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涼缺少植物的三疊紀過去之後,侏羅紀時代的地球則變得更加生機盎然了,天空晴朗,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沙漠逐漸減少,成片成片的鬱鬱蔥蔥的樹林出現了,不只有低矮的蕨類、藻類植物,還有高大的針葉樹、銀杏樹,豐富的食物,適宜的環境使恐龍們迅速繁盛起來,前所未有的巨型恐龍們爭相亮相,競爭自己的生存空間,這些龐然大物們在平原與樹林之間遊蕩,粗大的腳印深印在泥土之上,這是它們休息時的景象。它們找食填肚子的時候又會是另外一副景象。食肉恐龍餓了,對比自己大幾倍的食草恐龍也敢發起進攻,食草恐龍急了,對兇惡的食肉恐龍也會掃出自己的巨尾,抬起自己的巨腿攻擊過去,塵土飛揚,樹枝抖動,恐龍與恐龍之間進行殊死的搏殺,毫不手軟。這就是當時的侏羅紀恐龍生活的情景。當然,每個時代都少不了明星,在恐龍的繁盛的侏羅紀就更多了。羊毛龍:這種恐龍屬於鳥腳類恐龍,它的骨盆樣子象鳥的骨盆,是一種小型的食草恐龍,身長大約2米。走動的時候,既可以四肢著地,也可以用兩條後腿行走,這種恐龍的化石發現於南非。樑龍:這是典型的蜥腳類恐龍,長約26~27米,比網球場還大,樑龍脖子又細又長,上面頂著一個小腦袋,它的眼睛很大,視覺良好,鼻孔朝天,長在頭的頂部。牙齒外形像釘子,長在嘴的前部,數目很少,頂多不過12~16個,它的脖子有7.5米多長,由15塊頸椎骨組成。細長的脖子一抬頭就可以伸到樹的頂端,吃各種嫩葉,樑龍曾生活在北美洲。腕龍:腕龍的拉丁文意思是長臂蜥蜴。它的體型僅次於地震龍。1900年,最早發現於美國的科羅拉多州。1907年,在坦尚尼亞也有發現,這次發現的腕龍標本顯示它身長約23米,站起來有12米高,相當於3層樓房的高度,估計體重達80噸,它的前肢比後肢發達,這樣能幫助它支撐較重的脖子,它的脖子長度可達10米。據估計,它一天要吃掉1500公斤植物,比大象多10倍,因此,可以想像它那不大的腦袋,不大的嘴只有一刻不停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此外,它還有一個蜥腳類恐龍共同的特點——鼻孔長在頭頂上。巨椎龍:這種恐龍發現於南非和北美,長著長長的脖子和尾巴,身軀笨重,身長達4米,當然,和腕龍比起來,它只能算是一種中小型的食草性的恐龍。它前肢發達,四肢粗壯有力。歐斯尼龍:歐斯尼龍是當之無愧的小型食草性恐龍,身長不過1.4米,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嘴巴長得像鳥嘴,生活在北美洲的廣闊地區,以吃蕨類和藻類為生。尖尾龍:尖尾龍是劍龍家族中的一員,背上長有尖刺,身長4.6米左右,生活在歐洲地區,四足行走,頭小尾巴長。嗜鳥龍:它的名字又叫“鳥類的盜賊”,身形比較小,大約2米左右,這是一種肉食性恐龍,估計曾經以各種小動物或其它動物的蛋為食物,它們曾生活在北美洲。角鼻龍:這個名字的意思是:“長角的蜥蜴”,樣子十分兇狠,長著鋒利的牙齒,在鼻子和眼睛上方還長有角,拖著一條長長的有力的尾巴,凶神惡煞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一個捕食的高手,角鼻龍是在北美洲出土的,它是典型的食肉性恐龍。椎棘龍:在英國的南部地區曾經生活著椎棘龍。它們怪模怪樣似乎從水裡爬到陸上還沒完全進化好。因為它們的背上長著一隻巨大的鰭,椎棘龍用後肢行走,後肢比前肢長而且有力,這種恐龍的身長在8米左右,當然包括它那條長尾巴。大龍:大龍長著一顆大大的頭,一張開嘴,就露出鋒利的牙齒,它頭大脖子短,肌肉特別發達,下顎有力,這種長相一看就知道是以獵食其它動物為生的,它用兩足行走,身長9米,尾巴長而有力,身體笨重。這種恐龍最初發現於歐洲。虛幻龍:虛幻龍是一種大型的蜥腳類恐龍,曾生活在非洲北部,長著細長的脖子,長長的尾巴,體型巨大,曾一度被人們稱做“雷龍”。雙冠龍:雙冠龍長得有些怪,頭頂上生長著一對骨質的冠子,身長大約6米,頭尾以及牙齒都很長,牙齒鋒利,呈刀刃狀。它有大的眶前孔和有力的下頜,前肢比後肢短,後肢的骨骼癒合得很緊密,腳上有三隻利爪。屬於食肉性恐龍。美頜龍:美頜龍屬於獸腳類恐龍,身材細長,大約60釐米長,是最小的恐龍之一。第一個美頜龍化石標本發現於德國巴伐利亞省索倫芬石板石灰岩中。美頜龍身體結構輕巧,脖子修長而靈活,前肢短,後肢長,尾巴也較長。它的頭骨中有空洞,因而變得更為輕巧,行動更為敏捷。牙齒雖小,但彎曲而又鋒利,所有下頜的牙齒都長在眼窩之前,以捕殺小動物為生。火山齒龍:雖然每次挖掘出來的火山齒龍化石都沒有頭部,但是,專家們還是看出來了火山齒龍似乎綜合了三疊紀蜥腳龍和侏羅紀蜥腳龍的特點,頭小,尾巴大,脖子長,身長約6米。這種恐龍最早出現在非洲的辛巴維(威)。躍龍:這種恐龍稱得上是霸王龍的老祖宗。是侏羅紀時期的獸腳類肉食性恐龍。躍龍面目可憎,頭大,嘴大,口中長滿了尖利的牙齒,尾巴粗大有力,後肢結實,每隻前足上長有三隻鋒利的爪子,足以撕裂任何動物的皮骨。這種強悍的恐龍的身長11米左右,生活在北美洲,非洲以及澳洲的廣大地區。永川龍:是一種與躍龍相似的肉食恐龍。侏羅紀晚期(1.3億年前)活躍在中國四川盆地一帶,是當地的一大惡霸。體長8~9米,高約4米。在四川永川縣上游水庫曾發現了一具完整的永川龍化石。氣龍:這種恐龍又叫建設氣龍,這樣命名錶達了研究恐龍的科學家對中國石油行業大力協助他們化石挖掘工作的感激之情。建設氣龍曾生活在四川境內,它是巨齒龍科肉食性恐龍,它比晚期的肉食類恐龍輕盈,牙齒側扁,外形像匕首,上面有鋸齒,是用來撕裂食物的利器。它前肢小,後肢粗壯,主要靠後肢行走。氣龍是侏羅紀時期當地恐龍動物群中的一方霸主,是植食性恐龍最兇狠的敵人。劍龍:劍龍有骨質的劍刺般的甲板,所以,又叫骨板龍,它是1877年,由美國的馬什教授命名的,劍龍身長4~9米,出現於侏羅紀中期,繁盛於侏羅紀晚期,到白堊紀早期就滅絕了,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億多年。劍龍的頭很小,最早在美國發現,劍龍頭骨只有35釐米長。所有的劍龍都是前肢短,後肢直立,整個身體就像一座拱起的小山,劍龍前肢有4個爪子,爪呈蹄狀,特別能支援體重,甲片從脖子一直長到尾巴,呈三角形,有一排到兩排,特徵非常明顯,很容易識別。劍龍曾經在北美生活過。中國也出土過類似的恐龍,如四川的華陽龍就是劍龍的一種。華陽龍:是劍龍一種。生活於侏羅紀中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生存時代最早,又比較原始的劍龍。身長約4.3米。它的化石發現於四川自貢,標本相當完整。合川馬門溪龍:是生活於侏羅紀晚期(1.3億年前)的蜥腳類恐龍,恐龍王國的巨人之一,非常有名。長頸、長尾、小腦袋,四足行走。全長22米,重幾十噸,主要吃植物。它是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產於中國四川省的合川縣。雷龍:化石發現於美國。它與馬門溪龍是“同代人”,也是同一型別。體長23米多,重約30噸。它的尾巴末端又細又長,像鞭子。食肉龍來犯時,雷龍就拿“鞭子”狠命抽打它。樑龍與馬門溪龍、雷龍同時代、同類型的植食恐龍。化石在美國及歐洲都有發現,體長25米,尾巴特別長。
荒涼缺少植物的三疊紀過去之後,侏羅紀時代的地球則變得更加生機盎然了,天空晴朗,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沙漠逐漸減少,成片成片的鬱鬱蔥蔥的樹林出現了,不只有低矮的蕨類、藻類植物,還有高大的針葉樹、銀杏樹,豐富的食物,適宜的環境使恐龍們迅速繁盛起來,前所未有的巨型恐龍們爭相亮相,競爭自己的生存空間,這些龐然大物們在平原與樹林之間遊蕩,粗大的腳印深印在泥土之上,這是它們休息時的景象。它們找食填肚子的時候又會是另外一副景象。食肉恐龍餓了,對比自己大幾倍的食草恐龍也敢發起進攻,食草恐龍急了,對兇惡的食肉恐龍也會掃出自己的巨尾,抬起自己的巨腿攻擊過去,塵土飛揚,樹枝抖動,恐龍與恐龍之間進行殊死的搏殺,毫不手軟。這就是當時的侏羅紀恐龍生活的情景。當然,每個時代都少不了明星,在恐龍的繁盛的侏羅紀就更多了。羊毛龍:這種恐龍屬於鳥腳類恐龍,它的骨盆樣子象鳥的骨盆,是一種小型的食草恐龍,身長大約2米。走動的時候,既可以四肢著地,也可以用兩條後腿行走,這種恐龍的化石發現於南非。樑龍:這是典型的蜥腳類恐龍,長約26~27米,比網球場還大,樑龍脖子又細又長,上面頂著一個小腦袋,它的眼睛很大,視覺良好,鼻孔朝天,長在頭的頂部。牙齒外形像釘子,長在嘴的前部,數目很少,頂多不過12~16個,它的脖子有7.5米多長,由15塊頸椎骨組成。細長的脖子一抬頭就可以伸到樹的頂端,吃各種嫩葉,樑龍曾生活在北美洲。腕龍:腕龍的拉丁文意思是長臂蜥蜴。它的體型僅次於地震龍。1900年,最早發現於美國的科羅拉多州。1907年,在坦尚尼亞也有發現,這次發現的腕龍標本顯示它身長約23米,站起來有12米高,相當於3層樓房的高度,估計體重達80噸,它的前肢比後肢發達,這樣能幫助它支撐較重的脖子,它的脖子長度可達10米。據估計,它一天要吃掉1500公斤植物,比大象多10倍,因此,可以想像它那不大的腦袋,不大的嘴只有一刻不停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此外,它還有一個蜥腳類恐龍共同的特點——鼻孔長在頭頂上。巨椎龍:這種恐龍發現於南非和北美,長著長長的脖子和尾巴,身軀笨重,身長達4米,當然,和腕龍比起來,它只能算是一種中小型的食草性的恐龍。它前肢發達,四肢粗壯有力。歐斯尼龍:歐斯尼龍是當之無愧的小型食草性恐龍,身長不過1.4米,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嘴巴長得像鳥嘴,生活在北美洲的廣闊地區,以吃蕨類和藻類為生。尖尾龍:尖尾龍是劍龍家族中的一員,背上長有尖刺,身長4.6米左右,生活在歐洲地區,四足行走,頭小尾巴長。嗜鳥龍:它的名字又叫“鳥類的盜賊”,身形比較小,大約2米左右,這是一種肉食性恐龍,估計曾經以各種小動物或其它動物的蛋為食物,它們曾生活在北美洲。角鼻龍:這個名字的意思是:“長角的蜥蜴”,樣子十分兇狠,長著鋒利的牙齒,在鼻子和眼睛上方還長有角,拖著一條長長的有力的尾巴,凶神惡煞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一個捕食的高手,角鼻龍是在北美洲出土的,它是典型的食肉性恐龍。椎棘龍:在英國的南部地區曾經生活著椎棘龍。它們怪模怪樣似乎從水裡爬到陸上還沒完全進化好。因為它們的背上長著一隻巨大的鰭,椎棘龍用後肢行走,後肢比前肢長而且有力,這種恐龍的身長在8米左右,當然包括它那條長尾巴。大龍:大龍長著一顆大大的頭,一張開嘴,就露出鋒利的牙齒,它頭大脖子短,肌肉特別發達,下顎有力,這種長相一看就知道是以獵食其它動物為生的,它用兩足行走,身長9米,尾巴長而有力,身體笨重。這種恐龍最初發現於歐洲。虛幻龍:虛幻龍是一種大型的蜥腳類恐龍,曾生活在非洲北部,長著細長的脖子,長長的尾巴,體型巨大,曾一度被人們稱做“雷龍”。雙冠龍:雙冠龍長得有些怪,頭頂上生長著一對骨質的冠子,身長大約6米,頭尾以及牙齒都很長,牙齒鋒利,呈刀刃狀。它有大的眶前孔和有力的下頜,前肢比後肢短,後肢的骨骼癒合得很緊密,腳上有三隻利爪。屬於食肉性恐龍。美頜龍:美頜龍屬於獸腳類恐龍,身材細長,大約60釐米長,是最小的恐龍之一。第一個美頜龍化石標本發現於德國巴伐利亞省索倫芬石板石灰岩中。美頜龍身體結構輕巧,脖子修長而靈活,前肢短,後肢長,尾巴也較長。它的頭骨中有空洞,因而變得更為輕巧,行動更為敏捷。牙齒雖小,但彎曲而又鋒利,所有下頜的牙齒都長在眼窩之前,以捕殺小動物為生。火山齒龍:雖然每次挖掘出來的火山齒龍化石都沒有頭部,但是,專家們還是看出來了火山齒龍似乎綜合了三疊紀蜥腳龍和侏羅紀蜥腳龍的特點,頭小,尾巴大,脖子長,身長約6米。這種恐龍最早出現在非洲的辛巴維(威)。躍龍:這種恐龍稱得上是霸王龍的老祖宗。是侏羅紀時期的獸腳類肉食性恐龍。躍龍面目可憎,頭大,嘴大,口中長滿了尖利的牙齒,尾巴粗大有力,後肢結實,每隻前足上長有三隻鋒利的爪子,足以撕裂任何動物的皮骨。這種強悍的恐龍的身長11米左右,生活在北美洲,非洲以及澳洲的廣大地區。永川龍:是一種與躍龍相似的肉食恐龍。侏羅紀晚期(1.3億年前)活躍在中國四川盆地一帶,是當地的一大惡霸。體長8~9米,高約4米。在四川永川縣上游水庫曾發現了一具完整的永川龍化石。氣龍:這種恐龍又叫建設氣龍,這樣命名錶達了研究恐龍的科學家對中國石油行業大力協助他們化石挖掘工作的感激之情。建設氣龍曾生活在四川境內,它是巨齒龍科肉食性恐龍,它比晚期的肉食類恐龍輕盈,牙齒側扁,外形像匕首,上面有鋸齒,是用來撕裂食物的利器。它前肢小,後肢粗壯,主要靠後肢行走。氣龍是侏羅紀時期當地恐龍動物群中的一方霸主,是植食性恐龍最兇狠的敵人。劍龍:劍龍有骨質的劍刺般的甲板,所以,又叫骨板龍,它是1877年,由美國的馬什教授命名的,劍龍身長4~9米,出現於侏羅紀中期,繁盛於侏羅紀晚期,到白堊紀早期就滅絕了,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億多年。劍龍的頭很小,最早在美國發現,劍龍頭骨只有35釐米長。所有的劍龍都是前肢短,後肢直立,整個身體就像一座拱起的小山,劍龍前肢有4個爪子,爪呈蹄狀,特別能支援體重,甲片從脖子一直長到尾巴,呈三角形,有一排到兩排,特徵非常明顯,很容易識別。劍龍曾經在北美生活過。中國也出土過類似的恐龍,如四川的華陽龍就是劍龍的一種。華陽龍:是劍龍一種。生活於侏羅紀中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生存時代最早,又比較原始的劍龍。身長約4.3米。它的化石發現於四川自貢,標本相當完整。合川馬門溪龍:是生活於侏羅紀晚期(1.3億年前)的蜥腳類恐龍,恐龍王國的巨人之一,非常有名。長頸、長尾、小腦袋,四足行走。全長22米,重幾十噸,主要吃植物。它是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產於中國四川省的合川縣。雷龍:化石發現於美國。它與馬門溪龍是“同代人”,也是同一型別。體長23米多,重約30噸。它的尾巴末端又細又長,像鞭子。食肉龍來犯時,雷龍就拿“鞭子”狠命抽打它。樑龍與馬門溪龍、雷龍同時代、同類型的植食恐龍。化石在美國及歐洲都有發現,體長25米,尾巴特別長。