遺產豐厚,問題也一堆
當孫策去世之時,孫家所掌控的地盤僅僅是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五郡而已。嚴格的說,是號稱五郡,因為有很多邊遠之地仍然未臣服。但對於孫權來說,來自集團內部的危脅相比外部環境更為險惡。可以這麼說,孫權剛接手其兄的江山,其實是一個燙手的山芋。
外周瑜
內張昭
但孫策為孫權留下了一對黃金組合,周瑜與張昭。在他們倆人的支援下,孫權開始了他執政過渡三部曲:
1,正名
2,平亂
3,打黃祖
△ 正準備與袁紹決一雌雄的曹操樂得給孫權一個名份換取平穩的後方
孫權非常瞭解名份的重要性,在繼承兄位的第一時間就向遠在許都的漢獻帝上表。而此時作為獻帝代言人的曹操正準備對袁作戰。對於孫權的主動示好也給予了善意的迴應,承認了孫權繼承孫策官位的合法性。所謂名正言順,孫權的名很快就正了!
曹公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屯吳,使丞之郡行文書事。
——《三國志 吳主傳》
△ 孫權的內部除蟲運動開始了
接著就是要解決革命隊伍裡的臭蟲了。首當其衝的就是孫策任命的廬江太守李術。孫策死後,李術認為十八歲的孫權不過乳臭未乾而已,公然收容很多叛離孫權之人。同時拒絕執行孫權下達的命令。
公然抗命。很明顯,李術已反!
此時孫權進軍皖城,其用的名號還非常另類:“為嚴象復仇。”嚴象是誰?是曾經的揚州刺史,而他的死正是孫策指使李術所為。不管怎麼樣,孫權舉起義旗,順利攻破李術所駐皖城,李術的頭被割下示眾。
策亡之後,術不肯事權,而多納其亡叛。權移書求索,術報曰:「有德見歸,無德見叛,不應復還。」權大怒,……是歲舉兵攻術於皖城。術閉門自守,求救於曹公。曹公不救。糧食乏盡,婦女或丸泥而吞之。遂屠其城,梟術首,徙其部曲三萬餘人。
——《三國志 吳主傳 引注 江表傳》
△ 孫權對堂兄沒下殺手
除了李術之外,孫權的堂兄孫輔也成為了叛亂的一份子。只可惜天下無不透風的牆,他暗通曹操之事很快就被孫權得知。很快,孫權盡殺孫輔近臣,將其幽禁至死。
遣使與曹公相聞,事覺,權幽系之。數歲卒。
——《三國志 吳書.宗室傳》
短短數年,孫權初露鋒芒,旗開得勝,一舉解決李術,孫輔等人,建立了威望,也穩定了東吳地區計程車族官場。
△ 打黃祖是孫家解決內部問題的最佳手段
正了名,平了亂,接著就是孫家例行的事宜:打黃祖!
自從孫堅被黃祖伏兵擊死之後,孫家就與黃祖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於是,孫策一不高興就打黃祖;孫家內部有什麼問題了就打黃祖……總之,打黃祖是孫家解決內部問題的一劑良藥。
孫權作為接班人,自然也承接了這一優良傳統。於是我們看到在建安八年,十二年,十三年,孫權連年起兵西征江夏。終於擊破黃祖,以其頭祭亡父在天之靈。
八年,權西伐黃祖,破其舟軍,惟城未克,而山寇復動。還過豫章,使呂範平鄱陽,(會稽)程普討樂安。太史慈領海昏,韓當、周泰、呂蒙等為劇縣令長。
十二年,西征黃祖。虜其人民而還。
十三年春,權復徵黃祖,祖先遣舟兵拒軍,都尉呂蒙破其前鋒。而淩統、董襲等盡銳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亡走,騎士馮則追梟其首,虜其男女數萬口。
——《三國志 吳主傳》
△ 孫權的第一個十年執政,其實並不容易
打完黃祖,孫權的首個執政十年也已近尾聲。此時的孫權早已不是那個不到二十的小兒了。坐擁江東近十年,整個君臣班子已漸趨穩定。而在此之後的關鍵詞就是曹操南征,赤壁之戰,這些大家都應該很清楚了,本文不做贅述。
回覆列表
題目有問題。首先,孫權並不是十五歲接手東吳,而是十八歲接手,接手的緣由是哥哥孫策被許貢門客行刺去世。不過孫權倒是十五歲左右開始進入官場的,當時年僅十五歲左右的他曾被任命成為陽羨縣長,這是孫權的人生中第一個官職,也是很有意義的。
接著,孫權接手東吳時其實是很亂的,只不過我們看演義看的多,而演義側重談曹劉,對於孫權早期是沒咋提的,因為沒提,孫權早期的功績不被人熟知,這讓很多人覺得孫權上臺的很輕鬆,接手東吳時居然是不亂的。
這裡我來給大家分析下當時孫權接手的東吳是個什麼樣子?
當時的孫策是剛剛統一江東沒有多久,局勢相當不穩定,要不孫策也不會被暗殺。而孫策死後,孫權還小,各方勢力就更加蠢蠢欲動了,說不亂是不可能的,孫權其實也算是臨危受命,相當不容易的。
孫權剛一上位就有地方叛亂比如當時廬江太守李術就公開反叛,而且慢慢的歸附李術的人越來越多,孫權知道李術背後有部分江東大族支援,不能任由其繼續放肆下去,他剛上臺應該給這些大族們立個下馬威,於是以雷霆之勢強勢將李術剿滅,並得其部眾三萬餘人,勢力大增。
還有當時豫章、會稽郡等地數萬山越也乘機開始作亂了,孫權著手將其剿滅,並收編了萬餘人。
接著還有宗室叛亂孫權的堂兄孫輔認為孫權年輕,無力守護江東,於是與曹操暗中來往,密謀叛亂,孫權將孫輔的近臣全部殺光,除去他的兵權,並將其囚禁了起來。
另一個堂兄孫暠居然也想乘孫權年幼,乘機自立,他甚至已經將部隊開到了會稽郡,不過在後來被孫權手下謀士虞翻給說怕了,覺得打不過,給嚇跑了!
叛亂全部解決後,孫權還得安撫地方,穩定江南局勢,穩住江東大族的心。
這些都幹完後,孫權開始報父仇、擴疆域了,他在公元203年到公元208年五年內,三次大舉進攻江夏郡,最終將黃祖擊殺,併吞並了江夏郡大部分地區,將這個江東直接威脅給徹底清除。把黃祖收拾了沒多久,曹操就南征了,赤壁之戰接著就開打了。赤壁後的事情,大家應該都清楚了。
孫權從18歲挑起江東重擔後,就沒歇息過,他並不輕鬆,自接手後他一直很忙。其實孫權還是厲害的,年僅十八歲就能接手江東,並且還這麼有能力,想我十八歲剛高中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