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桐之木優

    1.畫原理圖 New schematic

    事先想好電路板要實現什麼功能、實現這些功能都需要什麼器件、規劃好晶片的管腳分配之後,就可以按規劃畫原理圖了。但規劃也只是大概的規劃,除非想得特別周全和仔細,否則在畫pcb時根據走線的情況都要多多少少修改原理圖中晶片的管腳分配。

    2.建立pcb檔案 New PCB

    新建檔案之後,一個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在Keepout Layer中畫出pcb的外框,確立pcb的大小。另外就是畫多層板時別忘了新增中間層。

    3.更新pcb Update PCB

    第一次進行這個操作,相當於建立原理圖和pcb對應關係,原理圖中的器件和網路等等一切跟pcb有關的東西都會在pcb檔案中生成。在執行此操作時會彈出一個對話方塊,除了進行相應的設定之外,如果原理圖有錯誤,對話方塊中會出現一個Warnings標籤。有時候原理圖可能是東拼西湊,從其他原理圖中複製貼上過來的,這樣難免會出現一些器件重名的現象。如果原理圖中有類似的錯誤,那麼在Warnings標籤中就有相應的提示。如果沒有錯誤,Warnings標籤就不會出現,這時執行操作,就得到了與原理圖完全對應的pcb。

    4.比對網路表 Compare Netlists

    在原理圖和pcb中分別生成網路表,然後進行比對。如果原理圖中一對網路標號少標了一個,可以在這個步驟中檢測出。

    5.設定規則 Rules

    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小線間距的設定,開始時可以稍微設大一些留出餘量。如208腳PQFP封裝的FPGA要在最小線間距設為7時才不會出現綠色報警,但又不希望其他走線間距那樣小,那麼可以在規則中設為9。

    6.佈線 Route

    如果是多層板,自動佈線就幾乎完全不能用,只能人工。這也就是最辛苦的一個步驟。一般來說畫4層板的,電源網路都比較多,那麼在頂層和底層辛勤勞作的同時,千萬不能忘了電源層。如果模擬地和數字地有區分,那麼地層也要考慮。在進行擺放元件、打孔、走線等操作時,一定要考慮中間兩層的情況。

    在佈線過程中,可能會發現原理圖中設計的不合理性,這樣就要修改原理圖。可以先按新設計修改pcb,然後Update Schematic,也就是與步驟3相對的反操作。當然,也可以直接修改原理圖,再Update PCB,即重複步驟3。如果修改較多,那麼要在改完之後比對網路表,即重複步驟4。另外在佈線完成後,也要再比對網路表,進行最後的檢查。

    7.敷銅 Place Polygon Plane

    所有層的所有佈線完成後,才能進入這一步驟。首先是電源層的敷銅,也是這一步驟中最複雜的一層。根據不同電源網路的走線和孔位等等情況,銅塊的網路也不同。而其他3層如沒有特殊需要只要整個用地覆蓋即可。如果數字地和模擬地有區分,那麼其他3層也要根據走線和孔位等等情況區分,不過相比電源層來說依然簡單。所以一定要在電源層萬無一失之後再敷其他層。

    全部完成後,仔細檢查是否還有飛線存在。如果有,說明有網路未完全聯通。有時候一些小封裝的電容、電阻的地的焊盤周圍如果沒有打孔,容易被包圍形成孤島。那麼就要把銅去掉,然後修改走線或打孔,然後再重複步驟7,直到飛線完全消失為止。

    至此,主體工作已經完成。

    8.後續工作

    主體工程完工後,還剩下一些繁雜和瑣碎的事情。主要包括:匯出pcb交給製版工廠、生成器件清單(Bill Of Material)、列印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FPGA時序約束的幾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