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楓情心潔
-
2 # 過往的記憶
不靠家庭和父母幫助,只靠自己一個人白手起家30歲之前在省會城市買房應該非常少,但不能說沒有。
就說我自己,父母都農村人。我媽當時生病花光了家裡面所有的積蓄,人最後還是沒留住。我那個時候身無分文,請假回深圳的火車票都是我爸給的,我爸也沒錢了,村裡有人過世請酒,一百來塊紅包錢都拿不出,最後聽我爸說是我姑知道我爸沒錢,給了錢給我爸,讓我爸給別人紅包錢,我靠一點生活費熬到發工資,那個時候工資差不多一萬,發了工資真感覺沒那麼緊迫了,不用天天想著要怎麼緊生活費。
我們省會城市是長沙,還是全國房價被控制最好的地方,但是你買偏一點的地方房價也在8千一平,100平80萬。首付七七八八加起來也要30萬吧,全靠自己,22歲畢業,前兩年肯定是存不到什麼錢的。24歲開始,你月收入過萬,除掉生活費房租零花錢,還有多少錢。再者還要你家人都身體健康,沒什麼大病之類的。其他的你可以自己想想
-
3 # 勇談樓市壹貳叄
大家好,我是勇談。男人30而立,很多朋友都把30歲之前買車買房作為自己奮鬥的目標。只是在現實生活中30歲之前真正依靠自己能力在城市(別說是省會)買房的人數還是不多的,當然肯定有,只是這個比例恐怕不足20%。對於這樣的情況,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30而立,只是如今的高房價和高消費使得很多朋友都“立”不起來開始之前跟大家講一個我身邊的事情,一個高中的好哥們A前段時間終於買房了,一套二手房。他應該算是我們周邊朋友中在省會城市買房比較晚的了,多數都是在婚前購置的房產,當然這其中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家裡支援力度大小的問題。本身我這個哥們家庭條件很一般,父母身體又不好,結婚好幾年孩子都已經2歲了才在今年買房了。我這個哥們買房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思想變化的過程,幾點觀察:
第一、從剛開始想要依靠自己能力買房到最後不得不向現實低頭,依靠父母和朋友的幫助買房。我這個哥們其實就是這樣的心態,早在5年前周邊人都開始結婚、買房的時候,他認為如今的房價太高應該不會漲了,想要依靠自己的收入來買房。但是實際情況是房價還在漲,尤其是省會城市的房價更是如此。最後婚結了,孩子也有了,到了必須買房的時候,不得不向現實妥協,雙方父母的資助和朋友的幫忙終於今年下定決心購房了。相信我朋友的這個經歷是很多80後或90初朋友的心理歷程,而越早想明白的朋友越能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購房。
第二、30歲之前靠自己在省會城市買房的人肯定有,只是不多而已。如果從正常的發展軌跡來看,22歲大學畢業(如果讀研究生要到25歲)工作2-3年左右頂多是維持自己開銷,要想存到錢就必須在5年內事業有成。按照如今省會城市房價均價1.5萬來說,80平米的房產也需要36萬,也就是說要想在30歲之前購房就必須在25歲左右年薪達到10萬+,也就是月薪過萬是基礎。目前來看除去一線城市的網際網路、金融、地產等行業能夠達到這樣的標準外,多數省會城市這樣的工作機會是不多的。我身邊有一位這樣的朋友,確實憑藉自己能力在30歲左右購置了房產,不過在他30歲的時候已經是公司總監級別。
如今買房掏空兩家人的口袋已經是事實,面對這種事實多數人只能接受第一、有沒有房在如今省會城市的差別是巨大的,不僅僅是居住問題更多的是心理因素。大家需要明白的一個道理,在如今城市租房客跟業主的心態是完全不一樣的。經常聽到還房貸的朋友說過這樣一句話“交房租的時候千萬個不願意,但是還房貸的時候還是很願意的”。為何大家會有這樣的心理落差?原因就是房貸給銀行了,起碼這個房子是自己的,房租就不一樣了。包括如今很多女生結婚的前提就是“房”,用“沒有房子就沒有愛情”來形容現實情況也不為過。
第二、有資料顯示華人平均的購房年齡為27歲,單純靠自己是不可能實現的。很多朋友都明白瞭如今的年代大家拼的不是個人能力,而是家庭實力。家底厚的朋友自然可以提前脫穎而出,無論是從教育、接觸的圈子、還有未來工作等方面來說都是這樣。27歲的平均購房年齡可以說在全球都是無敵的,要知道發達國家的平均購房年齡是37~40歲;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國內與發達國家租房市場的差距。
-
4 # 戶中人—貝殼
世間之大,能人不缺! 有能力自己買房的不在少數,大多數需要家庭扶持,凡事量力而行! 對剛需者來說,房子早買早好! 但,擇房而居的城市一定要人口流入!
回覆列表
不包括高幹和鉅商鉅富人家的子女,三十歲之前如果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完完全全靠自已白手起家,打拼事業賺來的錢在省會城市買房子的話,不能說沒有,但肯定是鳳毛麟角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