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紅柿小六
-
2 # 明嶽心理
這其實是一種強迫性思維,覺得沒必要,但是有沒法控制的去做。
其實,可以坦然面對,順其自然就可以了,這沒有對錯,也不是原則性問題。
-
3 # 魯答師
首先,有這想法和行為說明你在日常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很注重別人的感受,有時候甚至會因為考慮得太多,而對自己的行為患得患失,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其實,這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是出於交往的禮節,也是對他人尊重的表現。
在與人交往、聊天時,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交際圈層都不一樣,和別人聊天時的期待和感受因人而異。有的人很在意細枝末葉,對聊天要求是“有回必應”;有的人大大咧咧,平時並不怎麼在意。在與人聊天時,要注意到關係親疏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迴應方式。和關係比較親密的,可以隨意去收尾;但是和剛結交不久,或者是新認識的朋友,尤其是對方身份地位比你高的時候,在別人回覆“再見”後,自己再給與回覆,這是出於禮貌的尊重,個人認為由自己收尾是有必要的。
為題主這種行為點贊,你很在意與人交往的細節,很在意別人的感受,懂得去尊重別人。但是別“過猶不及”,要注意調整自己,以平常的心態去回覆別人 ,別因為一個回覆就覺得“心裡不舒服”。你在別人的心中的形象,是你長期以來與人交往的累積,“真善美醜、功過是非”他人早有定論。建議題主,保持這份禮節與尊重,但也別“想太多”,放開自己,這樣才能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不拘於形,不役於心”。
-
4 # —LY
這種人,往往心思細膩、敏感,與人相處很照顧…在意他人的感受,但也正因為如此 有時會太過,導致往往無法拿捏好“度”。
注:無須去刻意去徒添,只要心中無愧,點到為止即可;剛剛好本就是最好。過而不及。
-
5 # 苦酒獨吟風弄月
僥倖心理,應該禮貌性的對待對方,不管他出於什麼意思和目的,只要對得起天地良心,你就不要假借微詞,以引對方的不快,
-
6 # 默mmye
我就是這樣的心裡,對待每一個人無論是什麼身份無論親疏都不可以怠慢,這是做人最基本的禮貌與涵養,把別人放在第一位尊重別人是對自己負責任,活的心安。當然,底線還是要有的,人與人之間的遊戲規則還是要明瞭的,否則,傻呆一個。
-
7 # 隆昌全少
這是人與人之間的自然交流,如果你不回覆任何話。那談話基本上就算結束了,那還再談的下去,就好像別人對自己說話的時候都會自然的點頭,這表示懂了,明白了,繼續說。說完了快說完了,那自己當然有一點表達說話的時候。
-
8 # 扶風的小時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事原則,而生活中便會情不自禁的強迫自己做自己傾向的事情。比如問候,比如收拾東西等。
當然,若是說這是尊重他人的表現也不為過,畢竟作為聊天終結者,實則還是較為尷尬的,把這個任務攬到自身,也不失一種風度。
不過也可說是有強迫症,這個也不打緊,順著自己想法來便是。滿足自己同樣給尊重他人。一舉兩得。
祝一切順利@愛手工的孫媽媽
-
9 # 君凌g
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想讓事情在自己的掌控中,感覺也是不自信的提現,當然也是一種習慣。
我一般也是這樣,擔心別人認為自己沒回復訊息,認為自己不搭理人。擔心別人認為自己沒有禮貌,對自己印象變差等等。
自己作為聊天的最後終結者,讓整個聊天感覺在自己的掌控中,害怕東西脫離自己的預想,成為不可控,讓自己無法適從。
內心的不自信,讓你擔心別人會不喜歡你。漸漸的你最後回覆就成了一個習慣,只要最後終結的不是你,你會難受不安,甚至無法入睡。
可以嘗試下正常的,不用特意去做最後一個。實際我沒有那麼難。
-
10 # 張家界影片精選
我覺得你可能是性格很內向,平時和 朋友 接觸的太少,建議你還是多交朋友,多和大家一起聊聊天說說話。
微信和人聊天說完了再見,別人回再見,都控制不住要回個表情,不然會覺得不好意思,微博,問答,朋友圈,都是這樣,不然就心裡不舒服。總覺得自己怠慢了人家,這是什麼心理?
回覆列表
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對別人的尊重,因為不想讓別人說最後一句話,其實自己習慣就好,沒什麼尷尬的,這是很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