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嵐醬小娛村

    都很精彩,馮小剛裡的更有生活感。姜文裡的更凸顯人物骨子裡的魅力。個人的話偏喜歡姜文裡的葛大爺,感覺人物自帶光芒。

  • 2 # 十年寒窗苦讀獨秀書

    1957年出生的葛優,大半輩子都在參與各種表演。79年,在葛優22歲的時候,正式加入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這個文工團的分量,不亞於所有影視傳媒大學加在一起的分量。那個時候葛優能夠憑藉自身實力,進入如此奢華的文工團,演技是真的沒話說。而且話劇演員,最看重的就是演技。

    在馮小剛電影裡最炸裂的一次是《非誠勿擾》中和舒淇講述自己女朋友出國後來自殺的悲情故事。這段戲是非常難的,作為男演員他內心變化起承轉合是非常複雜和激烈的,然而這段戲葛優一遍過。什麼時候哭,什麼時候難受,什麼時間調侃,什麼時候自嘲,葛優把握的恰到好處。根本沒有演技的痕跡。

    在姜文的電影《讓子彈飛》把湯師爺的油滑世故、見利忘義、見風使舵但同時可憐可恨又可親可愛的騙子演的渾然天成。鴻門宴上面對兩個影帝,葛優也絲毫不遜色。張麻子和黃四郎劍拔弩張,這裡的湯師爺每一次笑都是一個催化劑,都表明了三個人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個人還是覺得在姜文電影裡演技好。因為姜文的電影故事更豐富,角色設計的更飽滿,能更加的體驗出葛優的演技。

  • 3 # 間歇式斷食減肥

    葛優是名副其實的實力派演員,不管在姜文和馮小剛的電影中都可圈可點,就演技來說都無可挑剔,在哪家更好實在是取決於導演了!馮小剛的商業化讓葛優獲得了較多的市場化利益和知名度,每年的賀歲檔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從較早的甲方乙方,沒完沒了,不見不散,一聲嘆息等,到後來的大腕,手機,非誠勿擾,天下無賊,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也可以說馮小剛成就了葛優,但也塑造了在他影片中略帶喜劇風格的固定形象,乃至馮小剛後來幾部轉型賀歲檔如1942,集結號都沒用葛優,因為風格不適合了!

    葛優參演姜文的電影並不多,能讓人記得住的恐怕就是讓子彈飛了,不過僅此一部就夠了,在和姜文周潤發三人一臺戲的角逐中,完全不落下風遊刃有餘,乃至都感覺不出他只是一個配角!影帝級的水平!

    說到奠定葛優影帝級的早期作品,其實是張藝謀導演的活著,葛優把一個富家少爺在大起大落的革命年代顛倒起伏的一生演絕了!所以是金子總會發光,葛優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影帝級的水平,也獲得了眾多知名導演的青睞!

  • 4 # music晨曦

    個人覺得更出色些的是姜文電影裡的葛優。

    姜文的電影一直都是以意味深長來表現的,讓人回味無窮。葛優也和姜文合作過三次,兩大鬼才的三次碰撞真的是讓人大飽眼福。

    首先二人合作的就是《秦頌》了,大家可能對這個名字不是很熟悉,是因為這部電影是他們最早合作的電影之一了,1996年上映的。年輕的姜文、葛優、許晴,在加上一些老戲骨,還原了秦始皇時期的政治風貌。姜文和葛優在這部影片裡面飾演一對患難兄弟,一個是秦始皇,一個是戰國第一樂師,粗礪中盡顯上古豪邁的風骨,演技爆棚,絲毫不遜色於十年後的大片。

    第二部就是《有話好好說》了,這部豆瓣評分為達8.2分的電影是由大導演張藝謀、姜文、葛優、瞿穎、李保田一起聯合出產的。裡面的“安紅,我想你”成為至今都很經典的臺詞。葛優和姜文在這部黑色喜劇電影裡的表現也很出色。

    第三部就是著名的《讓子彈飛》了,這部電影真的是絕頂的佳片了,一個商業片讓姜文,葛優,周潤發三人拍出了藝術片的感覺,而在影片中葛優把湯師爺的見利忘義、見風使舵,各種偽裝表現的是淋漓盡致,出神入化,以至於出了影院的時候,幾乎忘記了葛優,卻牢牢記住了“湯師爺”。電影裡各種文化都在這部電影裡得到充分的體現,黑色幽默、炫酷、西部情懷、英雄情結、浪漫主義一應俱全,稱得上是情懷盛宴。

  • 5 # 影像淘淘氣

    張藝謀和陳凱歌電影裡的葛優最出色。

    《活著》和《霸王別姬》是中國電影的里程碑,至今沒有電影能超越。張藝謀和陳凱歌不論你如何不喜歡,也改變不了他倆是目前中國最好的導演之一。優秀的導演能將平庸的演員調教的更加出色,能將出色的演員調教的更加經典。

    1.《活著》

    葛優飾演的富貴,解放前是標準的地主家的傻兒子,賭博輸得家徒四壁、妻離子散。解放戰爭中顛沛流離、疲於活命。解放後砸鍋賣鐵、支援社會主義建設。文革中失去兒子女兒、孤苦終生。不管什麼時代,富貴拼命的活著,可活著又是那麼的可笑和卑微。老謀子最好的電影,葛優演技的巔峰。

    2.《霸王別姬》

    葛優飾演的袁四爺,獐頭鼠目、猥瑣奸詐,乍一看是一個垂涎程蝶衣的反動戲霸,實則是一個愛戲如痴、對戲浸淫一生的藝術瘋子。四爺非同志,他是真正懂得蝶衣的唯一之人,是兩個純粹靈魂的惺惺相惜,即使被槍斃,生命也結束於舞臺之上。不瘋魔不成活,這是對程蝶衣和袁四爺的最好評價。陳凱歌最好的電影,葛優演技的翹楚。

    3.姜文電影

    葛優參演的姜文電影,記得有《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兩部。一部口碑爆棚,一部遭遇滑鐵盧,兩部電影文藝與商業齊飛,葛優表演話劇痕跡過重,可能姜文電影比較晦澀,隱喻太多,用話劇式表演更能符合電影的表達形式,但這絕不是葛優演技的最高水平。

    4.馮小剛電影

    葛優與馮小剛是老搭檔,從1997年《甲方乙方》開創中國賀歲片先河,兩人合作拍攝了《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天下無賊》《夜宴》《大腕》《手機》《非誠勿擾1.2》《私人訂製》。葛優是馮小剛的御用主演,兩人互相成就了對方,也將中國賀歲片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可以說,馮氏喜劇最大的招牌就是葛優,但葛優在馮氏喜劇中的表演已經公式化,也可說已經型別化了,嬉笑怒罵、隨意自由,就像一個真正的北京頑主。就演技而言,馮氏喜劇是葛優優秀演技的體現,但絕不是巔峰。

    周星馳說:“我跟葛優沒得比,因為葛優不只是演喜劇,我看《活著》時哭了,看《不見不散》笑了,我要多向葛優好好學習”。而葛優卻說:“其實幽默的不是我,幽默的是情節,還有裡頭的臺詞,我只是按照一個正常人的反應來表現而已”。

    葛優的演技毋庸置疑,把戲演成了人生的影帝,生活中卻又那麼低調,那麼能耐得住寂寞。試問娛樂圈又有幾人能做到葛大爺般“榮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德藝雙馨可能就是指的葛大爺這類人吧。

  • 6 # 喵咪愛娛樂

    說到這兒,我覺得《讓子彈飛》是逃不開的,我超級喜歡葛優的演技,特別是那一句,噁心,噁心,我都關著燈。哈哈哈……

  • 7 # 黑豬娃子

    演員除了演技線上,應該說不能有自己的風格。導演和劇本決定他呈現什麼東西出來。能被觀眾喜愛,就是被認可。沒有可比性

  • 8 # 吹牛不收稅

    謝謝誠邀!我比較喜歡天下無賊中葛優飾演的黎叔,那句經典的臺詞:“黎叔很生氣,後果很嚴重!”這句臺詞經典到有一段時間身邊的朋友,開口閉口都是這個臺詞,說明這個黎叔的角色給觀影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黎叔這個角色是葛優老師飾演為數不多的發牌角色,葛優,是個亦正亦邪的演員,優秀的表演藝術家,這個和那個導演合作沒有多大的關係,和導演的能力,劇本的好壞有關係!歡迎關注本人:圖條號id 1630870889337859

  • 9 # 娛樂圈中行

    盤點葛優最經典的五部作品,《大撒把》只能墊底!

    第五部,《大撒把》。這部劇看起來可是有年代感了,比小編的年齡還要大。該片講述了一個現代都市的愛情故事,雖說是故事是從普通人身上展開的,但是情節設計卻非常合理,環節緊扣,讓觀眾深深著迷,很多人都陷進了兩個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故事,好在故事最後的結局還是很好的,否則觀眾們又要吐槽了。

    第四部,《讓子彈飛》。該片陣容可是相當強大,周潤發、葛優、姜文、劉嘉玲,眾位大咖雲集於本片中,這就註定這部片一定不平凡。片子的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影片具有一些諷刺意味,這一點相信大家也都看出來了,反正小編看到老湯(葛優飾)買官的時候就十分氣憤,對其嗤之以鼻,這一點也揭露了當時社會的現狀。

    第三部,《圍城》。圍城,圍城,何為圍城?看過原著的人都記得書中的一句話:愛情就像是一座圍城,裡邊的人想出來,外邊的人想進去。這句話也算是這個故事的中心點吧。這部影片是葛優和陳道明聯袂演出,二人都是老戲骨,陳道明飾演那個圍城裡邊的方鴻漸,葛優則飾演他的一個好朋友。

    咱們先來誇一誇葛優,老戲骨就是老戲骨,不管是演一個正派演員,還是演一個嗜賭成性的賭徒,亦或者是演一個安穩過日子的百姓,葛優的演技總是能夠入木三分,讓人驚歎。在劇中,葛優成功塑造了一個敗光家產的賭徒形象,歷經挫折之後,又變成了一個安安穩穩過日子的百姓,這種角色的轉變,讓很多人對他刮目相看,憑藉這部劇,葛優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項,同時他也是中國大陸首位獲得該獎項的演員。

    第一部,《霸王別姬》。這部作品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不管是張國榮的粉絲,還是張豐毅、葛優、鞏俐的粉絲,都能在這部劇中看到自己偶像的身影。

    葛優在這部劇中化身為一個痴迷京劇的落魄貴族,在袁四爺(葛優飾)出現的時候,小編慢慢的看懂了一個問題,其實最瞭解蝶衣的不是和他一起長大的段小樓,而是這個袁四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袁四爺知道蝶衣為何心痛,他知道千年後“虞姬”為何再次拔劍自刎,這一切小樓卻不知情。相信看完這部劇後很多人都會心痛,奈何蝶衣不是女嬌娥,不然千年前的悲劇可能就不會再次上演了!

  • 10 # 好奇學長
       “由於對姜文過於卑躬屈膝,厚顏無恥的吹捧,該影評已被和諧。”   這句是我在去看電影之前,已經準備好的影評(還是抄來的)。   吾輩俗人,花錢去影院只圖消遣。回來吹吹水,網上吐吐槽。嚴肅客觀的評價電影於我如浮雲,就是帶著這麼強烈的偏見去看的電影。中國產片導演就那麼幾位。考慮到他們近年的發揮驚人地穩定,吾輩觀影前,早已選擇好了態度。   比如趙氏孤兒,陳凱歌肯定給我們帶來悲劇。他就活在自己的那點小悲劇情懷裡,老想拍一悲劇,還肯定又玩現了,整個一純悲劇。我們買了電影票,聚精會神地盯著螢幕,唯恐事後罵得不夠尖刻戲謔不夠振聾發聵。再比如讓子彈飛,姜文肯定給我們帶來驚喜。我們買了電影票,就等著讓他TMD給我們翻譯翻譯什麼叫TMD的驚喜。看不懂,就說這片真有深度,可惜太小眾了。看懂了,便把他當神來捧,唯恐自己的態度不夠卑賤,拜倒得不夠迅猛。只恨“願為姜文門下走狗”這種結構已在王小波徐文長身上用濫了。   人總是渴求被認同。所謂“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描繪的就是這種渴求被滿足時的快感。人性若此,無以抗衡。這群大導演大玩家,亦不能脫俗,只是口味略有偏好。馮小剛張藝謀什麼的活明白了,追求票房認同。陳凱歌自負才華,追求帶點文藝腔的裝B青年的認同。吾輩小裝青年,層次低,為與不裝B的大眾拉開差距,大家緊緊抱成雞蛋狀,追求蛋內認同,人稱蛋同。還有些大裝青年,最愛唱反調,追求與小裝們拉開差距,顯得層次高,自會有人貼過來膜拜他們,叫他們大神。   姜文拍電影,也圖個被認同。他的四部風格各異的電影,都有強烈的自我表達慾望。每一個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內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電影表現出來的選本、選角的眼光,節奏、鏡頭的把握,講故事談思想的水平等硬實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聖。但姜文不滿足,他追求更廣闊的認同。《鬼來》被禁,《太陽》票房不佳,這些不認同的聲音在姜文心裡絮絮叨叨揮之不去。   兩年多後,姜文射出來的,是經過精心構化,尋求破局的子彈。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眾,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認同。一言以蔽之:   我姜文,“站著”也能把錢賺了。   我從沒見過中國產導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這野心聽起來又如此的不可實現。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脫離大眾,大神要高於小青年。最重要的是,官府認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認同。大眾同行還算容易同時取悅。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這三群,在態度上冰炭不容。   現實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讚之後,電影自身素質迅速贏得了同行和大眾的青睞。廣大小裝青年們在短暫的觀望後,看到寧財神同學的一句“姜文王朝來了!”後立即拜倒投誠。羅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來,“日,評價這麼高,不至於吧。(這電影沒啥思想啊)”,“下次拍個更有追求的電影”,“你們到底為什麼激動啊”。更極端一些的人開始咒罵,“姜文背叛了我們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著,也能掙錢”這種事在他們眼裡是沒門的。 “你媚俗了大眾,讓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經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諷刺了,你就已經跪下了!”。   連我這個不合群的小裝青年,看完後也充滿了疑惑。前兩小時被導演帶著高速狂飆,爽透了,結尾的節奏變化卻讓我無所適從。張麻子打倒了黃四郎,最後卻一無所得,兄弟女人也離他遠去。他騎著白馬緩緩離去的場景讓我十分落寞。雖然最後的那場“起義”傾向危險…但這就是姜文電影裡想說的麼?   子彈呼嘯而來,透體而過,我卻沒一點感覺,好像沒打中一樣。搞的我連影評都不想寫了。   姜文說:“讓子彈飛一會兒”。   電影的開頭,張麻子對著白馬開了一槍,這槍瞄準繩結,打中卻不打斷。白馬繼續跑,繩索已不能吃力。讓“子彈飛了一會”,繩索終於斷裂,白馬才四散跑開。電影的結尾,姜文對我開了一槍。白馬在我腦中賓士一夜一天,繩索終於斷裂,我才舒服了。   如果你看見了那思緒拖出來的暗線,就會明白寧財神說錯了。“姜文的王朝,永遠不會到來”   影評這麼多,吐槽點最多的就是周潤發飾演的黃四郎了。這個地主惡霸,說單詞,玩“介錯”,還總要拽拽文,錢也多的離譜。這些特質可笑,不必要,也不合理。但揭開暗線的線索,就在於這些“不合理”。影片的暗線,幾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   問題1: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1920.   葛優演的馬縣長,在剛進鵝城不久就說:“不好,我們來晚了,前任縣長已經把稅預徵到90年後了,都到2010年了”。原著中故事發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問題2:黃四郎只是個地主惡霸麼? 沒那麼簡單   黃四郎交給假麻子(胡軍)地雷時,說了很多:“北中國我不知道,但這種限量版地雷,整個南國只有兩個”;“第一個在辛亥革命時炸了第一響”;“驚天,動地,還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發生於1911年,這1910年才生產。黃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麼型號,還擁有唯一一顆雙胞胎地雷。請問,黃四郎在辛亥革命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黃四郎參與了在武昌起義的核心策劃,是辛亥革命的老資格革命黨!不信?下面還有佐證      問題3:張麻子只是個土匪麼? 當然不是   電影裡很明白的說了,張牧之,早年追隨松坡將軍(蔡鍔),17歲時即為其麾下手槍隊長。是講武堂出來的(考慮到蔡鍔,應為1909年成立的雲南陸軍講武堂)。蔡鍔在日本死後(1916),張牧之回國,落草。   蔡鍔何人?梁啟超高徒,民國開國元勳,護國軍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義後20日,蔡鍔就在雲南發動重九起義響應革命。1915年又發動護國討袁並取得勝利。張牧之早年即追隨他,也算是辛亥革命黨對老資格。   張牧之和黃四郎還曾是革命戰友?影片給出了明顯的線索   問題4:1900的一面之緣?   張牧之與馬邦德赴黃四郎的鴻門宴時,黃四郎說。“20年前,我和張麻子曾有一面之緣”。從影片可以看出,黃四郎一開始就知道假縣長就是張牧之就是張麻子。這句一面之緣,是他刻意點開的敲山震虎。影片確鑿的發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黃四郎和張牧之在這一年見過面?那一年發生了什麼?我們繼續從張17歲當上蔡鍔手槍隊長入手。   問題是,張牧之現在多少歲,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鍔的呢?   蔡鍔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時務學堂的老師唐才常德資助下赴日本留學,1904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回國後先後在湖南廣西雲南等地練兵。   如果張是1904年後見到的蔡鍔,那麼1900年時張牧之不超過13歲。這樣的孩子不應引起黃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時33歲,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鍔活到此時也不過三十七歲。 1899年之前的蔡鍔不過是個16歲不到的學生,雖然已經聲名不弱,但也不至於配個手槍隊長吧。張蔡相逢,應為1899-1904年蔡鍔留學時發生。17歲的張牧之,又為何會給一個留學生作手槍隊長呢?   查了一下,1900年時,唐才常策劃在武漢發動“自立軍起義”。蔡鍔聞訊即回國響應老師。但唐看他年紀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後來唐才常被張之洞拍平,蔡鍔身在湖南躲過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實這時候他才改名叫蔡鍔,才去學軍事)。我以為,張牧之當上蔡鍔手槍隊長,正是這一年。估計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鍔一個人走,派了張牧之這個同齡毛頭小夥子,給他當的保鏢--”手槍隊長”(估計是光頭小隊長)。這樣算,1920年影片發生時張牧之37歲,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黃四郎會在1900年認識張牧之,兩種可能。1是黃也參與了自立軍起義,在武漢或者湖南見過蔡鍔與張牧之。 2是蔡鍔把這個手槍小戰士一起帶到了日本,然後在日本和黃有過一面之緣。   我更傾向於後者,因為黃四郎和張牧之,顯然都在日本混過不短地時間。   問題5:張牧之黃四郎都混過日本?應該是,他們都對介錯很熟   先來介紹一下介錯:   日本人不愛上吊愛切腹,他們覺得切死自己挺光榮的。但切腹挺難操作,一刀捅進去,一時死不了還特別疼。身體倒得七扭八歪,掙扎起來滿地的血,死相難看,特別不體面。故很多時候切腹者會讓一個信賴的朋友當「介錯」。介錯人手持長刀站在其身後,在自殺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間砍下他的腦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錯就相對冷僻。更別說在沒網路和電視的1920年,如果不是對日本文化相當熟悉的人,根本說不出這倆字吧。   黃四郎在鴻門宴上說“要是這三個人供出我來,我就切腹,請兄臺當我的介錯”。張牧之說“你搞錯了,介錯人用的是長刀”。兩個人應該都在日本待過相當長的時間。尤其是黃四郎,好端端的華人沒事誰能扯到切腹去。張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為1904年蔡鍔回國後就沒怎麼去日本(其實我也不熟,蒙的),作為蔡鍔的手槍隊長,張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鍔病重去日本治病,當時張牧之一定跟著去了日本,但估計這段時間他可沒興趣研究什麼切腹。何況11月初蔡鍔就病逝了。     回答了這5個問題後,我們重新看黃四郎這個人。他留過西洋,也留過東洋。說話愛拽文,冒成語,國學功底算不錯。你若把他看作一個土財主,這些設定顯然有很蹩腳;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隨孫中山的革命黨,那些設定就很恰當。   黃四郎,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土財主。他是一個腐化的前革命者,現當權派。在鵝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總結一下暗線:   1900年,張牧之追隨蔡鍔到日本,並與黃四郎有一面之緣。   1900-1911年,張牧之和黃四郎在同一個革命陣營,但無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義,黃四郎為核心成員。 10月30日,蔡鍔在雲南發動重九起義,張牧之也算核心成員。   1911年-1920年.辛亥勝利後,革命者黃四郎,開始利用手中的權利斂財。他投靠了實力軍閥張敬堯(還是張宗昌?其實我沒聽清楚。總不能是張孝準吧)這座靠山後,愈發肆無忌憚,橫徵暴斂,更以故鄉鵝城為根本苦心經營,控制了民國小半的煙土交易,大發其財。    辛亥勝利後,革命者張牧之,不求權錢,繼續追隨蔡鍔。 1916年蔡鍔死於日本,此後張牧之對時局失望,乾脆落草為寇。   1920年,張牧之馬邦德來到鵝城,電影開始。張黃鬥法,掀起了一個小小的鵝城起義,勝利後張牧之分文不得,心愛的女人和他的兄弟們一起走了。這場“革命”,正如當年的辛亥革命,他什麼也沒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他坐的chair,也被別的man抗走了。   這就是姜文在此電影裡內藏的政治隱喻。誰會投入革命?蔡鍔這樣的英雄會,袁世凱這樣的梟雄會,但最後得權的一定是袁世凱;張牧之這樣的爺們會,黃四郎這樣的投機者會,但最後得利的一定是黃四郎。當張牧之再次掀起鵝城革命,他不為財也不為權,不為女人也不為大眾。他對黃四郎說:“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如果你們覺得這個隱喻還不夠過癮, 鴻門宴上還有句臺詞。“彼時彼刻?” “恰如此時此刻”(謝絕聯想,請勿跨省)。      問題6:姜文要幹什麼? “讓子彈飛一會”   姜文的電影總愛牽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彈對著官府打,未免自討死路。他準備打向誰?這就是本文最後要討論的問題,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你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別牛,我可不敢胡寫。我覺得他把槍口對準時下電影界,對準某位電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著,也能把錢掙了”。這點野心,觀眾都看的出來。不少人也看出來這句有點揶揄悶頭掙錢的馮小剛。這年頭葛優馮小剛都成片語了。馮導豈是在於這點揶揄的人?還主動客串了湯師爺。(馮導不但拍片賺錢發揮穩定,客串也是穩定的頭五分鐘就死。)湯師爺落水而死,葛優演的馬邦德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湯師爺。可以說,在電影裡,葛優代表了馮小剛。馬邦德說的,就是湯師爺說的。也是馮小剛說的。      湯師爺要賺錢,他向誰跪? 官府代言人“黃四爺”。他怎麼著掙錢?黃四爺帶頭出錢,其他人就得跟著出錢,回頭把錢還給黃四爺,得利三七開。張牧之要站著掙錢,就讓湯師爺配合,一起忽悠“黃四爺”先出了一百八十萬兩銀子。      關鍵問題來了,湯師爺想賺錢得跪官府代言人黃四爺,馮導演想賺錢得跪那位爺?      時下電影圈裡,有沒有一個“爺”,是公認的官府代言人呢。這個代言人,如果像黃四爺投身革命一樣,先投身於“導”,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攏,終究成“爺”,就再好不過了。      在原著裡,黃財主的原名叫黃天榜,”黃天棒”. 在電影裡,這個角色被刻意改名為黃四郎,“黃四爺”。請問,此時此刻,放眼中國電影界,如果姜文自比張麻子,馮小剛自號湯師爺(嘿嘿,看看“馮”字,再想想葛優演得這個“湯”師爺-“馬”縣長),那誰來當黃四爺?      韓三爺,您得多麼的無知無畏,才敢於把自己的名字,放在這片兒的出品人上?您被忽悠給這電影投了多少錢來著?是不是一千八百萬      在電影后半,張麻子對著黃四爺派出來的馬車,虛射一槍,“讓子彈飛一會”。片刻,槍聲四起。   《讓子彈飛》上一會,終會成燎原之勢。姜文必將瓦解一個“三爺的王朝”,但”姜文的王朝”,永遠不會來臨。他會從容的從椅子上站起來,讓別人搬走。自己騎上白馬,悠然的離開我們的視線,化為一個傳說。

  • 11 # 尚火火

      葛優是人們心目中最好的明星,但他小時候並沒有展現出表演天分,直到他22歲的時候,出演了一臺小品《餵豬》,從此走上了演藝界的道路,不過,剛開始只是跑龍套,後來才接觸主角。

      很多觀眾對於葛優的定位都是喜劇巨星,他接地氣的表演,詼諧的語氣造就了很多精彩的喜劇人物。《甲方乙方》《大腕》等片中,都是有口皆備的經典。但是對於嚴肅深刻的正劇,葛優也有著極為精彩的演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活著》。葛優將一個地主少爺從家財萬貫到家道中落,貧窮而又坎坷的一生演繹出來。

      時代洪流裡小人物的辛酸,躍然熒幕,葛優把中國傳統農民身上,那種默默承受的韌性傳遞給觀眾,可以說是教科書式的表演,本片讓他獲得戛納電影節影帝。

      而在《霸王別姬》裡,葛優不再是一個活在底層的小人物,而是一個深沉的沒落貴族,對戲有著別樣的痴迷,但他同時也是個欺壓百姓的土豪惡霸。這種複雜的人物設定,讓葛優有著極大的發揮空間。因此可見,在詼諧卻單一的喜劇風格以外,葛優也有著更寬的戲路。

      後來又與馮小剛一起合作了起來,他主演的《甲方乙方》獲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之後,他成為馮小剛電影不可或缺的主角,接連拍攝了《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手機》、《趙氏孤兒》、《非誠勿擾1、2》《讓子彈飛》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理學顏色代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